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六 (7)
卷六 (7)
1. 繭唇
內經云。脾氣通於口。又云。脾之榮在唇。蓋燥則干。熱則裂。風則腫。寒則揭。若唇腫起白皮。皺裂如蠶繭。名曰繭唇。有唇腫重出如繭者。有本細末大。如繭如瘤者。或因七情動火傷血。或因心火傳授脾經。或因厚味積熱傷脾。大要審本病。察兼症。補脾氣。生脾血。則燥自潤。
火自除。風自息。腫自消。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熱消毒之藥。或用藥線揭去皮。反為翻花敗症矣。
一論肝經怒火。風熱傳脾。唇腫裂。或患繭唇。
柴胡清肝散
柴胡,黃芩(炒各一錢),黃連(一錢五分),山梔(七分),當歸(一錢五分),川芎(六分)生地黃(一錢),升麻(一錢二分),甘草(三分),牡丹皮(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頻服。若脾胃弱。去芩、連。加白朮、茯苓。
一論陰虛火動。唇燥裂如繭。
濟陰地黃丸
熟地黃(四錢),山茱萸(酒蒸去核二錢),乾山藥(三錢),遼五味子(四分),麥門冬(三錢),當歸(酒洗三錢),肉蓯蓉(二錢),甘枸杞子(三錢),甘菊花(三錢),巴戟肉(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送下。
一論中氣傷損。唇口生瘡。或齒牙作疼。惡寒發熱。肢體倦怠。食少自汗。或頭痛身熱。煩躁作渴。氣喘。脈大而虛。或微細軟弱。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蜜水炒),甘草(各一錢五分),白朮(去蘆),當歸,橘紅(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五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一論唇素燥裂生瘡。用橄欖燒灰為末。以豬油調塗患處。立已。
一論冬月唇乾血出。用桃仁搗爛。豬油調塗唇上。即效。
白話文:
【繭脣】
《內經》提及,脾臟的功能與口腔相通,同時也指出脾臟的健康反映在嘴脣上。這是因為嘴脣乾燥是缺水的表現,熱度會導致嘴脣龜裂,風邪會引起嘴脣腫脹,寒冷則使嘴脣緊縮。如果嘴脣腫脹,表面形成白皮,皺褶如同蠶繭,這就稱為「繭脣」。此病症可能呈現嘴脣腫脹如繭,或是基部較細,末端膨大如繭或腫瘤的情況。病因可能源自情緒波動引發火氣傷害血液,或是心臟火氣影響脾臟,亦或是過量攝取味道濃厚的食物導致熱氣傷脾。治療上應先確認病因,再輔以對應的症狀診斷,補充脾臟功能,促進脾臟血液循環,這樣乾燥自然得以滋潤,火氣自然消除,風邪自然平息,腫脹自然減退。倘若患者忽視病情,醫生未能精確診斷,誤用清熱解毒藥物,或是使用藥物剝離皮膚,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
一方論述肝臟受到怒火影響,風熱傳至脾臟,導致嘴脣腫脹龜裂,或是出現繭脣的病症。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柴胡清肝散」。
另一方針對於腎陰虛損,火氣上升,嘴脣乾燥龜裂如繭,可採用「濟陰地黃丸」。
再一方針對中氣受損,嘴邊生瘡,或是牙齒疼痛,伴有畏寒發燒,四肢疲憊無力,食慾減退自汗,或頭痛身熱,煩躁口渴,呼吸急促,脈搏大而虛弱,或是微細軟弱等症狀,可服用「補中益氣湯」。
另外,對於嘴脣常態性乾燥龜裂並生瘡的情況,可用橄欖燒成灰末,以豬油調和塗抹患處,立即見效。
至於冬季嘴脣乾燥出血,可將桃仁搗碎,以豬油調和塗抹在嘴脣上,即可迅速改善。
2. 牙齒
右寸關脈洪數。或弦而洪。腸胃中有風熱。齒痛。尺脈洪大而虛者。腎虛。主齒動搖疏豁。相火上炎而痛。
夫牙齒者。乃骨之萃也。骨乃腎主之。則諸經血脈津液。皆潤澤清涼矣。蓋血旺則涼。涼即骨堅固。血虛則熱。熱則齒浮動。人之上唇。人中之下牙屬腎脈。下前齒屬任脈。其兩頤上下及環口。皆屬乎陽明二經。故牙床屬土。牙齒猶如木栽土上。土涼則根固。土熱則齒搖。牙即骨也。
骨不能痛。其痛者。牙齦筋肉也。人食梅多者。牙即矬麻。痿而不能力嚼者。非木酸制土耶。其牙齦肉脫。胃火也。牙疏脆者。腎之相火也。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緣心火之下。陰精承之。若承之不缺。何痛之有。其牙患之名。有風牙蟲牙。牙疳牙宣。蓋由於火之不齊也。
故熱則生風。風字有蟲。又曰。血遇火則沸而出。牙宣也。熱兼外邪則腫痛。真陰未成而熱熾者。曰疳。乃潰塌之速。凡為治者。保腎水者知其本。清胃火者知其標。疏風邪者知其權。蓋風藥善通經開腠。則是火鬱宜發之義耳。修養家常食淡些。則血不凝。戒慎厚味甘辛香辣。
則不積火。治牙至藥不效時。熱之積也。蓋因縱欲而陰虛。嗜味以為補。而益增其火。其目下嗜欲之節。乃為後邊晚景。不甚苦於牙也。稟陽明火多者。易作牙病也。凡用椒姜巴豆蓽茇性熱辣者。擦而定痛。雖快於一時。實乃資邪益深矣。戒之戒之。其小兒牙疳牙痛者。恣以甘。
嗜以味。而不知節。厚其衣。重其棉。而不知攝。乳兒作疳者。母之遺熱也。烘焙床被夜暖。圖於睡寐。況臟腑真陰未成。所以為害暴也。固不可不留心究明於斯矣。
經云。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
一論一切牙齒腫痛。皆屬胃經火盛。多辛熱厚味。及服溫暖之藥過多。以致胃熱。上下牙痛。牽引頭腦而熱。其齒喜冷惡熱者。
加味清胃散
當歸尾(二錢),生地黃(三錢),牡丹皮(三錢),升麻(四分),黃連(六分),加防風一錢五分。荊芥一錢。軟石膏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若牙顴額半邊痛者。加防風、羌活、白芷、細辛。若牙齦脫而出血者。加扁柏葉、黃芩、荊芥、梔子。
若虛損人牙痛者。加黃柏、知母、人參、甘草。若滿口浮而痛。不能力嚼者。加連翹、元參、芍藥。小兒牙疳者。乳母服。加天花粉、元參、白芷。醇酒厚味。唇齒作痛。或牙齦潰爛。連頭面頸項作痛者。並加犀角、連翹、甘草。胃氣齒痛。加草豆蔻、細辛、防風、羊脛骨灰。去牡丹皮。
一論胃有實熱齒痛。或上牙痛尤甚者。
涼膈散
連翹,梔子(各三錢),大黃(四錢酒蒸),芒硝(一錢),黃芩(三錢),薄荷(八分),知母(一錢五分),升麻(四分),石膏(三錢),黃連(六分),甘草(八分)
上銼一劑。水煎。頻服。
一論風牙疼痛。
草烏(二錢米泔水浸去皮炒焦),細辛(一錢),全蠍梢(五錢洗去臊),白殭蠶(五條炒去絲),冰片
上研勻。搽患處。開口流涎。內服清胃散。
一治風牙腫痛。
保牙散
軟石膏(一兩),川烏(三錢),草烏(三錢),花椒(三錢)上俱生用為末。擦牙漱口。吐之立已。
一陳省齋遇一道人。治牙痛如神。
巴豆(去殼三枚),真川椒(七粒)
上先將川椒略焙為末。次入巴豆同研極細。入紅米飯些須搗研。為丸如黍米大。每用一丸貼痛處。
一陳恕軒治牙痛不可忍者。
花椒(炒),胡椒,白礬(半生半枯),食鹽(炒)
上各為末。合和同研。每少許擦痛處。吐涎即止。
一治風冷齒痛。
白芷,細辛,良薑,蓽茇,川椒,香附,蜂房(炒)
上各等分。為細末。擦牙搐鼻。
一治牙痛方。
黑豆(一兩炒),鹽(六錢),花椒(五錢),生薑(六錢),連須蔥(六錢),艾(六錢)
上白水煎。漱口吐去。
一論牙屬腎。骨之餘。不作痛。作痛者。乃陽明經之火也。血壅牙根。齒齦浮起作痛也。宜清胃火為主。其牙齒疏脆剝削。漸覺齒稀。牙蛀去。乃屬腎之真陰虧欠。牙不堅實。宜服六味地黃丸。
滋陰清胃固齒丸,善治牙痛。自能固齒。
山藥末(一兩),牡丹皮末(一兩),黃柏(酒炒為末二兩),黃連(酒炒為末一兩),升麻(二兩),當歸末(酒洗一兩),元參末(一兩),乾葛末(一兩)
上用知母一兩。山楂肉二兩。煎濃湯去渣。淨汁煮葛粉為糊。又用秈米飯一盞。研爛。和葛粉。同又研勻。調以上八味末為丸。如綠豆大。以水飛過硃砂為衣。曬乾。每服三錢。食後。白湯送下。要忌一切厚味姜蒜椒辣各等物。
一治胃經虛熱齒牙作痛者。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熟地黃、牡丹皮、白茯苓、白芍。
一論齒動作渴。屬脾胃虛弱。陰火熾盛者。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酒炒黃柏、知母。
一治每勞心則齒縫腫。而不能咀嚼。此元氣虛弱也。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
一論齒浮作痛。耳面黑色。口乾作渴。日晡則劇。此脾虛也。用益氣湯、加減八味丸而愈。
一朱工部午後有熱。遇勞遺精。其齒即痛。此脾腎虛熱。先用補中益氣湯、六味丸。更以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男子齒浮作痛。耳面黧色。口渴。日晡則劇。脾虛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八味丸而愈。
一男子口臭。牙齦赤爛。腿腳痿軟。或用黃柏等藥。益甚。時或口咸。此腎經虛熱。余用六味地黃丸而瘥。
一男子每遇發熱。牙即浮腫。此足三陰虛火。用加減八味丸。而不復作。
一論腎氣虛寒。牙齒作痛。面色黧黑。精神憔悴。腳膝無力。飲食少思。或痰氣上升。小便頻數。齒不堅固。或口舌麻悶。畏飲冷水。以八味丸數服而安。
一治胃中客熱牙疳。出血口臭。齒齦腫痛腐爛。
甘露飲
枇杷葉(三錢),石斛(三錢),黃芩(二錢),枳殼(一錢),天門冬(三錢),生地黃,熟地黃,山茵陳,麥門冬(各三錢),甘草(八分)
上銼。水煎服。
一李小園患滿口牙齒疼痛。潰爛動搖。飲食不下。乃牙疳也。諸醫不效。忽遇一道人傳方。一擦即愈。
川椒(炒一錢半),銅青(一錢),硼砂(一錢)
上三味為末。每少許擦患處。流涎立已。
一治牙疳。根內臭爛黑色。有蟲作痛。
雞內金(即雞肫內粗皮陰乾一具),白芷(二錢),銅青(一錢),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以溫鹽水漱口。貼患處即愈。
一治牙疳臭爛。久不愈。
白硼砂(二錢),白枯礬(一錢),蘆薈(五分),青黛(三分),輕粉(三分),雄黃(二分),冰片(一分)
上為細末。候睡去時。以竹管引藥。吹在牙疳上。或以雞翎掃敷之。
一論牙痛或腫。風牙、蟲牙、動牙長痛不可忍。宋知府傳。
馬蜂窩,白蒺藜,花椒,艾葉,蔥頭,荊芥,細辛,白芷(各等分)
上銼散。醋煎。口噙良久。吐出即瘥。
一治牙痛。蟲蛀不已。諸藥不效者。
救苦丹
蟾酥(三分銼細乳汁少溶化於器內),雄黃(二分),細辛(二分),冰片(二分)
上將酥乳調和。細細納蛀牙孔內。或痛牙齦縫中。口中痰涎任流出之。內服加味清胃湯。
一方。治蟲牙腫痛。用雄黃二分。麝香少許。搽於蟲孔中。蟲死則痛止。
一方。治風牙、蟲牙作痛。用黃蜂窩一個。以花椒填滿其竅。以白鹽一錢。封口燒存性。入白芷、羊脛骨灰各一錢。同研為細末。先以清茶漱口淨。然後以藥擦之。及敷痛處。如有蟲蛀孔作痛。以少許塞孔中。立驗。
固齒明目烏須黑髮良方,牙痛胃火。厚味所起。齒痛腎虛。房勞過矣。補腎牙牢。清火痛止。節欲甘淡。何疾下愈。經驗良方。擦牙固齒。明目烏髮。香口潤體。久而用之。其妙無比。
何首烏(黑豆拌蒸一次牛膝拌蒸一次四兩),旱蓮草(四兩),槐角(黑豆煮汁拌蒸四兩),懷生地黃(酒拌砂鍋內蒸一日至黑二兩),骨碎補(刮去皮毛炒七次一兩五錢),青鹽(二兩),沒食子(公母成對二兩)
上共為細末。每早擦牙。滾水嚥下。能用於鬚髮未白之先。可免染須之勞。烏須黑髮。固齒牢牙。
牢牙固齒烏須黑髮秘方,臨川劉云來傳。
沒食子(四錢),青鹽(二兩),細辛(二錢),地骨皮(二兩),熟地黃(二兩),破故紙(炒四兩)
上共為細末。每早擦牙良久。滾水嚥下。
擦牙烏須方,本縣丁族傳。
白茯苓(去皮),細辛,牙皂(燒成灰存性),五倍子(炒黑各等分),上為細末。頻頻擦牙。日久。須白者轉黑。
一擦牙固齒。牙宣口臭。烏須烏髮。吏部吳繼疏試效。
旱蓮草(炒乾切碎半斤),香附米(四兩)
上二味。入砂鍋炒黑存性。為末擦牙。
一固齒烏須。王鬥岳傳。
青鹽(炒一兩),槐角子(炒一兩),牡丹皮(酒洗一兩),破故紙(酒炒七錢),細辛(酒洗五錢),熟地黃(酒浸一日曬乾一兩),沒食子(三錢),百藥煎(二錢)
上共為末。每早擦牙嚥下。
一擦牙防齒患。取青槐枝捶半碎。半斤。水四碗。煎二碗。去渣。入好鹽一斤。煮乾。更將鹽炒。研細擦牙。溫水漱口。吐水洗目。明目固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