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 卷四 (32)
卷四 (32)
1. 論治疫
仲景之書,原有十六卷,今世只傳十卷,豈疫疹一門,亦在遺亡之數歟?以致後世立說紛紛。至河間清熱解毒之論出,有高人之見,異人之識,其旨既微,其意甚遠,後人未廣其說,而反以為偏。《馮氏錦囊》亦云:斑疹不可發表,此所謂大中至正之論。惜未暢明其旨,後人何所適從?又可辨疫甚析。
如頭痛、發熱、惡寒,不可認為傷寒表證,強發其汗,徒傷表氣。熱不退,又不可下,徒傷胃氣。斯語已得其奧妙。奈何以疫氣從口鼻而入,不傳於胃而傳於膜原,此論似有語病。至用達原飲、三消諸承氣,猶有附會表裡之意。
惟熊恁昭《熱疫志驗》,首用敗毒散去其爪牙,繼用桔梗湯同為舟楫之劑,治胸膈手六經邪熱,以手足少陽俱下膈絡胸中,三焦之氣為火,同相火遊行一身之表,膈與六經乃至高之分,此藥浮載亦至高之劑,施於無形之中,隨高下而退胸膈及六經之熱,確係妙方。汪按:敗毒散似未盡妥究宜慎用。
余今採用其法,減去硝、黃,以熱疫乃無形之毒,難以當其猛烈,重用石膏,直入肺胃,先搗其窩巢之害,而十二經之患自易平矣,無不屢試屢驗,明者察之。
白話文:
[對於疫情治療的討論]
原本張仲景的醫書總共有十六卷,但現今世上僅流傳十卷,難道有關瘟疫的部分也屬於遺失的篇章嗎?這導致了後世眾多不同的理論出現。直到劉完素提出了清熱解毒的理論,他的見解高人一等,思想獨特,理論深奧,意涵遠大,然而後人並沒有廣泛接受他的觀點,反而認為他的理論過於偏頗。《馮氏錦囊》也有提到,對於出疹的情況,不可以輕易地發汗,這是極為正確的理論。可惜的是,這些理論沒有被充分闡述清楚,後人該如何選擇跟隨呢?
再來,對於瘟疫的討論。如果出現頭痛、發燒、怕冷的症狀,不能單純地認為是感冒的表面症狀,強制發汗會損傷體表的元氣。同樣的,如果熱度沒有下降,也不能輕易使用瀉下藥,這樣會損傷胃部的元氣。這種觀點已經十分精妙,然而,瘟疫病毒是由口鼻進入體內,並不是直接影響到胃部,而是影響到腹膜,這樣的理論似乎有點問題。在治療上,使用達原飲、三消等承氣湯,仍帶有表裡兼治的意涵。
唯有熊恁昭在他的《熱疫志驗》中,首先使用敗毒散來去除病毒的核心,接著使用桔梗湯作為輔助,來治療胸腔和手部六條經絡的邪熱。因為手足少陽經都連接到胸腔中,三焦之氣為火,與相火一同在全身的表層活動。胸腔與六條經絡是身體最上層的部分,這種藥物也能達到身體最上層的位置,在無形之中施作,根據不同部位的高低來降低胸腔和六條經絡的熱度,確實是一種妙方。但需注意,敗毒散可能不完全適合所有人,應該謹慎使用。
我現在採用了這種方法,去除了硝石和黃柏,因為熱疫是一種無形的毒素,很難承受強烈的藥物,所以大量使用石膏,直接進入肺和胃,先去除病毒的核心,十二條經絡的問題自然容易解決。這種方法經過多次實踐,效果顯著,有智慧的人可以觀察一下。]
2. 論治疹
疹出於胃。古人言:熱未入胃而下之,熱乘虛入胃,故發斑。熱已入胃,不即下之,熱不得泄,亦發斑,此指寒邪化熱,誤下、失下而言。若疫疹未經表下,有熱不一日而即發者,故余謂熱疫有斑疹,傷寒無斑疹也。熱疫之斑疹發之愈遲,其毒愈重。一病即發,以其胃本不虛,偶染疫邪,不能入胃,猶之牆垣高大,門戶緊密,雖有小人,無從而入。此又可所謂達於膜原者也。
有遲至四五日而仍不透者,非胃虛受毒已深,即發表攻裡過當。胃為十二經之海,上下十二經,都朝宗於胃,胃能敷布十二經,榮養百骸,毫髮之間,靡所不貫,毒既入胃,勢必敷布於十二經,戕害百骸,使不有以殺其炎炎之勢,則百骸受其煎熬,不危何待?疫既曰毒,其為火也明矣。火之為病,其害甚大,土遇之而焦,金遇之而熔,木遇之而焚,水不能勝則涸。
故《易》曰:「燥萬物者,莫熯乎火」,古人所謂元氣之賊也。以是知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也。如欲其苗之外透,非滋潤其根,何能暢茂?一經表散燔灼火焰,如火得風,其焰不愈熾乎?焰愈熾,苗愈遏矣。疹之因表而死者,比比然也。其有表而不死者,乃麻疹、風疹之類。
有謂疹可治而斑難治者,殆指疫疹為斑耳!夫疫疹亦何難治哉,但人不知用此法也。
白話文:
【討論治療疹子的方法】
疹子的起源在於胃部。古人說,如果熱邪尚未進入胃部就強行瀉下,會導致熱邪趁虛而入,進駐胃部,因而引發斑疹。如果熱邪已經進入胃部,卻沒有立即瀉下,熱邪無法排出,也會引發斑疹。這句話指的是,當寒邪轉化為熱邪時,如果誤用瀉下或錯過了瀉下的時機,就會產生這樣的後果。對於瘟疫引起的疹子,可能一天內就會出現,因此我認為熱疫會引發斑疹,而一般的傷寒不會引發斑疹。熱疫引發的斑疹越晚出現,代表病毒的毒性越強。有些患者在感染初期就會出現疹子,因為他們的胃部原本就健康,偶爾感染了病毒,病毒無法深入胃部,就像高大的牆壁和緊閉的門窗,即使有小偷也無法闖入。這就是所謂的病毒無法穿透到膜原層。
有些患者直到四五天後疹子仍然沒有透出,可能是胃部虛弱,病毒已經深入,或者是先前的發汗和瀉下過度。胃部是人體十二經絡的中心,全身的經絡都要向胃部彙集,胃部能夠滋養全身的組織和器官,即使是毛髮之間,也能夠得到充分的滋養。一旦病毒進入胃部,勢必會影響到全身的經絡,損害全身的組織和器官,如果不採取措施抑制這種炎熱的趨勢,全身的組織和器官就會受到煎熬,怎麼可能不危急呢?既然已經被稱為病毒,那麼它的性質就是火,火的危害非常大,土遇到火就會變焦,金遇到火就會融化,木遇到火就會燃燒,水如果無法克服火就會乾涸。
因此,《易經》說:「能使萬物乾燥的,沒有比火更厲害的了」,古人認為火是侵害元氣的兇手。由此可知,火是疹子的根源,疹子是火的表現形式。如果想要疹子從外透出,必須滋潤根源,否則疹子怎麼可能茁壯成長呢?如果用發汗的方式來處理,就像火上加油,火焰只會越來越旺盛,疹子也會被壓抑。很多患者因為發汗而死亡,這種情況非常普遍。那些沒有因為發汗而死亡的患者,通常是麻疹或風疹。
有人說疹子容易治療,斑疹難以治療,這大概是把瘟疫引起的疹子誤以為是斑疹吧!其實瘟疫引起的疹子並不容易治療,只是人們不知道使用正確的方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