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一 (9)
卷一 (9)
1. 風類
諸暴強直支痛。緛戾裡急筋縮。皆屬於風。厥陰風木。乃肝膽之氣也。
暴。卒也。強直。堅勁也。支痛。支。持也。謂堅固支持。筋攣不柔而痛也。緛。縮也。戾。乖戾也。謂筋縮裡急。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主於緊斂。短縮勁切。風木為病。反見燥金之化者。由亢則害。承乃制也。況風能勝濕而為燥也。風病熱甚而成筋緛者。燥之甚也。故甚者皆兼於燥也。
白話文:
各種突然發作的強直疼痛,以及筋絡收縮、腹痛絞緊的症狀,都屬於風邪。厥陰風木,乃肝膽之氣。
暴,就是突然的意思。強直,指的是堅硬、僵直。支痛,支指的是支撐,指堅固地支撐著,筋絡緊縮不柔軟而感到疼痛。緛,就是縮的意思。戾,指的是乖戾、不順。筋絡收縮、腹痛絞緊,而且表現出不正常的變化,就是這種病症。
然而,燥金主宰著收斂、短縮、堅硬等特性,而風木致病時,卻出現了燥金的徵兆,這是因為亢盛則會產生病變,承制則能控制它。更何況風能勝過濕氣而變得乾燥。風邪引起的熱症導致筋絡收縮,就是燥氣過盛的表現。因此,嚴重的風邪病症,都帶有燥氣的徵兆。
2. 熱類
諸病喘嘔吐酸。麻黃。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衊血汗。皆屬於熱。少陰君火主之。乃真心小腸之氣也。
喘。火氣甚而為夏熱。衰為冬寒。故病寒則氣衰而息微。病熱則氣盛而息粗而為喘也。嘔。胃膈熱甚則為嘔。火氣炎上之象也。吐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而肝木自甚。故為酸也。如飲食熱則易於酸矣。或言吐酸為寒者誤也。且如酒之味苦而辛熱。能養心火。
故飲之則令人色赤氣粗。脈洪大而數。語澀譫妄。歌唱悲笑。喜怒如狂。冒昧健忘。煩渴嘔吐。皆熱症也。其吐必酸。為熱明矣。況熱則五味皆厚。經曰。在地為化。化生五味。故五味熱食。則味皆厚也。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
白話文:
許多疾病,例如喘、嘔吐、口酸,以及轉筋、小便混濁、腹部脹大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瀉霍亂、昏迷腫脹、鼻塞流鼻血、出血、尿閉、身體發熱怕冷發抖、驚恐悲傷大笑、神志不清、流鼻血、血汗,都屬於熱症。少陰君火主宰這些症狀,是心和小腸的氣。
喘息是因為火氣太盛,就像夏天炎熱一樣。火氣衰弱,就像冬天寒冷一樣。所以,身體寒涼時氣息衰弱而呼吸微弱;身體發熱時氣息旺盛而呼吸粗重,就會出現喘息。嘔吐是因為胃和膈膜的熱氣太盛,是火氣上炎的表現。吐酸是因為肝木的酸味過盛,這是因為火氣太盛抑制金氣,無法平抑木氣,導致肝木氣盛所致。就像吃熱食容易引起口酸一樣。有些人說吐酸是寒症,這是錯誤的。比如酒的味道苦辛而燥熱,可以滋養心火,
所以喝酒後人會臉紅氣粗,脈搏洪大而快,說話艱澀神志不清,唱歌悲傷大笑,喜怒無常,健忘昏迷,口渴嘔吐,這些都是熱症。而且這些熱症患者吐出的東西必定是酸的,這是熱症的明顯特徵。此外,熱症還會導致五種味道都變得濃厚。經書上說:「在地為化,化生五味」,意思是說,五味都是由地氣變化而來的。所以,如果五種味道的飲食都是熱的,那麼這些味道就會變得濃厚。因此,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
或口淡者胃熱也。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胃為五臟之本。故傷生冷堅硬之物。則令人噫醋吞酸。猶寒傷皮毛。能令陽氣壅滯而為病熱也。俗醫妄以為冷。主溫和脾胃而復愈者。猶傷寒用麻黃桂枝藥發表。令汗出而愈也。若久吐酸不已。則不宜溫之。當用寒藥以下之。後以涼藥調之。
所以中酸而不宜食油膩之物者。皆因能令氣之壅塞也。暴注。卒瀉也。腸胃熱甚。而傳化失常。火性疾速故也。下迫。裡急後重也。火能燥物。能令下焦急迫也。轉筋。熱燥於筋而筋轉也。或言轉筋為寒者誤也。所謂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症明矣。霍亂吐瀉之人。必有轉筋之症。
白話文:
嘴巴淡味是胃熱的表現。胃屬土,土是萬物的根本,胃是五臟的根本。所以吃生冷堅硬的食物,會讓人打嗝、反酸,就像寒氣傷了皮毛,會導致陽氣鬱結而生熱病一樣。民間醫生錯誤地認為是寒症,用溫熱藥物調理脾胃而痊癒,就像傷寒用麻黃、桂枝發汗一樣。如果長期嘔酸不止,就不宜溫熱,應該用寒藥來降火,之後再用涼藥調和。
因此,有些人吃東西酸味重,不喜歡油膩食物,都是因為氣機鬱結造成的。突然腹瀉,是腸胃熱氣太盛,消化功能失常,火性急躁導致的。排便急促,肛門灼熱,是因為火能燥物,使下焦急迫。肌肉抽筋,是因為熱氣乾燥筋脈,導致筋脈收縮。有些人說轉筋是寒症,是錯誤的。所謂「轉」,就是運動的意思,陽氣主動,陰氣主靜,這是熱症的明顯表現。霍亂吐瀉的人,一定會有肌肉抽筋的症狀。
大法吐瀉煩渴為熱。不渴為寒。霍亂轉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或曰。以溫湯漬之則愈。以冷水沃之則劇。何也。蓋溫湯能令腠理開發。熱氣消散。轉筋即止。冷水能令腠理閉密。熱氣鬱塞。轉筋不止。世俗見溫湯漬之而愈。妄疑為寒也。小便渾濁。天氣寒則水清潔。天氣熱則水渾濁。
如清水為湯。則自渾濁也。腹脹大鼓之如鼓。氣為陽。熱甚則氣盛。故腹脹滿也。癰。淺而大也。經曰。熱盛血則為癰膿也。疽。深而惡也。瘍。有頭小瘡也。疹。浮小隱疹也。瘤氣。赤瘤丹熛。熱勝氣也。結核。熱氣鬱結堅硬。如果中核也。不必潰發。但令熱氣散。自然消也。
白話文:
如果人出現發燒、嘔吐、口渴等症狀,這是因為體內有熱。如果沒有口渴,則可能是寒症。霍亂引起抽筋,但沒有口渴,這種情況從未出現過。有人說,用溫水浸泡可以治癒,用冷水澆灌反而會加重病情。這是因為溫水可以使毛孔張開,讓熱氣散發,抽筋就會停止。冷水則會使毛孔閉合,熱氣無法散發,抽筋就會持續。世人看到用溫水浸泡可以治癒,就錯誤地認為是寒症。尿液混濁,天氣寒冷時尿液清澈,天氣炎熱時尿液混濁,如果用清水煮沸成湯,也會使湯液混濁。肚子脹得像鼓一樣,這是因為氣是陽氣,熱氣過盛就會使氣盛,所以肚子會脹滿。癰,是表面淺、範圍大的膿包;經書上說,熱盛會導致血瘀形成癰膿。疽,是深入肌膚、性狀惡劣的膿包。瘍,是帶有頭部的較小的瘡。疹,是浮在皮膚表面、較小的疹子。瘤氣,是指紅色腫塊,如同燃燒的火焰,這是熱氣過盛所致。結核,是指熱氣鬱結在一起,形成堅硬的腫塊,如同核桃一樣,不必潰破,只要讓熱氣散發,就會自然消失。
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也。或言吐瀉為寒者誤矣。大法吐瀉煩渴為熱。不渴為寒。或熱吐瀉初得之。亦有不渴者。若止則亡液而後必渴。或寒不渴。若亡津液過多。則亦燥而渴也。大抵完穀不化而色白。吐利腥穢。澄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澀。
身涼不渴。脈沉細而遲者。寒症也。如小兒病熱吐利。乳未消而色尚白。不可便言為寒。當以飲食藥物之色別之。若穀雖不化。而色變非白。小便赤黃。吐利煩渴。脈洪大而數者。熱症也。蓋瀉白為寒。余皆為熱。瀉白者。肺金之色也。由寒水甚而制火。不能平金。肺金自甚。
白話文:
吐下霍亂:
三焦是水穀(食物)傳化的通道。當體內熱氣過盛時,傳化就會失常,導致嘔吐和腹瀉,也就是霍亂。
有些人認為嘔吐和腹瀉是寒症,這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嘔吐和腹瀉伴隨口渴屬於熱症,不口渴則屬於寒症。
也有熱性的嘔吐和腹瀉初期不口渴的,但如果病症停止,則會因為失去體液而後續出現口渴。而寒症不口渴,但如果失去過多的津液,也會因乾燥而口渴。
一般而言,如果食物沒有消化,並且顏色發白,嘔吐物和排泄物帶有腥臭味,排泄物清澈透明,小便清澈無澀,身體涼爽不口渴,脈象沉細而遲緩,這就是寒症。
例如,小兒發熱嘔吐腹瀉,奶水尚未消化,顏色仍然發白,不能直接說這是寒症,需要根據飲食和藥物顏色來判斷。如果食物雖然沒有消化,但顏色改變不是白色,小便呈赤黃色,嘔吐腹瀉伴隨口渴,脈象洪大而數,這就是熱症。
**總之,嘔吐腹瀉伴隨白便屬於寒症,其他情況則屬於熱症。**白便屬於肺金的顏色,這是因為寒水過盛,抑制了火氣,導致金氣過盛。
故色白也。瀉青者。肝木之色。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木自甚。故色青也。如傷寒少陰下利清水。色純青。仲景以大承氣湯下之。為熱明矣。瀉黃者。脾土之色也。由火甚水衰。脾土自旺。故色黃也。瀉紅者。心火之色也。瀉黑者。腎水之色也。由亢則害。承乃制。火熱過極。
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下痢色黑者即死。又如瘡癤皆屬火熱。其本一也。其標則有五焉。以其在皮膚之分。屬肺金。故出白膿。以其在血脈之分。屬心火。故為血癤。以其在肌肉之分。屬脾土。故出黃膿。以其在筋之分。屬肝木。故其膿見蒼色。深至骨。屬腎水。故紫黑血也。
白話文:
因此,顏色發白,這是瀉青,也就是肝木的顏色,是因為火氣旺盛而剋制金,導致金無法平抑木,肝木因此變得更盛,所以顏色呈現青色。例如傷寒少陰症患者下痢清水,顏色純青,仲景用大承氣湯治療,證明是熱證明確無誤。顏色發黃,這是瀉黃,也就是脾土的顏色,是因為火氣旺盛,水氣衰弱,導致脾土自身旺盛,所以顏色呈現黃色。顏色發紅,這是瀉紅,也就是心火的顏色。顏色發黑,這是瀉黑,也就是腎水的顏色,是因為亢盛則會產生危害,而腎水會制約火,火氣過於旺盛,反而會被水氣所化解和制約,所以顏色呈現黑色。下痢顏色發黑者即將死亡。另外,瘡癤都屬於火熱,其病根是相同的,但表現出來的症狀卻有五種。由於在皮膚的部位,屬於肺金,所以膿液呈現白色。由於在血脈的部位,屬於心火,所以稱為血癤。由於在肌肉的部位,屬於脾土,所以膿液呈現黃色。由於在筋的部位,屬於肝木,所以膿液呈現青色。深至骨頭,屬於腎水,所以呈現紫黑色血。
若以下痢黑者為寒。然則瘡癤之出紫黑血者。亦為冷歟。又如赤痢。本濕熱之相兼也。舉世皆言赤痢為熱。白痢為寒者。誤之久矣。殊不知陰陽之道。猶權衡也。一高則必一下。一盛則必一衰。故陽盛者陰必衰。陰盛者陽必衰。自然之理也。豈有陰陽二氣。俱盛於腸胃。而同為赤白之痢乎。
夫痢何也。蓋因六七月之交。世之穀肉果菜。飲啖無度。濕熱大甚。人受之。感其毒氣於腸胃之間。而為下膿血赤白也。治痢之法。當以苦寒之藥治之。如宋朝錢仲陽。處香連丸以治小兒之痢。深得玄理。木香苦溫。黃連苦寒。苦能燥濕。寒能勝熱。溫能開發腸胃之鬱結。愈痢多矣。
白話文:
如果腹瀉排出黑色便,屬於寒症。但如果瘡癤流出紫黑色的血,也屬於寒症嗎?還有赤痢,本質上是濕熱並存的疾病。世人常說赤痢是熱症,白痢是寒症,這個觀點已經錯了很久。其實陰陽之道就像天平一樣,一邊高,另一邊就低;一邊盛,另一邊就衰。所以陽氣盛則陰氣必衰,陰氣盛則陽氣必衰,這是自然法則。怎麼可能陰陽二氣都盛於腸胃,而同時出現赤白痢呢?
痢疾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六七月交替之際,人們大量食用穀物、肉類、水果和蔬菜,飲食無度,濕熱過盛,人體受其影響,在腸胃之間受到毒氣的侵襲,導致排出膿血、赤白便。治療痢疾的方法,應該使用苦寒的藥物,比如宋朝的錢仲陽用香連丸治療小兒痢疾,就深得玄理。木香性苦溫,黃連性苦寒。苦味能燥濕,寒能勝熱,溫能疏解腸胃的鬱結。因此,治療痢疾的效果很好。
今世俗醫。但以辛熱薑桂之藥。以治諸痢。病之微者。能令腸胃開通。鬱結消散。偶或一愈。病之甚者。怫熱不開。痢疾轉甚。輕則為小溲不通水腫之疾。重則為瞀亂之病而死矣。深可嘆哉。又如婦人赤白帶下之病。同乎痢也。蓋人有十二正經脈。有奇經八脈。帶脈者。奇經之一也。
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如束帶然。婦人下焦濕熱太甚。津液湧溢。從帶脈淋瀝而下也。舉世皆言白帶為寒者。亦誤矣。凡病此者。必頭目昏眩。口苦舌乾。咽嗌不利。小便赤澀。大便閉滯。脈實而數。皆熱症也。治帶下之法。亦以辛苦寒藥為主。不可驟用燥藥及熱藥。以損人生命也。
白話文:
現在的醫界,只用辛辣溫熱的薑桂藥物來治療各種痢疾。輕症患者可以藉此暢通腸胃,消除積聚的病氣,偶爾甚至能痊癒。但重症患者,體內熱氣鬱積,無法消散,痢疾反而加重。輕則導致小便不通,水腫;重則昏迷不醒而死,實在令人嘆息。
再比如婦女患有赤白帶下,這與痢疾的病理相似。人體有十二條正經脈,還有八條奇經脈,其中帶脈是奇經之一,起於腰脅,繞身一圈,如同束帶一般。婦女下焦濕熱過度,津液外溢,便沿著帶脈往下流淌。世人普遍認為白帶是寒症,這也錯了。凡是患有這種疾病的女性,都會出現頭昏眼花、口苦舌乾、咽喉不適、小便赤澀、大便不通、脈象實而數,這些都是熱症的表現。治療帶下病的方法,也應該以辛涼寒藥為主,不可急於使用燥熱藥物,以免損害性命。
又如酒蠱而大便濡瀉者。亦中濕熱也。或水腫。或發黃。皆濕熱也。嗚呼。人即有形。不能無病。有生不能無死。然醫者但當按法治之。若標本不明。陰陽不審。誤投湯藥。實實虛虛而死者。是誰之過歟。故曰。世無良醫。枉死者半。誠不誣矣。瞀。神昏而氣濁也。郁。熱極則腠理鬱結。
而氣道不通也。腫脹。陽熱太甚。則腫滿䐜脹也。如六月庶物隆盛。腫脹之象。明可見矣。鼻窒。謂鼻塞也。傷風寒於腠理。而為鼻窒。寒能收斂。陽氣不通暢也。人側臥。則下竅通利。上竅反塞者。謂陽之經。左右相交於鼻也。鼽。鼻出清涕也。衄。鼻出血也。血溢。血出於上竅也。
白話文:
例如,如果一個人因為喝酒而導致腹瀉,也是因為體內濕熱。也可能出現水腫或發黃,都是濕熱的表現。唉,人雖然有形體,但不可能不生病,有生命就一定會有死亡。然而,醫生應該依據醫學原則來治療病人。如果不能辨明表裡、陰陽,錯誤地使用藥物,導致病人因虛實不分而死亡,這又是誰的責任呢?所以說,世人缺乏良醫,枉死的人佔了一半,這話一點也不假。瞀是指神志不清、呼吸濁氣。郁是指陽熱過盛,導致毛孔閉塞,氣道不通。腫脹是指陽熱過度,導致身體腫大脹滿。就像六月時萬物繁茂,腫脹的現象就很明顯。鼻窒指的是鼻子不通。這是因為風寒入侵毛孔,導致鼻子不通。寒氣能收斂,陽氣無法流通。人側臥時,下竅通暢,上竅反而阻塞,這是因為陽氣的經絡左右相交於鼻子的緣故。鼽是指鼻子流清涕。衄是指鼻出血。血溢是指血液從上竅流出。
血泄。血出於下竅也。淋。熱客膀胱。小便澀痛也。或曰小便澀而不通為熱。遺溲不禁為冷。豈知熱甚客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廷孔鬱結極甚。氣液不能宣通。故痿痹神無所用。津液滲入膀胱而為溲也。如傷寒少陰熱極則遺溲。其理明矣。世傳眾方。又有冷淋之說。可笑也已。
及觀其所治之方。還用榆皮、瞿麥苦寒之藥。其說雖妄。其方乃是。由不知造化變通之理。宜乎認是而作非也。學不明而欲為醫。難矣哉。閉。大便澀滯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木生風。風能勝濕。濕能耗液故也。身熱惡寒。邪熱在表而反惡寒也。故仲景治傷寒之法。
白話文:
血泄指的是血從下身流出,而淋症則是膀胱被熱邪入侵,導致小便澀痛。有人說小便澀而不通是熱症,小便不禁則是寒症,但其實熱邪嚴重時會侵入腎臟,影響足厥陰經,導致氣血阻塞,進而出現肢體痿痺、神志不清等症狀。體內的津液滲入膀胱形成尿液,因此傷寒少陰熱極時也會出現小便不禁,道理很清楚。市面上流傳的許多治療淋症的方子,還說有冷淋這種病症,實在可笑。
仔細觀察這些方子,卻又使用了榆皮、瞿麥等苦寒藥物,雖然理論荒謬,但這也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天地造化運行的道理,才會錯誤地用藥。學問不精卻想行醫,實在是太難了。閉症指的是大便澀滯不通,這是因為火氣旺盛,抑制了金氣,無法平息肝木,肝木生風,風勝濕,濕耗津液造成的。這種情況下,身體雖然發熱,卻又怕冷,因為邪熱在表,反倒讓人畏寒。因此,仲景在治療傷寒時,會使用…
以麻黃汗之。或曰寒在皮膚。則熱在骨髓。熱在皮膚。則寒在骨髓。此說非也。戰慄。謂火熱過極。反兼水化制之。故戰慄而動搖也。傷寒日深。大汗欲出。必先戰慄。熱極故也。人恐懼而戰慄者。恐則傷腎。水衰故也。驚。心卒動而不寧也。惑。疑惑而志不一也。悲。謂心血熱甚。
則凌肺金。金不受制。故發悲哭也。悲哭而涕淚俱出者。如火鍊金。反化為水也。是以肝熱盛則出泣。心熱盛則出汗。脾熱盛則出涎。肺熱盛則出涕。腎熱盛則出唾。猶夏熱太盛。則林木流津也。笑。心火熱甚。喜志發也。或以輕手擾人脅肋膕腋。令癢而笑者。擾亂動搖。火之化也。
白話文:
以[麻黃]汗之。或曰寒在皮膚。則熱在骨髓。熱在皮膚。則寒在骨髓。此說非也。
用麻黃發汗。有人說,寒氣在皮膚,則熱氣在骨髓;熱氣在皮膚,則寒氣在骨髓。這種說法不正確。
戰慄。謂火熱過極。反兼水化制之。故戰慄而動搖也。傷寒日深。大汗欲出。必先戰慄。熱極故也。人恐懼而戰慄者。恐則傷腎。水衰故也。
戰慄,是指火熱之氣極盛,反過來帶動水氣來抑制它,因此身體才會戰慄搖晃。傷寒病症加重,大量汗液將要排出,一定會先出現戰慄。這是因為熱氣極盛的緣故。人感到恐懼而戰慄,是因為恐懼會傷腎,導致水氣衰弱。
驚。心卒動而不寧也。惑。疑惑而志不一也。悲。謂心血熱甚。
驚,是指心臟突然跳動,不安寧。惑,是指心神迷糊,意志不堅定。悲,是指心血熱氣過盛。
則凌肺金。金不受制。故發悲哭也。悲哭而涕淚俱出者。如火鍊金。反化為水也。是以肝熱盛則出泣。心熱盛則出汗。脾熱盛則出涎。肺熱盛則出涕。腎熱盛則出唾。猶夏熱太盛。則林木流津也。
心血熱氣過盛,就會凌駕於肺金,肺金無法制約,所以就會發出悲哭。悲哭時涕淚俱出,就像用火煉金,反而化為水。因此,肝熱盛則哭泣,心熱盛則出汗,脾熱盛則流涎,肺熱盛則流涕,腎熱盛則流唾。這就像夏天天氣太熱,樹木也會流出汁液一樣。
笑。心火熱甚。喜志發也。或以輕手擾人脅肋膕腋。令癢而笑者。擾亂動搖。火之化也。
笑,是指心火過盛,喜悅之情發作。有人用輕柔的手指觸碰別人的脅肋、膕窩和腋窩,使人感到癢而發笑,這是因為擾亂了身體的平衡,火氣在體內散發所致。
譫。多言也。心熱神亂。則語言妄出也。妄。狂妄也。心熱神昏。則目有所見也。衄衊血汗。謂鼻出黑血也。
白話文:
「譫」指的是多言的情況。當心火旺盛,神智混亂時,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的情形。「妄」是指狂妄不羈。當心火旺盛,神智迷糊時,人可能會看到一些幻象。「衄衊血汗」指的是鼻孔流出血塊的情況,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