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瘧疾

脈弦數滑實者順。沉細虛微為逆。瘧脈自弦。微則為虛。代散則死。

瘧症皆因先傷於暑。後感於風。客於營衛之間。腠理不密。復遇風寒。閉而不出。舍於腸胃之外。與榮衛並行。晝行於陽。夜地於陰。並則病作。離則病止。並於陽則熱。並於陰則寒。淺則日作。深則間日。在氣則早。在血則晏。按本經曰。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短者傷食。

弦滑者多痰。弦而緊者宜下。浮大者宜吐。弦遲者宜溫。此治瘧之大法。其病熱多寒少。心煩少睡者屬心。名曰溫瘧。用柴芩湯。但寒少熱。腰疼足冷者屬腎。名曰寒瘧。用桂附二陳湯。先寒而後大熱咳嗽者屬肺。名曰癉瘧。用參蘇飲。熱長寒短。筋脈拘縮者屬肝。名曰風瘧。

用小柴胡湯。加烏藥、香附。寒熱相停。嘔吐痰沫者屬脾。名曰食瘧。用清脾飲。瘧愈之後。陰陽兩虛。夢遺咳嗽。不善保養。遂成勞瘵。若能清心養體。節食避風。如此調治。無不愈矣。

一論瘧疾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大凡瘧疾初起。宜服此發散。出汗立愈。用此方。

散邪方

川芎,白芷,麻黃,白芍,防風,荊芥,紫蘇,羌活,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蔥白三根。水煎露一宿。次早溫服。有痰。加陳皮。有濕。加蒼朮。夾食。加香附。

一論瘧疾有汗要無汗。正氣為主。宜用

正氣湯

柴胡(八分),前胡(二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一錢五分),半夏(二錢),麥門冬(二錢),檳榔(一錢),草果(一錢),青皮(二錢),茯苓(三錢),桂枝(六分),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煎。預先熱服。

一論瘧疾。不論先寒後熱。先熱後寒。諸瘧通用。

清脾飲

青皮(去穰二錢),厚朴(姜炒八分),白朮(一錢五分),半夏(二錢姜炒),柴胡(八分),黃芩(二錢),茯苓(三錢),草果(一錢),甘草(八分),

上銼。生薑五片。水煎。溫服。

一論諸瘧。寒熱交作。陰陽不分。口乾發渴。小便赤澀。或作吐瀉。用

加減柴芩湯

柴胡(八分),黃芩(三錢),半夏(薑製二錢),豬苓(二錢),蒼朮(一錢五分),青皮(二錢),厚朴(姜炒八分),檳榔(一錢),草果(一錢),烏梅(二錢),甘草(八分),澤瀉(二錢),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五臟氣虛。喜怒不節。致陰陽相勝。結聚涎飲。與衛氣相搏。發為瘧疾。並治諸瘧。

四獸飲

人參(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三錢),橘紅(一錢),半夏(薑製二錢)草果仁(三錢),烏梅(去核二錢),甘草(八分),生薑(二片),棗子(四個)

上銼。以鹽少許醃食頃。用皮紙包裹甚厚。以水濕之。慢火炮令香熟焙乾。每服一兩。水一碗。煎半碗。溫服。未發前。連進數服。神效。

白話文:

瘧疾

如果脈象是弦數、滑實,代表病情順利;如果脈象是沉、細、虛、微,代表病情不佳。瘧疾的脈象本來就呈現弦的狀態,如果脈象微弱就是虛弱的表現,如果脈象呈現代、散就表示病情危險。

瘧疾的發生,大多是因為先受暑熱侵襲,之後又感受風邪,邪氣侵入身體的營衛之間,導致皮膚毛孔疏鬆不緊密,又遇到風寒,邪氣閉塞而無法排出,停留在腸胃之外,與營衛之氣一同運行。白天陽氣旺盛時,邪氣隨著陽氣運行,夜晚陰氣旺盛時,邪氣隨著陰氣運行,當邪氣與陰陽之氣會合時,就會發病;當邪氣與陰陽之氣分離時,病情就會暫停。如果邪氣與陽氣會合,就會發熱;如果邪氣與陰氣會合,就會發冷。邪氣侵入較淺,就每日發病;邪氣侵入較深,就隔日發病。邪氣在氣分,發病時間就早;邪氣在血分,發病時間就晚。《黃帝內經》說,瘧疾的脈象是弦脈,弦數脈象多為熱,弦遲脈象多為寒,弦短脈象多為飲食積滯,弦滑脈象多為痰,弦而緊的脈象宜用瀉下的方法,浮大脈象宜用催吐的方法,弦遲脈象宜用溫補的方法,這是治療瘧疾的大原則。

如果瘧疾發熱多而發冷少,且心煩難眠,屬於心臟的問題,稱為「溫瘧」,可以用柴芩湯治療。如果發冷少而發熱多,並有腰痛、手腳冰冷的情況,屬於腎臟的問題,稱為「寒瘧」,可以用桂附二陳湯治療。如果先發冷然後發高燒且咳嗽,屬於肺臟的問題,稱為「癉瘧」,可以用參蘇飲治療。如果發熱時間長而發冷時間短,且有筋脈拘攣的情況,屬於肝臟的問題,稱為「風瘧」,可以用小柴胡湯,並加入烏藥、香附來治療。如果發冷發熱時間相當,且有嘔吐、痰多的情況,屬於脾臟的問題,稱為「食瘧」,可以用清脾飲治療。

瘧疾痊癒之後,如果陰陽之氣兩虛,出現遺精、咳嗽等症狀,沒有好好調養,就會發展成癆瘵。如果能保持心境平和、調養身體、節制飲食、避開風邪,這樣調理治療,沒有不會痊癒的。

治療瘧疾的原則:

  • **瘧疾無汗時,應使之發汗:**重點在於疏散邪氣。一般而言,瘧疾初期應該服用發散的藥物,讓身體發汗,病就會立刻痊癒。可以用以下藥方:

  • **散邪方:**川芎、白芷、麻黃、白芍、防風、荊芥、紫蘇、羌活、甘草。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蔥白三根,用水煎煮,放置一夜後,隔天早上溫服。如果有痰,加入陳皮;如果有濕氣,加入蒼朮;如果飲食積滯,加入香附。

  • **瘧疾有汗時,應使之不再出汗:**重點在於扶助正氣。可以用以下藥方:

  • **正氣湯:**柴胡(八分)、前胡(二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一錢五分)、半夏(二錢)、麥門冬(二錢)、檳榔(一錢)、草果(一錢)、青皮(二錢)、茯苓(三錢)、桂枝(六分)、甘草(八分)。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紅棗煎煮,在發病前趁熱服用。

  • 各種瘧疾,無論先發冷後發熱,還是先發熱後發冷,都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清脾飲:**青皮(去瓤二錢)、厚朴(薑炒八分)、白朮(一錢五分)、半夏(薑炒二錢)、柴胡(八分)、黃芩(二錢)、茯苓(三錢)、草果(一錢)、甘草(八分)。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煮,溫服。

  • 各種瘧疾,如果寒熱交替發作、陰陽失調、口乾舌燥、小便赤澀,或有嘔吐、腹瀉等症狀,可以用以下藥方:

  • **加減柴芩湯:**柴胡(八分)、黃芩(三錢)、半夏(薑製二錢)、豬苓(二錢)、蒼朮(一錢五分)、青皮(二錢)、厚朴(薑炒八分)、檳榔(一錢)、草果(一錢)、烏梅(二錢)、甘草(八分)、澤瀉(二錢)。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紅棗煎服。

  • 五臟氣虛、情緒不穩定、導致陰陽失衡、痰飲積聚、與衛氣相搏而引發的瘧疾,以及各種瘧疾,都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四獸飲:**人參(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三錢)、橘紅(一錢)、半夏(薑製二錢)、草果仁(三錢)、烏梅(去核二錢)、甘草(八分)、生薑(二片)、紅棗(四個)。將以上藥材切碎,用少許鹽醃製片刻,用厚紙包裹緊密,用水浸濕,用小火烘烤至香熟焙乾。每次服用一兩,用一碗水煎煮至半碗,溫服。在發病前連續服用幾次,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