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 卷五 (11)
卷五 (11)
1. 方論
惡寒汗出者,在上之陰邪才化,在下之陰氣覆逆,故輕取二黃之氣以蕩熱除穢。重任附子之威,以追逐逆陰,使之異趨同歸,相成而不相背也。其未化者,陽餒朒於陽位,而恣肆於陰分,邪盤踞於清道,而潰泄於下焦,非乾薑、半夏、生薑之振散陰霾,不足以廓清心之外郭。非人參、黃連之養陰泄熱,不足以安擾心之內訌也。
又曰,余治瘧發時先嘔者,用半夏瀉心。吐瀉交作者,用生薑瀉心。胸痞下利者,用甘草瀉心,皆應如桴鼓。
小承氣湯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枳實(三枚)
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勿服。
雄按:於大承氣湯既去芒硝而減枳、樸,復以大黃同煎,而緩其盪滌之性,古人謂之和胃之劑,故曰小承氣湯。
牛黃清心丸
陝西牛黃(二分五釐),鏡面硃砂(一錢五分),生黃連(五錢),黃芩,山梔(各三錢),鬱金(二錢)
為末,蒸餅為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
王晉三曰:此丸古有數方,其義各別。若治溫邪內陷,包絡神昏者,惟萬氏此方為妙。蓋溫熱入於心包絡,邪在裡矣。草木之香,僅能達表,不能透里,必借牛黃幽香物性,乃能內透包絡,與神明相合,然尤在佐使之品,配合咸宜。萬氏用芩、連、山梔以瀉心火。鬱金以通心氣。
辰砂以鎮心神,合之牛黃相使之妙。是丸調入犀角、羚羊角、金汁、甘草、人中黃、連翹、薄荷等湯劑中,頗建奇功。
雄按:周公謹云:《局方》牛黃清心丸,止是前八味至蒲黃而止。自山藥以後,凡二十一味,乃補虛中山芋丸。當時不知何以誤併為一,因循不曾改正,貽誤後人匪細。凡此之類,讀書者不可不知也。一方用牛黃、雄黃、黃連、黃芩、梔子、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真珠五錢、冰片、麝香各二錢五分,研煉蜜丸,每重一錢,金箔為衣,蠟匱,功效較萬方為勝。汪按:萬方太輕,此方較有力。
至寶丹
生烏犀角,生玳瑁,琥珀,鏡面,硃砂(研飛),雄黃(研飛,各一兩),西牛黃(五錢),龍腦(研),麝香(研,各一錢),安息香(一兩五錢,為末,酒研飛淨一兩,熬膏,用水安息尤妙),金箔銀箔(各五十片,研細為衣)
先將犀、玳為細末,入余藥研勻,將安息香膏,重湯煮,凝成後,入諸藥中,和搜成劑,丸如梧子大,蠟護,臨服剖,用人參湯化下三丸至五丸。《本事方》有人參、南星、天竺黃。
王晉三曰:此治心臟神昏,從表透里之方也。黃,犀、玳、珀,以有靈之物,內通心竅。朱、雄、二箔,以重墜之品,安鎮心神。佐以腦、麝、安息,搜剔幽隱諸竅。東垣云:冰、雄、牛、麝,入骨髓,透肌膚。抱朴子言:金箔、雄黃,合餌為地仙,若與丹砂同用為聖金。餌之可以飛昇。
白話文:
方論
惡寒且出汗的人,是因為上焦的陰邪正在化解,下焦的陰氣卻逆流上衝,所以要輕微地使用二黃(黃連、黃芩)的藥性來清熱解毒。而重點則是用附子強大的藥力,來追趕逆行的陰氣,使其轉變方向,趨向一致,互相協調而不互相抵觸。如果陰邪還沒有化解,陽氣在陽位衰弱,卻在陰分肆虐,邪氣盤踞在清淨的通道,並向下焦潰泄,則非用乾薑、半夏、生薑的溫散藥力,不足以驅散陰邪,清除心臟的外部病邪;非用人參、黃連的滋陰瀉熱藥力,不足以平息心臟內部的紊亂。
又說,我治療瘧疾發作時先嘔吐的病人,用半夏瀉心湯;又吐又瀉的病人,用生薑瀉心湯;胸部痞悶腹瀉的病人,用甘草瀉心湯,這些治療都應當像擊鼓傳令一樣迅速有效。
小承氣湯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枳實(三枚)
水四升,煮成一升二合,過濾去渣,分溫熱服兩次。第一次服藥後,應該更衣;如果不更衣,就盡快喝完藥。如果更衣了就不要再服藥。
雄氏按語:小承氣湯是由大承氣湯去掉了芒硝,並減少了枳實和厚朴的用量,再用大黃同煎,以減緩其瀉下的作用,古人稱之為和胃的藥方,所以稱為小承氣湯。
牛黃清心丸
陝西牛黃(二分五釐),鏡面硃砂(一錢五分),生黃連(五錢),黃芩、山梔(各三錢),鬱金(二錢)
研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糊狀,做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到八丸。
王晉三說:這個丸藥古方有多種,其功效各有不同。如果治療溫邪內陷,導致神志昏迷的,唯有萬氏這個方子最好。因為溫熱之邪進入心包絡,邪氣在內。草木的香氣,只能到達體表,不能透入內部,必須借助牛黃特殊的香氣藥性,才能穿透心包絡,與神明相合,然而更重要的是佐藥的配合恰當。萬氏方子用黃芩、黃連、山梔瀉心火,用鬱金通暢心氣,用辰砂鎮定心神,與牛黃配合,妙用無窮。此丸藥加入犀角、羚羊角、金汁、甘草、人中黃、連翹、薄荷等藥物煎成的湯劑中,療效甚佳。
雄氏按語:周公謹說:《局方》的牛黃清心丸,只包括前面八味藥到蒲黃為止。從山藥以後的二十一味藥,是補虛的中山芋丸。當時不知為何誤將兩種藥方合為一體,一直沒有改正,誤導後人不少。這些情況,讀書人必須知道。還有一個方子用牛黃、雄黃、黃連、黃芩、梔子、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真珠五錢,冰片、麝香各二錢五分,研磨後用蜂蜜做成丸藥,每丸重一錢,用金箔包裹,放在蠟盒中,功效比萬氏方子更好。汪氏按語:萬氏方子藥力太輕,這個方子藥力較強。
至寶丹
生烏犀角、生玳瑁、琥珀、鏡面硃砂(研磨成粉末)、雄黃(研磨成粉末,各一兩),西牛黃(五錢),龍腦(研磨成粉末)、麝香(研磨成粉末,各一錢),安息香(一兩五錢,研磨成粉末,用酒研磨成細粉一兩,熬成膏,用水熬製安息香膏更好),金箔銀箔(各五十片,研磨成細粉做藥衣)
先將犀角和玳瑁研磨成細粉,加入其餘藥物研磨均勻,再將安息香膏用重湯煮沸,凝固後,加入其他藥物,充分混合製成藥丸,丸藥大小如梧桐子,用蠟封好,服用時剖開,用人參湯送服三到五丸。《本事方》中還有加人參、南星、天竺黃的方子。
王晉三說:這個方子治療心臟神志昏迷,是從體表透入裡面的方劑。犀角、玳瑁、琥珀,都是具有靈性的藥物,可以通達心臟的經絡。硃砂、雄黃、金箔、銀箔,都是重量較大的藥物,可以鎮定心神。輔以龍腦、麝香、安息香,可以疏通隱蔽的經絡。東垣(張元素)說:冰片、雄黃、牛黃、麝香,可以進入骨髓,透達肌膚。抱朴子說:金箔、雄黃,混合服用可以成仙,如果與硃砂一起服用可以成聖,服用它可以飛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