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烏須秘方

用馬蝗蜞尋起數條。紙包。要用時將雞血。或豬血。將螞蝗入血內。令食飽。針出血。同龜尿同研墨。濃塗鬚髮上。可烏一月。乃烏須第一方也。

烏須神妙方,本府蘇通府傳。

五倍子(炒黑為末),銅末(一錢),白芨末(八分),食鹽(三分),訶子末(三分),沒食子末(三分),白礬(三分),黑礬(三分),細辛末(三分)

上為細末。熱茶調稀。重湯煮。入黑礬再煮。面上生花。搽須上。油紙裹。立黑。

烏須狐貍倒上樹,周賓崇傳自蜀中得來。

山茄要選頂黑者。收約有八九升來。去蒂。以夏布包。洗去漿水。將山茄扭自然汁四五碗。入上好好墨四五錢。打碎黑礬四五錢。二味俱入山茄汁內。貯新瓦罐中。每用。將竹片蘸藥汁於須鬢上。自尾倒上。切莫黏肉上。則洗不去矣。

一論烏須生發良方

蒲公英(摘淨切四兩),血餘(洗淨四兩),青鹽(四兩)

上用瓷罐一個。盛蒲公英一層。血餘一層。青鹽一層。鹽泥封固。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桑柴火煅令煙盡為度。候冷取出。碾為末。每服一錢。清晨。酒調下。

一儒者。因飲食勞役及惱怒。鬚髮脫落。余以為勞傷精血。陰火上炎所致。用補中益氣加麥門冬、五味。及六味地黃丸加五味。鬚髮頓生如故。

一男子年二十。頂發脫盡。用六味地黃丸。不幾日。發生寸許。兩月復初。

2. 面病

難經云。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蓋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項中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而足陽明胃之經。起鼻交頞中。入齒中。俠口環唇。倚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穴。其或胃中風熱。或風熱乘之。令人面腫。或面鼻色紫。風刺癮疹。或面熱面寒。隨其經症而治之。

一論面寒者。陽明經虛寒也。

升麻附子湯

升麻,葛根白芷黃耆(各七分),大附子(炮七分),人參,草豆蔻(各五分),益智仁(三分),炙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連根蔥白二根。水煎服。

一論面熱者。陽明經風熱也。

升麻黃連湯

升麻,葛根(各一錢五分),白芍(七分),川芎(四分),薄荷荊芥(各三分),蒼朮(八分半),黃連(酒洗五分),酒芩(六分),犀角(四分半),白芷(二分),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食後服。

一論面上瘡者。上焦火也。

清上防風湯

防風(一錢),荊芥(五分),連翹(八分),山梔(五分),黃連(五分),黃芩(酒炒七分),薄荷(五分),川芎(七分),白芷(八分),桔梗(八分),枳殼(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入竹瀝同服。

一論面唇紫黑。乃陽明經不足也。

升麻白芷湯

升麻,防風,白芷(各一錢),芍藥,蒼朮(各三分),黃耆,人參(各五分),葛根(一錢半),甘草(四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宜早後午前服。取天氣上升於中。使陽達於面也。

一論面上粉刺者。肺火也。

清肺飲

連翹,川芎,白芷,黃連,黃芩,荊芥,桑皮,苦參,山梔,貝母,甘草

上銼。水煎。臨臥服。

一點痣方。

巴豆七個。石灰等分為末。以鹹水搜在盞內。藏糯米於巴豆石灰內。候米爛。將痣用針撥動。以米膏點之絕。三日不洗。自然脫落。

一起字出青方。

礦石灰,紫蓼灰(各一錢),苦參(五錢),鹼(一錢),加百草灰、辣蓼灰各一錢。

上為末。水調寫字上。有泥起。拂去再上。

一出刺青方。

馬肉不拘多少。盡令蒼蠅飽食作壞生蛆出。曬乾為末。以針挑動青處。摻藥。其青自出。

一抓破面皮。用生薑自然汁。調輕粉擦患處。便無痕跡。

一洗面方。

每早以漱口水吐在手掌中洗面。久久自潤。粉刺自消。

一治赤紅爛臉。水銀柏油蠟各一錢。共搗塗之。

一治面上齄鼻酒刺方。

雄黃(一錢),硫黃(五分),鉛粉(一錢)

上共為末。乳汁調塗。晚上敷。次日溫水洗之。如此三次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