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一 (10)
卷一 (10)
1. 外因脈
(風寒暑濕燥火外應人迎)
緊則傷寒腎不移。虛因傷暑向胞推。澀緣傷燥須觀肺。細緩傷濕要觀脾。浮則傷風肝部應。弱為傷火察心知。六邪合脈須當審。免使將寒作熱醫。
白話文:
【外因脈】
- 如果脈象緊繃,通常是因為感受了寒氣,影響到了腎臟的功能。
- 脈象虛弱可能是因為中暑,這種情況會影響到膀胱區。
- 脈象遲滯多是因為感受了燥邪,這時應該檢查肺部狀況。
- 細而緩的脈象顯示可能感受了濕邪,需觀察脾臟功能。
- 脈象浮動,多是因為風邪入侵,影響到肝臟。
- 脈象弱小,通常是由於火邪所傷,需要觀察心臟的健康。
六種外邪(風、寒、暑、濕、燥、火)對應不同的脈象,診斷時必須仔細分辨,以免將寒證誤診為熱證,或反之,造成治療上的錯誤。
2. 不內不外因脈
勞神役慮定傷心,虛澀之中仔細尋。 勞役陰陽傷腎部,忽然緊脈必相侵。
房帷任意傷心絡,微澀之中宜忖度。 疲極筋力便傷肝,指下尋之脈弦弱。
飲食飢飽定傷脾,未可輕將一例推。 飢則緩弦當別議,若然滑實飽無疑。
叫呼損氣因傷氣,燥弱脈中宜熟記。 能通內外中因,生死吉凶都在是。
白話文:
「過度勞心費神必定傷害心臟。在虛弱與滯澀的脈象中要細心探尋。勞累身體,影響陰陽平衡會傷及腎臟。如果突然出現緊繃的脈象,那肯定是受到了侵害。房事不節制會傷到心臟的微細血管。在微弱與滯澀的脈象中應當揣摩。筋疲力盡後傷害的是肝臟。在手指下的脈象會呈現出弦弱的特徵。飲食過飽或過餓都可能傷害脾臟。不能一概而論。餓時脈象緩慢且弦,應當特別考慮。如果脈象滑實,那就確定是吃太飽了。大聲喊叫會耗氣,進而傷氣。這種情況在乾燥與弱的脈象中應該牢記。如果能夠理解這些非內非外的因素,那麼對於判斷病人的生死、吉凶都至關重要。」
3. 定死脈形候歌
指上如湯沸湧時,旦占夕死定無疑。尾掉搖搖頭不動,魚翔腎絕亦如期。
去疾來遲勢劈劈,命絕脈來如彈石。三陽谷氣久虛空,胃氣分明屋漏滴。
散亂還同解索形,髓竭骨枯見兩尺。蝦游狀如蝦蟆遊,魂去行屍定生憂。
雀啄連連來數急,脾無穀氣定難留。欲知心絕並榮絕,如刀壓力細推求。
更有肺枯並胃乏,如麻蹙促至無休。指下渾然如轉豆,三光正氣已漂流。
白話文:
[判定死亡脈象的歌訣]
如同手指感受到如沸騰湯水般洶湧的脈動,早晨出現這樣的脈象,到了晚上必定死亡無疑。
如果脈象像尾巴搖擺不定,但頭部不動,就像魚在水中游動,這表示腎臟功能已完全喪失,也預示著死亡時間已定。
若脈象來時快,去時慢,且有劈劈聲,這是生命即將終結的跡象。又如脈象硬如彈石,表示生命即將結束。
三陽部位(太陽、少陽、陽明)的氣血長期虛空,胃氣也如同漏水的房屋,滴滴答答,這是胃氣將盡的象徵。
脈象散亂如同解索,髓液枯竭,骨骼乾涸,可以看到兩尺長的骨頭,這是生命力將盡的象徵。
脈象如同蝦子游動,魂魄已離體,身體如同行屍走肉,令人擔憂。
脈象如鳥啄食,接連而急速,脾胃無谷氣,生命難以留存。
想知道心臟和血脈是否已經停止,可以像用刀壓的方式仔細檢查。
還有肺部枯竭,胃部衰弱,脈象如同麻繩一樣,緊促且無止境。
手指下感覺脈象渾然如同轉動的豆子,三光正氣(即天、地、人三者之氣)已流失漂泊,生命已近盡頭。
4. 脈辨生死
洞虛子曰:蝦游雀啄,代止之脈,故名死症。須知痰氣關格者,時復有之;若非諳練數歷,未免依經斷病,而貽笑於大方也。
蓋病勢消鑠殆盡者,其氣不能相續,如蝦游水動,屋漏滴點,而無至者,死脈也。其或痰凝氣滯,關格不通,則其脈固有不動者;有三兩路亂動,時有時無者;或尺寸亦有亦無者;有關脈絕骨不見者;或時動而大小不常者;有平居之人,忽然而然者;有素稟痰病,而不時而然者;有僵仆卒中而然者,皆非死脈也。
白話文:
洞虛子說,像蝦在水中游動或鳥鵮食那樣斷斷續續、時有時無的脈象,被稱為死亡的徵兆。但是必須知道,對於那些因痰濕和氣滯引起關格不通的患者,這種脈象也可能出現。如果不是經驗豐富且經歷過多次診斷的醫生,很難避免僅僅依據古籍來判斷病情,這可能會讓專業的醫者嗤之以鼻。
當病人的身體狀況幾乎消耗殆盡,其脈象無法連貫,就像蝦在水中游動或屋簷下滴水那樣,沒有連續的脈搏,這就是死亡的脈象。然而,對於那些因為痰液凝結和氣滯導致關格不通的患者,他們的脈象確實可能呈現出不規律的狀態,有的地方脈搏亂跳,有的地方又時有時無。
或者在寸口和尺部的脈象也有時有時無。有的人在關節脈處的脈象完全消失。有的時候脈搏雖有跳動,但大小不一,不規律。有的人平日無事,突然出現這種脈象。有的人長期患有痰病,這種脈象時常出現。有的人突然昏倒或中風時,也會出現這種脈象。這些都不是死亡的脈象。
5. 診雜病生死脈歌
五十不止,身無病。數內有止,皆知定。
止猶代脈也。脈來五十動,而不見一止者,無病也。五十配天地造化之數。《易繫辭》曰:「大衍之數五十。」五十乃備,一乃數之始,十乃數之極。人之脈息,晝夜循環,五臟脈一動循一臟,五動循環五臟,遍五十動。是十次五數,循環遍則數皆極處,而不見止者,五臟皆平,故無病也。
四十一止,一臟絕,卻後四年多沒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應。十五一止,一年殂。以下有止,看暴病。
四十動而見一止者,是一臟欠動脈之極數,故知一臟絕也。先絕腎經,何以言之?夫天一生水,腎屬水,生成之一數也。人之五臟所生,先生乎腎,腎水主肝脈,肝木生心火,命門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所以先絕腎,期應四年而死。三十動而見止者,兩臟欠動脈之極數,是知腎與肝二經無氣。
期應三年而死。二十動而止者,三臟欠動脈之極數,是腎肝心三臟無氣,期應二年而死。十五動而一止者,知腎脾肝心四臟皆無氣,期應一年而絕也。
新注云:上言脈之動止,未知診切何部而取據。謹按《素問》、《難經》云:每於平旦寅時,日未出,飲食未進,血氣未亂,醫者可以存神定意,心無外馳,診於指下,右手寸口,默數脈息至止以決之。夫寸口者,右手氣口也。《內經》曰:「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主?」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藏於胃,變現於氣口。又曰:「脈會太淵。」寸口是太淵穴也。是知寸口為脈大會之處,故能決斷五臟六腑生死吉凶矣。
白話文:
如果脈搏跳動五十次沒有出現一次停頓,那麼身體是健康的。如果在跳動的過程中出現停頓,那就可以根據停頓的情況來判定病情。
脈搏跳動五十次不見停頓表示身體健康,這是因為五十次跳動代表了天地間自然運行的次數。根據《易經》的解釋,「大衍之數五十」,五十是一個完整循環的數字,一代表開始,十代表極限。人的脈搏晝夜不停,每次跳動代表一個臟器的活動,當脈搏跳動五次,就完成了對五臟的循環,一共跳動五十次。這等於說,每完成十次循環,所有數字都到達了極限,如果這時脈搏沒有停頓,那就表示五臟功能正常,身體健康。
如果脈搏跳動四十次就出現一次停頓,表示有一個臟器功能失調,預計四年後生命將盡。如果脈搏跳動三十次就出現一次停頓,表示兩個臟器功能失調,預計三年後生命將盡。如果脈搏跳動二十次就出現一次停頓,表示三個臟器功能失調,預計二年後生命將盡。如果脈搏跳動十五次就出現一次停頓,表示四個臟器功能失調,預計一年後生命將盡。如果脈搏跳動次數更少就出現停頓,表示病情非常嚴重。
如果脈搏跳動四十次出現一次停頓,表示有一個臟器的功能已經達不到極限,這個臟器通常是最先衰竭的腎臟。為什麼最先衰竭的是腎臟呢?因為根據五行學說,天一生水,腎臟屬水,是生命的起點。人體的五臟中,最先生成的是腎臟,腎臟的水主宰肝臟的脈象,肝臟的木生心臟的火,心臟的火生脾臟的土,脾臟的土生肺臟的金。因此,腎臟最先衰竭,預計四年後死亡。
如果脈搏跳動三十次出現一次停頓,表示兩個臟器的功能已經達不到極限,通常是腎臟和肝臟。預計三年後死亡。
如果脈搏跳動二十次出現一次停頓,表示三個臟器的功能已經達不到極限,通常是腎臟、肝臟和心臟。預計二年後死亡。
如果脈搏跳動十五次出現一次停頓,表示四個臟器的功能已經達不到極限,通常是腎臟、脾臟、肝臟和心臟。預計一年後死亡。
新注釋中提到,上述講述的是脈搏跳動和停頓的情況,但並未說明是在哪個部位進行診斷。根據《黃帝內經》和《難經》的記載,應該是在清晨寅時,也就是早上三點到五點,太陽還未升起,飲食還未進食,血氣還未紊亂的時候,醫生應該保持精神集中,心思專注,手指輕輕地放在病人右手的寸口部位,默數脈搏的跳動,直到出現停頓,以此來判斷病情。
寸口,就是右手的氣口。《內經》中提到:「為什麼氣口可以獨自代表五臟的狀況?」岐伯回答:「因為胃是食物和水液的大海,是六腑的源泉。」
食物和水液進入人體後,首先儲存在胃中,然後通過氣口表現出來。又提到:「脈象匯聚於太淵穴。」寸口就是太淵穴。由此可知,寸口是脈象匯聚的地方,因此能夠判斷五臟六腑的生死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