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5)
卷三 (5)
1. 咳嗽
脈辨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虛澀。右關濡者。飲食傷脾。左關弦短。疲極肝衰。浮短肺傷。法當咳嗽。五臟之嗽。各視本部。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死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夫咳謂有聲。肺氣傷而不清。
嗽謂有痰。脾濕動而生痰。咳嗽者。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病本須分六氣五臟之殊。而其要皆主於肺。蓋肺主氣而聲出也。戴云。因風寒者。鼻塞聲重惡寒者是也。因火者。有聲痰少面赤者是也。因勞者盜汗出。兼痰者多作惡熱。肺脹者動則喘滿。氣急息重。痰者。嗽動便有痰聲。
痰出嗽止。五者大概耳。亦當明其是否也。治法須分新久虛實。新病風寒則散之。火熱則清之。痰涎則化之。濕熱則瀉之。久病便屬虛屬郁。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兼鬱則開鬱。滋之潤之。斂之降之。則治虛之法也。
一論四時感冒。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黏。中脘痞滿。嘔吐痰水。寬中快膈。不致傷脾。此藥大解肌熱。將欲成勞。痰嗽喘熱並效用。
參蘇飲
紫蘇葉,前胡,桔梗,枳殼(去穰),乾葛,陳皮,半夏(湯泡),白茯苓(去皮各一錢),甘草(三分),人參(五分),木香(三分初病熱嗽去之)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若天寒感冒。惡寒無汗。咳嗽喘急。或傷風無汗。鼻塞聲重。加麻黃一錢、杏仁一錢、金沸草一錢以汗散之。若初感冒。肺多有熱。加杏仁、桑皮、黃芩、烏梅。胸滿痰多。加栝蔞仁。氣促喘嗽。加知母、貝母。肺寒咳嗽。加五味、乾薑。心下痞悶。
煩熱嘈雜噁心。停酒不散。加姜炒黃連。枳實、乾葛、陳皮倍用之。鼻衄。加烏梅、麥門冬、白茅根。火盛發熱。加柴胡、黃芩。頭痛。加川芎、細辛。咳嗽吐血。加升麻、牡丹皮、生地黃。心熱咳嗽久不愈。加知母、麥門冬。見血。加阿膠、生地黃、烏梅、赤芍、牡丹皮。
吐血痰嗽。加四物湯。名茯苓補心湯。妊娠傷寒。去半夏。加香附。
一論上氣喘逆。咽喉不利。痰滯咳嗽。口舌乾渴。
二母清順湯
天門冬(去心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知母(薑湯浸二錢),貝母(甘草湯洗二錢),人參(五分),當歸身(一錢),枯芩(一錢),元參(一錢),山梔子(炒一錢),桔梗(一錢),天花粉(一錢),薄荷(七分),生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
清熱寧嗽化痰定喘丸
橘紅(五錢),青黛(三錢),貝母(七錢),膽星(一兩),天花粉(七錢),桑白皮(七錢),杏仁(去皮尖七錢),桔梗(七錢),黃芩(五錢),前胡(七錢),甘草(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淡薑湯化下。
白話文:
咳嗽的脈象辨別病因
脈象浮而緊表示風寒,脈數而細表示濕熱,脈虛而澀表示因房事過度導致虛損。右關脈濡滑,表示飲食傷了脾胃;左關脈弦而短,表示疲勞過度導致肝臟衰弱;脈浮而短,表示肺部受損,這些都會導致咳嗽。五臟的咳嗽,要根據各個臟腑的脈象來判斷。脈浮而緊是虛寒,脈沉而數是實熱,脈洪而滑是痰多,脈弦而澀是血少。身體很壯實但脈卻很細,表示氣息不足;脈沉小而難以察覺,都是危險的脈象。只有脈浮而大的咳嗽還有一線生機。
咳嗽是指有聲音,是肺氣受損而無法清淨;嗽是指有痰,是脾濕動而產生痰液。咳嗽的原因是肺氣受損,進而引起脾濕。疾病的本質必須分辨六氣和五臟的不同,但其重點都在於肺,因為肺主氣而聲音由此發出。戴氏說:因風寒引起的咳嗽,會鼻塞、聲音重、怕冷;因火引起的咳嗽,會有聲音但痰少、臉色發紅;因勞累引起的咳嗽,會盜汗,有痰時多半發熱;肺脹的咳嗽,稍微活動就會喘不過氣、氣息急促沉重。有痰的咳嗽,咳的時候會有痰聲,痰咳出來咳嗽就會停止。以上五種情況是大概的說法,也要仔細判斷是否符合。
治療方法要分新病和久病、虛證和實證。新發的病屬於風寒,就要用發散的方法;屬於火熱,就要用清熱的方法;屬於痰涎,就要用化痰的方法;屬於濕熱,就要用瀉濕熱的方法。久病多屬於虛或鬱結。氣虛就要補氣,血虛就要補血,有鬱結就要疏解,同時要滋養、潤澤、收斂、降火,這就是治療虛症的方法。
一論四時感冒
發熱頭痛,咳嗽聲音重,鼻涕濃稠,胸悶脹滿,想吐痰水,此時要寬胸理氣,使氣機通暢,不要傷到脾胃。這個藥方能很好地解除肌膚的熱邪,對於將要轉成勞損的病症,以及痰嗽、喘熱都有很好的效果。
參蘇飲
紫蘇葉、前胡、桔梗、枳殼(去瓤)、葛根、陳皮、半夏(用湯浸泡)、白茯苓(去皮),各一錢;甘草,三分;人參,五分;木香,三分。(初期發熱咳嗽,則去除木香。)
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加薑、棗煎服。如果天氣寒冷感冒,怕冷沒有汗,咳嗽喘急,或是傷風沒有汗,鼻塞聲音重,可以加麻黃一錢、杏仁一錢、金沸草一錢來發汗散邪。如果是初期感冒,肺部多有熱,可以加杏仁、桑白皮、黃芩、烏梅。胸悶痰多,加瓜蔞仁。氣喘咳嗽,加知母、貝母。肺寒咳嗽,加五味子、乾薑。心下痞悶、煩躁發熱、噁心,停酒也無法解除,可以加姜炒黃連,枳實、葛根、陳皮加倍用量。如果流鼻血,加烏梅、麥門冬、白茅根。火氣旺盛發熱,加柴胡、黃芩。頭痛,加川芎、細辛。咳嗽吐血,加升麻、牡丹皮、生地黃。心熱咳嗽久治不癒,加知母、麥門冬。如果咳血,加阿膠、生地黃、烏梅、赤芍、牡丹皮。
吐血痰嗽,加四物湯,這叫做茯苓補心湯。孕婦感冒,去掉半夏,加香附。
一論氣喘上逆
咽喉不利,痰液阻滯咳嗽,口舌乾燥。
二母清順湯
天門冬(去心)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知母(用薑汁浸泡)二錢,貝母(用甘草湯洗過)二錢,人參五分,當歸身一錢,黃芩一錢,元參一錢,山梔子(炒過)一錢,桔梗一錢,天花粉一錢,薄荷七分,生甘草三分。
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服。
清熱寧嗽化痰定喘丸
橘紅,五錢;青黛,三錢;貝母,七錢;膽南星,一兩;天花粉,七錢;桑白皮,七錢;杏仁(去皮尖),七錢;桔梗,七錢;黃芩,五錢;前胡,七錢;甘草,三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龍眼。每次服用一丸,用淡薑湯化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