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痰飲

用半夏十斤。米泔水浸十日。換水三次。取出。切作兩半曬乾。用白礬五斤。水一桶。入鐵鍋內化開。將半夏入礬水內。浸二十日取出。切作四瓣曬乾。用生薑十斤。另研取汁。再入半夏浸二十日取出。曬乾為細末。聽用。粉草十斤。去皮。為粗末。入鍋內。添水煮數沸。取出。

以布濾去渣。將淨水仍入鍋內。熬成膏子。和成劑。每病重者。用藥二錢半。輕者二錢。金箔十張。和一大丸。與病人噙化。忌房事。此藥神效。不可輕忽。

一治痰壅方

梨汁(一錢),生薑汁(半鍾),蜜(半鍾),南薄荷末(三兩)

上為勻。重湯煮十餘沸。任意食。降痰。驗如奔馬。

一論痰飲為病。或狂或眩暈等症。無不奏效。

白丸子,中州傳明岐傳。

川南星(四兩),半夏(十兩),白附子(五兩),小川烏(三兩)

上俱切片。春七夏三。秋八冬十日。水浸。一日一換。日曬夜露。南星、半夏放瓷器內。少加薑汁同浸。去麻性。次將前藥磨。又將絹巾濾去渣。澄白粉曬乾。白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薑湯滾水任下。其藥放舌上不麻為度方妙。

釣痰仙方,魯府秘方

硼砂(一錢),白礬(半生半焙一錢),瓷青(上細瓷器打下青研細一錢),甜瓜蒂(五分),青礞石(煅紅浸薑汁內一錢)

上共研細末。每用二釐。薄荷濃湯調入鼻內即愈。

一人氣短有痰。小便赤澀。足跟作痛。尺脈浮大。按之則澀。此腎氣丸補飲也。用四物送六味丸。不月而康。仲景先生云。氣虛有飲。用腎氣丸補而逐之。誠開後學之蒙瞶。濟無窮之夭枉。腎氣丸即六味丸也。

一儒者體肥善飲。仲秋痰喘。用二陳、芩、連。益甚。加桑皮、杏仁。盜汗氣促。加知母、枳殼。不時發熱。余以為脾肺虛寒。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補中益氣以安中氣而愈。

一婦人因怒吐痰。胸滿作痛。服四物、二陳、芩連、枳殼之類。不應。更加祛風之劑。半身不遂。筋漸攣縮。四肢痿軟。日晡益甚。內熱口乾。形體倦怠。余以為鬱怒傷肝脾。氣血復損而然。遂用逍遙散、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調治。喜其謹疾。年餘悉愈。形體康健。

補中益氣湯(見內傷),六味丸八味丸(俱見補益)

白話文:

痰飲

將半夏十斤用米泔水浸泡十天,期間換水三次。取出後切成兩半曬乾。再用白礬五斤,加一桶水,放入鐵鍋中溶化。然後將曬乾的半夏放入礬水中浸泡二十天,取出切成四瓣曬乾。接著用十斤生薑榨汁,將曬乾的半夏浸泡在薑汁中二十天,取出曬乾研磨成細粉備用。另取粉草十斤,去皮切成粗末,加水煮沸幾次,用布過濾掉渣滓,將濾出的清水熬成膏狀,與半夏細粉混合成藥劑。服用時,病情嚴重者每次服用二錢半,病情輕者每次服用二錢,再加金箔十張,和成大丸,含服至溶化。忌房事,此藥效果神奇,不可輕忽。

一治痰壅方:

取梨汁一錢,生薑汁半鐘,蜂蜜半鐘,南薄荷末三兩,混合均勻,用大量水煮沸十多次,隨時食用,可以降痰,效果迅速。

論痰飲為病,無論是狂躁、眩暈等症狀,此法均有效。

白丸子方(中州傳明岐傳):

川南星四兩、半夏十兩、白附子五兩、小川烏三兩,都切成片,春七天、夏三天、秋八天、冬十天用清水浸泡,每天換水一次,白天曬太陽,晚上露水。南星、半夏放在瓷器中,加少量薑汁一起浸泡,以去除麻性。然後將藥材磨碎,用絹布過濾去渣,將澄清的藥粉曬乾,用白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薑湯或滾水送服。藥物放在舌頭上不麻為宜,此方妙用。

釣痰仙方(魯府秘方):

硼砂一錢,白礬(半生半焙)一錢,瓷青(細瓷器磨成的青色粉末)一錢,甜瓜蒂五分,青礞石(煅燒至紅,浸泡在薑汁中)一錢,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釐,用薄荷濃湯調勻,滴入鼻中即可痊癒。

有一個病人氣短痰多,小便赤澀,足跟疼痛,尺脈浮大而澀,這是腎氣不足導致水液停滯。於是用四物湯送服六味地黃丸,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張仲景說,氣虛有水飲,要用腎氣丸補氣並排出水液,此法確實能解決許多疑難雜症。腎氣丸就是六味地黃丸。

一位儒者體胖,經常飲酒,仲秋時節痰喘加重,服用二陳湯、黃芩、黃連等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又加了桑白皮、杏仁,出現盜汗、氣促。之後又加了知母、枳殼,但間歇性發熱。我認為是脾肺虛寒,便用八味丸補益脾土,再用補中益氣湯調和中氣,最終痊癒。

一位婦女因發怒而吐痰,胸悶疼痛,服用四物湯、二陳湯、黃芩、黃連、枳殼等藥物無效,又加了祛風藥物,結果半身不遂,肌肉漸漸萎縮,四肢軟弱無力,日暮尤甚,口乾舌燥,身體疲倦。我認為是鬱怒傷肝脾,氣血受損,便用逍遙散、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治療。她謹遵醫囑,一年後痊癒,身體健康。

補中益氣湯、六味丸、八味丸(詳見補益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