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 卷三 (15)
卷三 (15)
1. 葉香岩外感溫熱篇
又按:茅雨人云:凡起病發熱胸悶,遍舌黑色而潤,外無險惡情狀,此胸膈素有伏痰也,不必張皇,止用薤白栝蔞桂枝半夏一劑,黑苔即退,或不用桂枝,即枳殼、桔梗亦效。
舌淡紅無色者,或干而色不榮者,當是胃津傷而氣無化液也,當用炙甘草湯。不可用寒涼藥。
何報之曰:紅嫩如新生,望之似潤而燥渴殆甚者,為妄行汗下,以致津液竭也。
淡紅無色,心脾氣血素虛也。更加干而色不榮,胃中津氣亦亡也。故不可用苦寒藥。炙甘草湯養氣血以通經脈,其邪自可漸去矣。
雄按:上第十四章,唐氏移為第十一章,今訂正之。此章言虛多邪少之人,舌色如是,當培氣液為先也。
若舌白如粉而滑,四邊色紫絳者,溫疫病初入膜原,未歸胃腑,急急透解,莫待傳陷而入為險惡之病。且見此舌者,病必見凶,須要小心。凡斑疹初見,須用紙捻照見胸背兩脅,點大而在皮膚之上者,為斑;或云頭隱隱,或瑣碎小粒者,為疹。又宜見而不宜見多。按方書謂斑色紅者屬胃熱,紫者熱極,黑者胃爛,然亦必看外證所合,方可斷之。
溫疫白苔如積粉之厚,其穢濁重也,舌本紫絳,則邪熱為濁所閉,故當急急透解。此五疫中之濕疫,又可主以達原飲,亦須隨證加減,不可執也。舌本紫絳,熱閉營中,故多成斑疹,斑從肌肉而出,屬胃;疹從血絡而出,屬經。其或斑疹齊見,經胃皆熱,然邪由膜原入胃者多,或兼風熱之入於經絡,則有疹矣。
不見則邪閉,故宜見。多見則邪重,故不宜多。但斑疹亦有虛實,虛實不明,舉手殺人,故先生辨之如後。
雄按:溫熱病舌絳而白苔滿布者,宜清肅肺胃,更有伏痰內盛,神氣昏瞀者,宜開痰為治。黑斑、藍斑,亦有可治者。余治胡季權、姚祿皆二案,載續編。徐月岩室案,附曾大父《隨筆》中。
然而春夏之間,濕病俱發疹為甚,且其色要辨(唐本無此句)。如淡紅色,四肢清,口不甚渴,脈不洪數,非虛斑即陰斑。或胸微見數點,面赤足冷,或下利清穀,此陰盛格陽於上而見,當溫之。
此專論斑疹不獨溫疫所有,且有虛實之迥別也。然火不郁,不成斑疹。若虛火力弱而色淡,四肢清者,微冷也。口不甚渴,脈不洪數,其非實火可徵矣,故曰虛斑。若面赤足冷,下利清穀,此陰寒盛格拒其陽於外,內真寒,外假熱,鬱而成斑,故直名為陰斑也。須附桂引火歸元,誤投涼藥即死,實火誤補亦死,最當詳辨也。
若斑色紫(唐本下有「而」字)小點者,心包熱也。點大而紫,胃中熱也。黑斑而光亮者熱勝毒盛(唐本作「熱極毒熾」)。雖屬不治,若其人氣血充者,或依法治之,尚可救。若黑而晦者必死。若黑而隱隱,四旁赤色火鬱內伏,大用清涼透發,間有轉紅成可救者。若夾斑帶疹,皆是邪之不一,各隨其部而泄。
白話文:
葉香岩外感溫熱篇
凡是起病發熱、胸悶,舌頭顏色發黑但濕潤,沒有其他危急症狀,這是因為胸膈本來就有痰火鬱結,不必驚慌,只用薤白、栝樓、桂枝、半夏一劑,黑苔就會退去。如果不用桂枝,用枳殼、桔梗也同樣有效。
舌頭淡紅無色,或者乾燥沒有光澤,這是胃液受損,氣機不能化生津液,應該用炙甘草湯。不可使用寒涼藥物。
何報之說:舌頭紅嫩像新生嬰兒的皮膚一樣,看起來濕潤卻非常口渴,這是因為濫用汗法或瀉下藥,導致津液耗竭。
舌頭淡紅無色,是心脾氣血本來就虛弱;如果再加上乾燥沒有光澤,則胃中津液也耗損了。因此不可使用苦寒藥物。炙甘草湯可以滋養氣血,通暢經脈,邪氣自然會慢慢消退。
上文第十四章,唐氏版本移到了第十一章,現已修正。本章說明對於虛多邪少的人,舌頭顏色如此,應該先培補氣血津液。
如果舌苔白如粉末般光滑,舌頭四周顏色紫紅,這是溫疫病邪氣剛入侵肌膚,還沒有到達胃腑,必須及時透邪解毒,不要等到邪氣深入而導致危急的病情。見到這種舌象,病情一定凶險,必須小心。凡是斑疹剛出現,要用紙捻子照著胸背兩脅,點狀大而突出於皮膚表面者為斑;如果隱隱約約,或是一些細小的顆粒狀者為疹。斑疹宜見不宜多見。方書上說斑點紅色屬胃熱,紫色屬熱極,黑色屬胃潰爛,但必須觀察整體的症狀才能判斷。
溫疫病的舌苔白厚如同積粉,邪氣穢濁很重;舌根紫紅,表示邪熱被濁邪阻閉,必須及時透邪解毒。這是五種瘟疫中的濕疫,可以用達原飲治療,但也需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不可拘泥於方劑。舌根紫紅,是熱邪閉阻於營氣之中,所以多會出現斑疹。斑疹從肌肉中顯現出來,屬於胃;疹從血脈中顯現出來,屬於經絡。如果斑疹同時出現,表示經絡和胃都熱邪侵犯,但邪氣多是由肌膚進入胃腑,或兼有風熱入侵經絡而出現疹子。
斑疹不見,表示邪氣被阻閉,所以應該出現;斑疹太多,表示邪氣太重,所以不宜太多。但斑疹也有虛實之分,虛實不明,亂投藥物就會致命,所以必須仔細辨別。
溫熱病舌頭紅絳,滿布白苔,應該清肅肺胃;如果更有痰火內盛,神志昏迷,則應該開痰化痰。黑色斑點、青色斑點,也有一些是可以治療的。我治療胡季權、姚祿兩案,記載在續編中;徐月岩室的病例,附在曾大父的《隨筆》中。
然而春夏季節,濕病都容易發疹,而且疹子的顏色必須仔細辨別(唐本無此句)。如果顏色淡紅,四肢清涼,口渴不甚,脈象不洪數,不是虛斑就是陰斑。或者胸部略微出現幾個斑點,面紅足冷,或者大便稀溏,這是陰盛格陽於上而出現的症狀,應該溫陽。
本文專門論述斑疹,不只是溫疫病才有,而且有虛實的明顯區別。然而,火不鬱結,就不會形成斑疹。如果虛火不足,顏色淡薄,四肢清涼,略感寒冷,口渴不甚,脈象不洪數,就不是實火,這可以作為證據,所以稱為虛斑。如果面紅足冷,大便稀溏,這是陰寒盛而阻遏陽氣於外,內有真寒,外有假熱,鬱結而形成斑疹,所以直接命名為陰斑。必須用桂枝引火歸元,如果誤用寒涼藥就會死亡,實火誤用溫補藥也會死亡,最應該仔細辨別。
如果斑點顏色紫色而小,是心包有熱;點狀大而紫色,是胃中有熱;黑色斑點而光亮,是熱盛毒盛(唐本作「熱極毒熾」)。雖然屬於難治之症,如果患者氣血充足,或許可以依法治療,尚可挽救。如果黑色而晦暗,必定死亡。如果黑色而隱隱約約,四周紅色,是火邪鬱結內伏,應該大力使用清涼透發的藥物,有些可以轉為紅色而得以救治。如果夾雜斑點和疹子,都是邪氣不一,應該根據其所在的部位而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