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六 (3)
卷六 (3)
1. 烏須秘方
用馬蝗蜞尋起數條。紙包。要用時將雞血。或豬血。將螞蝗入血內。令食飽。針出血。同龜尿同研墨。濃塗鬚髮上。可烏一月。乃烏須第一方也。
烏須神妙方,本府蘇通府傳。
五倍子(炒黑為末),銅末(一錢),白芨末(八分),食鹽(三分),訶子末(三分),沒食子末(三分),白礬(三分),黑礬(三分),細辛末(三分)
上為細末。熱茶調稀。重湯煮。入黑礬再煮。面上生花。搽須上。油紙裹。立黑。
烏須狐貍倒上樹,周賓崇傳自蜀中得來。
山茄要選頂黑者。收約有八九升來。去蒂。以夏布包。洗去漿水。將山茄扭自然汁四五碗。入上好好墨四五錢。打碎黑礬四五錢。二味俱入山茄汁內。貯新瓦罐中。每用。將竹片蘸藥汁於須鬢上。自尾倒上。切莫黏肉上。則洗不去矣。
一論烏須生發良方
蒲公英(摘淨切四兩),血餘(洗淨四兩),青鹽(四兩)
上用瓷罐一個。盛蒲公英一層。血餘一層。青鹽一層。鹽泥封固。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桑柴火煅令煙盡為度。候冷取出。碾為末。每服一錢。清晨。酒調下。
一儒者。因飲食勞役及惱怒。鬚髮脫落。余以為勞傷精血。陰火上炎所致。用補中益氣加麥門冬、五味。及六味地黃丸加五味。鬚髮頓生如故。
一男子年二十。頂發脫盡。用六味地黃丸。不幾日。發生寸許。兩月復初。
白話文:
【烏須祕方】 取數條馬蟥蜞,用紙包裹起來。使用時,將雞血或豬血滴在馬蟥蜞上,讓它們吸飽血後,刺破馬蟥蜞出血,與龜尿一同研磨成墨。將這墨濃濃地塗在鬚髮上,可以讓鬚髮變黑一個月,這是最佳的烏鬚祕方。
【烏須神妙方】,由蘇通府傳出。 所需材料:五倍子(炒黑磨成粉末)、銅末(一錢)、白芨末(八分)、食鹽(三分)、訶子末(三分)、沒食子末(三分)、白礬(三分)、黑礬(三分)、細辛末(三分)。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用熱茶調和成糊狀,再放入湯中煮沸,加入黑礬再煮,直到表面出現泡沫,然後塗抹在鬚髮上,用油紙包裹,馬上就能看到黑色的效果。
【烏須狐貍倒上樹】,此方由周賓崇從四川得到。 選擇頂端呈黑色的山茄,收集約八九升。去掉蒂部,用夏布包裹,清洗掉漿水。將山茄擰出四五碗的汁液,加入四五錢的好墨和四五錢的黑礬,將這兩種材料加入山茄汁中,儲存在新的瓦罐裡。每次使用時,用竹片蘸藥汁塗在鬚髮上,從尾部開始向上塗抹,千萬不要沾到皮膚上,否則會洗不掉。
【一論烏須生發良方】 所需材料:蒲公英(摘淨切四兩)、血餘(洗淨四兩)、青鹽(四兩)。 準備一個瓷器罐,依次鋪放一層蒲公英,一層血餘,一層青鹽,最後用鹽泥密封罐口。春天和秋天放置五天,夏天三天,冬天七天。用桑木柴火煅燒至煙盡,待冷卻後取出,碾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清晨時,用酒調和服用。
一位讀書人,因飲食過勞和惱怒導致鬚髮脫落。我認為這是勞損精血,陰火上升所導致的。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以及六味地黃丸加上五味子進行治療,他的鬚髮很快就恢復了原狀。
一位二十歲的男子,頭頂的頭髮全掉光了。我使用六味地黃丸進行治療,不到幾天,他的頭髮就長出了約一寸長,兩個月後,頭髮完全恢復。
2. 面病
難經云。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蓋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項中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而足陽明胃之經。起鼻交頞中。入齒中。俠口環唇。倚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穴。其或胃中風熱。或風熱乘之。令人面腫。或面鼻色紫。風刺癮疹。或面熱面寒。隨其經症而治之。
一論面寒者。陽明經虛寒也。
升麻附子湯
升麻,葛根,白芷,黃耆(各七分),大附子(炮七分),人參,草豆蔻(各五分),益智仁(三分),炙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連根蔥白二根。水煎服。
一論面熱者。陽明經風熱也。
升麻黃連湯
升麻,葛根(各一錢五分),白芍(七分),川芎(四分),薄荷,荊芥(各三分),蒼朮(八分半),黃連(酒洗五分),酒芩(六分),犀角(四分半),白芷(二分),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食後服。
一論面上瘡者。上焦火也。
清上防風湯
防風(一錢),荊芥(五分),連翹(八分),山梔(五分),黃連(五分),黃芩(酒炒七分),薄荷(五分),川芎(七分),白芷(八分),桔梗(八分),枳殼(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入竹瀝同服。
一論面唇紫黑。乃陽明經不足也。
升麻白芷湯
升麻,防風,白芷(各一錢),芍藥,蒼朮(各三分),黃耆,人參(各五分),葛根(一錢半),甘草(四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宜早後午前服。取天氣上升於中。使陽達於面也。
一論面上粉刺者。肺火也。
清肺飲
連翹,川芎,白芷,黃連,黃芩,荊芥,桑皮,苦參,山梔,貝母,甘草
上銼。水煎。臨臥服。
一點痣方。
以巴豆七個。石灰等分為末。以鹹水搜在盞內。藏糯米於巴豆石灰內。候米爛。將痣用針撥動。以米膏點之絕。三日不洗。自然脫落。
一起字出青方。
礦石灰,紫蓼灰(各一錢),苦參(五錢),鹼(一錢),加百草灰、辣蓼灰各一錢。
上為末。水調寫字上。有泥起。拂去再上。
一出刺青方。
馬肉不拘多少。盡令蒼蠅飽食作壞生蛆出。曬乾為末。以針挑動青處。摻藥。其青自出。
一抓破面皮。用生薑自然汁。調輕粉擦患處。便無痕跡。
一洗面方。
每早以漱口水吐在手掌中洗面。久久自潤。粉刺自消。
一治赤紅爛臉。水銀、柏油蠟各一錢。共搗塗之。
一治面上齄鼻酒刺方。
雄黃(一錢),硫黃(五分),鉛粉(一錢)
上共為末。乳汁調塗。晚上敷。次日溫水洗之。如此三次去矣。
白話文:
[面部疾病]
《難經》提到,人的面部為什麼特別能抵禦寒冷呢?因為頭部是所有陽氣聚集的地方。所有的陰脈到頸項就返回,只有陽脈會向上到達頭部。其中,足陽明胃經,從鼻子開始,穿過額部,進入牙齒,環繞嘴脣,依附在顴骨旁,經過耳前,通過「客主人」穴位。如果胃中有風熱,或是風熱侵襲,就會導致面部浮腫,或者面部和鼻子呈現紫色,引起風刺、蕁麻疹,或是面部忽冷忽熱。應根據這些症狀,對症下藥治療。
對於面部感覺寒冷的人,這是陽明經絡虛寒的表現。
【升麻附子湯】:升麻、葛根、白芷、黃耆(各7分)、炮製的大附子(7分)、人參、草豆蔻(各5分)、益智仁(3分)、炙甘草(5分)。將這些藥材混合,加入兩根帶根的蔥白,用水煎煮服用。
對於面部感到熱的人,這是陽明經絡有風熱的表現。
【升麻黃連湯】:升麻、葛根(各1錢5分)、白芍(7分)、川芎(4分)、薄荷、荊芥(各3分)、蒼朮(8分半)、黃連(酒洗5分)、酒芩(6分)、犀角(4分半)、白芷(2分)、甘草(5分)。將這些藥材混合,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對於面部長瘡的人,這可能是上焦火旺的表現。
【清上防風湯】:防風(1錢)、荊芥(5分)、連翹(8分)、山梔(5分)、黃連(5分)、黃芩(酒炒7分)、薄荷(5分)、川芎(7分)、白芷(8分)、桔梗(8分)、枳殼(5分)、甘草(3分)。將這些藥材混合,用水煎煮,加入竹瀝一同服用。
對於面部和嘴脣呈現紫黑色的人,這可能是陽明經絡不足的表現。
【升麻白芷湯】:升麻、防風、白芷(各1錢)、芍藥、蒼朮(各3分)、黃耆、人參(各5分)、葛根(1錢半)、甘草(4分)。將這些藥材混合,加入薑和棗,用水煎煮服用。最好在早上或中午前服用,這樣可以讓天氣的陽氣上升,幫助陽氣到達面部。
對於面部長粉刺的人,這可能是肺火旺盛的表現。
【清肺飲】:連翹、川芎、白芷、黃連、黃芩、荊芥、桑皮、苦參、山梔、貝母、甘草。將這些藥材混合,用水煎煮,睡前服用。
以下是一些處理面部問題的特殊方法:
-
治療痣的方法:使用七顆巴豆,和等量的石灰磨成粉末,然後將鹽水倒入碗中,把米藏在巴豆和石灰的混合物中。等到米腐爛,用針輕輕挑動痣,然後用米膏點痣,三天不要清洗,痣會自然脫落。
-
使字跡褪色的方法:礦石灰、紫蓼灰(各1錢)、苦參(5錢)、鹼(1錢),加上百草灰、辣蓼灰各1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塗抹在字跡上,如果有泥,擦掉後再次塗抹。
-
去除刺青的方法:用馬肉餵養蒼蠅,使其產生蛆蟲,然後將蛆蟲曬乾磨成粉末。用針輕輕挑動刺青部位,然後撒上藥粉,刺青會逐漸消失。
-
如果面部被刮傷,可以用生薑的自然汁液,混合輕粉,擦在患處,不留痕跡。
-
清潔面部的方法:每天早上,用漱口水在手掌中洗臉,長期堅持,臉部會變得滋潤,粉刺也會消失。
-
治療紅色爛臉的方法:水銀、柏油蠟各1錢,混合攪拌後塗抹在患處。
-
治療面部酒糟鼻的方法:雄黃(1錢)、硫磺(5分)、鉛粉(1錢),混合磨成粉末,用乳汁調和塗抹在患處,晚上敷用,第二天用溫水清洗,重複三次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