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風類

諸暴強直支痛。緛戾裡急筋縮。皆屬於風。厥陰風木。乃肝膽之氣也。

暴。卒也。強直。堅勁也。支痛。支。持也。謂堅固支持。筋攣不柔而痛也。緛。縮也。戾。乖戾也。謂筋縮裡急。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主於緊斂。短縮勁切。風木為病。反見燥金之化者。由亢則害。承乃制也。況風能勝濕而為燥也。風病熱甚而成筋緛者。燥之甚也。故甚者皆兼於燥也。

2. 熱類

諸病喘嘔吐酸。麻黃。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衊血汗。皆屬於熱。少陰君火主之。乃真心小腸之氣也。

喘。火氣甚而為夏熱。衰為冬寒。故病寒則氣衰而息微。病熱則氣盛而息粗而為喘也。嘔。胃膈熱甚則為嘔。火氣炎上之象也。吐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而肝木自甚。故為酸也。如飲食熱則易於酸矣。或言吐酸為寒者誤也。且如酒之味苦而辛熱。能養心火。

故飲之則令人色赤氣粗。脈洪大而數。語澀譫妄。歌唱悲笑。喜怒如狂。冒昧健忘。煩渴嘔吐。皆熱症也。其吐必酸。為熱明矣。況熱則五味皆厚。經曰。在地為化。化生五味。故五味熱食。則味皆厚也。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

或口淡者胃熱也。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胃為五臟之本。故傷生冷堅硬之物。則令人噫醋吞酸。猶寒傷皮毛。能令陽氣壅滯而為病熱也。俗醫妄以為冷。主溫和脾胃而復愈者。猶傷寒用麻黃桂枝藥發表。令汗出而愈也。若久吐酸不已。則不宜溫之。當用寒藥以下之。後以涼藥調之。

所以中酸而不宜食油膩之物者。皆因能令氣之壅塞也。暴注。卒瀉也。腸胃熱甚。而傳化失常。火性疾速故也。下迫。裡急後重也。火能燥物。能令下焦急迫也。轉筋。熱燥於筋而筋轉也。或言轉筋為寒者誤也。所謂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症明矣。霍亂吐瀉之人。必有轉筋之症。

大法吐瀉煩渴為熱。不渴為寒。霍亂轉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或曰。以溫湯漬之則愈。以冷水沃之則劇。何也。蓋溫湯能令腠理開發。熱氣消散。轉筋即止。冷水能令腠理閉密。熱氣鬱塞。轉筋不止。世俗見溫湯漬之而愈。妄疑為寒也。小便渾濁。天氣寒則水清潔。天氣熱則水渾濁。

如清水為湯。則自渾濁也。腹脹大鼓之如鼓。氣為陽。熱甚則氣盛。故腹脹滿也。癰。淺而大也。經曰。熱盛血則為癰膿也。疽。深而惡也。瘍。有頭小瘡也。疹。浮小隱疹也。瘤氣。赤瘤丹熛。熱勝氣也。結核。熱氣鬱結堅硬。如果中核也。不必潰發。但令熱氣散。自然消也。

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也。或言吐瀉為寒者誤矣。大法吐瀉煩渴為熱。不渴為寒。或熱吐瀉初得之。亦有不渴者。若止則亡液而後必渴。或寒不渴。若亡津液過多。則亦燥而渴也。大抵完穀不化而色白。吐利腥穢。澄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澀。

身涼不渴。脈沉細而遲者。寒症也。如小兒病熱吐利。乳未消而色尚白。不可便言為寒。當以飲食藥物之色別之。若穀雖不化。而色變非白。小便赤黃。吐利煩渴。脈洪大而數者。熱症也。蓋瀉白為寒。余皆為熱。瀉白者。肺金之色也。由寒水甚而制火。不能平金。肺金自甚。

故色白也。瀉青者。肝木之色。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木自甚。故色青也。如傷寒少陰下利清水。色純青。仲景以大承氣湯下之。為熱明矣。瀉黃者。脾土之色也。由火甚水衰。脾土自旺。故色黃也。瀉紅者。心火之色也。瀉黑者。腎水之色也。由亢則害。承乃制。火熱過極。

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下痢色黑者即死。又如瘡癤皆屬火熱。其本一也。其標則有五焉。以其在皮膚之分。屬肺金。故出白膿。以其在血脈之分。屬心火。故為血癤。以其在肌肉之分。屬脾土。故出黃膿。以其在筋之分。屬肝木。故其膿見蒼色。深至骨。屬腎水。故紫黑血也。

若以下痢黑者為寒。然則瘡癤之出紫黑血者。亦為冷歟。又如赤痢。本濕熱之相兼也。舉世皆言赤痢為熱。白痢為寒者。誤之久矣。殊不知陰陽之道。猶權衡也。一高則必一下。一盛則必一衰。故陽盛者陰必衰。陰盛者陽必衰。自然之理也。豈有陰陽二氣。俱盛於腸胃。而同為赤白之痢乎。

夫痢何也。蓋因六七月之交。世之穀肉果菜。飲啖無度。濕熱大甚。人受之。感其毒氣於腸胃之間。而為下膿血赤白也。治痢之法。當以苦寒之藥治之。如宋朝錢仲陽。處香連丸以治小兒之痢。深得玄理。木香苦溫。黃連苦寒。苦能燥濕。寒能勝熱。溫能開發腸胃之鬱結。愈痢多矣。

今世俗醫。但以辛熱薑桂之藥。以治諸痢。病之微者。能令腸胃開通。鬱結消散。偶或一愈。病之甚者。怫熱不開。痢疾轉甚。輕則為小溲不通水腫之疾。重則為瞀亂之病而死矣。深可嘆哉。又如婦人赤白帶下之病。同乎痢也。蓋人有十二正經脈。有奇經八脈。帶脈者。奇經之一也。

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如束帶然。婦人下焦濕熱太甚。津液湧溢。從帶脈淋瀝而下也。舉世皆言白帶為寒者。亦誤矣。凡病此者。必頭目昏眩。口苦舌乾。咽嗌不利。小便赤澀。大便閉滯。脈實而數。皆熱症也。治帶下之法。亦以辛苦寒藥為主。不可驟用燥藥及熱藥。以損人生命也。

又如酒蠱而大便濡瀉者。亦中濕熱也。或水腫。或發黃。皆濕熱也。嗚呼。人即有形。不能無病。有生不能無死。然醫者但當按法治之。若標本不明。陰陽不審。誤投湯藥。實實虛虛而死者。是誰之過歟。故曰。世無良醫。枉死者半。誠不誣矣。瞀。神昏而氣濁也。郁。熱極則腠理鬱結。

而氣道不通也。腫脹。陽熱太甚。則腫滿䐜脹也。如六月庶物隆盛。腫脹之象。明可見矣。鼻窒。謂鼻塞也。傷風寒於腠理。而為鼻窒。寒能收斂。陽氣不通暢也。人側臥。則下竅通利。上竅反塞者。謂陽之經。左右相交於鼻也。鼽。鼻出清涕也。衄。鼻出血也。血溢。血出於上竅也。

血泄。血出於下竅也。淋。熱客膀胱。小便澀痛也。或曰小便澀而不通為熱。遺溲不禁為冷。豈知熱甚客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廷孔鬱結極甚。氣液不能宣通。故痿痹神無所用。津液滲入膀胱而為溲也。如傷寒少陰熱極則遺溲。其理明矣。世傳眾方。又有冷淋之說。可笑也已。

及觀其所治之方。還用榆皮、瞿麥苦寒之藥。其說雖妄。其方乃是。由不知造化變通之理。宜乎認是而作非也。學不明而欲為醫。難矣哉。閉。大便澀滯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木生風。風能勝濕。濕能耗液故也。身熱惡寒。邪熱在表而反惡寒也。故仲景治傷寒之法。

麻黃汗之。或曰寒在皮膚。則熱在骨髓。熱在皮膚。則寒在骨髓。此說非也。戰慄。謂火熱過極。反兼水化制之。故戰慄而動搖也。傷寒日深。大汗欲出。必先戰慄。熱極故也。人恐懼而戰慄者。恐則傷腎。水衰故也。驚。心卒動而不寧也。惑。疑惑而志不一也。悲。謂心血熱甚。

則凌肺金。金不受制。故發悲哭也。悲哭而涕淚俱出者。如火鍊金。反化為水也。是以肝熱盛則出泣。心熱盛則出汗。脾熱盛則出涎。肺熱盛則出涕。腎熱盛則出唾。猶夏熱太盛。則林木流津也。笑。心火熱甚。喜志發也。或以輕手擾人脅肋膕腋。令癢而笑者。擾亂動搖。火之化也。

譫。多言也。心熱神亂。則語言妄出也。妄。狂妄也。心熱神昏。則目有所見也。衄衊血汗。謂鼻出黑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