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溫熱經緯》~ 卷五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8)

1. 方論

越脾湯

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水六升,煮麻黃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惡風,加附子一枚。

喻嘉言曰:越脾湯者,示微發表於不發之方也。大率取其通調營衛。麻黃、石膏二物,一甘熱,一甘寒,合而用之,脾偏於陰,則和以甘熱。胃偏於陽,則和以甘寒。乃至風熱之陽,水寒之陰,凡不和於中土者,悉得用之。何者?中土不和,則水穀不化其精悍之氣,以實營衛,營衛虛則或寒、或熱之氣,皆得壅塞其隧道,而不通於表裡。所以在表之風水用之,而在裡之水兼渴而小便自利者咸必用之,無非欲其不害中土耳。

不害中土,自足消患於方萌矣。

甘遂半夏湯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芍藥(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一本無甘草)

汪按:王氏雖為之釋究當從一本去甘草為是。

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藥汁煎取八分,頓服之。

王晉三曰: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芍藥約之,白蜜潤之,則雖反而甘遂仍得下滲。《靈樞》有言,約方如約囊。甘遂、半夏逐留飲瀰漫於腸胃之間,雖利而續堅滿,苟非以甘草、白蜜與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著之根?相反為方,全賴芍藥之酸可勝甘,約以監反,庶不溷亂中焦而為害。然學識未優者,不可輕試於人也。

控涎丹(一名妙應丸)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

為末,蒸餅糊丸。每服五七丸至十丸,臨臥薑湯服。

雄按:余治虛人飲證,每以六君子湯去甘草,送服,甚妥。達可謂之子龍丸。云:治流注竄毒甚效。

王晉三曰:控,引也。涎讀作羨,湎涎也。水流貌。引三焦之水,湎涎流出於水道也。芥子色白,入肺而達上焦。甘遂色黃,入脾而行中焦。大戟色黑,入腎而走下焦。故白芥子走皮裡膜外之水飲。甘遂決經隧之水飲,大戟逐臟腑之水飲。三者引經各異,湎涎於水道則同,故復之為方,而名控涎也。

汪按:涎即次之俗字,亦作漩,本指口唾,引伸為痰涎。王說未當。

又控涎丹,治諸癇。

生川烏,半夏(洗),殭蠶(炒,各半兩,生薑汁浸一宿),鐵粉(三錢,研),全蠍,甘遂(麵裹煨,各二錢半)

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二方俱忌食甘草。

五子五皮湯

即五皮飲(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一方五加易陳皮。一方五加易桑白皮)加杏仁、蘇子、葶藶子、白芥子、萊菔子。一方無杏仁、芥子。有香附、車前子。

桂苓丸

桂(一兩),茯苓(二兩)

為末,蜜丸。沸湯下二錢。作湯名桂苓飲。

白話文:

方論

越脾湯

方劑組成: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用量:水六升,煮麻黃去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若惡風,可加附子一枚。

方義:越脾湯是一種輕微發汗的方劑,主要作用是調節營衛之氣。麻黃性溫,石膏性寒,一寒一熱,寒熱並用。脾性偏陰,則用溫熱之品調和;胃性偏陽,則用寒涼之品調和。凡是中焦(脾胃)不和的病症,都可以使用此方。因為中焦不和,水穀精微不能化生,不能充實營衛之氣,營衛虛弱就會出現寒熱等症狀,阻塞經絡,不通表裡。所以,無論是表證的風寒濕邪,還是裡證的水腫、口渴、小便自利等症狀,都可以使用此方,其目的都在於不損傷中焦。不損傷中焦,就能從根本上避免疾病的發生。

甘遂半夏湯

方劑組成: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芍藥(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或無)。

用法用量:水二升,煮至半升,去渣;加入蜂蜜半升,與藥汁一起煎至八分,一次服用。

方義:甘遂與甘草相克,甘遂向下瀉,甘草向上升,用芍藥緩和,蜂蜜潤滑,即使甘遂與甘草相克,也能使其瀉下作用發揮。這正如《靈樞》所說,配伍藥物如同捆紮包裹一樣。甘遂、半夏能夠瀉去停留在腸胃的積液,但瀉下後仍感堅滿,如果不以甘草、蜂蜜與甘遂相反相成的作用來激發藥效,就無法清除積聚的根本。相反相成的配伍方法,全靠芍藥的酸味來制約甘遂,使相反之物互相約束,以免損傷中焦。但藥理知識不足者,不可輕易使用此方。

控涎丹(妙應丸)

方劑組成: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

用法用量:研末,用蒸餅糊做成丸劑。每次服用五到十丸,睡前用薑湯送服。

方義:治虛弱體質的飲證,可用六君子湯去甘草後送服此藥,效果很好。此方也可稱為子龍丸,據說治療流注竄毒很有效。控,引也;涎,即痰涎。此方引導三焦的水濕,使痰涎排出。白芥子色白,入肺經,達上焦;甘遂色黃,入脾經,行中焦;大戟色黑,入腎經,走下焦。所以白芥子瀉去皮裡膜外的水飲;甘遂瀉去經絡的水飲;大戟瀉去臟腑的水飲。三藥走經不同,但都能瀉去水道之水飲,所以合用為方,名曰控涎丹。

另一控涎丹(治諸癇)

方劑組成:生川烏、半夏(洗)、殭蠶(炒,各半兩,生薑汁浸泡一夜)、鐵粉(三錢,研磨)、全蠍、甘遂(麵裹煨,各二錢半)。

用法用量:研成細末,用生薑汁做成丸劑,如綠豆大小,用硃砂包衣。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此二方均忌食甘草。

五子五皮湯

方劑組成:五皮飲(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一方五加皮易為陳皮,一方五加皮易為桑白皮)加上杏仁、蘇子、葶藶子、白芥子、萊菔子。有的方劑不含杏仁、芥子,而含有香附、車前子。

桂苓丸

方劑組成:桂枝一兩,茯苓二兩。

用法用量:研末,用蜂蜜做成丸劑。用沸水送服二錢。湯劑名為桂苓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