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1. 卷七
2. 婦科總論
夫婦人乃眾陰所集。性情溫淳。榮衛和平。諸病無由而生。榮衛虛弱。則百病生焉。經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交感則有子矣。夫其天癸者。天一生水也。任脈通者。陰用之道泰也。太衝脈盛者。血氣俱盛也。何謂之月經。月者。陰也。經者經絡也。
過期而行經者。血寒也。未期而先行者。血熱也。經行作痛者。氣之滯也。來後或作痛者。氣之虛也。其色紫者為風。黑者多熱。淡者多痰。如煙塵水者血不足。余考古方。耗其氣以調其經。則以為人之正氣。不宜耗也。夫衝脈氣也。任脈血也。氣升則升。氣降則降。血隨氣行。
無有暫息。若獨耗其氣。血無所施。正氣既虛。邪氣必勝。故百病生焉。其經安得調乎。況心生血。脾統血。脈為之元也。養其心則血生。實其脾則血足。氣盛則血行矣。安得獨耗其氣哉。此調經之要法也。行經之時。保如產母。一失其宜。為病不淺。當戒暴怒。莫損於衝任。
遠色欲。莫損於血海。一有抑鬱。宿血必停。走於腰脅。注於腿胯。遇新血擊搏。則疼痛不已。散於四肢。則麻木不仁。入於血室。則寒熱不定。或怔忡而煩悶。或入室而狂言。或湧上出。或歸大腸。皆因七情之氣所致也。余考產後一科。胎前血氣。用藥溫暖。於理最當。產後治法。
至於子和。論產後出血數斗世人皆以血氣兩虛。妄用溫熱之劑養血補虛。止作寒治。舉世皆然。故有誤者。殊不知妊孕如天地之孕物。陰陽和合。人物俱生。陰陽偏勝。豈得孕乎。譬如瓜果值水旱。花實萎落。故立秋後十日。寸草不結。乃寒不發生也。今婦人終於十月而產者。
反為寒治。則非理矣。若子和之法。當行溫涼。溫熱之劑。實所禁也。以余常用和暖之劑。使血得暖以流通。其惡露自盡。故無後患耳。況生產有難易。血氣有盛衰。豈可偏執一法。能盡產後無窮之變乎。余每經歷新產。月里用溫暖治效者。十多八九。用溫涼治效者。百無二三。
嘗考子和之法。施於月外。蘊熱自甚。陰虛潮熱往來。當行溫涼之劑。故無禁耳。其月里可不慎哉。人之受胎。雖是陽精所得。實賴母血而成。亦若瓜果。賴枝葉所蔭也。今婦人於十月而產者。即瓜熟蒂落脫殼之意。雖冒寒暑傷食。調理不宜急迫。則隨手而愈。間有失珍重。
不滿十月而動胎產者。猶若枝蔓瓜果。有所傷也。胞系腐爛。胎始墮落。故此得病則難愈矣。昔人所謂小產傷如大產者此也。凡婦人新產。榮衛俱虛。腠理不密。或冒風寒。或傷飲食。或惡露不通。或血行過度。如此四者。俱能發寒熱。身疼腹痛。又不可相類而用藥也。又如產後脾胃既虛。
或多食雞子冷物。所傷脾胃。遂成傷食。以致身熱。氣口脈盛。當行消食之藥。世人多因身熱。便為外感。遂行溫涼之藥。發汗退熱。胃氣轉傷。豈無死者。產後半月之前。難去內外之邪。亦當生血行氣。若過半月以後。倘有雜症。不可偏執產後一門治療。又當各類中求之。
庶不耽誤病體矣。
白話文:
[婦科總論]
女性是陰性的集合體,性格溫和純樸,身體機能平和,因此疾病很難產生。但一旦體質虛弱,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至。根據古籍記載,女子到了十四歲,生殖機能開始成熟,任脈暢通,太衝脈旺盛,月經開始按時來臨,此時與男性結合便有可能懷孕。"天癸"是指生殖機能的成熟,任脈的暢通代表陰性能量順利運作,太衝脈旺盛表示血液和氣力都處於旺盛狀態。那麼什麼是月經呢?月,指的是陰性;經,指的是經絡。
如果月經遲到,通常是由於血液寒涼。如果月經提前,則可能是血液過熱。月經來臨時疼痛,是因為氣滯。月經結束後疼痛,是因為氣虛。月經顏色呈紫色,可能是由於風邪;黑色,可能表示有熱毒;淡色,可能是痰濕過多;像煙塵水一樣的顏色,表示血液不足。根據古方,消耗氣力來調節月經,這種方法認為人體的正氣不應該被消耗。實際上,太衝脈代表氣,任脈代表血,氣上升,血也隨之上升;氣下降,血也會跟著下降。血液隨著氣流運行,從不停歇。如果單純消耗氣力,血液的運行就會受阻。正氣一旦虛弱,邪氣就會佔據上風,各種疾病隨之而來,月經又如何能夠調節呢?
心臟製造血,脾臟控制血,脈絡是血液的源頭。養護心臟,可以促進血液生成;強化脾臟,可以確保血液充足;氣力旺盛,血液就能順利流動。怎麼能單純消耗氣力呢?這就是調節月經的重要原則。在月經期間,女性需要像產婦一樣受到妥善照顧,一旦疏忽,後果不堪設想。應避免暴怒,以免損傷任脈和沖脈;遠離性行為,以免損耗血海。一旦出現抑鬱情緒,舊血就會凝結。這些血液可能會聚集在腰部和大腿,或流入腿部,遇到新的血液,就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分散到四肢,就會導致麻木;進入血液系統,就會引起寒熱交錯;可能導致心悸、煩躁,甚至精神失常;可能會突然大量出血,或流入大腸。這些都是由情緒波動引起的。
我研究產後護理,對於懷孕期間的血氣調節,溫暖的藥物是最適合的。產後治療,直到子和時期,大多數人都認為血氣雙虛,隨意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滋養血液,補充虛弱,只是針對寒性問題進行治療,這是全世界的普遍做法。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會造成誤診。要知道,懷孕就像天地孕育萬物,陰陽平衡,生命才能誕生。陰陽失衡,又怎能孕育生命?比如瓜果,遇到乾旱或洪水,花朵和果實就會枯萎。所以,立秋後十天,連一寸高的草都不會結果,因為寒冷無法催生生命。現在,女性在十月分娩,卻要接受寒性治療,這是不合常理的。
如果按照子和的方法,應該使用溫涼的藥物,溫熱的藥物應該被禁止。我經常使用溫暖的藥物,讓血液在溫暖的環境中流動,這樣,惡露就能自然排出,不會留下後遺症。而且,分娩過程有難有易,血氣也有盛有衰,我們不能固守一種治療方法,要考慮產後的各種變化。我每次接觸新產婦,如果在產後一個月內使用溫暖的藥物治療,效果好的佔八九成;如果使用溫涼的藥物治療,效果好的不到三成。
我曾經研究過子和的方法,發現如果在產後一個月外使用,對於體內熱量過剩,陰虛導致的潮熱,確實應該使用溫涼的藥物,因此並沒有禁忌。但是,在產後一個月內,我們必須要小心。人類受孕,雖然需要男性的精子,但實際上,胚胎的成長完全依賴母親的血液,就像瓜果需要樹木的保護。現在,女性在十月分娩,就像瓜果成熟,自然脫離樹枝,即使遇到寒冷或酷熱,或是飲食不當,只要調理得當,就能迅速康復。但有些女性,還未滿十月就早產,就像瓜果在生長過程中受到傷害,子宮受到腐蝕,胎兒才會墜落,這樣的病態很難治癒。古人所謂的小產傷害大產,就是這個意思。
所有的產婦,無論是血氣還是營養,都會大量流失,皮膚毛孔開放,容易受到風寒或飲食傷害,或是月經不順,或是血液流失過多,這些情況都會導致發燒、身體疼痛和腹部疼痛,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使用藥物。此外,產後脾胃虛弱,如果過度食用雞蛋等冷食,會進一步傷害脾胃,導致身體發熱,氣口脈搏加速,這時候應該使用消化藥物。但很多人因為身體發熱,就認為是外感風寒,於是使用溫涼藥物,發汗退熱,反而傷害了胃氣,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產後半月之內,我們不能簡單地排除內外因素,應該生血行氣。如果超過半月,出現其他症狀,就不能單純地按照產後護理來治療,而應該根據具體症狀來處理,這樣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3. 調經諸方
一論此方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孕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小腹堅痛。時作寒熱。婦人百病。宜。
四物湯
當歸身(酒洗),川芎,白芍(酒炒),懷熟地黃(各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看病加減。
一經候將來。腹中陣陣作痛。乍作乍止者。血氣實也。用生地。加黃連、香附、桃仁、紅花、元胡索、牡丹皮、莪朮。
一經水常不及期而行者。血熱也。用生地。加黃連、黃芩、白芷。
一經水常過期而來者。瘦人多是血少。倍當歸、地黃。加黃耆、甘草。少佐以紅花、桃仁泥。以為生血之引用也。肥人大概是氣虛挾痰。阻滯升降然也。去地黃。加參、耆、甘草、茯苓、半夏、陳皮、香附。
一常過期而紫黑成塊者。血熱也。多作腹痛。用生地。加香附、黃連、元胡索、五靈脂、乳香、沒藥。
一過期而血淡色者。痰多血少也。用生地黃。合二陳湯煎服。
一肥盛婦人。經水或二三個月一行者。痰盛。而軀脂閉塞經脈。以導痰湯加芎、歸、香附、蒼朮、白朮。
一經水適來適斷。往來寒熱如瘧者。合小柴胡湯煎服。
一經行過三五日。腹中綿綿走痛者。此血行而氣滯未盡行也。加木香、檳榔煎服。
一經水行後而作疼者。血氣俱虛也。加四君子湯煎服。
一經事欲行。臍腹疼痛臨經者。血澀也。加川楝子、小茴、木香、檳榔、玄胡索。
一行經時。忽作氣惱。後得心腹腰脅痛不可忍。脈弦急不勻。乃瘀血作痛也。加桃仁、紅花、玄胡、莪朮、青皮。行血即愈。
一經行不止。加炒阿膠、地榆、荊芥穗。
一婦人因經血過多。五心煩熱。日晡潮熱。加胡黃連。二三服效。
一婦人筋骨肢節痛及遍身。頭疼。兩手脈弦。憎寒如瘧。每以散風止痛之劑罔效。加羌活、防風、秦艽、官桂。立效。
一血崩初起。不問虛實。加荊芥穗、(燈上燒過)升麻。如不止。加蒲黃、白朮炒、升麻。
一治血崩。加荊芥、黃芩、香附。
一治崩漏。加沙參、益母草、香附炒、阿膠炒、蒲黃炒、陳皮、白朮、甘草。去當歸不用。
一赤白帶下。加柴胡、升麻、(酒炒各七分)、半夏(薑汁炒)、白茯苓、蒼朮(米泔浸炒)、黃柏(酒炒)、知母(酒炒)、乾薑(炮)。升陽除濕。帶自除也。
一胎動下血不安。加艾葉、阿膠炒黃芩、白朮、砂仁、香附、糯米。
一胎死腹中。加官桂、白芷、麝香。
一產後惡露不行。加益母草、桃仁、蘇木。
一產後血虛。昏暈不醒。加人參、白朮、白茯苓、乾薑、香附、甘草。
一腹中氣塊。加木香、檳榔。
一血積塊痛。加三稜、莪朮、官桂。
一口乾煩躁。加麥冬、乾葛、烏梅。
一骨蒸勞熱。加知母、地骨皮、柴胡。
一小便閉塞。加澤瀉、木通。
一大便不通。加桃仁、大黃。
一虛煩不眠。加竹葉、人參、酸棗仁炒。
一心神恍惚。加遠志、酸棗仁、白茯苓、辰朱另研。
一嘔。加藿香、半夏、砂仁、陳皮。
一瀉。加白茯苓、白朮、蓮肉、山藥、炮乾薑。
一婦人經水先期而至。血紫有塊。腰痛。手足冷痹口乾。頭眩胸痞。本方加條芩、荊芥、香附、小茴、玄胡索、續斷、地榆、杜仲、甘草。
一婦人血塊作痛不可忍者。加三稜、莪朮、青皮、陳皮、小茴、香附、吳茱萸、玄胡索、木香、甘草、薑、棗煎服。
一婦人經不下行。逆經吐血不止。本方加川大黃酒浸炒一兩。水煎。入童便同服。立效。
一婦人女子。經行愆期。以至鼻衄。錯經妄行。本方去地黃。加桃仁、山梔炒、大黃酒炒、甘草。共七味。水煎。臨服。入童便同服。一婦人經行三日後。來多不止。本方加伏龍肝、地榆、蒲黃、黃柏、側柏葉、黃連、白茯苓、甘草、梔子十三味。因氣惱。
加香附。脾胃虛食少。加朮。
一論婦人經不調。或腹痛白帶。或淋漓不止。或肌瘦者。頭目眩暈。面色痿黃。四肢無力。以十全大補湯加香附、陳皮、玄胡索、砂仁、阿膠、沉香、小茴香、吳茱萸。
一論室女十四歲。經脈初動。名曰天癸水。至失於調理。心腹脹滿。惡寒發熱。頭身遍疼。此感寒血氣不順。宜服小溫經湯、利氣散主之。
小溫經湯
桂枝(三分),白芷(四分),白朮(五分),川芎(七分),當歸(酒洗一錢),熟地黃(一錢)枳殼(麩炒七分),白芍(酒炒一錢),羌活(四分),柴胡(四分),砂仁(四分),黃芩(七分),香附(炒一錢),甘草(二分),小茴(酒炒四分),血氣刺痛心腹難忍。加玄胡五分。咳嗽。加杏仁去皮尖七分。五味子十粒。桔梗七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利氣散
香附(炒五錢),黃芩(四錢),炒枳殼(去穰四錢),陳皮,藿香,小茴(酒炒),白朮(去蘆),玄胡索,砂仁,草果(各三錢去殼炒),甘草(八分),厚朴(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湯調。酒亦可。
一論室女十五六歲。經脈不通。日夜寒熱。手足麻痹。飲食少進。頭疼噁心嘔吐。腹中忽然結一塊痛者。此症誤食生冷所傷。可服。
加減四物湯
香附(炒一錢),當歸(酒洗),川芎,枳殼(去穰炒),柴胡,白芍(酒炒各八分),黃芩,陳皮三稜(醋炒),莪朮(醋炒各六分),熟地黃(一錢),白芷,玄胡索,小茴(酒炒),白朮(去蘆炒),青皮(去穰),砂仁,肉桂,甘草(各五分)
上銼作一劑。水煎。空心。熱服。遍身痛。加羌活。
一論室女十七八歲。經脈不通。或百日或半年。顏色青黃、飲食少進。寒熱往來。四肢困倦。頭疼目眩。肚疼結塊。五心煩熱。嘔吐膨脹。此乃脾胃受傷。氣血俱弱。誤食生冷。急宜和氣血。扶脾胃。先以逍遙散次服加味八物湯。後服調經丸。
逍遙散
當歸(酒洗一錢五分),白芍(酒炒一錢),柴胡(一錢),黃芩(一錢),川芎(七分),熟地黃(七分),半夏(姜炒七分),人參(五分),麥門冬(去心五分),甘草(四分)
上銼散。生薑三片。水煎。熱服。後服八珍湯十劑。又可服調經丸數服。若少睡。加酸棗仁炒。以斂心血。
加味八物湯
香附,當歸,白芍(酒炒),白朮,川芎,人參,熟地黃,小茴香(炒),黃芩,柴胡,白茯苓(去皮),甘草
腹痛。加玄胡索、枳殼、乾漆。嘔吐噁心。加良薑、砂仁。手足麻痹惡寒。加肉桂。咳嗽。加杏仁、五味子、款冬花。
上銼。水煎服。
調經丸
香附(醋浸曬乾三兩),當歸(酒洗),白朮(去蘆一兩半如腹痛以蒼朮代之),枳殼(麩炒兩半)赤芍,陳艾(醋炒),陳皮,小茴(酒炒),川芎,厚朴(薑汁炒各五錢),熟地黃(酒蒸兩半)青皮(去穰一兩二錢),玄胡索,砂仁,三稜(醋浸煅),莪朮,牛膝(去蘆酒洗),白芷,粉草(各兩半)
上為細末。醋打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送下。
一論婦人二十歲後。遇經脈動來。沿身疼痛。手足麻痹。寒熱。頭痛目眩。可服。
加減五積散
厚朴(去皮薑汁炒),蒼朮(米泔浸),川芎,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姜半夏(炒),白芍(酒炒),獨活,羌活,牛膝(去蘆),桔梗,白芷,枳殼(麩炒),麻黃(去根),陳皮(各等分),甘草(三分)
上銼散。薑、蔥煎。熱服。咳。加五味、杏仁。瀉。去枳殼。加肉蔻。
一婦人二十三四歲。經水不調。或赤白帶下。或如梅汁淋漓。或成片。有阻二三月者。此乃氣血弱。漸致潮熱咳嗽。飲食少進。四肢倦怠。久必變生骨蒸。即成勞瘵。急當調治。可服前加味八物湯四劑。方可服大溫經湯。
大溫經湯
香附(八分),當歸(酒洗),熟地黃,鹿茸(醋炙各八分),白芍(酒炒八分),人參,白茯苓(去皮),白朮,吳茱萸(炒),元胡索,川芎(各五分),砂仁(四分),陳皮(四分),小茴(酒炒四分),沉香(三分),黃耆(蜜炒五分),阿膠(炒),肉桂,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空心。熱服。如汗不止。加酸棗仁炒、黃耆蜜炒、咳嗽。加杏仁、五味、半夏、桔梗各五分。
潮熱。加柴胡、黃芩。
一論婦女二十四五歲。所服藥餌。加味四物六君湯。
加味四物六君湯
厚朴(薑汁炒五分),桔梗,白朮(去蘆各四分),砂仁,紅花(各三分),黃連(三分),玄胡(三分),陳皮(四分),甘草(二分),當歸(酒洗),香附(各五分),枳實(麩炒),白茯苓(去皮),川芎,赤芍,蘇葉,檳榔,半夏(薑汁炒各四分)
上銼散。生薑三片。水煎。空心熱服。
一論婦人二十五六歲。血海虛冷。經水不調。或時小腹疼痛。或下白帶如魚腦髓。或似米泔。不分信期。每日淋漓不止。
面色痿黃。四肢無力。頭暈眼花目眩。宜服四物補經湯。兼服烏雞丸調理。
四物補經湯
香附,當歸,白芍(酒炒各六分),熟地黃,川芎(各五分),黃耆(蜜炙),白茯苓(去皮)白朮(去蘆),黃芩,玄胡索,陳皮(各四分),砂仁,小茴(酒炒),人參,阿膠(炒各三分),沉香(另研三分),吳茱萸(三分),粉草(三分)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空心。熱服。
烏雞丸
海金沙,側柏葉(鹽水炒焙乾各四兩),香附(炒一兩),厚朴(姜炒三兩),當歸(酒洗三兩),白朮(去蘆),川芎(各二兩),白芍(酒炒二兩),熟地(二兩),羌活(一兩半),防風(一兩半)人參(一兩),砂仁(一兩),粉草(三錢)
上銼。用白毛烏肉膳雞一隻。不問三五年者俱好。宰後。去腸屎毛。將藥末裝入雞肚中。放銅鍋內。好酒五壺。水二瓶。文武火煮至干。取雞去骨。取肉切細。同藥曬乾為末。用粳米粉酒水煮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吞下。酒亦可。
一論婦人二十七八歲。身體虛敗。經水不時淋漓。或成片。或下黑水。面色青黃。頭暈眼花。四肢困倦。宜服此四五劑後。服大溫經湯十餘帖。
止經湯
當歸(酒洗一錢三分),白朮(去蘆八分),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黃,香附,阿膠(炒),黃芩,蒲黃(炒),側柏葉,砂仁(各七分),甘草(炒三分)
上銼。生薑煎。空心。熱服。咳。加五味子、杏仁去皮。肚痛。加枳殼、玄胡索、乾漆。氣急。加半夏、蘇子各五分。
一治婦人經水。來多不止。用蘄艾一兩。好生酒炒三次後。碗蓋淬入水。煎滾去渣。溫服立止。
一論婦人三十一二歲。年年生育。敗血過多。以致經水不勻。不時腹中疼痛結塊。飲食少進。困倦目眩。潮熱往來。五心煩躁。此血虛胃熱。宜服紅花當歸散。兼用八物湯。
紅花當歸散
當歸(酒洗八分),川芎,赤芍藥,熟地黃,香附(各六分),枳殼(五分),玄胡索(五分)厚朴(姜炒),小茴香(酒炒),柴胡,陳皮,三稜(醋炒各四分),莪朮(醋煨四分),牛膝(去蘆四分),紅花(三分),甘草(二分)
上銼。生薑水煎。空心。熱服。
一論婦人三十四五歲。因經水到時。當風坐臥。失於迴避。腠理空虛。外邪乘入。遍身麻痹。不能轉側。肺經受風。咳嗽痰盛。宜服五積交加散二三帖。又服八物湯十餘帖。
五積交加散,只可服一二帖。勿多服。
羌活(一錢),蒼朮(米泔浸),防風(去蘆),枳殼(麩炒),陳皮,柴胡,當歸(酒洗),川芎獨活,白芷,半夏(薑汁),麻黃,桔梗,白茯苓,厚朴(姜炒各八分),桂枝(四分),甘草(三分)
上銼。薑、蔥煎。熱服。再服去柴胡。加烏藥、殭蠶各一錢。酒煎。熱服。
一論婦人三十六七歲。經行太過。血氣虛耗。胃氣不足。故經水妄來。可進八珍湯。同烏雞丸治之。
八珍湯
當歸(酒洗),白朮(去蘆各一錢),白茯苓(去皮),人參,川芎,熟地黃,白芍(酒炒各八分),甘草(三分),香附(八分)
上銼。生薑水煎。熱服。
一論婦人三十八九歲。經水不行。腹中有塊痛。頭暈眼花。不思飲食。乃血斷早。余血未盡。不時攻疼成疾。宜莪朮散逐去余血。
莪朮散
香附(三兩),當歸(酒洗),莪朮(醋煨),元胡索,赤芍藥,枳殼(麩炒),熟地黃,青皮(去穰),白朮(去蘆),黃芩(各一兩),三稜(醋煨),小茴香(炒),砂仁(各八錢),乾漆(炒盡煙),紅花(各五分),川芎(八錢),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好米酒調服。
一治婦人腹中常常作痛。上下不定。經年積血也。
青皮,陳皮,三稜,莪朮,香附,烏藥,乾薑
上各等分。醋煎。焙乾為末。空心。陳皮湯調下。
一論婦人四十二三歲。經水斷絕。五十一二復來。或淋漓。或成片條。漏下不止。宜服和經湯。兼四物補經湯、烏雞丸。相間服之可好。和經湯若三帖。即去氣藥。乃香附、陳皮、小茴是也。
和經湯
白芍(酒炒一錢二分),當歸(酒洗),熟地黃,白茯神,黃芩,香附,白朮(去蘆),川芎酸棗仁(炒),蒲黃(炒),阿膠,白芷(各一錢),陳皮,小茴(酒炒各七分)
上銼。每服一兩。薑、棗煎。熱服。
四物補經湯,烏雞丸,方俱見前。
一凡婦人經水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時常頭暈眼黑。耳鳴。赤白帶下。腰腹疼痛。四肢沉困。五心煩熱。胸膈悶。不思飲食。肌膚減削。一切百病皆治。宜此
調經滋補丸
香附米(酒醋童便鹽湯各浸一兩各炒乾共四兩),懷生地黃(酒浸蒸炒黑二兩),當歸(酒洗二兩),川芎,白芍(酒炒各一兩),白朮(去蘆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陳皮,懷山藥,牡丹皮,小茴(鹽酒炒),元胡索,阿膠(蛤粉炒),山茱萸(酒蒸去核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醋打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調下。
一論婦人五十歲以外。經水猶不斷。顛顛倒倒不準而來。當預防成敗血症也。此丸甚妙。
十全丹
當歸頭(二兩),懷山藥(三兩),白朮(三兩),人參(二兩),黃芩(酒炒二兩),綿地榆(二兩),鹿角霜(三兩),黃柏(酒浸炒二兩),白茯神(去皮心一兩),懷生地黃(酒浸烘乾四兩)
上共為細末。用艾葉三兩。水二斤。煎至一斤。去渣。入浮小麥粉六兩攪勻。煮熟糊和藥為丸。每日空心服一百五十丸。扁柏葉煎湯送下。
一治婦人因怒吐痰。胸膈作痛。服四物、二陳、芩、連、枳殼之類。不應。近加祛風之劑。半身不遂。筋漸攣搐。四肢痿軟。日晡益甚。內熱口乾。形體倦怠。予以為鬱怒傷脾肝。血氣復損而然。遂用逍遙散、補中益氣湯、六味丸調治。喜其謹疾。年餘悉愈。形體康健。
一治婦人晡熱。形體瘦倦。飲食無味。月經不行。或鼻衄。或血崩已久。或用順氣清熱等劑。不應。更加寒熱。且時欲作嘔。此乃鬱怒損傷脾胃。虛火錯經妄行而然耳。以補中益氣湯。兼進六味丸。
一治婦人多怒。經行旬余方止。後淋瀝無期。肢體倦瘦。口乾內熱。盜汗如洗。日晡益熱。皆由肝脾虧損。無以生髮元氣。
以補中益氣湯。加茯神、遠志、麥門冬、五味、酸棗仁、牡丹皮、龍眼肉。
逍遙散(方見虛勞),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六味丸(方見補益),十全大補湯(方見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