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 卷四 (16)
卷四 (16)
1. 薛生白濕熱病篇
十五濕熱證:四五日,口大渴,胸悶欲絕,乾嘔不止,脈細數,舌光如鏡,胃液受劫,膽火上衝。宜西瓜汁、金汁、鮮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鬱金、木香、香附、烏藥等味。
雄按:吳本作西瓜白汁,謂不取瓤中汁,而以瓜肉搗汁也。並無金汁、蔗汁。
此營陰素虧,木火素旺者,木乘陽明,耗其津液,幸無飲邪,故一清陽明之熱,一散少陽之邪,不用煎者,取其氣全耳。舌光無苔,津枯而非濁壅,反胸悶欲絕者,肝膽氣上逆也,故以諸汁滋胃液,辛香散逆氣。
雄按:凡治陰虛氣滯者,可以仿此用藥。楊云:此例精當,能如此旁通,方為善讀書人。雄又按:有治飲痛一案宜參。俞惺庵云:嘉善一人,胸脹脘悶,諸治不效,一瓢用續隨子煎湯,磨沉香、木香、檀香、降香、丁香,服一月,瀉盡水飲而痊。汪按:續隨子去油務盡,否則誤人。去油法:木床用椹榨後,更宜紙隔重壓,換紙多次,方能去淨。
十六濕熱證:
雄按:吳本下有「身熱口苦」四字。嘔吐清水,或痰多,濕熱內留,木火上逆。宜溫膽湯加栝蔞、雄按:吳本作「黃連」。碧玉散等味。
此素有痰飲,而陽明少陽同病,故一以滌飲,一以降逆,與上條嘔同而治異,正當合參。碧玉散即六一加青黛以清肝膽之熱。上條液枯以動肝膽之火,故乾嘔。此條痰飲郁其肝膽之火,故嘔水。
十七濕熱證:嘔惡不止,晝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熱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連三四分、蘇葉二三分,兩味煎湯,呷下即止。
肺胃不和,最易致嘔。蓋胃熱移肺,肺不受邪,還歸於胃,必用川連以清濕熱,蘇葉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氣非蘇葉不能通也。分數輕者,以輕劑恰治上焦之病耳。
雄按:此方藥止二味,分不及錢,不但治上焦宜小劑,而輕藥竟可以愈重病,所謂輕可去實也。合後條觀之,蓋氣貴流通,而邪氣撓之。則周行窒滯,失其清虛靈動之機,反覺實矣。惟劑以輕清,則正氣宣布,邪氣潛消,而窒滯者自通,設投重藥,不但已過病所,病不能去,而無病之地,反先遭其克伐,章氏謂輕劑為吳人質薄而設,殆未明治病之理也。川連不但治濕熱,乃苦以降胃火之上衝。
蘇葉味甘辛,而氣芳香,通降順氣,獨擅其長,然性溫散,故雖與黃連並駕,尚減用分許而節制之,可謂方成知約矣。世人不知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之理,治嘔,輒以薑、萸、丁、桂從事者,皆粗工也。余用以治胎前惡阻,甚妙。
十八濕熱證:咳嗽,晝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於肺絡。宜葶藶、枇杷葉、六一散等味。
雄按:吳本咳嗽下有「喘逆、面赤、氣粗」六字,而無「甚至」句。
人但知暑傷肺氣則肺虛,而不知暑滯肺絡則肺實,葶藶引滑石,直瀉肺邪,則病自除。吳子音曰:業師張友樵治一酒客,夏月痰咳氣喘,夜不得臥,服涼藥及開氣藥不效,有議用人參、麥冬等藥者,師診其脈,右寸數實,此肺實非肺虛也,投以人參則立斃矣。遂與此方煎服立愈。
白話文:
薛生白濕熱病篇
十五濕熱證:病程四五天,患者口渴難耐,胸悶得幾乎要死,乾嘔不止,脈搏細而數,舌頭光滑如鏡,胃液受損,膽火上逆。治療宜用西瓜汁(只取瓜肉榨汁,不取瓤中汁)、金汁、鮮生地汁、甘蔗汁,並研磨鬱金、木香、香附、烏藥等藥物服用。
此症屬於營陰不足,肝膽火旺盛,肝火克脾胃,耗損津液,幸好沒有飲邪,所以治療需一方面清瀉陽明之熱,一方面散解少陽之邪,不用煎煮,只取其藥物之氣即可。舌頭光滑無苔,津液乾枯而非濁邪阻塞,卻胸悶欲絕,這是肝膽之氣上逆所致,所以用各種汁液滋養胃液,辛香之品則可散解逆氣。
凡治療陰虛氣滯的病症,都可以參考此方。此例精當,能由此推及其他病症,才是真正懂得讀書的人。另有一例治療飲邪作痛的案例可以參考。嘉善有一人,胸部脹滿,脘腹悶痛,各種治療都不見效,用一瓢續隨子煎湯,再研磨沉香、木香、檀香、降香、丁香服用一個月,瀉去體內的水飲後痊癒。使用續隨子需徹底去除油分,否則會誤事。去除油分的方法:用木床榨取汁液後,再用紙隔著重壓,多次更換紙張,才能完全去除油分。
十六濕熱證:
患者嘔吐清水,或痰多,濕熱內停,肝膽火上逆。治療宜用溫膽湯加栝蔞、黃連、碧玉散等藥物。
此症患者素有痰飲,而且陽明、少陽經脈同時生病,所以一方面要清除痰飲,一方面要降逆氣,與上一條症狀相同但治療方法不同,應當相互參照。碧玉散即六一散加青黛,用以清瀉肝膽之熱。上一條症狀是津液乾枯導致肝膽之火動,所以乾嘔;這一條症狀是痰飲阻塞肝膽之火,所以嘔吐清水。
十七濕熱證:嘔惡不止,晝夜不愈,病情危重,像是要死了一樣,這是肺胃不和,胃熱移至肺,肺部無法承受邪氣所致。治療宜用川連三四分、蘇葉二三分,兩味藥煎湯服用,服下即可止嘔。
肺胃不和最容易導致嘔吐。這是因為胃熱移至肺,肺部承受不了邪氣,邪氣又返回胃部,所以必須用川連清瀉濕熱,用蘇葉疏通肺胃,這樣就能很快治癒,因為只有蘇葉才能疏通肺胃之氣。用藥量很少,是因輕劑即可治療上焦的病症。
此方只用兩種藥物,用量極少,不僅治療上焦宜用小劑量,而且輕藥竟然可以治愈重症,這就是所謂的“輕可去實”。與下一條症狀比較來看,氣機流通很重要,邪氣阻滯氣機,則氣機運行受阻,失去清虛靈動的狀態,反倒覺得身體實證。只有用輕清的藥物,才能使正氣宣通,邪氣潛消,阻滯之處自然通暢。如果用重藥,不僅超過了治療病症的範圍,而且病症不能消除,反而會損傷無病的部位。章氏認為輕劑是針對吳地人體質虛弱而設計的,這大概沒有理解治病的道理。川連不僅治療濕熱,還能苦降胃火上逆。
蘇葉味甘辛,氣味芳香,具有通降順氣的作用,這是它的獨特功效,但它性溫散,所以雖然與黃連一起使用,用量還是要減少一些以控制其作用,這可以說是藥方制定得恰到好處。世人不知道諸多逆氣上衝都屬於火,治療嘔吐,就用生薑、吳茱萸、丁香、桂枝等藥物,這些都是粗淺的方法。我用此方治療孕期妊娠反應,效果非常好。
十八濕熱證:咳嗽,晝夜不安,甚至喘息得睡不著覺,這是暑邪侵入肺絡所致。治療宜用葶藶、枇杷葉、六一散等藥物。
人們只知道暑熱傷肺氣會導致肺虛,卻不知道暑熱滯留在肺絡會導致肺實,葶藶能引導滑石,直接瀉去肺部的邪氣,這樣病就能自愈。業師張友樵治療一位酒客,夏季痰咳氣喘,晚上睡不著覺,服用涼藥和開氣藥都不見效,有人建議用人參、麥冬等藥物,老師診脈發現,右寸脈數實,這是肺實而非肺虛,如果用人參,就會立刻死亡。於是給他用了這個方子,煎服後立刻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