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濕類

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吐下霍亂。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

痙。痓也。強直。謂項強也。太陽經中濕。則令人項強。有汗者曰陰痙。仲景所謂柔痙是也。無汗者曰陽痙。仲景所謂剛痙是也。積飲。謂留飲也。痞。否也。謂氣不升降也。如否卦陽在上。陰在下。則天地閉塞矣。隔。阻滯也。腸胃濕甚。則傳化失常也。中滿。土位中央。

濕則令人中焦滿也。吐下霍亂。謂腸胃濕飲相兼故也。體重。清陽為火。濁陰為地。濕土為病。體重宜也。胕腫。濕勝於下也。肉如泥按之不起。濕勝於身也。

2. 火類

諸熱瞀瘈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瘈。暴病暴死。皆屬於火。少陽相火。乃心包絡三焦之氣也。

瞀。昏也。君火化同。瘈。熱令肌肉跳動也。暴喑。卒啞也。心火熱盛。上克肺金。不能發聲也。冒昧。昏憒也。躁擾。謂熱盛於外。手足不寧也。狂越。謂乖越禮法而失常也。經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罵詈不避親疏。熱極故也。罵詈。言之惡也。水數一道近而善。火數二道遠而惡。

心火熱極。則發惡言也。驚駭。君火化同。胕腫。熱勝於內也。疼酸痠疼者。由火勝制金。不能平木故也。氣逆衝上。火氣熱。炎上也。禁慄如喪神守。慄戰慄也。禁。冷也。喪神守。火極而似水化也。嚏鼻中因癢而氣噴作於聲也。嘔。瘡瘍。君火化同。喉痹。熱客上焦而咽嗌腫也。

耳鳴。熱沖聽戶。耳中作聲也。聾。水衰火盛。氣道閉塞。耳不聞聲也。微則可治。久則難通。嘔湧溢。食不下。胃膈熱盛。火氣炎上之象也。目昧不明。五臟熱極。則目昏不能視物也。暴注。卒瀉也。君火化同。瞤瘈。惕跳而肉動也。暴病暴死。火性疾速故也。由其平日飲食衣服。

性情好惡。不循其宜。而失其常。久則氣變興衰而為病也。蓋因腎水衰虛。心火暴盛。水不能制之。熱氣怫鬱。心神昏冒。則筋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若熱甚至極則死。微則發過如故。俗云暗風。若血氣鬱結。不得宣通。鬱極乃發。若一側得通利。則痞者痹而癱瘓也。

3. 燥類

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陽明燥金。乃肺與大腸之氣也。

澀。遍身澀滯。不滑澤也。枯。不榮生也。涸。不流通也。干。不滋潤也。勁。不柔和也。皴揭。皮膚開裂也。

4. 寒類

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癥瘕㿗疝。堅痞腹滿急痛。下痢清白。食已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變。厥逆禁固。皆屬於寒。足太陽寒水。乃腎與膀胱之氣也。至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如天氣寒。則水自然澄清也。

癥。氣聚之積。或聚或散。無有常處也。瘕。血積之塊。蓋由女子月水沉滯。久而成瘕也。經曰。小腸移熱於大腸。為虛瘕為沉。然則血瘕亦有熱者也。當以標本明之。㿗疝。足厥陰經受寒。則陰腫也。堅痞腹滿急痛。如水寒則冰。堅硬如地也。下痢清白。水寒則清而明白也。

食已不飢。胃熱能消穀。寒則不能消穀。雖已而亦不飢也。吐利腥穢。寒水甚而制火。則不能平金。肺金自盛。故水腥也。屈伸不變。厥逆禁固。謂手足蜷攣而冷也。

5. 亢則害承乃制體用說

夫氣淫太過。曰亢則害。物極而得復。則曰承乃制也。蓋陰陽互藏平氣以為和。五行偏勝而為眚。軒岐法則天地。把握陰陽。人稟太極全體至理而生成者也。故內經所言君火之下。陰精承之者。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木氣之下。金氣承之。水氣之下。土氣承之。土氣之下。木氣承之。

謂土必剋水。以水之子木也。承於土之下。此乃先天和平之配偶耳。經言亢則害承乃制者。謂其亢之為害。必得受害者之子。以承其勝而制之也。即子復母仇之義耳。原夫木極似金。火極似水。土極似木。金極似火。水極似土。如風木為病。掉眩甚則肢體拘攣。固勁而不能動。

動極靜也。火之太過。則煅木溶金。人為渴汗。土極之病。肉瞤筋惕。慢驚瘈。瘲之類。靜極動也。金暴斂則反熱。水極則冰凝如石。人病則收引癃結。時工昧知陰陽生殺之機。不究火亢則害陰金。症出戰慄惡寒。當辨目之黃赤。口之乾渴。二便通塞。脈之遲數。以別是是非非。

庶無誤人之弊。設若口燥便赤。脈不遲。縱寒戰之甚。急宜清涼為當。時醫輒見戰慄厥逆惡寒。不諳厥深熱亦深之理。逕投熱藥。則如傷寒賦云。桂枝下咽。陽盛則斃。又有陰症似陽者。亦有譫言妄語。欲奔泥水。但不甚渴。便清脈遲。俗工認為陽治。賦亦云。承氣入胃。陰盛乃亡。

凡為良醫者。須博理廣見可也。所以承氣解毒等湯。可治似陰之症。理中四逆等湯。可療似陽之急。庸常昧知亢極之變。誤指附子可以治熱病。涼藥可以療寒厥。殊不知有義理當然而用之也。籲。附子承氣。備為明醫以救人。何期又為庸醫之殺人。仁人君子。其亢則害承乃制之理。

豈容不加究此心哉。且如雜症。木亢則害其土也。土受木之克害。則不善食。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故為膈噎中滿等症生焉。其所承於木之下者肺金也。土之子。緣肺金主氣。氣屬陽。陽行健。其播敷運化。氣之力也。肺金大腸。職司傳送。今夫木之亢也。則侮金而害土。必當扶土之子。

金氣之壯。則能制其木之過。所以法當資益肺金之氣。則木可平。而土可保矣。俗夫反以耗氣散氣之藥。則土益衰。而木愈克。可勝惜哉。又如火亢可害其肺金。金受火克之極。病則惡寒戰慄。而發晚熱咳渴。直俟夜半之後。氣血傳過肺金。得微汗方解。此係承乃制之義也。

苟不扶水以濟金。即元氣日索矣。法當培其陰精真水。以御君相二火之暴。則惡寒退而潮熱減。自汗而涼。正氣回也。人或以辛甘之劑。兼以解散療之。則精液愈涸。而真精愈竭。則虛其虛也。余可類推。人身安危之機。在於陰陽互藏以為和。否則五行更勝。克害而生病也。

故經曰。氣之勝者。則薄其所不勝。而害其所能勝。嗟夫。亢之所以為害。責在承之不足而起之也。確乎論歟。致中和以全生者。良醫也。大易曰。造物不致終窮。其久病有待時令遷轉。而承乃制。而自愈矣。如傷寒待日期傳過而涼者。即承乃制而痊也。此造物化工之妙耳。

僻處乏醫。則從漢書有云。不藥當中醫可也。與其亢則害承乃制之說。庶乎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