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9)
卷三 (9)
1. 哮吼
人言(一錢),白礬(二錢),白附子(二錢),南星(四錢),半夏(泡五錢)
上先用人言與白礬一處。於石器內火煅紅。出火。黃色為度。切不可犯鐵器。卻和半夏、南星、白附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七丸。小兒三丸。井水化下。忌食熱物。
哮吼靈秘丹,海上異人傳。
膽南星(二兩),大半夏(二兩用白礬五錢牙皂五錢同煅一夜不見白星),赤茯苓(去皮二兩),苦葶藶(二兩),大貝母(二兩),沉香(一兩),青礞石(硝煅五錢),天竺黃(二錢),珍珠(三錢豆腐煮),羚羊角(一支銼末),烏犀角(三錢),白礬(一兩),硼砂(一兩),風化硝(五錢),花蕊石(火煅五錢),孩兒茶(五錢),款冬花(一兩),鉛白霜(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薑湯送下。外製六味地黃丸。空心服。百發百中。真仙方也。
一治素患哮吼之病。發則喘急。痰涎上壅。不時舉發。令慎勞役。戒厚味。節欲。早服六味丸。加黃柏、知母、人參、紫菀、五味、百合各二兩。浮小麥粉、熟蜜四兩。打糊為丸。每服百丸。空心。柿餅湯下。餅隨食之。夜臥時服後方。各一料而愈。
千金定吼丸
南星,半夏(各四兩用生薑牙皂各三兩煎湯浸星半一宿切片再加白礬二兩入湯內同星半煮至湯干去姜皂只用星半),貝母,枳實(麩炒),黃連(姜炒),黃芩(酒炒),連翹(去心),白附子,天麻,殭蠶(炒),桔梗,栝蔞(各一兩),錦紋大黃(酒拌九蒸九曬一兩),青礞石(用硝煅如金色者五錢),沉香(五錢)
上為細末。竹瀝、薑汁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口噙化下。或丸如黍米大。薑湯送下亦可。一人哮吼十數年。發則上氣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發冷。六脈沉細。此氣虛脾弱。用
黃耆(二錢蜜水炒),人參(二錢),白朮(二錢去蘆),白茯苓(二錢去皮),半夏(二錢),杏仁(三錢),五味子(三分),麥門冬(二錢去心),陳皮(一錢五分),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煎服。
一人自幼患哮吼之病。每逢寒即發。發則上氣喘急。咳嗽。痰涎上壅。年久不愈。已成痼疾。百藥罔效。予制此方。一料全愈。
清上補下丸
懷生地黃(炒鍋內酒拌蒸黑四兩),南棗(酒蒸去核二兩),懷山藥(一兩五錢),白茯苓(去皮一兩五錢),牡丹皮(一兩五錢),澤瀉(一兩五錢),遼五味子(一兩五錢),天門冬(去心一兩五錢),枳實(麩炒一兩五錢),貝母(一兩五錢),麥門冬(去心一兩五錢),桔梗(去蘆一兩五錢),黃連(姜炒一兩五錢),杏仁(去皮一兩五錢),半夏(姜炒一兩五錢),栝蔞仁(去油一兩五錢),枯芩(酒炒一兩五錢),甘草(五錢)
白話文:
哮吼
第一方:一種治療哮吼的藥方,用人牙一錢、白礬二錢、白附子二錢、南星四錢、半夏(泡)五錢。先將人牙和白礬一起放在石器中火煅燒至紅色,取出,顏色呈黃色為度,切記不可用鐵器。然後將其與半夏、南星、白附子的粉末混合,用生薑汁煮成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藥,再以硃砂包裹。每次服用七丸,小兒服用三丸,用井水送服。忌食熱物。此方名為「哮吼靈秘丹」,據說是海上異人傳下來的。
第二方:另一種治療哮吼的藥方,用膽南星二兩、大半夏(用白礬五錢、牙皂五錢同煅一夜,至不見白星)、赤茯苓(去皮)二兩、苦葶藶二兩、大貝母二兩、沉香一兩、青礞石(硝煅)五錢、天竺黃二錢、珍珠(豆腐煮)三錢、羚羊角(一支,銼末)、烏犀角三錢、白礬一兩、硼砂一兩、風化硝五錢、花蕊石(火煅)五錢、孩兒茶五錢、款冬花一兩、鉛白霜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丸,臨睡前用薑湯送服。另外,需服用六味地黃丸(空腹服用)。此方號稱百發百中,是神仙的方子。
第三方:治療哮喘久病的藥方,適用於素患哮吼,發作時喘息急促,痰涎壅塞,時常發作的患者。需注意避免勞累,戒除肥甘厚味,節制房事。需早服用六味地黃丸,並加入黃柏、知母、人參、紫菀、五味子、百合各二兩,浮小麥粉、熟蜜四兩,打成糊狀製成丸藥,每次服用百丸,空腹服用,用柿餅湯送服,並可隨意食用柿餅。夜臥時再服用上述方劑,一般服用一劑即可痊癒。此方名為「千金定吼丸」。
第四方:一種治療哮吼的藥方,用南星、半夏(各四兩,用生薑、牙皂各三兩煎湯浸泡半天一夜,切片後再加白礬二兩同煮至湯乾,去薑皂)貝母、枳實(麩炒)、黃連(薑炒)、黃芩(酒炒)、連翹(去心)、白附子、天麻、殭蠶(炒)、桔梗、栝蔞(各一兩)、錦紋大黃(酒拌九蒸九曬一兩)、青礞石(硝煅至金色者五錢)、沉香(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竹瀝、薑汁和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臨睡前含服至融化,或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用薑湯送服。
第五方:治療氣虛脾弱型哮吼的藥方,適用於哮吼十數年,發作時上氣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發冷,脈沉細的患者。方中用黃耆(二錢,蜜水炒)、人參(二錢)、白朮(二錢,去蘆)、白茯苓(二錢,去皮)、半夏(二錢)、杏仁(三錢)、五味子(三分)、麥門冬(二錢,去心)、陳皮(一錢五分)、甘草(八分),將以上藥材研磨,用薑、棗煎服。
第六方:一種治療哮吼的藥方,適用於自幼患哮吼,每逢寒冷即發作,發作時上氣喘急,咳嗽,痰涎壅塞,久治不愈的患者。此方一劑即可痊癒,藥方為:懷生地黃(酒拌蒸黑四兩)、南棗(酒蒸去核二兩)、懷山藥(一兩五錢)、白茯苓(去皮一兩五錢)、牡丹皮(一兩五錢)、澤瀉(一兩五錢)、遼五味子(一兩五錢)、天門冬(去心一兩五錢)、枳實(麩炒一兩五錢)、貝母(一兩五錢)、麥門冬(去心一兩五錢)、桔梗(去蘆一兩五錢)、黃連(薑炒一兩五錢)、杏仁(去皮一兩五錢)、半夏(薑炒一兩五錢)、栝蔞仁(去油一兩五錢)、枯芩(酒炒一兩五錢)、甘草(五錢)。此方名為「清上補下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