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溫熱經緯》~ 卷四 (4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0)

1. 疫證條辨

瘥後,不欲飲食,食亦不化。此脾胃虛弱,宜健脾養胃。

雄按:不欲食,病在胃,宜養以甘涼。食不化,病在脾,當補以溫運。醫者,須分別論治。汪按。葉香岩論脾胃辨析最明暢。余以為勝於東垣之專事升脾。學者所當師法也。

瘥後驚悸,屬血虛。宜養血鎮驚。

雄按:亦有因痰熱未清者,不可不知也。汪按:因痰者頗多。

瘥後怔忡,乃水衰火旺,心腎不交。宜補水養心。

雄按:硃砂安神丸最妙。汪按:亦有兼挾痰者。

瘥後,有聲不能言,此水虧不能上接於陽也。宜補水。

雄按:有痰熱滯於肺絡者宜清肅;有疫熱耗傷肺陰者宜清養。不僅水虧為然也。

瘥後,聲顫無力,語不接續,名曰鄭聲。乃氣虛也。宜補中益氣湯。汪按:第五卷方論不錄此方,附論在清暑益氣湯下。

雄按:此證雖屬氣虛,實由元氣無根,補中益氣,升陽之劑,切勿誤投。宜集靈膏。

瘥後喜唾,胃虛而有餘熱也。烏梅十個、北棗五枚,俱去核,共杵如泥,加煉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噙化。

雄按:此方甚佳。

言者,心之聲也。病中譫妄,乃熱擾於心。瘥後多言,餘熱未淨。譬如滅火,其火已息,猶存余焰也。

雄按:宜導赤散加麥冬、蓮子心、硃砂染燈心。

瘥後遺精,宜交心腎。

雄按:精因火動者多,宜清餘熱,黃連、黃柏,最是要藥。

瘥後觸事易驚,夢寐不安,乃有餘熱挾痰也。痰與氣搏故恐懼。

雄按:宜用竹茹、黃連、石菖蒲、半夏、膽星、梔子、知母、茯苓、旋覆花、橘紅等藥。

瘥後,終日昏睡不醒。或錯語呻吟,此因邪熱未淨,伏於心包絡所致。

雄按:宜用丹參、白薇、梔子、麥冬、甘草、木通、鹽水炒黃連、竹葉、硃砂染燈心、細茶等藥。挾痰者,花粉、天竺黃、石菖蒲,省頭草之類。或萬氏牛黃清心丸,皆可採用。

瘥後自汗、盜汗,虛象也,宜分陰陽而補益。

雄按:固屬虛候,多內餘熱未清,心陽內熾,慎勿驟補,清養為宜。如西洋參、生地、麥冬、黃連、甘草、小麥、百合、竹葉、茯苓、蓮子心之類,擇而為劑可也。

瘥後心神不安,乃心血虧損。宜養心。

雄按:固是心營不足,亦因餘熱未清,治如上條可也。

瘥後虛煩不寐者,血虛神不守舍也。

雄按:非神不守舍也,亦餘火擾動耳!治如上法,或加阿膠、或加生雞子黃、或加珍珠,審證而用得其宜,貴乎醫者之神悟矣。

瘥後餘熱未淨,腸胃虛弱,飲食不節,穀氣與熱氣,兩陽相搏,身復發熱,名曰食復。

雄按:治法與傷寒食復同,更有瘥後起居不慎,作勞太早,虛陽浮擾而發熱者,名曰勞復。治宜調氣血。

瘥後早犯女色而病者,名女勞復;女犯者,為男勞復。其證頭重目眩,腰痛肢酸,面熱如烘,心胸煩悶。宜麥冬湯主之。若舌出寸余,累日不收,名曰陽強。以冰片研細糝之,即縮。長至數寸者,多不救。

白話文:

疫證條辨

痊癒後不想吃東西,即使吃了也消化不良,這是脾胃虛弱,應該健脾養胃。

痊癒後不想吃東西,病在胃,宜用甘涼的食物調理;吃下去的東西消化不良,病在脾,應溫和調理脾胃。醫生必須區別對待,分別治療。葉香岩關於脾胃的論述最為清晰明瞭,比張子和專門注重升提脾氣的理論更好,學習者應該以此為師法。

痊癒後驚悸,屬於血虛,應該養血鎮驚。

也有可能是痰熱未清導致的,這點不可不知。因痰引起的這種情況比較多見。

痊癒後心神不安,是陰液不足,陽氣過盛,心腎不交,應該補益陰液,滋養心臟。

硃砂安神丸效果最好。也有兼夾痰濕的情況。

痊癒後發聲困難,這是陰液虧損,不能上達於陽氣,應該補益陰液。

若有痰熱阻滯肺絡,則應清肅肺氣;若疫熱耗傷肺陰,則應清潤養陰,不單單是陰液虧損的問題。

痊癒後聲音沙啞無力,說話斷斷續續,叫做鄭聲,這是氣虛,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第五卷方劑論述中沒有記載此方,其論述附在清暑益氣湯下。

雖然此症屬於氣虛,但實際上是元氣不足,補中益氣、升提陽氣的藥物切勿亂用,宜用集靈膏。

痊癒後喜歡吐口水,這是胃虛但又伴有餘熱,可用烏梅十個、北棗五枚,都去核,搗成泥狀,加煉蜜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含化。

這個方子非常好。

說話是心的聲音,病中神志不清,是熱邪擾亂心神;痊癒後說話很多,是餘熱未盡,就像滅火,火雖然熄滅了,但還留有餘燼。

應該服用導赤散,再加入麥冬、蓮子心、硃砂染燈心。

痊癒後遺精,應該調理心腎。

遺精多半是因火邪熾盛引起,應該清洩餘熱,黃連、黃柏是最重要的藥物。

痊癒後容易受驚嚇,睡眠不安,是餘熱夾雜痰濕,痰氣搏結,所以感到恐懼。

應該服用竹茹、黃連、石菖蒲、半夏、膽星、梔子、知母、茯苓、旋覆花、橘紅等藥物。

痊癒後整天昏睡不醒,或者胡言亂語,呻吟不止,這是因為邪熱未盡,滯留在心包絡所致。

應該服用丹參、白薇、梔子、麥冬、甘草、木通、鹽水炒黃連、竹葉、硃砂染燈心、細茶等藥物。如果夾雜痰濕,則需加入花粉、天竺黃、石菖蒲、省頭草等藥物。或者服用萬氏牛黃清心丸,都可以。

痊癒後自汗、盜汗,是虛證,應該區分陰陽,分別補益。

雖然是虛證,但多半是餘熱未清,心陽內熾,切勿急於補益,應以清養為主。例如西洋參、生地、麥冬、黃連、甘草、小麥、百合、竹葉、茯苓、蓮子心等藥物,可以根據病情選擇使用。

痊癒後心神不安,是心血虧損,應該養心。

確實是心血不足,但也可能是餘熱未清,治療方法如上條所述。

痊癒後虛煩失眠,是血虛,神氣不能安住。

這不僅僅是神氣不能安住,也是餘熱擾動!治療方法如上所述,或者加用阿膠,或者加用生雞蛋黃,或者加用珍珠,要根據病情謹慎用藥,這就需要醫生有良好的臨床經驗和判斷能力。

痊癒後餘熱未淨,腸胃虛弱,飲食不節,穀氣與熱氣,兩陽相搏,身體再次發熱,叫做食復。

治療方法與傷寒食復相同。還有一種情況是痊癒後起居不慎,過早勞累,虛陽浮動而發熱,叫做勞復,治療應調和氣血。

痊癒後過早房事而致病的,叫做女勞復(男子);女子過早房事而致病的,叫做男勞復(女子)。症狀是頭重眼花,腰痛肢體酸痛,面部發熱,心胸煩悶,應該服用麥冬湯。如果舌頭伸出寸許,多日不縮,叫做陽強,可以用冰片研細後撒在舌頭上,就能縮回。如果舌頭伸出幾寸,多半無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