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二 (4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4)

1. 飲食

一論人稟素弱。脾胃虛怯。上焦有火。有痰。有鬱氣。有食積。胸中不快。飲食少思。常可服。

大補枳朮丸

白朮(去蘆炒一兩),陳皮(去白一兩),枳實(麩炒一兩),黃連(薑汁炒五錢),黃芩(醋炒五錢),黃柏(青鹽水炒一兩),白茯苓(去皮五錢),貝母(去心八錢),神麯(炒五錢),山楂(去核五錢),麥芽(炒五錢),加砂仁(三錢),香附(醋炒三錢)

上為細末。荷葉湯下粳米煮稀粥。同藥搗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後。薑湯送下。有熱。茶清送下。服後飲食自然多進。人之精血。皆因穀氣而生。蓋脾乃肺之母。母實乃消化之氣下降。何痰之有。

一論中氣虛損。脾胃怯弱。飲食不下。或瀉或痢。有調胃實腸之功。用大鯽魚去腸洗淨。入蒜五六瓣於內。用紙包。水濕。火煨熟。去蒜食魚。日二三次。自然進食。又治膈噎食不下。

一論此方能消酒消食。消痰消氣。消水消痞。消腫消脹。消積消痛。此藥消而不見。響而不動。藥本尋常。其功甚捷。

百消丸

黑醜(頭末二兩),香附米(炒),五靈脂(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或五六十丸。食後。薑湯下。

一治胃中停滯寒冷之物。及療心腹諸卒暴痛。並脹滿不快。宜用

備急丹

大黃,巴豆(去殼),乾薑(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溫水送下。若卒中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用熱酒灌下。以腹中鳴轉即吐下立效。

萬億丸(方見通治),治一切飲食所傷。腹滿脹疼痛。

一治過食寒硬冷物。食傷太陰厥陰。或嘔吐痞滿腸澼。

陳皮,半夏,茯苓(三錢),枳實(一錢),山楂(二錢),神麯(二錢炒),乾生薑(一錢)砂仁(六分),三稜(一錢),莪朮(一錢)

上銼。生薑煎服。

一治過食熱物煎炒厚味。有傷太陰厥陰。嘔吐痞脹。或瀉痢者。

青皮,陳皮,枳實(炒),白朮(炒),白芍(炒),黃連(姜炒),山楂肉,麥芽(炒各一錢),大黃(酒蒸錢半),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溫服。

白話文:

飲食

一、若體質虛弱,脾胃虛弱,上焦有火,痰多,鬱氣、食積,胸悶不適,食慾不振,可以服用大補枳朮丸:

白朮(去蘆頭,炒一兩)、陳皮(去白皮,一兩)、枳實(麩炒,一兩)、黃連(薑汁炒,五錢)、黃芩(醋炒,五錢)、黃柏(青鹽水炒,一兩)、白茯苓(去皮,五錢)、貝母(去心,八錢)、神麴(炒,五錢)、山楂(去核,五錢)、麥芽(炒,五錢)、砂仁(三錢)、香附(醋炒,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荷葉湯調和粳米煮成稀粥,再將藥末與粥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飯後用薑湯送服,若體內有熱,則用茶水送服。服用後,食慾自然會增進。人體的精血都來自於穀物之氣,因為脾是肺之母,脾氣充足,則消化之氣才能下降,就不會有痰了。

二、若中氣虛損,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腹瀉或痢疾,可以用以下方法調理脾胃,增強腸道功能:取一條大鯽魚,去除內臟洗淨,放入五六瓣蒜泥在魚腹中,用紙包好,加水蒸熟,取出蒜泥食用魚肉,每日兩三次,食慾自然會恢復。此法也可治療膈氣導致的吞嚥困難、食慾不振。

三、此方能消酒、消食、消痰、消氣、消水腫、消痞塊、消腫脹、消積食、消疼痛。此藥效力柔和,藥性緩和,藥材尋常,但療效卻很快。

百消丸:

黑醜(頭尾,二兩)、香附米(炒)、五靈脂(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或五六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四、治療胃中停滯寒涼之物,以及治療心腹各種突然發生的劇烈疼痛,以及腹部脹滿不適,宜用備急丹:

大黃、巴豆(去殼)、乾薑(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溫水送服。若突然中風、患上客忤(一種中風病症)、心腹脹滿、劇痛如錐刺般疼痛、呼吸困難、口噤(張不開嘴)、甚至昏迷不醒,可用熱酒灌服,待腹部有響聲,則可嘔吐,藥效顯著。

萬億丸(方劑詳見通治篇),治療一切飲食所傷,腹脹疼痛。

五、治療過食寒硬冷物,傷及太陰、厥陰經,出現嘔吐、痞滿、腸鳴腹瀉等症狀:

陳皮、半夏、茯苓(三錢)、枳實(一錢)、山楂(二錢)、神麴(二錢,炒)、乾薑(一錢)、砂仁(六分)、三稜(一錢)、莪朮(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生薑煎水服用。

六、治療過食熱性食物、煎炒辛辣厚味,傷及太陰、厥陰經,出現嘔吐、痞脹,或瀉痢等症狀:

青皮、陳皮、枳實(炒)、白朮(炒)、白芍(炒)、黃連(薑汁炒)、山楂肉、麥芽(炒,各一錢)、大黃(酒蒸,一錢半)、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