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 卷五 (19)
卷五 (19)
1. 方論
禹功丸(即禹功散)
黑牽牛頭(入磨一次,不復再磨,四兩),大茴香(炒,一兩)
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服一二錢。或加木香一兩。
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王晉三曰:余治太陽腰髀痛,審證借用此方,如鼓之應桴。
中滿分消湯
半夏(一錢),厚朴,黃連,黃柏(俱薑製),川烏,乾薑(俱炮開口),吳萸(炒)草豆蔻(炒研),木香,人參(各五分),茯苓,澤瀉(各一錢半),生薑(五片)
水煎,稍熱服。大忌房勞、生冷、炙煿、酒、面、糟醋、鹽醬等物。身熱,脈浮,喘滿,有表證,加麻黃五分。血虛至夜煩熱,加歸身、黃耆各五分。陽氣下陷,便溺赤澀,加升麻、柴胡各三分。脾氣虛弱,飲食不磨,去黃柏,加益智仁、蓽澄茄、青皮各二分。
中滿分消丸
厚朴,半夏,黃連(俱薑汁炒),黃芩,枳實,白朮(同枳實拌濕炒焦),乾生薑,茯苓,豬苓,澤瀉,人參(各五錢),甘草(炙,一錢),湯浸蒸餅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沸湯下。脾胃氣滯,食積脹滿,加陳皮、砂仁各五錢。經脈濕滯,腹皮骽臂痛不可拊者,加片子薑黃一錢。肺熱氣化不行,溺閉喘渴者,加知母三錢。
張路玉曰:東垣分消湯、丸,一主溫中散滯,一主清熱利水,原其立方之旨,總不出《內經》平治權衡,去菀陳莝,開鬼門,潔淨府等法。其湯方主中滿寒脹,乃下焦陰氣逆滿,抑遏中焦陽氣,有似乎陰之象,故藥中雖用烏頭之辛熱,宣布五陽,為闢除陰邪之嚮導,即用連、柏之苦寒以降泄之。苟非風水膚脹,脈浮,證起於表者,孰敢輕用開鬼門之法,以鼓動其陰霾四塞乎。
丸方主中滿熱脹,用黃芩之輕揚以降肺熱,則用豬苓、澤瀉以利導之。故專以潔淨府為務。無事開鬼門、宣布五陽等法也。
小青龍湯
麻黃(去節),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
水一斗,先煮麻黃湯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徐洄溪曰:此方專治水氣。蓋汗為水類,肺為水源,邪汗未盡,必停於肺胃之間,病屬有形,非一味發散所能除,此方無微不到,真神劑也。
木防己湯
木防己(三兩),桂枝(二兩),人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二枚)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虛者即愈,實者復發,去石膏,加茯苓、芒硝。
尤拙吾曰:防己,桂枝,一苦一辛,並能行水氣而散結氣。而痞堅之處,必有伏陽。吐下之餘,定無完氣。書不盡言,而意可會也。故又以石膏治熱,人參益虛,於法可謂密矣。其虛者,外雖痞堅,而中無結聚,即水去氣行而愈。其實者中實有物,氣暫行而復聚,故三日復發也。
白話文:
方論
禹功丸(即禹功散)
黑牽牛頭四兩(磨一次,不再磨),炒大茴香一兩,研成細末。用生薑汁調服一到二錢。也可加木香一兩。
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加水六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溫服。
王晉三說:我治療太陽經絡引起的腰腿痛,根據病情選用此方,療效如同擊鼓應桴一般迅速。
中滿分消湯
半夏一錢,厚朴、黃連、黃柏(均用薑汁製備),川烏、乾薑(均炮製去皮)、炒吳萸、炒研草豆蔻、木香、人參各五分,茯苓、澤瀉各一錢半,生薑五片。水煎,稍熱服用。忌房事、生冷食物、炙烤的食物、酒、麵食、糟、醋、鹽、醬等。若發熱、脈浮、喘滿,有表證,加麻黃五分;若血虛,夜間煩熱,加當歸、黃耆各五分;若陽氣下陷,小便赤澀,加升麻、柴胡各三分;若脾氣虛弱,飲食不消化,去掉黃柏,加益智仁、蓽澄茄、青皮各二分。
中滿分消丸
厚朴、半夏、黃連(均用薑汁炒)、黃芩、枳實、白朮(與枳實拌濕後炒焦)、乾薑、茯苓、豬苓、澤瀉、人參各五錢,炙甘草一錢。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沸水送服。若脾胃氣滯,食積脹滿,加陳皮、砂仁各五錢;若經脈濕滯,腹部脹滿疼痛,不能觸摸,加片薑黃一錢;若肺熱氣化不利,小便不通,喘息口渴,加知母三錢。
張路玉說:東垣的《中滿分消湯》、《中滿分消丸》,一個主治溫中散滯,一個主治清熱利水,其組方原則,總體上都是遵循《內經》的平治權衡、去除瘀滯、疏通經絡、清潔腸胃等方法。湯劑主治中滿寒脹,是下焦陰氣逆盛,遏制中焦陽氣,類似陰盛的症狀,所以藥方中雖然用烏頭的辛熱之性來宣通五臟陽氣,以驅除陰邪,但也用黃連、黃柏的苦寒之性來瀉火。如果不是風寒水腫、脈浮、症狀表淺的病人,怎敢輕易使用開通經絡的方法,去攪動其陰邪壅塞的病情呢?丸劑主治中滿熱脹,用黃芩的輕揚之性來瀉肺熱,再用豬苓、澤瀉來利水。因此,丸劑主要是清潔腸胃,不必使用開通經絡、宣通陽氣等方法。
小青龍湯
麻黃(去節)、芍藥、細辛、乾薑、炙甘草、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加水一斗,先煮麻黃,煮至減去二升,去上層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徐洄溪說:此方專治水腫。因為汗液屬水,肺主水液,邪氣引起的汗液排不出,必然停滯在肺胃之間,這種病屬於有形的病症,單純的發散之法不能根除,此方藥效精微,無處不到,真是神效的藥方。
木防己湯
木防己三兩,桂枝二兩,人參四兩,石膏二枚(如雞蛋大小)。加水六升,煮至二升,分溫服兩次。虛證者服後即愈,實證者服後三日會復發,此時應去掉石膏,加入茯苓、芒硝。
尤拙吾說:木防己、桂枝,一個苦味一個辛味,都能利水消腫,散結氣。而痞堅的部位,必然有陽氣鬱滯。嘔吐瀉下之後,必然氣虛。書中不能盡述,但其用意可以領會。所以又用石膏清熱,人參益氣,其用藥之法可謂精妙。虛證者,外雖有痞堅,但內無積聚,只要水液消除,氣機通暢就痊癒了。實證者,內有積聚,氣機雖然暫時通暢,但很快又會積聚,所以三日後又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