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 卷三 (24)
卷三 (24)
1. 葉香岩三時伏氣外感篇
喘脹備用方徐云:太猛厲者,不可輕用。
葶藶,大棗湯,瀉白散,大順散,牡蠣,澤瀉散,五苓散,越脾湯,甘遂,半夏湯,控涎丹,五子五皮湯,子和桂苓湯,禹功丸,茯苓防己湯,中滿分消湯,小青龍湯,木防己湯
吐瀉一證,幼兒脾胃受傷,陡變驚搐最多。徐云:此證多是痰濕。若是不正穢氣觸入,或口食生冷,套用正氣散、六和湯、五積散之類。正氣受傷,肢冷呃忒,嘔吐自利,即用錢氏益黃散。有痰用星附六君子湯、理中湯等。倘熱氣深伏,煩渴引飲,嘔逆者連香飲,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熱閉神昏,用至寶丹。寒閉,用來復丹。
稚年夏月食瓜果,水寒之濕,著於脾胃,令人泄瀉,其寒濕積聚,未能遽化熱氣,必用辛溫香竄之氣,古方中消瓜果之積,以丁香、肉桂或用麝香,今七香餅治瀉,亦祖此意。其平胃散、胃苓湯亦可用。
雄按:此非溫熱為病,何必採入。緣夏月此等證候甚多,因畏熱貪涼而反生寒濕之病,乃夏月之傷寒也。雖在暑令,實非暑證。昔人以陰暑名之,謬矣。譬如避火而溺於水,拯者但可云出之於水,不可云出之於陰火也。
瘧之為病,因暑而發者居多。
雄按:可謂一言扼要,奈世俗惟知小柴胡湯為治,誤人多矣。方書雖有痰、食、寒、熱、瘴、癘之互異。幼稚之瘧,多因脾胃受病。
雄按:因暑而發者,雖大人之瘧,無不病於脾胃,以暑多兼濕,脾為土臟,而胃者以容納為用,暑邪吸入,必伏於此也。然氣怯神昏,初病驚癇厥逆為多,在夏秋之時,斷不可認為驚癇。大方瘧證,須分十二經,與咳證相等。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參,或香薷、葛根之屬。
雄按:舉世無不爾,於幼科乎何尤。不知柴胡劫肝陰,葛根竭胃汁,致變屢矣。
雄按:柴葛之弊,二語見林北海重刊張司農《治暑全書》,葉氏引用,原非杜撰,洄溪妄評,殊欠考也。幼稚純陽,暑為熱氣。
雄按:在天為暑,在地為熱,故暑即熱之氣也。昔人謂有陰暑者,已極可笑,其分中熱、中暑為二病者,是析一氣而兩也。又謂暑合濕熱而成者,是並二氣而一也,奚可哉。證必熱多煩渴,邪自肺受者,桂枝白虎湯,二進必愈。其冷食不運,有足太陰脾病見證,初用正氣,或用辛溫,如草果、生薑、半夏之屬。
雄按:切記,此是治暑月因寒濕而病之法。方書謂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熱,瘧久色奪,唇白、汗多、餒弱,必用四獸飲。
雄按:邪去而正衰,故可用此藥。陰虛內熱,必用鱉甲、首烏、知母,便漸溏者忌用。久瘧營傷,寒勝,加桂、姜,擬初中末瘧門用藥於下。
雄按:葉氏《景岳發揮》內所論瘧痢諸候,宜參。
初病暑風濕熱瘧藥:
白話文:
葉香岩三時伏氣外感篇
喘脹的備用方,徐某說:藥性太猛烈的,不可輕易使用。
文中列出許多藥方,包括:葶藶大棗湯、瀉白散、大順散、牡蠣澤瀉散、五苓散、越脾湯、甘遂半夏湯、控涎丹、五子五皮湯、子和桂苓湯、禹功丸、茯苓防己湯、中滿分消湯、小青龍湯、木防己湯。
吐瀉症狀,幼兒脾胃受損,容易突然驚厥抽搐。徐某說:這種情況大多是痰濕引起的。如果不是不正之氣入侵,或是飲食生冷,可用正氣散、六和湯、五積散等方劑。如果正氣受損,手腳冰冷,呃逆、嘔吐、腹瀉,就用錢氏益黃散。如有痰,用星附六君子湯、理中湯等。如果熱邪深伏,煩渴引飲,嘔逆,則用連香飲、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熱邪閉阻,神志昏迷,用至寶丹;寒邪閉阻,用來復丹。
幼兒夏天吃瓜果,水寒濕邪侵犯脾胃,導致腹瀉,寒濕積聚,不能很快化為熱邪,必須使用辛溫香竄之氣的藥物。古方中治療瓜果積滯,常用丁香、肉桂或麝香,現在的七香餅治療腹瀉,也是基於這個原理。平胃散、胃苓湯也可以使用。
雄某注:這不是溫熱病,為什麼要列入?因為夏天這種症狀很多,因為怕熱貪涼反而產生寒濕之病,這是夏天的傷寒,雖然在夏季,卻不是暑邪。古人稱之為陰暑,是錯誤的。譬如躲避火災而溺水,救援的人只能說把他從水中救出,不能說把他從陰火中救出。
瘧疾大多是由暑邪引起的。
雄某注:這句話簡潔扼要,可惜世俗只知道用小柴胡湯治療,誤導很多人。雖然方書中有痰、食、寒、熱、瘴、癘等不同的瘧疾,但小兒瘧疾,大多是脾胃受病引起的。
雄某注:因暑邪引起的瘧疾,即使是成人,也無不病在脾胃,因為暑邪多兼濕邪,脾臟屬土,胃的機能是容納,暑邪入侵,必然停留在這裡。但是氣虛神昏,初病時多驚癇、厥逆,在夏秋季節,絕對不能認為是驚癇。治療瘧疾,必須分清十二經,與咳嗽病的治療相當。如果是小兒科,庸醫只用小柴胡湯去參,或用香薷、葛根等藥物。
雄某注:全世界都是這樣,小兒科尤其如此。不知道柴胡傷肝陰,葛根傷胃液,因此病情多次加重。
雄某注:柴胡、葛根的弊端,這兩句話出自林北海重刊張司農《治暑全書》,葉氏引用,並非杜撰,洄溪的評論,非常缺乏考據。小兒純陽之體,暑邪就是熱邪。
雄某注:在天為暑,在地為熱,所以暑就是熱邪。古人說有陰暑,已經非常可笑了,把中暑、中熱分為兩種疾病,是把一種氣分成兩種;又說暑邪加上濕熱而成病,是把兩種氣合為一種,怎麼可以這樣呢?症狀一定是發熱多,煩渴,邪氣從肺部入侵的,用桂枝白虎湯,服用兩劑就能痊癒。如果生冷飲食不消化,有足太陰脾經的病症,一開始用正氣藥,或者用辛溫藥,例如草果、生薑、半夏等。
雄某注:切記,這是治療夏季因寒濕而生病的方法。方書說草果治療太陰獨勝的寒邪,知母治療陽明獨勝的熱邪,瘧疾久治不愈,面色蒼白,唇色白,多汗、體虛乏力,必須用四獸飲。
雄某注:邪氣去除而正氣衰弱,所以可以用這個藥。陰虛內熱,必須用鱉甲、何首烏、知母,大便漸漸稀溏的忌用。久患瘧疾,營氣受損,寒邪盛,加桂枝、生薑,仿效《中醫內經》瘧疾篇的用藥方法如下。
雄某注:葉氏《景岳全書》中論述瘧疾痢疾的症狀,應該參考。
治療初期暑熱濕邪瘧疾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