王士雄

《溫熱經緯》~ 卷四 (3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5)

1. 疫證條辨

頭痛目痛,頗似傷寒。然太陽陽明頭痛,不至於傾側難舉。而此則頭痛如劈,兩目昏瞀,勢若難支。總因火毒達於二經,毒參陽位,用釜底抽薪法,徹火下降,其痛立止,其疹自透。宜清瘟敗毒飲增石膏、元參,加菊花。誤用辛涼表散,燔灼火焰,必轉悶證。

骨節煩疼,腰如被杖。骨與腰皆腎經所屬,其痛若此。是淫熱之氣,已流於腎經。宜本方增石膏、元參,加黃柏。誤用溫散,死不終朝矣。

熱宜和,不宜躁。若熱至遍體炎炎,較之昏沉肢冷者。而此則發揚,以其氣血尚堪勝毒,一經清解,而疹自透。妄肆發表,必至內伏。宜本方增石膏、生地、丹皮、芩、連。

有似乎靜而忽躁,有似乎躁而忽靜,謂之靜躁不常。較之顛狂,彼乃發揚,而此嫌郁遏。總為毒火內擾,以至坐臥不安。宜本方增石膏、犀角、黃連。

寤,從陽主上;寐,從陰主下。胃為六腑之海,熱毒壅遏,阻隔上下,故火擾不寐。宜本方增石膏、犀、連,加琥珀。

雄按:火擾不寐,何必琥珀?若欲導下,宜用木通。

初病周身如冰,色如蒙垢,滿口如霜,頭痛如劈,飲熱惡冷,六脈沉細。此陽極似陰,毒之隱伏者也。重清內熱,使毒熱外透,身忽大熱,脈轉洪數,煩躁譫妄,大渴思冰。證雖梟惡,尚可為力。宜本方增石膏、丹皮、犀、連,加黃柏。若遇庸手,妄投桂、附,藥不終劑,死如服毒。

四肢屬脾,至於逆冷,雜證見之。是脾經虛寒,元陽將脫之象。惟疫則不然,通身大熱,而四肢獨冷。此烈毒郁遏脾經,邪火莫透。重清脾熱,手足自溫。宜本方增石膏。

雄按:四肢逆冷,在雜證,不僅脾經虛寒。在疫證,亦非毒壅脾經。增石膏,原是清胃。胃氣行則肢自和也。亦有熱伏厥陰而逆冷者,溫疫證中最多,不可不知也。

筋屬肝,賴血以養,熱毒流於肝經,斑疹不能尋竅而出,筋脈受其沖激。則抽惕若驚。宜本方增石膏、丹皮,加膽草。

雜證,有精液枯涸,水不上升,咽乾思飲,不及半杯。而此則思冰飲水,百杯不足。緣毒火熬煎於內,非冰水不足以救其燥,非石膏不足以制其焰。庸工猶戒生冷,病家奉為至言,即溫水亦不敢與。以致唇焦舌黑。宜本方增石膏,加花粉。

四時百病,胃氣為本。至於不食,似難為也。而非所論於疫證,此乃邪火犯胃,熱毒上衝,頻頻乾嘔者有之。旋食旋吐者有之。胃氣一清,不必強之食,自無不食矣。宜本方增石膏,加枳殼。

雄按:熱壅於胃,杳不知飢,強進粥糜,反助邪氣。雖粒米不進,而病勢未衰者,不可疑為胃敗也。若干嘔吐食,則本方之甘、桔、丹皮,皆不可用。宜加竹茹、枇杷葉、半夏之類。

胸膈乃上焦心肺之地,而邪不易犯。惟火上炎,易及於心,以火濟火,移熱於肺,金被火灼,其燥愈甚。胸膈郁遏,而氣必長吁矣。宜本方增連、桔、加枳殼、蔞仁。

白話文:

疫證條辨

頭痛眼睛痛,很像傷寒。但是傷寒的太陽陽明頭痛,不會痛到頭都抬不起來、歪向一邊。而這種頭痛卻像是被刀劈開一樣,兩眼昏花,感覺頭快要撐不住。總是因為火毒侵入太陽、陽明二經,毒邪侵入陽位,要用釜底抽薪的方法,把火氣徹底降下來,痛就會立刻停止,疹子也會透出來。應該用清瘟敗毒飲,增加石膏、元參,再加菊花。如果誤用辛涼發散的藥,就像火上澆油,一定會變成悶證。

骨頭關節痠痛,腰像被打了一樣。骨頭和腰都屬於腎經管轄,痛成這樣,是過盛的熱氣已經流到腎經。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石膏、元參,再加黃柏。如果誤用溫熱發散的藥,很快就會死亡。

熱應該要平和,不應該躁動。如果熱到全身發燙,比那些昏沉四肢冰冷的情況更嚴重。而這種熱是向外發散,因為氣血還能勝過毒邪,只要一經清解,疹子自然會透出來。如果妄自用發散的藥,毒邪就會向內潛伏。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石膏、生地、丹皮、黃芩、黃連。

有時看起來安靜,突然又躁動;有時看起來躁動,突然又安靜,這叫做靜躁不定。比起發狂,發狂是向外發散,而這種情況則像是被抑制住。總是因為毒火在體內擾動,才會坐立不安。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石膏、犀角、黃連。

清醒時,陽氣主導向上;睡眠時,陰氣主導向下。胃是六腑的海洋,熱毒壅塞,阻礙上下運行,所以火擾導致失眠。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石膏、犀角、黃連,再加琥珀。

雄按:火擾導致失眠,為什麼要用琥珀?如果想要導引向下,應該用木通。

剛發病時全身像冰一樣冷,臉色像蒙了一層灰,滿口白霜,頭痛如劈,喜歡喝熱水卻又怕冷,六脈沉細。這是陽氣到了極點反而像陰虛的假象,是毒邪隱藏的表現。要大力清除體內熱邪,讓毒熱向外透發,身體忽然發高燒,脈象轉為洪大而快,煩躁胡言亂語,非常口渴想喝冰水。這種情況雖然兇惡,但還有救。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石膏、丹皮、犀角、黃連,再加黃柏。如果遇到庸醫,妄用桂枝、附子,藥還沒吃完就死了,像服毒一樣。

四肢屬於脾所管,如果四肢冰冷,通常是其他疾病會出現的狀況,代表脾經虛寒,元陽快要脫失的跡象。但是疫病卻不是這樣,全身發燙,只有四肢冰冷。這是因為猛烈的毒邪阻遏在脾經,邪火無法透散。要大力清除脾經的熱邪,手腳自然就會溫暖。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石膏。

雄按:四肢冰冷,在其他疾病中,不只是脾經虛寒。在疫病中,也不是毒邪壅塞在脾經。增加石膏,原本就是要清除胃熱。胃氣運行,四肢自然就會溫和。也有熱邪潛伏在厥陰經而導致四肢冰冷的情況,這在溫疫中很常見,不可不知。

筋屬於肝所管,依靠血來滋養,熱毒流到肝經,導致斑疹無法順利發出來,筋脈受到毒邪衝擊,就會抽搐像受到驚嚇。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石膏、丹皮,再加龍膽草。

其他疾病,有精液枯竭,津液無法上升,咽喉乾燥想喝水,卻喝不下半杯的情況。而這種疫病則是想喝冰水,喝一百杯都覺得不夠。是因為毒火在體內煎熬,必須要冰水才能解燥,必須要石膏才能抑制火焰。庸醫還告誡不要吃生冷食物,病人也當作金玉良言,連溫水都不敢喝,以至於嘴唇焦黑、舌頭也黑了。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石膏,再加花粉。

一年四季各種疾病,胃氣為根本。至於不能吃飯,好像很難處理。但這不是疫病討論的重點。這種疫病是因為邪火侵犯胃部,熱毒向上衝,導致頻頻乾嘔,有的甚至是吃了就吐。只要胃氣一清,不用強迫吃飯,自然就會想吃東西。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石膏,再加枳殼。

雄按:熱邪壅塞在胃部,完全沒有飢餓感,如果強迫餵食稀粥,反而會助長邪氣。即使一點米飯都吃不下,但病情沒有減弱的,就不要懷疑是胃氣衰敗。如果乾嘔吐食,原方中的甘草、桔梗、丹皮,都不可以使用。應該加上竹茹、枇杷葉、半夏之類的藥材。

胸膈是上焦心肺所在,邪氣不容易侵犯。只有火邪向上燃燒,容易侵犯心臟,以火濟火,把熱邪轉移到肺部,肺金被火燒灼,乾燥會更加嚴重。胸膈鬱悶,氣就一定會長長地嘆息。應該用原來的藥方,增加黃連、桔梗,再加枳殼、瓜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