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 卷四 (5)
卷四 (5)
1. 疫證條辨
頭痛目痛,頗似傷寒。然太陽陽明頭痛,不至於傾側難舉。而此則頭痛如劈,兩目昏瞀,勢若難支。總因火毒達於二經,毒參陽位,用釜底抽薪法,徹火下降,其痛立止,其疹自透。宜清瘟敗毒飲增石膏、元參,加菊花。誤用辛涼表散,燔灼火焰,必轉悶證。
骨節煩疼,腰如被杖。骨與腰皆腎經所屬,其痛若此。是淫熱之氣,已流於腎經。宜本方增石膏、元參,加黃柏。誤用溫散,死不終朝矣。
熱宜和,不宜躁。若熱至遍體炎炎,較之昏沉肢冷者。而此則發揚,以其氣血尚堪勝毒,一經清解,而疹自透。妄肆發表,必至內伏。宜本方增石膏、生地、丹皮、芩、連。
白話文:
病人頭疼眼痛,症狀類似傷寒,但太陽陽明經頭痛不會頭昏眼花,難以支撐。而這位病人頭痛如裂,雙眼昏花,幾乎無法站立。這是因為火毒侵犯了太陽、陽明二經,毒氣聚集在陽位。應該用釜底抽薪法,清熱降火,頭痛就會立刻止住,疹子也會自然冒出。建議服用清瘟敗毒飲,增加石膏、元參,再加入菊花。如果錯誤地使用辛涼解表藥物,會助長火勢,病情必會加重。
病人骨節疼痛,腰部好像被棍子打了一樣,骨頭和腰部都是腎經所管轄,疼痛如此劇烈,說明淫熱之氣已經侵入腎經。建議服用原方,增加石膏、元參,再加入黃柏。如果錯誤地使用溫散藥物,病人將會很快死亡。
熱症宜緩和,不宜急躁。如果病人全身發熱,比起昏沉肢冷的病人,體內氣血尚能抵抗毒氣,只要清熱解毒,疹子就會自然冒出。如果胡亂使用發散藥物,毒氣就會內伏。建議服用原方,增加石膏、生地、丹皮、黃芩、黃連。
有似乎靜而忽躁,有似乎躁而忽靜,謂之靜躁不常。較之顛狂,彼乃發揚,而此嫌郁遏。總為毒火內擾,以至坐臥不安。宜本方增石膏、犀角、黃連。
寤,從陽主上;寐,從陰主下。胃為六腑之海,熱毒壅遏,阻隔上下,故火擾不寐。宜本方增石膏、犀、連,加琥珀。
雄按:火擾不寐,何必琥珀?若欲導下,宜用木通。
初病周身如冰,色如蒙垢,滿口如霜,頭痛如劈,飲熱惡冷,六脈沉細。此陽極似陰,毒之隱伏者也。重清內熱,使毒熱外透,身忽大熱,脈轉洪數,煩躁譫妄,大渴思冰。證雖梟惡,尚可為力。宜本方增石膏、丹皮、犀、連,加黃柏。若遇庸手,妄投桂、附,藥不終劑,死如服毒。
白話文:
有些人看似安靜卻突然變得躁動,有些人看似躁動卻突然變得安靜,這就是靜躁不常。跟顛狂相比,顛狂是外顯的發揚,而這種靜躁不常則像是被壓抑著的。總之,都是因為毒火在體內擾動,導致患者坐立不安。可以用這個方子再加上石膏、犀角、黃連。
睡覺時,陽氣向上,所以醒來;睡覺時,陰氣向下,所以入睡。胃是六腑的匯集之處,熱毒阻塞在胃中,阻礙了上下氣機的流通,所以導致火氣擾動而失眠。可以用這個方子再加上石膏、犀角、黃連,再加琥珀。
我認為火氣擾動導致失眠,不一定需要琥珀。如果要引導熱毒向下,應該用木通。
初期患者全身像冰一樣冷,面色像蒙上塵垢一樣,滿口像覆蓋著霜一樣,頭疼得像要劈開一樣,喝熱水卻怕冷,六脈沉細。這是陽氣極盛而反似陰虛,毒氣潛伏著的表現。要重點清解內熱,讓毒熱外透,身體突然變得發熱,脈象轉為洪數,煩躁胡言亂語,口渴想喝冰水。雖然症狀很可怕,但還是有救治的機會。可以用這個方子再加上石膏、丹皮、犀角、黃連,再加黃柏。如果遇到庸醫,胡亂使用桂枝、附子,藥還沒吃完,就會像中毒一樣死亡。
四肢屬脾,至於逆冷,雜證見之。是脾經虛寒,元陽將脫之象。惟疫則不然,通身大熱,而四肢獨冷。此烈毒郁遏脾經,邪火莫透。重清脾熱,手足自溫。宜本方增石膏。
雄按:四肢逆冷,在雜證,不僅脾經虛寒。在疫證,亦非毒壅脾經。增石膏,原是清胃。胃氣行則肢自和也。亦有熱伏厥陰而逆冷者,溫疫證中最多,不可不知也。
筋屬肝,賴血以養,熱毒流於肝經,斑疹不能尋竅而出,筋脈受其沖激。則抽惕若驚。宜本方增石膏、丹皮,加膽草。
雜證,有精液枯涸,水不上升,咽乾思飲,不及半杯。而此則思冰飲水,百杯不足。緣毒火熬煎於內,非冰水不足以救其燥,非石膏不足以制其焰。庸工猶戒生冷,病家奉為至言,即溫水亦不敢與。以致唇焦舌黑。宜本方增石膏,加花粉。
白話文:
四肢冰冷可能是脾經虛寒,元陽將要離散的徵兆。但若因瘟疫導致四肢冰冷,則可能是烈毒阻滯脾經,邪火無法外泄,需要清脾熱才能使手足回溫。這時可以加用石膏。
四肢冰冷不一定是脾經虛寒,瘟疫也可能導致四肢冰冷,並不是毒氣阻塞脾經。加用石膏主要目的是清胃,胃氣運行順暢,四肢自然會溫和。此外,也有可能是熱氣鬱積在厥陰經,導致四肢冰冷,這是溫疫中最常見的症狀,不可不察。
筋脈屬肝,依靠血液滋養,熱毒侵入肝經,斑疹無法順利排出,筋脈受到衝擊就會抽搐驚恐。這時可以加用石膏、丹皮和膽草。
雜證中,精液枯竭,津液無法上行,口乾舌燥,喝不了多少水。而瘟疫患者則渴望冰水,喝再多也不夠。這是因為毒火灼燒內臟,只有冰水才能緩解燥熱,只有石膏才能控制火勢。一些庸醫忌諱生冷,病人將其視為金科玉律,連溫水也不敢喝,導致嘴唇焦黑,舌頭發暗。這時可以加用石膏和花粉。
四時百病,胃氣為本。至於不食,似難為也。而非所論於疫證,此乃邪火犯胃,熱毒上衝,頻頻乾嘔者有之。旋食旋吐者有之。胃氣一清,不必強之食,自無不食矣。宜本方增石膏,加枳殼。
雄按:熱壅於胃,杳不知飢,強進粥糜,反助邪氣。雖粒米不進,而病勢未衰者,不可疑為胃敗也。若干嘔吐食,則本方之甘、桔、丹皮,皆不可用。宜加竹茹、枇杷葉、半夏之類。
胸膈乃上焦心肺之地,而邪不易犯。惟火上炎,易及於心,以火濟火,移熱於肺,金被火灼,其燥愈甚。胸膈郁遏,而氣必長吁矣。宜本方增連、桔、加枳殼、蔞仁。
白話文:
一年四季各種疾病,胃氣都是根本。至於不吃東西,看似難以應付。但這不是疫病的討論範圍,這是邪火入侵胃部,熱毒上衝,經常乾嘔的人有之。吃一點就吐的人也有之。胃氣一清,不必強迫進食,自然不會不吃東西了。應該在原方中加入石膏,再加枳殼。
熱氣壅塞在胃部,完全不知道飢餓,強行進食稀粥,反而助長邪氣。即使一粒米都不吃,而病情沒有減輕,不可懷疑是胃部敗壞。如果經常嘔吐食物,那麼原方中的甘草、橘皮、丹皮都不可使用。應該加入竹茹、枇杷葉、半夏等藥材。
胸膈是上焦心肺所在之處,邪氣不易入侵。只有火氣上炎,容易影響心臟,用火來助長火勢,將熱氣移到肺部,金被火灼傷,其乾燥程度更加嚴重。胸膈鬱悶阻塞,氣息必定會長籲短嘆。應該在原方中加入連翹、橘皮,再加枳殼、杏仁。
雄按:邪火上炎,固能郁遏肺氣,而為膈滿,第平素有停痰伏飲者。或起病之先,兼有食滯者。本方地、芍,未可浪投。臨證須辨別施治,惟蘆菔汁,既清燥火之閉郁,亦開痰食之停留。用得其宜,取效甚捷。
昏悶無聲者,心之氣出於肺而為聲。竅因氣閉,氣因毒滯,心迷而神不清。竅閉而聲不出。宜本方,增石膏、犀角、芩、連,加羚羊角、桑皮。
雄按:桑皮雖走肺,而無通氣宣竅之能。宜用:馬兜鈴、射干、通草之類;清神化毒,當參紫雪之類。
白話文:
男性作者說:邪火上炎,本來就會壓制肺氣,導致胸悶,尤其本身就停積痰飲的人。或者發病之前,還有食物積滯的人,這個方子裡的地黃、芍藥,就不能隨便使用。臨床上一定要辨別病情,對症施治。只有蘿蔔汁,既能清熱燥火,解除閉塞,又能化解痰食積聚。用得合適,效果很快。
昏迷不醒、沒有聲音的人,是因為心氣通過肺部才能發出聲音。由於邪氣阻塞了竅道,氣機受阻,心神迷亂,神志不清。竅道閉塞,聲音就發不出來。適合用這個方子,再加上石膏、犀角、黃芩、黃連,並添加羚羊角、桑皮。
男性作者說:桑皮雖然走肺經,但沒有通氣宣竅的作用。應該用馬兜鈴、射干、通草之類的藥物;清神化毒,可以參考紫雪散之類的方劑。
胃氣弱者,偏寒偏熱,水停食積,皆與真氣相搏而痛,此言尋常受病之源也。至於疫證腹痛,或左或右,或痛引小腸,乃毒火衝突,發泄無門。苦按尋常腹痛分經絡而治之,必死。如初起只用敗毒散、或涼膈散加黃連,其痛立止。
雄按:疫證腹痛,固與雜證迥殊,然夾食、夾瘀、夾疝,因病疫而宿疾兼發者,亦正多也。臨證處方,豈可不為顧及。
筋肉瞤動,在傷寒則為亡陽,而此則不然。蓋汗者,心之液,血之所化也。血生於心,藏於肝,統於脾。血被煎熬,筋失其養,故筋肉為之瞤動。宜本方增石膏、生地、元參,加黃柏。
白話文:
胃氣虛弱的人,無論是體寒或體熱,或是水腫積食,都會導致真氣受阻而引發疼痛,這正是許多常見疾病的根源。而瘟疫導致的腹痛,可能發生在左側或右側,也可能疼痛蔓延至小腸,這是因為毒火交戰,無處宣洩所致。如果按照一般腹痛的經絡療法來治療,患者必定會死亡。如果剛開始就用敗毒散或涼膈散加黃連,疼痛立刻就會消失。
至於瘟疫導致的腹痛,固然與其他疾病有所不同,但因瘟疫而引發舊疾的夾食、夾瘀、夾疝等情況也不少見。臨床上開方用藥,不可不考慮這些因素。
肌肉抽搐,在傷寒病中是陽氣衰竭的徵兆,但在這裡卻不是這樣。因為汗液是心臟的津液,也是血液轉化而成的。血液源於心臟,儲藏於肝臟,統攝於脾臟。血液被煎熬,筋脈失去滋養,所以肌肉就會抽搐。因此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生地、元參,並加入黃柏。
雄按:亡陽瞤動,宜補土製水。淫熱瞤動,宜瀉火息風。本方尚少鎮靜息風之品,宜去丹、桔,加菊花、膽草。
病人自言胃出冷氣,非真冷也。乃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自下而上,其熱尤甚。此火極似水,熱極之徵,陽亢逼陰,故有冷氣。宜本方增石膏、犀、地、丹、連,加膽草。
雄按:冷氣上升,雖在別證中見之,亦多屬火。不知者,妄投溫熱。貽害可勝道哉!本方桔、芍,亦屬非宜。更有挾痰者,須加海蜇、竹瀝、蘆菔汁之類。汪按:此證挾痰者最多。
口中臭氣,令人難近,使非毒火熏蒸於內,何以口穢噴人乃爾耶。宜本方增石膏、犀、連。
白話文:
男人說,陽氣衰弱導致眼皮跳動,應該補脾益氣,以制約水氣。淫熱引起的跳動,則應該瀉火止風。這方子還缺乏鎮靜息風的藥物,應該去掉丹皮、枳殼,加入菊花、膽草。
病人自己說胃裡冒冷氣,其實不是真的冷,而是肝氣上逆,夾雜着相火,從下往上衝,所以感覺很熱。這股熱氣就如同水一樣,熱極了就會出現冷氣,這是陽氣過盛逼迫陰氣的表現。應該在原方中加石膏、犀角、地黃、丹皮、連翹,並加入膽草。
男人說,冷氣上逆,雖然在其他病症中也有出現,但大多與火有關。不懂的人,胡亂用溫熱藥物,後果不堪設想!這方子裡的枳殼、芍藥也不合適。如果患者還有痰,就需要加入海蜇、竹瀝、蘿蔔汁等藥物。汪先生說,這種病症患者大多伴有痰。
口臭讓人難以靠近,如果不是毒火在體內熏蒸,怎麼會口氣難聞呢?應該在原方中加石膏、犀角、連翹。
雄按:宜加蘭草、竹茹、枇杷葉、金銀花、薔薇露、瑩白、金汁之類,以導穢濁下行。
舌苔滿口如霜,在傷寒為寒證的據,故當溫散。而疫證見此,舌必厚大,為火極水化。宜本方增石膏、犀、地、翹、連,加黃柏。誤用溫散,旋即變黑。汪按:凡溫熱暑疫,見此舌者,病必見重最宜詳慎。
雄按:凡熱證疫證見此苔者,固不可誤指為寒,良由兼痰挾濕,遏伏熱毒使然,清解方中,宜佐開泄之品為治。
咽喉者,水穀之道路,呼吸之出入。毒火熏蒸,至於腫痛,亟當清解以開閉塞。宜本方增石膏、元、桔,加牛蒡、射干、山豆根。
白話文:
應該加入蘭草、竹茹、枇杷葉、金銀花、薔薇露、瑩白、金汁等,幫助將體內的污濁之物排出。
舌頭上滿布白色的苔,在傷寒中是寒症的表現,所以應該用溫暖的藥物來散寒。但是如果是疫病,出現這種舌苔,舌頭一定又厚又大,這是因為火氣太盛,水氣凝聚的緣故。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犀角、地黃、翹骨、連翹,再加入黃柏。如果誤用溫散的藥物,舌頭很快就會變黑。汪按:凡是溫熱暑疫,出現這種舌苔的病人,病情一定很嚴重,用藥必須非常謹慎。
凡是熱證疫證出現這種舌苔,絕對不能誤認為是寒症,因為這是痰濕阻礙,導致熱毒停滯的緣故。在清解的藥方中,應該加入一些開泄的藥物來治療。
咽喉是食物進出的通道,也是呼吸進出的門戶。毒火熏蒸,導致咽喉腫痛,必須用清解的藥物來開通閉塞的通道。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元參、桔梗,再加入牛蒡、射干、山豆根。
雄按:加瑩白、金汁最妙。藥汁礙咽者,亟以錫類散吹之。
唇者,脾之華。唇焮腫,火炎土燥也。宜本方增石膏、翹、連,加天花粉。
頭為諸陽之首,頭面腫大,此毒火上攻。宜本方增石膏、元參,加銀花、馬勃、殭蠶、板藍根、紫花地丁、歸尾。脈實者,量加,酒洗生大黃。
面上燎疱,宛如火燙,大小不一,有紅有白,有紫黑相間,痛不可忍,破流清水,亦有流血水者,治同上條。
白話文:
作者說:加入瑩白、金汁效果最好。藥汁難以下嚥的人,趕緊用錫類散吹入喉嚨。
嘴唇是脾臟的外在表現。嘴唇紅腫,是火氣旺盛、脾臟乾燥所致。應該在原本的藥方中增加石膏、翹、連,並加入天花粉。
頭部是所有陽氣匯集的地方,頭面部腫大,是毒火上攻的表現。應該在原本的藥方中增加石膏、元參,並加入銀花、馬勃、殭蠶、板藍根、紫花地丁、歸尾。脈象強勁的人,可以適量增加酒洗過的生大黃。
臉上出現燎疱,如同火燙,大小不一,有紅有白,有紫黑色交雜,疼痛難忍,破裂後流出清水,也有流出血水的情況,治療方法與上一條相同。
腮者,肝腎所屬,有左腫者,有右腫者,有右及左、左及右者,名曰痄腮。不亟清解,必成大頭,治同上條。
頸屬足太陽膀胱經,熱毒入於太陽則頸腫。宜本方增石膏、元參、翹、桔,加銀花、夏枯草、牛蒡、紫花地丁、山豆根。
耳後腎經所屬,此處硬腫,其病甚惡。宜本方增石膏、元、地、丹、翹,加銀花、花粉、板藍根、紫花地丁。耳中出血者,不治。
雄按:坎為耳,故耳為腎水之外候。然肺經之結穴在耳中,名曰龍蔥,專主乎聽。金受火爍則耳聾。凡溫熱暑疫等證,耳聾者,職是故也。不可泥於傷寒少陽之文,而妄用柴胡以煽其焰。古云:耳聾治肺,旨哉言乎。
白話文:
腮部是肝腎所管轄的部位,腫脹可以是單邊,也可以是兩邊,稱為痄腮。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大头,治疗方法与前一条相同。
脖子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热毒入侵太阳经脉就会导致脖子肿胀。治疗方法在原方基础上添加石膏、元参、翘、桔,并加入银花、夏枯草、牛蒡、紫花地丁、山豆根。
耳后是肾经的所属部位,这里出现硬肿,病情非常严重。治疗方法在原方基础上添加石膏、元参、地黄、丹皮、翘,并加入银花、花粉、板蓝根、紫花地丁。耳朵出血的患者,无法治疗。
作者注:坎卦对应耳朵,所以耳朵是肾水的外部表现。但是肺经的结穴在耳朵,叫做龙葱,专门主管听觉。金被火灼烧就会导致耳聋。凡是温热暑疫等症状导致的耳聋,都是这个原因。不要拘泥于伤寒少阳的理论,而错误地使用柴胡加重病情。古人说:耳聋治肺,这句话很有道理。
舌乃心之苗。心屬火,毒火衝突,二火相併,心苗乃動,而嗒舌弄舌。宜本方增石膏、犀、連、元參,加黃柏。
雄按:宜加木通、蓮子心、硃砂、童溺之類。
紅絲繞目,清其浮僭之火而紅自退。誤以眼科治之,為害不淺。宜本方加菊花、紅花、蟬蛻、歸尾、穀精。
雄按:加味亦是眼科之藥,不若但加羚羊角、龍膽草二味為精當也。
頭為一身之元首,最輕清而邪不易干。通身焦燥,獨頭汗湧出。此烈毒鼎沸於內,熱氣上騰,故汗出如淋。宜本方增石膏、元參。
白話文:
舌頭是心臟的苗芽,心臟屬火,毒火相衝,兩火交匯,心苗就會活動,導致嗒舌弄舌。因此,應該在原方中加入石膏、犀角、黃連、元參,並增加黃柏。
此外,可以加入木通、蓮子心、硃砂、童尿等。
眼睛出現紅絲,是因為體內浮熱上炎,清熱降火即可消除。錯誤地用眼科藥物治療,會帶來更大的危害。應該在原方中加入菊花、紅花、蟬蛻、地骨皮、谷精。
也可以加入其他眼科藥物,但最好只加入羚羊角、龍膽草這兩種,效果最佳。
頭部是一身之主,最輕清,邪氣不易入侵。如果全身燥熱,唯獨頭部汗水湧出,說明體內烈毒沸騰,熱氣上衝,所以汗出如雨。因此,應該在原方中加入石膏、元參。
雄按:本方宜去芍、桔、丹皮,加童溺、花粉。
齒者,骨之餘。雜證齘齒為血虛;疫證見之,為肝熱。宜本方增石膏、生地、丹、梔,加膽草。
雄按:齒齦屬陽明,不可全責之肝也。
疫證,鼻衄如泉,乃陽明鬱熱上衝於腦,腦通於鼻,故衄如湧泉。宜本方增石膏、元、地、芩、連,加羚羊角、生桑皮、棕櫚灰。
雄按:本方宜去桔梗,加白茅根。
舌上白點如珍珠,乃水化之象。較之紫赤黃黑,古人謂之芒刺者,更重。宜本方增石膏、犀、連、元、翹,加花粉、銀花。
白話文:
此方應該去掉芍藥、橘梗、丹皮,加入童尿、花粉。
牙齒是骨骼的延伸。各種症狀引起的牙痛,是因為血虛;瘟疫引起的牙痛,是因為肝火旺盛。應該在這個方子中增加石膏、生地、丹參、梔子,並加入膽草。
牙齦屬於陽明經,不能完全歸咎於肝臟。
瘟疫引起鼻出血如泉水般涌出,是因為陽明經的熱氣上衝至腦部,而腦部與鼻子相通,所以才會鼻出血如泉涌。應該在這個方子中增加石膏、玄參、生地、黃芩、黃連,並加入羚羊角、生桑皮、棕櫚灰。
此方應該去掉桔梗,加入白茅根。
舌頭上出現白色斑點像珍珠一樣,是水濕凝聚的表現。比起紫色、紅色、黃色、黑色,古人稱之為芒刺的症狀,這種情況更為嚴重。應該在這個方子中增加石膏、犀角、黃連、玄參、柴胡,並加入花粉、金銀花。
雄按:宜加薔薇根、瑩白、金汁之類。
疫證初起,苔如膩粉,此火極水化。設誤認為寒,妄投溫燥,其病反劇,其苔愈厚,精液愈耗,水不上升,二火煎熬,變白為黑,其堅如鐵,其厚如甲,敲之戛戛有聲,言語不清,非舌卷也。治之得法,其甲整脫。宜本方增石膏、元參、犀、連、知、翹,加花粉、黃柏。
雄按:此證專宜甘寒以充津液,不當參用苦燥。余如梨汁、蔗漿、竹瀝、西瓜汁、藕汁,皆可頻灌。如得蕉花上露更良。楊云:蕉花上露為清熱無上妙品,但不可必得。即蕉根取汁,亦極妙也。若邪火已衰,津不能回者。宜用鮮豬肉數斤,切大塊,急火煮清湯,吹淨浮油,恣意涼飲,乃急救津液之無上妙品。
白話文:
治療時,應該加入薔薇根、瑩白、金汁等藥物。
疫症剛開始,舌苔像膩粉一樣,這是火氣過盛導致水液化解。如果誤認為是寒症,亂用溫燥藥物,病情會更加嚴重,舌苔會更厚,精液會消耗更多,水液無法上升,兩股火氣煎熬,舌苔從白色變成黑色,變得堅硬如鐵,厚如甲殼,敲擊時有清脆的聲音,說話不清,並不是舌頭捲縮。治療得當,舌苔就會像甲殼一樣脫落。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元參、犀角、連翹、知母、黃芩,並加入花粉、黃柏。
治療這個症狀,應該專門用甘寒藥物來補充津液,不要加入苦燥藥物。其他像梨汁、蔗漿、竹瀝、西瓜汁、藕汁,都可以經常服用。如果能得到香蕉花上的露水,效果更好。楊氏說:香蕉花上的露水是清熱的極品,但不用刻意追求。用香蕉根取汁也很妙。如果邪火已經減退,津液無法回流,應該用新鮮豬肉數斤,切成大塊,用急火煮成清湯,吹掉浮油,盡情涼飲,這是急救津液的極品。
故友範慶簪,嘗謂余云:酷熱炎天,正銀匠熔鑄各州縣奏銷銀兩之時。而銀爐甚高,火光撲面,非壯盛之人,不能為也。口渴不敢啜茗,惟以淡煮豬肉,取湯涼飲,故裸身近火,而津液不致枯竭。余因推廣其義,頗多妙用,拙案中可證也。
舌上發丁,或紅或紫,大如馬乳,小如櫻桃,三五不等,流膿出血,重清心火。宜本方增石膏、犀角、翹、連加銀花。舌上成坑,愈後自平。此二條乃三十六舌未有者。
雄按:亦宜加薔薇根、金汁之類;外以錫類散,或珍珠,牛黃研細糝之。則坑易平。
白話文:
我的故友範慶簪曾經告訴我:酷暑炎熱的天氣,正是銀匠熔鑄各地繳納的銀兩的時候。銀爐很高,火光直撲臉面,不是體格健壯的人,無法勝任。口渴也不敢喝茶,只能以淡煮的豬肉湯冷飲,因此赤裸上身靠近火爐,津液才不會枯竭。我從中推廣其義,發現許多妙用,拙著中已有記載。
舌頭上長出丁狀物,或紅或紫,大小不一,有的像馬乳,有的像櫻桃,流膿出血,多半是心火旺盛所致。宜在原方中添加石膏、犀角、翹、連及銀花。舌頭上形成坑洞,痊癒後會自然平復。這兩條是三十六種舌病中未曾記載的。
我補充說明:也應該加入薔薇根、金汁等藥物;外用錫類散劑,或珍珠、牛黃研磨成細末敷在上面。這樣坑洞就更容易平復。
舌衄乃血熱上溢心苗。宜本方增石膏、黃連、犀、地、梔、丹,加敗棕灰。
雄按:外宜蒲黃炒黑糝之。
齒衄乃陽明少陰二經之熱相併。宜本方增石膏、元參、芩、連、犀、地、丹、梔,加黃柏。心主神,心靜則神爽。心為烈火所燔,則神不清而譫語。宜本方增石膏、犀、連、丹、梔,加黃柏、膽草。
雄按:須參葉氏《溫熱論》逆傳治法。且此證挾痰者多,最宜諦審。
呃逆,有因胃熱上衝者,有因肝膽之火上逆者,有因肺氣不能下降者。宜本方增石膏,加竹茹、枇杷葉、柿蒂、羚羊角、銀杏仁。如不止,用沉香、檳榔、烏藥、枳殼,各磨數分,名四磨飲,仍以本方調服。
白話文:
舌頭流血是血熱往上衝到心臟引起的,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黃連、犀角、生地、梔子、丹皮,並加入敗棕灰。
此外,可以用蒲黃炒黑研末外敷。
牙齒流血是陽明經和少陰經的熱氣交匯導致的,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元參、黃芩、黃連、犀角、生地、丹皮、梔子,並加入黃柏。
心臟主導精神,心臟平靜則精神爽朗。心臟被烈火灼燒,就會神志不清,出現胡言亂語。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犀角、黃連、丹皮、梔子,並加入黃柏、膽草。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參考葉氏《溫熱論》中關於逆傳的治療方法。此外,這種情況容易伴隨痰濕,需要仔細辨證。
呃逆有可能是胃熱上衝、肝膽之火上逆或肺氣不能下降引起的。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並加入竹茹、枇杷葉、柿蒂、羚羊角、銀杏仁。如果仍然沒有效果,可以將沉香、檳榔、烏藥、枳殼各研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稱為“四磨飲”,用原方調服。
雄按:此三候固皆實證,尚有痰阻於中者,便秘於下者,另有治法。銀杏仁,溫澀氣分,但可以治虛呃,不宜加入此方。
邪入於胃則吐,毒猶因吐而得發越,至於乾嘔則重矣。總由內有伏毒、清解不容少緩。宜本方增石膏、甘、連,加滑石、伏龍肝。
雄按:甘草宜去,伏龍肝,溫燥之品,但可以治虛寒嘔吐,不宜加入此方。本方桔梗、丹、芍,亦當去之。可加旋覆花、竹茹、半夏、枇杷葉。如用反佐,則生薑汁為妥。汪按:此方中生薑不可少。
白話文:
這個方子原本治療的是實證,但如果病人還有痰阻在胸中、便秘的情況,則需要另外處理。銀杏仁溫熱澀氣,雖然可以治虛呃,但不適合加入這個方子。
邪氣進入胃中就會導致嘔吐,毒氣也因此而排出,但如果出現乾嘔,那就很嚴重了。總之,這是內有伏毒的症狀,必須立即清解。因此這個方子要加入石膏、甘草、連翹,以及滑石、伏龍肝。
甘草應該去掉,伏龍肝溫燥,雖然可以治療虛寒嘔吐,但不適合這個方子。方子中原本的桔梗、丹皮、芍藥也應該去掉,可以加入旋覆花、竹茹、半夏、枇杷葉。如果要使用反佐藥,生薑汁是最好的選擇。這個方子中生薑不可缺少。
疫毒移於大腸,裡急後重,赤白相兼,或下惡垢,或下紫血,雖似痢實非痢也。其人必惡寒發熱,小水短赤,但當清熱利水。宜本方增石膏、黃連,加滑石、豬苓、澤瀉、木通,其痢自止。誤用通利止澀之劑不救。
雄按:熱移大腸,惡垢既下,病有出路,化毒為宜。既知不可通利,何以仍加苓、澤等利水?毋乃疏乎。惟滑石用得對證,他如金銀花、槐蕊、黃柏、青蒿、白頭翁、苦參、蘆菔之類,皆可採也。
白話文:
當瘟疫毒氣入侵大腸時,患者會感到腹痛且想解便,排出物可能是赤白混雜,或帶有惡臭,或甚至帶有紫色的血,雖然看起來像是痢疾,但其實並非真正的痢疾。患者通常會感到怕冷發熱,尿量少且顏色深紅,這時應該以清熱利水為主。可以根據原方增加石膏、黃連,再加入滑石、豬苓、澤瀉、木通,這樣痢疾就會自然停止。如果誤用通利止澀的藥物,就無法治療。
毒火注於大腸,有下惡垢者,有利清水者,有傾腸直注者,有完穀不化者。此邪熱不殺穀,非脾虛也。較之似痢者,稍輕。考其證,身必大熱,氣必粗壯,小溲必短,唇必焦紫,大渴喜冷,腹痛不已,四肢時而厥逆。宜因其勢而清利之。治同上條。
雄按:唇焦大渴,津液耗傷,清化為宜,毋過滲利。惟冬瓜煮湯代茶、煎藥,恣用甚佳。汪按:此及上條皆宜用綠豆。疫證大便不通,因毒火煎熬,大腸枯燥不能潤下。不可徒攻其閉結而速其死也。宜本方加生大黃,或外用蜜煎導法。汪按:此證宜用麻仁。邪犯五臟,則三陰脈絡不和,血乖行度,滲入大腸而便血。宜本方增生地,加槐花、柏葉、棕灰。
白話文:
大腸內有毒火,有些人會排出惡臭的糞便,有些人則排泄稀薄的水樣便,有些人則是腹瀉,還有些人則是大便難解,但並非脾胃虛弱導致。這種情況比痢疾輕微。患者通常伴隨高燒、呼吸急促、尿少、嘴唇乾燥發紫、口渴喜喝冷飲、腹痛不止、四肢偶爾發冷。應該根據病情的發展趨勢,採用清熱利濕的方法治療。治療方法與前條相同。
唇部乾燥、口渴嚴重,說明津液虧損,應以清熱滋陰為主,不宜過度使用瀉藥。可以食用冬瓜煮湯當茶喝,或者用冬瓜煎藥,效果很好。
本條和前條都適合使用綠豆。
如果因毒火灼燒導致大便秘結,大腸乾燥,難以排泄,不能只一味攻下,以免加重病情。可以使用本方加入生大黃,或外用蜂蜜煎導的方法。
這種情況也適合使用麻仁。
如果邪氣侵犯五臟,導致三陰脈絡不通,血液運行失常,滲入大腸,就會導致便血。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生地、槐花、柏葉、棕灰等藥材。
雄按:棕灰溫澀,即欲止之,宜易地榆炭。
膀胱熱極。小溲短赤而澀,熱毒甚者,溲色如油。宜本方加滑石、澤瀉、豬苓、木通、通草、扁蓄。
雄按:苓、澤等藥,皆滲利之品。溺阻膀胱者,藉以通導,此證既云熱毒內熾,則水已耗奪,小溲自然渾赤短澀,但宜治其所以然,則源清而流潔,豈可強投分利,而為礱糠打油之事乎?或量證少佐一二味,慎毋忽視而泛施也。
溺血,小便出血而不痛。血淋,則小腹陰莖必兼脹痛。在疫證,總由血因熱迫。宜本方增生地,加滑石、桃仁、茅根、琥珀、牛膝、棕灰。
白話文:
棕灰性溫澀,如果想要止住出血,應該換用地榆炭。
膀胱熱氣很盛,小便短少赤紅且澀,熱毒嚴重者,小便顏色像油一樣。應該在原方中加入滑石、澤瀉、豬苓、木通、通草、扁蓄。
豬苓、澤瀉等藥,都是利水滲濕的藥物。尿液阻塞在膀胱,藉此通導。這種症狀既然說熱毒內熾,那麼水液已經被消耗殆盡,小便自然浑濁赤紅、短少澀滯。應該治療其病因,讓源頭清澈,流出才會潔淨,怎麼可以強行使用利水藥物,做成像糠秕打油一樣的事情呢?可以根據病情適量加入一兩味,不可忽視而泛用。
小便帶血,小便出血但沒有疼痛。血淋,則小腹和陰莖必然伴有脹痛。在疫病中,大多是由血熱逼迫引起。應該在原方中增加生地,加入滑石、桃仁、茅根、琥珀、牛膝、棕灰。
雄按:設兼痛脹,忌用棕灰。汪按:亦宜用地榆炭。
發狂罵詈。不避親疏,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倍常時。或語生平未有之事,未見之人,如有邪附者,此陽明明邪熱,上擾神明,病人亦不自知。僧道巫尼,徒亂人意。宜本方增石膏、犀、連、丹、梔,加黃柏。
雄按:宜加硃砂、青黛,挾痰,加石菖蒲、竹瀝之類。
疫證之痰,皆屬於熱,痰中帶血,熱極之徵。宜本方增石膏、芩、地,加蔞仁、羚羊角、生桑皮、棕灰。
雄按:桑皮、棕灰可商,宜加滑石、桃仁、葦莖、瓜瓣之類。
白話文:
如果兼有疼痛和脹滿,就不要用棕灰。可以用地榆炭代替。
患者會發狂亂罵,不分親疏,嚴重時會爬高唱歌,脫掉衣服逃跑,翻牆上房,力量比平常大很多。甚至說出從未經歷過的事情,見到從未見過的人,好像被邪物附身一樣。這是陽明經熱邪上擾神明,病人自己也不知情。僧道巫尼,只是在擾亂人心,沒有用。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犀角、連翹、丹皮、梔子,再加入黃柏。
可以加硃砂和青黛,如果有痰,再加石菖蒲、竹瀝等。
疫病的痰,都是屬於熱痰,痰中帶血,是熱氣極盛的表現。應該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黃芩、生地,再加入蔞仁、羚羊角、生桑皮、棕灰。
桑皮和棕灰可以考慮去掉,可以加滑石、桃仁、葦莖、瓜瓣等。
疫證遺溺,非虛不能約,乃熱不自持。其人必昏沉譫語,遺不自知。宜本方增石膏、犀、連,加滑石。諸病喘滿,皆屬於熱,況疫證乎。宜本方增石膏、黃芩、加桑皮、羚羊角。
雄按:杏仁、厚朴、半夏、旋覆花、枇杷葉、蔞仁、蘆菔、海蜇、蘆根之類,皆可隨證採用。本方地、芍宜去之。汪按:下條亦宜去地、芍。
淫熱熏蒸,濕濁壅遏,則周身發黃。宜本方增石膏、梔子,加茵陳、滑石、豬苓、澤瀉、木通。汪按:濕盛而用石膏。似宜佐以蒼朮、厚朴之類。
白話文:
疫病留下的病症,非虛弱之體無法染上,是由於熱邪無法控制所致。患者必然昏沉譫語,大小便失禁。應在原方基礎上添加石膏、犀角、黃連,再加滑石。各種疾病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皆屬於熱症,更何況是疫病呢!應在原方基礎上添加石膏、黃芩,再加桑皮、羚羊角。
另外,杏仁、厚朴、半夏、旋覆花、枇杷葉、蔞仁、蘆菔、海蜇、蘆根等藥材,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原方中的生地、芍藥宜去除。下條方劑也應去除生地、芍藥。
若熱邪蒸熏,濕濁阻塞,則會導致全身發黃。應在原方基礎上添加石膏、梔子,再加茵陳、滑石、豬苓、澤瀉、木通。濕邪盛行時使用石膏,宜輔以蒼朮、厚朴等藥材。
雄按:此證亦有宜下者。汪按。青殼鴨蛋敲小孔納朴硝於孔中紙封燉熟。日日服之。義取一補一消。治黃疸甚效。余嘗親試之。初時便溏不爽。服朴硝而便反干暢矣。
疫證循衣摸床、撮空,此肝經淫熱也。肝屬木,木動風搖,風自火出。《左傳》云:「風淫末疾」,四末四肢也。肢動即風淫之疾也。宜本方增石膏、犀、連、梔、丹,加膽草。
雄按:桑枝、菊花、絲瓜絡、羚羊角、白薇之類,皆可採用。實者,宜兼通腑;虛者,宜兼養陰。
白話文:
雄氏指出:此病也有適合使用瀝法的狀況。汪氏認為,青殼鴨蛋上打一小孔,將朴硝倒入孔中,用紙封住後煮熟,每日食用。這方法意在補充與消減,對黃疸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我曾經親自試驗過,起初排便軟弱不順暢,但服用朴硝後,排便反而變得順暢。
疫病症狀包括摸牀、撮空,這是肝經濕熱的表現。肝屬木,木動則風搖,風出自火。《左傳》中有雲:「風淫末疾」,指的是四肢末端的疾病。四肢動搖就是風淫引起的病狀。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基本方加入石膏、犀牛角、連翹、梔子、丹參,再加入膽草。
雄氏進一步指出:桑枝、菊花、絲瓜絡、羚羊角、白薇等類藥物,都可以選用。對於實質的病症,應同時考慮通腑;對於虛弱的情況,則應考慮滋養陰液。
狐蜮,宜本方增石膏、犀角,加苦參、烏梅、槐子。以上五十證,熱疫惡候,變態無恆,失治於前,多致莫救。慎之!慎之!
疫證熱毒盤踞於內,外則遍體炎炎。夫熱極之病,是必投以寒涼。火被水克,其焰必伏。火伏於內,必生外寒。陰陽相搏則戰,一戰而經氣輸泄,大汗出而病邪解矣。
疫證瘥後,四肢浮腫,弗遽溫補。
雄按:宜清餘熱,兼佐充津。
瘥後飲食漸增,而大便久不行,亦無所苦。此營液未充,若誤投通利,死不終朝矣。汪按:宜食黑脂麻。熱疫為病,氣血被其煎熬,瘥後飲食漸進,氣血滋生,潤皮膚而灌筋骸。或痛或癢,宛如蟲行,最是佳境,不過數日,氣血通暢而自愈矣。疫證失治於前,熱流下部,滯於經絡,以致腰膝疼痛,甚者起不能立,臥不能動,誤作痿治,必成廢人。宜本方小劑,加木瓜、牛膝、續斷、萆薢、黃柏、威靈仙。
白話文:
狐蜮病症,應在原方中增加石膏、犀角,並加入苦參、烏梅、槐子。以上五十種熱疫惡候,症狀變化無常,若前期治療失誤,多半難以挽回,需謹慎!謹慎!
疫病的熱毒積聚於體內,表面則全身發熱。熱極之症,必定要用寒涼藥物治療。水能克火,火焰自然會熄滅。火氣內伏,必然會引發外寒。陰陽相搏就會產生戰鬥,一戰之後,經氣流通,大量出汗,病邪就會消散。
疫病痊癒後,若四肢浮腫,切勿急於溫補。
應該清餘熱,並輔助滋補津液。
疫病痊癒後,飲食逐漸增加,但大便很久不通,也無明顯痛苦。這是因為營液未充,若誤用通利藥物,就會很快死亡。宜食用黑脂麻。
熱疫病症會煎熬氣血,痊癒後飲食逐漸增加,氣血就會滋生,潤澤皮膚,滋養筋骨。可能會出現疼痛或瘙癢,感覺像蟲子爬行,這是非常好的預兆,只要幾天,氣血流通就會自然痊癒。
疫病前期治療失誤,熱毒流入下部,阻塞經絡,導致腰膝疼痛,嚴重者甚至起立不能,臥床不能動彈,誤以為是痿病治療,就會變成廢人。應該在原方基礎上,用小劑量藥物,加入木瓜、牛膝、續斷、萆薢、黃柏、威靈仙。
瘥後,不欲飲食,食亦不化。此脾胃虛弱,宜健脾養胃。
雄按:不欲食,病在胃,宜養以甘涼。食不化,病在脾,當補以溫運。醫者,須分別論治。汪按。葉香岩論脾胃辨析最明暢。余以為勝於東垣之專事升脾。學者所當師法也。
瘥後驚悸,屬血虛。宜養血鎮驚。
雄按:亦有因痰熱未清者,不可不知也。汪按:因痰者頗多。
瘥後怔忡,乃水衰火旺,心腎不交。宜補水養心。
雄按:硃砂安神丸最妙。汪按:亦有兼挾痰者。
瘥後,有聲不能言,此水虧不能上接於陽也。宜補水。
雄按:有痰熱滯於肺絡者宜清肅;有疫熱耗傷肺陰者宜清養。不僅水虧為然也。
白話文:
病癒後,不想吃東西,吃了也消化不了,這是脾胃虛弱,應該要健脾養胃。
有人說不想吃是胃病,應該用甘涼的食物滋養;吃不下是脾病,應該用溫暖的方法調理。醫生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治療。
有人說葉香岩分析脾胃的理論最清晰,比張仲景專注於提升脾氣更勝一籌,值得學習。
病癒後驚恐不安,是血虛引起的,應該養血鎮驚。
有人說也可能是痰熱未消引起的,不能忽略。
病癒後心神不安,是腎水不足,心火旺盛,心腎失調導致的,應該補水養心。
有人說硃砂安神丸最有效。
病癒後,有話說不出來,這是腎水不足,無法上輸給陽氣,應該補水。
有人說也可能是痰熱停留在肺經,應該清熱解毒;也可能是熱毒耗傷肺陰,應該清潤滋養,不只是補水就能解決的。
瘥後,聲顫無力,語不接續,名曰鄭聲。乃氣虛也。宜補中益氣湯。汪按:第五卷方論不錄此方,附論在清暑益氣湯下。
雄按:此證雖屬氣虛,實由元氣無根,補中益氣,升陽之劑,切勿誤投。宜集靈膏。
瘥後喜唾,胃虛而有餘熱也。烏梅十個、北棗五枚,俱去核,共杵如泥,加煉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噙化。
雄按:此方甚佳。
言者,心之聲也。病中譫妄,乃熱擾於心。瘥後多言,餘熱未淨。譬如滅火,其火已息,猶存余焰也。
白話文:
病癒後,聲音發顫無力,說話斷斷續續,稱為鄭聲,這是因為氣虛。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不過,補中益氣湯屬於升陽之劑,對於元氣不足的病症,可能不適合。建議服用集靈膏。
病癒後容易流口水,這是胃虛還有餘熱的表現。可以用烏梅十個、北棗五枚去核搗成泥,加入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含化。這個方子非常有效。
說話是心臟的聲音。生病時神志不清,是因為熱氣擾亂心神。病癒後仍然話多,是因為餘熱未消。就像滅火,火雖然熄滅了,但還有餘燼存在。
雄按:宜導赤散加麥冬、蓮子心、硃砂染燈心。
瘥後遺精,宜交心腎。
雄按:精因火動者多,宜清餘熱,黃連、黃柏,最是要藥。
瘥後觸事易驚,夢寐不安,乃有餘熱挾痰也。痰與氣搏故恐懼。
雄按:宜用竹茹、黃連、石菖蒲、半夏、膽星、梔子、知母、茯苓、旋覆花、橘紅等藥。
瘥後,終日昏睡不醒。或錯語呻吟,此因邪熱未淨,伏於心包絡所致。
白話文:
治病時,可以考慮在導赤散中加麥冬、蓮子心、硃砂染燈心。
病癒後遺精,要調理心腎。
遺精多半是因心火過旺,需要清餘熱,黃連、黃柏是關鍵藥物。
病癒後容易被驚嚇,睡夢不安,是還有餘熱夾雜痰濕,痰氣交搏導致恐懼。
可以用竹茹、黃連、石菖蒲、半夏、膽星、梔子、知母、茯苓、旋覆花、橘紅等藥來治療。
病癒後,整天昏睡不醒,或胡言亂語呻吟,這是因為邪熱未除,潛伏在心包絡所致。
雄按:宜用丹參、白薇、梔子、麥冬、甘草、木通、鹽水炒黃連、竹葉、硃砂染燈心、細茶等藥。挾痰者,花粉、天竺黃、石菖蒲,省頭草之類。或萬氏牛黃清心丸,皆可採用。
瘥後自汗、盜汗,虛象也,宜分陰陽而補益。
雄按:固屬虛候,多內餘熱未清,心陽內熾,慎勿驟補,清養為宜。如西洋參、生地、麥冬、黃連、甘草、小麥、百合、竹葉、茯苓、蓮子心之類,擇而為劑可也。
白話文:
治療宜用丹參、白薇、梔子、麥冬、甘草、木通、鹽水炒黃連、竹葉、硃砂染燈心、細茶等藥。若伴有痰症,則可加用花粉、天竺黃、石菖蒲、省頭草等。萬氏牛黃清心丸亦可使用。
病癒後出現自汗或盜汗,屬於虛證,應根據陰陽虛實情況分別補益。
需要注意的是,此種虛證多因內餘熱未清,心陽內熾所致,不可急於進補,應以清養為宜。可選用西洋參、生地、麥冬、黃連、甘草、小麥、百合、竹葉、茯苓、蓮子心等藥材,酌情配伍使用。
瘥後心神不安,乃心血虧損。宜養心。
雄按:固是心營不足,亦因餘熱未清,治如上條可也。
瘥後虛煩不寐者,血虛神不守舍也。
雄按:非神不守舍也,亦餘火擾動耳!治如上法,或加阿膠、或加生雞子黃、或加珍珠,審證而用得其宜,貴乎醫者之神悟矣。
瘥後餘熱未淨,腸胃虛弱,飲食不節,穀氣與熱氣,兩陽相搏,身復發熱,名曰食復。
雄按:治法與傷寒食復同,更有瘥後起居不慎,作勞太早,虛陽浮擾而發熱者,名曰勞復。治宜調氣血。
瘥後早犯女色而病者,名女勞復;女犯者,為男勞復。其證頭重目眩,腰痛肢酸,面熱如烘,心胸煩悶。宜麥冬湯主之。若舌出寸余,累日不收,名曰陽強。以冰片研細糝之,即縮。長至數寸者,多不救。
白話文:
痊癒後心神不寧,這是因為心血耗損。應當滋養心臟。
我認為:固然心經的營養不足,也可能因為餘熱沒有清除乾淨,治療方式可以參照上面的條例。
痊癒後出現虛熱失眠的人,這是因為血液不足,神志無法安守在本位。
我認為:並非神志無法安守,而是餘熱擾亂了心神!治療方式可以參照上面的方法,或者加入阿膠,或者加入生雞蛋黃,或者加入珍珠,根據病情選擇最適合的療法,醫生的智慧非常重要。
痊癒後,餘熱沒有完全清除,腸胃虛弱,飲食沒有規律,穀物和熱氣相互衝突,身體再次發熱,稱為「食復」。
我認為:治療方法與傷寒的食復相同,還有一種情況是在痊癒後生活不謹慎,過早勞累,導致虛火浮動而發熱,稱為「勞復」。治療方式應調節氣血。
痊癒後過早與女性發生性行為而生病,稱為「女勞復」;如果男性與女性發生性行為,則稱為「男勞復」。這些病症會出現頭重腳輕、眼睛昏花、腰痛四肢酸軟、臉部熱如火燒、心胸煩躁的症狀。適宜使用麥冬湯進行治療。如果舌頭突出超過一寸,並且數天不收縮,稱為「陽強」。使用冰片研磨後塗抹,可以縮小舌頭。舌頭長到數寸以上的人,大多數無法救治。
雄按:此方甚妙。宜加竹茹枸杞子。
男子新瘥,餘熱未淨,而女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陽易;女人新瘥,餘熱未清,而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陰易。其證男子則陰腫入腹,絞痛難忍;女人則乳抽裡急,腰胯痛引腹內。熱攻胸膈,頭重難抬,仰臥不安,動搖不得。最危之證。
雄按:陰陽二易,余謂之熱入精室證。第陰易較重於陽易,以女人疫熱之氣,本從陰戶出也。古人用裩襠之義最精,取其能引熱邪,仍由原路去,故陰易,須剪所交接。女人身穿未浣之裩襠,《千金》用月經赤帛,亦從此脫胎。陽易,須剪所交接。男子身穿未浣之裩襠。並取近陰處之數寸,燒灰服下,奏效甚捷。
白話文:
雄氏指出:這方藥非常精妙。應在配方中加入竹茹和枸杞子。
若男性病後初愈,仍有餘熱未除,與女性交合後得病,稱為「陽易」;若女性病後初愈,仍有餘熱未除,與男性交合後得病,稱為「陰易」。男性出現症狀時,會有陰部腫脹進入腹部、絞痛難忍的情況;女性則會出現乳房抽搐、腹部緊張、腰胯疼痛連及腹部的症狀。熱邪攻擊胸膈,使人頭重腳輕、難以抬起頭來,躺著也不安穩,移動身體更感困難。這是極度危險的症狀。
雄氏認為:「陰易」和「陽易」,我稱為「熱入精室」的證狀。「陰易」比「陽易」更嚴重,因為女性的疫熱之氣原本是從陰戶發出的。古人運用「裩襠」的道理最為精確,因為它能引導熱邪回歸原路,因此「陰易」需要剪去接觸過的部分。若女性穿著未曾清潔的裩襠,《千金要方》使用月經赤帛,就是從這個思路上來的。同樣地,「陽易」也需要剪去接觸過的部分。男性穿著未曾清潔的裩襠,並取接近陰部的數寸長的布料,燒成灰服用,效果非常快速。
後人之用鼠矢,亦取其以濁導濁之義。然究不如燒裩散之貼切矣。余如竹茹、花粉、韭白、滑石、白薇、槐米、楝實、綠豆、甘草梢、土茯苓等藥,並走精室,皆可隨證採用。以上三條,溫熱病後亦同,不僅疫證爾也。
白話文:
後世的人使用鼠矢,也是取其以濁導濁的道理。然而,仔細分析起來,還是不如燒裩散更為貼切。像竹茹、花粉、韭白、滑石、白薇、槐米、楝實、綠豆、甘草梢、土茯苓等藥,都走精室,可以根據病症的情況選擇使用。以上三種方法,溫熱病後也同樣適用,不僅僅是疫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