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14)
卷三 (14)
1. 痢疾
脈宜微小,不宜浮滑大,不宜弦急。身寒則生,身熱則死。
痢者,古之滯下是也。多由感受風寒暑濕之氣,及飲食不節,有傷脾胃,宿積鬱結而成者也。其症大便窘迫,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腹中疼痛。所下或白或赤,或赤白相雜,或下鮮血,或如豆汁,或如魚腦,膿血相雜,或如屋漏水。此為感之有輕重,積之有深淺也。其濕熱滯積於血分則赤,
於氣分則白。赤白兼下,氣血俱受邪也。雖有赤白二色,終無寒熱之分,通作濕熱治之。但分新久,更量元氣用藥。凡痢初患,元氣未虛,必須下之。下後未愈,隨症調之。痢稍久者,不可下,胃氣敗也。痢多屬熱,亦有虛與寒者。虛者宜補,寒者宜溫。年老及虛弱人,不宜下。
不便了而不了者,血虛也。數至圊而不便者,氣虛也。丹溪曰:痢赤屬血,自小腸來;白屬氣,自大腸來。
白話文:
對於痢疾這疾病,理想的脈象應當是微小,而非浮滑大或是弦急。如果病患體溫正常或偏低,則病情有望康復;反之,若體溫升高,則可能代表病情惡化。
痢疾,即古人所稱的滯下。此病主要因受到風、寒、暑、濕等外在環境影響,以及飲食不節制,對脾胃造成傷害,長期積累而發病。其主要症狀為大便頻繁且急迫,排便時腹部感到緊繃與沉重,多次前往廁所卻無法順利排便,伴隨腹部疼痛。排泄物可能是白色、紅色,或是兩者相間,甚至呈現鮮血、類似豆漿、魚腦的樣子,或是帶有膿血,如同屋漏的水。這些不同表現,反映出感染程度和積累深度的差異。如果濕熱積聚在血液中,會導致紅色;如果積聚在氣體中,則會呈現白色。若紅白兩色並存,表示氣血皆受病邪侵襲。雖然有紅白兩種顏色,但並不會有寒熱之分,統一按濕熱進行治療。然而,需根據病程新舊,調整藥物使用,評估病患的基本體質。
剛罹患痢疾的人,如果體力尚未過度消耗,應該採取瀉下的治療方式。瀉下後若病情未改善,再依症狀調整治療策略。對於病程較長的患者,則不適合瀉下,因為這可能會使胃氣衰竭。痢疾多因熱毒引起,但也存在虛弱或寒涼的情況。虛弱的患者應接受滋補,寒涼的患者則需溫暖調理。老年人或體弱者,通常不建議採用瀉下療法。
若出現排便不暢的現象,可能是血虛的緣故。頻繁想要排便卻無法順利排出,則可能是氣虛的表現。丹溪指出,痢疾中的紅色症狀與血液相關,源於小腸;白色的症狀則與氣體有關,源於大腸。
2. 下痢不治症
下如魚腦。半生半死。下若屋漏水者。必亡。
下若塵腐色者。必死。下純黑者。死。
下如竹筒直出者死。下純紅者難治。
身熱脈大者。死。是亦大概言之耳。小便絕不通。為胃絕
鎮國將軍丸,治痢之總司也。
錦紋好大黃一斤。切薄片。分作四分。聽用。一分用川黃連去毛一兩。切片。水浸汁。用拌大黃。同炒乾為度。一分用吳茱萸去梗一兩。用水泡成汁。拌大黃同炒乾為度。一分用人乳汁。浸拌大黃。炒乾為度。一分用童便浸大黃。炒乾為度。
上四分共合一處。為細末。酒打米糊為丸。如梧子大。將一半三蒸三曬。將一半曬乾。各包聽用。如白痢。用吳茱萸煎湯送下三十丸。半生半熟。如赤痢。用黃連煎湯送下三十丸。半生半熟。如赤白痢。用吳茱萸黃連煎湯送下三十丸。半生半熟。
一論赤白痢疾初起。積滯不行。裡急後重。頻登圊而去少。腹痛等症。宜先用此下之。
香連化滯湯
當歸尾(一錢),白芍(一錢半),黃連(一錢去毛),黃芩(一錢去皮),黃柏(一錢去皮),枳殼(去穰麩炒一錢五分),檳榔(一錢),木香(一錢),大黃(三錢虛人用半),滑石(二錢),甘草(二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下。
一論下痢白多。不拘新久。或用前藥。復未愈者。用此和之。
白朮和中湯
當歸(酒洗二錢五分),白芍(土炒一錢),白朮(去蘆土炒),白茯苓(去皮各二錢),陳皮(一錢),黃芩(炒一錢),黃連(炒八分紅者多加),甘草(五分),木香(少許)
上銼。水煎。食前服。
一論下痢紅多。不拘新久。或用前藥下後未愈者。用此調之。
當歸調血湯
當歸(二錢五分),川芎(一錢),白芍(三錢),黃連(一錢),黃芩(一錢),桃仁(去皮另研一錢),升麻(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如白痢。加吳茱萸炒一錢。芩、連用酒炒,赤白痢。加白朮、茯苓、陳皮、香附各一錢。
一治赤痢血痢。痛不可忍。又治血痔。其效如神。病雖垂殆。一服即愈。
逐瘀湯
阿膠(炒),枳殼(麩炒),茯神,茯苓,白芷,川芎,生地黃,莪朮,木通,五靈脂(炒盡煙),赤芍,生甘草,桃仁(去皮尖),大黃
上銼一劑。水一盅半。入蜜三匙再煎。溫服。
一治素有積熱。下痢白膿。腹痛膨脹。晝夜無度。漸至大便閉結。小便不通。此三焦有實熱也。服此即愈。或下痢純紅。或赤白相雜。皆效。
清臟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連翹,滑石,木通,車前子,海金沙,枳實,莪朮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治脾疳泄瀉痢疾。屬氣虛。宜此
加味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黃耆(各一錢),懷山藥(二錢),砂仁(研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下痢不治症
排泄物像魚腦一樣,表示病況危急,介於半生半死之間。排泄物像屋頂漏水一樣滴滴答答,這必定會死亡。
排泄物像塵土腐爛的顏色,這必定會死亡。排泄物純黑色,這會死亡。
排泄物像竹筒一樣直直排出,這會死亡。排泄物純紅色,難以醫治。
身體發熱、脈搏強大,這會死亡。這些都是大致的說法。小便完全不通暢,這是胃氣衰竭的現象。
鎮國將軍丸,是治療痢疾的總指揮。
取上等紋路好的大黃一斤,切成薄片,分成四份備用。第一份用去除絨毛的川黃連一兩,切片後用水浸泡取汁,用此汁液拌大黃,再一起炒乾。第二份用去除梗的吳茱萸一兩,用水泡成汁,用此汁液拌大黃,再一起炒乾。第三份用人的乳汁浸泡拌大黃,再炒乾。第四份用男童小便浸泡大黃,再炒乾。
將這四份處理過的大黃混合在一起,磨成細末,用酒調米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將一半丸子蒸三次、曬三次,另一半曬乾,分開包裝備用。如果是白痢,用吳茱萸煎湯送服三十丸,半生半熟的用量。如果是赤痢,用黃連煎湯送服三十丸,半生半熟的用量。如果是赤白痢,用吳茱萸、黃連煎湯送服三十丸,半生半熟的用量。
另一種說法是,赤白痢疾剛開始時,體內積滯不通,有便意卻拉不出來、腹部疼痛等症狀,應該先用這個方子疏通。
香連化滯湯
當歸尾(一錢),白芍(一錢半),黃連(一錢,去除絨毛),黃芩(一錢,去皮),黃柏(一錢,去皮),枳殼(去除內膜,麩炒一錢五分),檳榔(一錢),木香(一錢),大黃(三錢,虛弱者用一半),滑石(二錢),甘草(二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另一種說法是,下痢以白色為主,不論新病舊病,如果服用之前的藥方沒有效果,可以用這個方子調和。
白朮和中湯
當歸(用酒洗過,二錢五分),白芍(用土炒過,一錢),白朮(去除蘆頭,用土炒過),白茯苓(去皮,各二錢),陳皮(一錢),黃芩(炒過,一錢),黃連(炒過,八分,偏紅的要多加),甘草(五分),木香(少許)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另一種說法是,下痢以紅色為主,不論新病舊病,如果服用之前的藥方沒有效果,可以用這個方子調養。
當歸調血湯
當歸(二錢五分),川芎(一錢),白芍(三錢),黃連(一錢),黃芩(一錢),桃仁(去皮另研,一錢),升麻(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空腹服用。如果是白痢,加炒過的吳茱萸一錢。黃芩、黃連用酒炒。如果是赤白痢,加白朮、茯苓、陳皮、香附各一錢。
一個治療赤痢、血痢,疼痛難忍的方子,也治療血痔,效果非常神奇。即使病危,服用一劑也能痊癒。
逐瘀湯
阿膠(炒過),枳殼(麩炒過),茯神,茯苓,白芷,川芎,生地黃,莪朮,木通,五靈脂(炒到沒有煙),赤芍,生甘草,桃仁(去皮尖),大黃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一碗半,放入蜂蜜三匙,再煎煮,溫服。
一個治療本身有積熱,下痢排出白色膿液,腹痛脹滿,晝夜不停,逐漸導致大便閉結,小便不暢的方子,這是三焦有實熱的症狀,服用此藥就能痊癒。也可以治療下痢純紅色或赤白相雜的痢疾,都有效果。
清臟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連翹,滑石,木通,車前子,海金沙,枳實,莪朮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一個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痢疾,屬於氣虛的方子,適合使用此方。
加味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黃耆(各一錢),懷山藥(二錢),砂仁(研磨,一錢),甘草(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