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溫熱經緯》~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內經》伏氣溫熱篇

俾者,倚借之謂,其病雖留連,其壽可立待而傾也。古論云:汗出而脈躁盛者死,正謂其精卻而邪不去也。若邪去而精氣存,脈必靜矣。今脈與汗不相應,則精氣不勝邪氣也,其死明矣。且狂言是失志,失志者死,一也。汗出復熱,精卻邪勝,二也。汗與脈不相應,三也。今見三死證,不見一生證,雖似愈必死也。

雄按:溫證誤作傷寒治,而妄發其汗,多有此候。

汪按:此條為溫證不可妄表之訓,夢隱一語,可謂要言不煩。蓋溫病誤表,縱不成死候,亦必不易愈矣。麻黃、桂枝,人猶膽餒,最誤人者,陶節庵之柴葛解肌湯也。

《陽明脈解篇》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岐伯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帝曰:其惡火何也?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帝曰:其惡人何也?岐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章虛谷曰:土被邪困,更畏木克,故聞木音而驚也。鐘鼓之音屬金,土故不為動也。熱甚故惡火,仲景所云:不惡寒,反惡熱也。邪結而氣厥逆,則喘而惋。惋者,懊憹,故惡人也。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章虛谷曰:邪結在腑,則氣阻而喘,不能循經達於四肢,而又厥逆,蓋四肢稟氣於脾胃也。邪內入則連臟,故死。外出則連經,故生。

帝曰: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而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章虛谷曰:四肢稟氣於脾胃,胃為臟腑之海,而陽明行氣於三陽,故四肢為諸陽之本也。邪盛於胃,氣實於四肢,則能登高也。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邪亂神明,怒氣衝動,故妄言罵詈。胃中邪實,不欲飲食,四肢多力,則妄走也,是大承氣湯之證。其邪連經,脈必滑大,下之可生。

其邪連臟,脈必沉細。仲景云:陽病見陰脈者死,則雖有下證,不可用下法矣。

雄按:溫證誤投熱藥補劑,亦有此候。經證亦有可用白虎湯者,沉細之脈,亦有因熱邪閉塞使然。形證實者,下之可生,未可概以陰脈見而斷其必死。凡熱邪壅遏,脈多細軟遲澀,按證清解,自形滑數,不比內傷病服涼藥而脈加數者為虛也。

汪按:大承氣證,仲聖謂:脈弦者生,澀者死。洄溪則云:弦則尚有可生之機,未必盡生,澀則斷無不死者也。余所見滑大者,固下之不必顧忌,亦有弦而兼澀,下之而愈者。若大汗淋漓者,可用白虎也。

白話文:

《內經》伏氣溫熱篇

病情雖然反覆拖延,但壽命卻是可以等待而終結的。古人說:出汗而脈搏跳動急促有力的人會死,正是因為體內的精氣被消耗殆盡,而邪氣卻沒有去除。如果邪氣去除而精氣尚存,脈搏必然平靜。現在脈象和汗液不相符合,則說明精氣不敵邪氣,其死亡是明確的。況且胡言亂語是失去理智的表現,失去理智的人會死,這是一個原因。出汗後又發熱,精氣耗竭邪氣佔據上風,這是第二個原因;汗液和脈搏不相應,這是第三個原因。現在出現了三個死亡的徵兆,卻沒有看到任何生存的徵兆,雖然看似病情好轉,卻必死無疑。

溫病誤認為傷寒治療,而妄圖發汗,往往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一條是說明溫病不可妄圖發汗的教訓,簡潔明瞭,可謂精要之言。溫病誤用發汗法,即使不致死,也必定難以痊癒。麻黃、桂枝,人們尚且膽怯,最誤人的是陶節庵的柴葛解肌湯。

《陽明脈解篇》說:足陽明經脈有病,會厭惡別人和火,聽到木屬性的聲音就會驚惕,而鐘鼓聲卻不會引起反應。聽到木屬性的聲音而驚恐,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陽明經是胃經,胃屬土,所以聽到木屬性的聲音而驚恐,是因為土克木。皇帝問:為什麼厭惡火呢?岐伯說:陽明經主宰肌肉,脈絡氣血旺盛,邪氣入侵就會發熱,熱甚則厭惡火。皇帝問:為什麼厭惡人呢?岐伯說:陽明經氣虛則會喘息並煩躁不安,煩躁不安就會厭惡人。

土受到邪氣困擾,更害怕木來克制,所以聽到木屬性的聲音就驚恐。鐘鼓的聲音屬金,土所以不會受其影響。熱盛所以厭惡火,正如張仲景所說:不惡寒,反惡熱。邪氣凝聚而氣機逆亂,就會喘息並煩躁不安。煩躁不安,就是懊惱煩躁的意思,所以厭惡人。

皇帝問:有的喘息而死,有的喘息而活,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氣機逆亂連累臟腑就會死,連累經絡就會活。

邪氣凝聚在腑臟,就會氣機阻滯而喘息,不能沿著經絡到達四肢,而且氣機逆亂,這是因為四肢的氣血都依靠脾胃。邪氣內侵則連累臟腑,所以死亡;邪氣外泄則連累經絡,所以存活。

皇帝問:病情嚴重時會脫衣奔跑,登高唱歌,或者幾天不吃東西,翻牆上屋,所到之處,都不是平時所能做到的事情,而病情卻能支撐他這樣做,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四肢是諸陽之本。陽氣旺盛則四肢有力,有力則能登高。皇帝問:為什麼會脫衣奔跑呢?岐伯說:體內熱盛,所以脫衣想要奔跑。皇帝問:為什麼會胡言亂語,辱罵他人,不分親疏,而且不想吃東西,不想吃東西,所以胡亂奔跑。

四肢的氣血依靠脾胃,胃是臟腑之海,陽明經運行氣血於三陽經,所以四肢是諸陽之本。邪氣盛於胃,氣血充實於四肢,就能登高。體內熱盛,所以脫衣想要奔跑;邪氣擾亂神志,怒氣衝動,所以胡言亂語,辱罵他人。胃中邪氣壅盛,不想飲食,四肢有力,所以胡亂奔跑,這是大承氣湯的證候。如果邪氣連累經絡,脈象必定滑大有力,瀉下可以活命。

如果邪氣連累臟腑,脈象必定沉細。張仲景說:陽證出現陰脈的人會死,所以即使有瀉下的徵兆,也不能使用瀉下之法。

溫病誤用溫熱藥物和補藥,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經方也有可以用白虎湯的,沉細的脈象,也有可能是因為熱邪閉塞造成的。如果形證明顯,瀉下可以活命,不能一概而論陰脈出現就斷定必死。凡是熱邪壅遏,脈象大多細軟遲澀,按照證候清熱解毒,脈象自然會轉為滑數有力,這和內傷病人服用涼藥而脈象加快不同,後者是虛證。

大承氣湯的證候,張仲景說:脈象弦數者生,脈象澀滯者死。洄溪則說:弦數尚有可以活命的機會,未必都能活,澀滯則絕對不會活。我所見到的脈象滑大有力的,固然可以瀉下而不用顧忌,也有一些脈象弦數而兼有澀滯的,瀉下之後也痊癒了。如果大汗淋漓,可以用白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