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 卷五 (23)
卷五 (23)
1. 方論
統而論之,不越厥陰陽明二經之藥。故久瘧邪去營衛而著臟腑者,即非瘧母亦可藉以截之。《金匱》惟此方與薯芋丸藥品最多。皆治正虛邪著,久而不去之病。非彙集氣血之藥,攻補兼施,未易奏功也。
雄按:有形癥瘕,按之不移者,即非瘧母,亦可藉以緩消。
六神湯
即四君子湯加山藥、扁豆。
雄按:二陳湯去甘草,加旋覆花、石菖蒲、膽南星,亦名六神湯,治癲狂昏厥諸痰證,極效。
三黃湯
黃連(酒煮),黃芩(酒炒),大黃(酒浸,各等分)
《金匱》倍大黃名瀉心湯。
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名三黃丸。去大黃,加黃柏等分煎,名金花湯。更加梔子,名梔子金花湯(即黃連解毒湯)。為末,蜜丸,名金花丸。金花湯為末蜜丸,名三補丸。三黃丸加黃柏等分,滴水丸,名大金花丸。
張石頑曰:金花湯止芩、連,柏三味,作丸名三補金花丸。較湯多梔子,作湯名解毒。更加大黃則名大金花湯。湯丸雖異,功用不殊。但取急攻則用湯,緩祛則用丸。微有區別耳。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濟解毒丹)
飛滑石(十五兩),綿茵陳(十一兩),淡黃芩(十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各四兩)
各藥曬燥,生研細末見火則藥性變熱。
每服三錢,開水調服,日二次。或以神麯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雄按: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也。六元正紀,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旺,天乃漸溫。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旺,地乃漸濕。溫濕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濕溫疫癘之病。而為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閉,吐瀉瘧痢,淋濁瘡瘍等證。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者,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
悉以此丹治之立效。並主水土不服諸病。汪按:普濟消毒飲用芩、連、陳皮、元參、連翹、甘桔、升柴、馬勃、鼠黏、薄荷、板藍根、殭蠶。或加人參大黃。今附載。
神犀丹
烏犀角尖(磨汁),石菖蒲,黃芩(各六兩),真懷生地(冷水洗淨浸透,搗絞汁),銀花(各一斤,如有鮮者搗汁用尤良),糞清,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無則以飛淨青黛代之),香豉(八兩),元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各生曬研細(忌用火炒),以犀角,地黃汁、糞清和搗為丸(切勿加蜜,如難丸可將香豉煮爛),每重三錢,涼開水化服,日二次,小兒減半。如無糞清,可加人中黃四兩,研入。
雄按:溫熱暑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內陷,痙厥昏狂,譫語發斑等證。但看病人舌色干光,或紫絳,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乾者,是溫暑直入營分。酷暑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患此最多。急須用此,多可挽回。切勿拘泥日數,誤投別劑,以僨事也。
白話文:
方論
總體來說,這些方劑都不會超出厥陰、陽明二經的藥物範圍。因此,久瘧的邪氣離開營衛而侵犯臟腑者,即使不是瘧疾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藉此方劑來截斷病情。《金匱要略》中只有這個方劑和薯芋丸的藥物種類最多,都是治療正氣虛弱、邪氣久駐不去的疾病。如果不把氣血彙集起來,只用攻補兼施的方法,很難奏效。
對於有形的癥瘕,按壓時不移動的,即使不是瘧疾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藉此方劑緩慢消除。
六神湯
就是四君子湯加上山藥、扁豆。
另一種六神湯是:二陳湯去掉甘草,加入旋覆花、石菖蒲、膽南星,治療癲狂、昏厥等痰證,效果極佳。
三黃湯
黃連(酒煮)、黃芩(酒炒)、大黃(酒浸,各等份)
《金匱要略》中將大黃的劑量加倍,稱為瀉心湯。
用麻沸湯二升浸泡藥物,片刻後絞去藥渣,分次溫服。也可以研磨成粉末,煉成白蜜丸,梧子大小,稱為三黃丸。去掉大黃,加入黃柏等份煎服,稱為金花湯。再加入梔子,稱為梔子金花湯(也就是黃連解毒湯)。研磨成粉末,做成蜜丸,稱為金花丸。金花湯研磨成粉末做成蜜丸,稱為三補丸。三黃丸加入黃柏等份,做成滴水丸,稱為大金花丸。
張石頑說:金花湯只有黃芩、黃連、黃柏三味藥,做成丸劑稱為三補金花丸。如果在湯劑中多加梔子,則稱為解毒湯;如果再加大黃,則稱為大金花湯。湯劑和丸劑雖然形式不同,但功效沒有差別,只是急需攻邪則用湯劑,緩慢祛除則用丸劑,差別很細微。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濟解毒丹)
滑石(十五兩)、茵陳(十一兩)、黃芩(十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各四兩)
所有藥物曬乾,研磨成細粉(見火則藥性變熱)。
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調服,每天二次。或者用神麴糊做成丸劑,如彈子大小,用開水化服,也可以。
此方是治療濕溫時疫的主方。根據六元正紀、五運分佈的理論,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旺,天氣漸漸變暖;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旺,天氣漸漸變濕。溫濕之氣蒸騰,再加上烈日的暑熱,酷熱難耐,人處在氣候交替之中,口鼻吸入暑濕之氣,停留在體內不去,就形成了濕溫疫癘之病,表現為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體酸痛、咽喉腫痛、斑疹、皮膚發黃、面部腫脹、口渴、小便赤澀、大便閉塞、嘔吐、腹瀉、瘧疾、痢疾、淋濁、瘡瘍等症狀。如果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乾燥發黃,說明暑濕熱疫的邪氣仍在氣分。
用此丹治療,效果很快。也主治水土不服等疾病。普濟消毒飲的藥物包括黃芩、黃連、陳皮、玄參、連翹、甘草、升麻、馬勃、鼠黏、薄荷、板藍根、殭蠶,或者加人參、大黃。這裡附帶記載。
神犀丹
犀牛角尖(磨成汁)、石菖蒲、黃芩(各六兩)、生地黃(冷水洗淨浸透,搗爛絞汁)、金銀花(各一斤,如果有鮮品,搗爛取汁更好)、糞清、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如果沒有,可以用飛淨的青黛代替)、香豉(八兩)、玄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所有藥物曬乾後研磨成細粉(忌用火炒),用犀角汁、生地黃汁、糞清混合搗成丸劑(切勿加蜜,如果難以成丸,可以將香豉煮爛),每次服用三錢,用涼開水化服,每天二次,小兒減半。如果沒有糞清,可以加入人中黃四兩,研磨進去。
溫熱暑疫諸病,邪氣不能立即消除,耗傷津液,損傷營血,逆傳內陷,就會出現痙攣、昏厥、狂躁、譫語、發斑等症狀。如果病人舌色乾燥光亮,或紫絳,或圓硬,或舌苔黑色,都可用此丹搶救。如果初病就感到神情昏亂、躁動不安、舌頭紅、口乾,說明溫熱之邪直接進入營分。酷暑季節,陰虛體質的人,以及產後婦女,最容易患此病,急需使用此丹,多可以挽回生命。切勿拘泥於服藥天數,錯用其他藥物,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