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一 (8)
卷一 (8)
1. 五運六氣論
夫五運者。金木水火土也。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也。天干取運。地支取氣。天干有十。配合則為五運。地支有十二。對衝則為六氣。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天地相合則為甲子。故甲子者。干支之首也。天氣終於癸。地氣終於亥。天地相合。則為癸亥。故癸亥者。干支之末也。
陰陽相隔。剛柔相須。是以甲子之後。乙丑繼之。壬戌之後。癸亥繼之。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周。太過不及。斯皆見矣。然以天干兄弟次序言之。甲乙東方木也。丙丁南方火也。戊己中央土也。庚辛西方金也。壬癸北方水也。以其夫婦配合之。甲與己合而化土。乙與庚合而化金。
丙與辛合而化水。丁與壬合而化木。戊與癸合而化火。故甲己之歲。土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詩曰。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盡成林。丙辛化水滔滔去。戊癸南方火焰侵。然以地支循環之序言之。寅卯屬春木也。巳午屬夏火也。申酉屬秋金也。亥子屬冬水也。辰戌丑未屬四季土也。
以其對衝之位言之。子對午而為少陰君火。醜對未而為太陰濕土。寅對申而為少陽相火。卯對酉而為陽明燥金。辰對戌而為太陽寒水。巳對亥而為厥陰風木。故子午之歲。君火主之。丑未之歲。濕土主之。寅申之歲。相火主之。卯酉之歲。燥金主之。辰戌之歲。寒水主之。巳亥之歲。
風木主之。詩曰。子午少陰君暑火。丑未太陰濕土雨。寅申少陽相火炎。卯酉陽明燥金主。辰戌太陽司火寒。巳亥厥陰風木舉。然五運有主運。有客運。六氣有主氣有客氣。主運主氣。萬載而不易。客運客氣。每歲而迭遷。然則客運也。有太過焉。有不及焉。太過之年。甲丙戊庚壬五陽干也。
不及之年。謂乙丁己辛癸五陰乾也。太過者其至先。不及者其至後。客氣也。有正化焉。有對化焉。正化之歲。謂午未寅酉辰亥之年也。對化之歲。謂子醜申卯戌巳之年也。正化者令之實。對化者令之虛。假令甲子年。甲為土運。統主一年。子為君火。專司一歲一期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
正合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一期之中。主運以位而相次於下。客運以氣而周流於上。主運者。木為初之運。火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客運者。假令甲己年。甲為土運。初之運即土也。土生金。二之運即金也。金生水。三之運即水也。
水生木。四之運即木也。木生火。五之運即火也。火生土。每一運。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太過之年。大寒前十三日交。名曰先天。不及之年。大寒後十三日交。名曰後天。平氣之年。正大寒日交。名曰齊天。一歲之內。主氣定守於六位。客氣循行於四時。主氣者。風為初之氣。
火為二之氣。暑為三之氣。濕為四之氣。燥為五之氣。寒為終之氣。客氣者。假令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司地。太陰濕土為天之左間。厥陰風木為天之右間。所以面南而命其位也。一氣在上。一氣在下。二氣在左。二氣在右。經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
陰陽之道路也。地之左間。為初之氣。天之右間。為二之氣。司天為三之氣。天之左間。為四之氣。地之右間。為五之氣。司地為終之氣。每一氣。各主六十日七十八刻半有奇。申子辰之年。大寒日寅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子時之末交二之氣。至小滿日亥時之末交三之氣。
至大暑日戌時之末交四之氣。至秋分日酉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申時之末交終之氣。所謂一六天也。巳酉醜之年。大寒日巳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卯時之末交二之氣。至小滿日寅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丑時之末交四之氣。至秋分日子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亥時之末交終之氣。
所謂二六天也。寅午戌之年。大寒日申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午時之末交二之氣。至小滿日巳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辰時之末交四之氣。至秋分日卯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寅時之末交終之氣。所謂三六天也。亥卯未之年。大寒日亥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酉時之末交二之氣。
至小滿日申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未時之末交四之氣。至秋分日午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巳時之末交終之氣。所謂四六天也。蓋因客運加於主運之上。主氣臨於客氣之下。天時所以不齊。民病所由生也。
2. 五運主病
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掉,搖也。眩,昏亂旋運也。風主動故也。所以風氣盛而頭目眩暈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故火本動也,焰得風自然旋轉。如春分至小滿,而為二之氣分,風火相搏,則多起飄風,俗謂旋風是也。
四時皆有之,由五運六氣,千變萬化,沖蕩擊搏,推之無窮,安得失時而便謂之無也?但有微甚而已。人或乘車躍馬,登舟環舞,其動不止,而左右紆曲。經曰:「曲直動搖,風之用也。」眩暈而嘔吐者,風熱甚故也。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人近火氣者,微熱則癢,熱甚則痛,附近則灼而為瘡,皆火之用也。或癢痛如針輕刺者,猶飛迸火星灼之然也。癢者美疾也。故火旺於夏,而萬物蕃鮮榮美也。炙之以火,漬之以湯,而癢轉甚者,微熱之所使也。因而癢去者,熱令皮膚寬緩,腠理開通,陽氣得泄,熱散而去故也。
或夏月皮膚癢,而以冷水沃之不去者,寒能收斂,腠理閉密,陽氣鬱結,不能散越,怫熱內作故也。癢得爬而解者,爬為火化,微則亦能令癢,爬令皮膚辛辣,而屬金化。辛能散,故金化見而火力分解矣。或云「痛為實,癢為虛」,非謂虛為寒也,正謂熱之微甚也。或疑瘡瘍,皆屬火熱,
而反腐出膿水者何也?猶穀肉菜果,熱極則腐爛而潰為汙水,潰而腐爛,水之化也。蓋所謂五行之理,過極則勝己者反來制之。故火熱過極,則反兼於水化。又如鹽能固物,令不腐爛者,鹹寒水化,制其火熱,使不過極,故得久固也。萬物皆然。諸濕腫滿,皆屬脾土。
地之體也。土濕過極,則痞塞腫滿,物濕亦然。故長夏屬土,則庶物隆盛也。諸氣膹郁,病痿,皆屬肺金。
膹謂膹滿也。郁謂奔迫也。痿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動也。大抵肺主氣,氣為陽,陽主輕清而升,故肺居上部。病則其氣膹滿奔迫,不能上升。至於手足痿弱無力運動者,由肺金本燥。燥之為病也,血液衰少,不能榮養百骸故也。經曰:「目得血而能視,掌得血而能握,指得血而能攝,
足得血而能步。」故秋金旺,則霧氣蒙鬱而草萎落,病之象也。(萎猶痿也)諸寒收引,皆屬腎水。
收斂引急,寒之用也。故冬寒則拘縮矣。
白話文:
[五運主病]
各種因風引起的搖晃和眩暈,都與肝臟功能有關。
搖晃,指的是身體的搖擺。眩暈,指的是頭腦昏沉、天旋地轉的感覺。這是由於風邪活躍所導致的。因此,當風氣過盛,會出現頭暈目眩的情況,這是因為風屬木,當風木旺盛時,必定是金氣衰弱,無法抑制木氣,進而使木氣產生火氣。風和火都屬於陽性,常同時發生作用。陽性主動,兩種動力相互衝擊,就會產生旋轉感。就像火本身具有動力,當遇到風時,火焰會自然旋轉。例如,在春分到小滿的期間,風火交戰,常會形成旋風,這就是民間所說的龍捲風。
這種現象在四季都有可能出現,由於五運六氣的變化,風雲變幻莫測,無窮無盡,怎麼可能在某個時間就停止了呢?只是強弱程度不同罷了。比如,人們坐車、騎馬、乘船或是跳舞,身體不斷地運動,而且動作多變。經典中提到:「彎曲、伸展、搖擺,這些都是風的作用。」當眩暈伴隨嘔吐,通常是因為風熱過盛。
各種疼痛、瘙癢以及皮膚疾病,都與心臟的火氣相關。
靠近熱源的人,稍微熱一點就會感到癢,熱度再高一些就會感到痛,更接近熱源時,皮膚就會被燒傷,這些都是火的作用。有些人的皮膚會像被針輕輕刺到一樣地癢或痛,就像被飛濺的火星燒到一樣。瘙癢通常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在夏天,火氣旺盛,萬物生機蓬勃,美麗鮮艷。當我們用火烤或熱水浸泡身體,瘙癢反而會加劇,這是因為溫暖刺激所致。然而,當瘙癢消失,這表示熱氣讓皮膚放鬆,毛孔打開,陽氣得以釋放,熱氣消散。
有時候,夏天皮膚發癢,用冷水沖洗卻沒有改善,這是因為寒冷會收縮毛孔,使得皮膚緊繃,陽氣被困住無法散發,導致內部熱氣生成。當瘙癢因刮擦而減緩,這是因為刮擦具有火的特性,即使輕微也能緩解瘙癢。刮擦使皮膚產生辣味,這屬於金的特性。辣味有助於散熱,所以當金的特性顯現時,火的威力就被分解了。有人說「痛代表實,癢代表虛」,這裡的虛並不是指寒冷,而是指熱度的強弱。有人對皮膚疾病產生懷疑,認為它們都是由火熱引起,
但為什麼會有腐爛並產生膿水的情況呢?這就像是穀物、肉類、蔬菜或水果,當熱度過高時,就會腐爛並產生污水,腐爛和污水的產生,正是水的特性。根據五行理論,當一種力量過度強烈,就會被另一種力量剋制。因此,當火熱過度時,就會轉化為水的特性。像是鹽可以防止食物腐爛,是因為鹽具有冷鹹的水特性,能抑制火熱,使其不過度發展,因此食物可以保存較長時間。萬物都是如此。各種濕氣導致的腫脹和飽脹,都與脾臟功能有關。
脾臟是大地的代表。當濕氣過重,就會造成阻塞、腫脹和飽脹,對於物質來說也是如此。因此,在長夏季節,脾氣旺盛,萬物生長茂盛。各種氣滯、鬱悶和肌肉萎縮,都與肺臟功能有關。
氣滯是指氣息阻塞,鬱悶是指心情焦躁,肌肉萎縮是指手腳無力,難以活動。基本上,肺臟主管氣息,氣息屬於陽性,陽性特徵為輕盈和上升,所以肺臟位於身體上部。當肺臟生病,氣息就會受阻,無法正常上升。手腳無力,難以活動,是因為肺臟本身乾燥。乾燥是一種病症,會導致血液減少,無法滋養全身骨骼。經典中提到:「眼睛得到血液才能看見,手掌得到血液才能握緊,手指得到血液才能抓取,雙腳得到血液才能行走。」因此,在秋天,肺氣旺盛,霧氣彌漫,草木凋零,這就是疾病的表現。(萎縮和肌肉萎縮是同一回事)各種寒冷導致的收縮和緊張,都與腎臟功能有關。
收縮和緊張是寒冷的特性。因此,在冬天,人體會變得僵硬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