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二 (4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2)

1. 飲食

東垣云: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也。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也,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即食傷也。

大抵飲食不進,以脾胃之藥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說焉。人之有生,不善攝養,房勞過度,真陽衰敗,坎火不溫,不能上蒸脾土,沖和失布,中州不運,致飲食少,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大便泄溏。此皆真火衰弱,不能蒸蘊脾土而然。古云:補腎不若補脾。

予謂:補脾不若補腎。腎氣若壯,丹田之火,上蒸脾土,脾土溫和,中焦自治,則能飲食矣。今飲食進少,且難消化,屬脾胃虛寒。蓋脾胃屬土,乃命門火虛,不能生土而然。不宜補脾胃;當服八味丸,補火生土也。(方見補益)

夫食者,謂穀肉菜果之物也。經云: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穀肉菜果中,嗜而欲食之,心自裁製,勿使過焉,則不傷其正矣。或有傷於食者,必先問其人。或因喜食而多食之耶?或因飢餓而急食之耶?或因人勉強勸而強食之耶?或因病後宜禁之物,而誤食之耶?

如因喜食得之,當先和其胃氣。胃氣素強,損谷自愈。消導耗氣之藥,不必服也。如因飢餓得之,當先益其胃氣。胃氣強,所傷之物自消導矣;宜香砂養胃湯主之。如因勉強勸而得之,宜行消導之劑;百消丸主之。若因病後得之,當以補養為主;宜參苓白朮散主之。

其所傷之物有寒熱之不同,所傷之人有強弱之各異,主治之法無一定也。所謂熱物者,如膏粱辛辣厚味之物是也;穀肉多有之。寒物者,水果瓜桃生冷之物是也;菜果多有之。治熱以寒:大黃、牽牛是也;治寒以熱:丁香、巴豆是也。如以熱攻熱,以寒攻寒,則食雖去,

藥毒猶存,胃氣重傷,禍不旋踵矣。故傷熱物者:三黃枳朮丸,甚則利氣丸導之。傷冷物者:香砂養胃湯,甚則萬億丸通之。如冷熱不調者:備急丹主之。

人知飲食所以養生,不知飲食失調亦以害生。故能消息,使適其宜;是故賢哲防於未病。凡以飲食,無論四時,常令溫暖。夏月伏陰在內,暖食尤宜。不欲苦飽。飽則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因而大飲,則氣乃暴逆。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即損壽。

食後,常以手摩腹數百遍,仰面呵氣數百口,趑趄緩行數百步,謂之消化。食後便臥,令人患肺氣頭風中痞之疾。蓋營衛不通,氣血凝滯,故爾,食訖當行步躊躇,有所作為,乃佳。語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動然也。食飽不得速步走馬,登高涉險,恐氣滿而激,

白話文:

飲食

李東垣說,胃裡的元氣旺盛,就能正常進食而不受損害,即使過了用餐時間也不會感到飢餓。如果脾胃都很強健,就能吃得多而且長得胖。反之,如果脾胃都虛弱,就會食慾不佳而消瘦;或者吃得少卻肥胖,即使肥胖也會四肢無力,這是因為脾氣雖然旺盛,但體內邪氣也盛的緣故。還有一種人很能吃卻很瘦,那是因為胃裡有火邪潛伏在氣分的緣故。這樣的人雖然能吃,但因為脾虛,肌肉會消瘦,這也是飲食損傷的一種表現。

一般來說,如果食慾不振,用治療脾胃的藥物效果往往不佳,這其中是有原因的。人活著,如果不懂得保養,過度沉溺於房事,就會導致真陽衰敗,腎火不足,無法溫暖脾土,使脾胃功能失調,中焦運化失常,導致食慾不佳、胸悶不適,或不吃東西卻感到腹脹,或吃下東西卻難以消化,大便稀溏。這些都是因為真火衰弱,無法溫養脾土所致。古人說,補腎不如補脾。

但我認為,補脾不如補腎。腎氣如果強壯,丹田的火就能向上溫暖脾土,使脾土溫和,中焦功能自然正常運作,就能夠正常飲食了。現在食慾不佳,而且難以消化,這是屬於脾胃虛寒的症狀,因為脾胃屬土,是命門火衰,無法生養脾土所導致的,不宜用補脾胃的藥物,應該服用八味丸,以補火生土。(藥方見補益部分)

所謂食物,指的是穀物、肉類、蔬菜、水果等。經典上說,陰氣的產生,根本在於五味;陰氣的五宮,也會因五味而受損。在穀物、肉類、蔬菜、水果中,如果喜歡吃某種食物,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食慾,不要過量,這樣才不會損傷身體的正氣。如果因為飲食而損傷身體,一定要先詢問原因。是因為喜歡吃而吃太多嗎?還是因為飢餓而狼吞虎嚥?還是因為別人勉強勸說而強迫自己吃?還是因為生病後不該吃的東西卻誤食了?

如果因為喜歡吃而導致的,應該先調理胃氣,如果胃氣原本就強,即使因飲食損傷也會自然痊癒,不必服用消導耗氣的藥物。如果因為飢餓而導致的,應該先增益胃氣,只要胃氣強盛,所傷之物自然會被消化,適合服用香砂養胃湯。如果因為別人勉強勸食而導致的,應該服用消導的藥物,可以用百消丸。如果因為生病後誤食不該吃的東西而導致的,應該以補養為主,適合服用參苓白朮散。

導致飲食損傷的食物,有寒熱之分;受損的人,也有強弱之別,治療方法,並沒有固定的模式。所謂熱性食物,指的是肥甘厚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多見於穀物、肉類;寒性食物,指的是水果、瓜果、生冷食物,多見於蔬菜、水果。治療熱性的損傷,要用寒性藥物,如大黃、牽牛子;治療寒性的損傷,要用熱性藥物,如丁香、巴豆。如果用熱藥治療熱性損傷,用寒藥治療寒性損傷,雖然食物可以被消化,但藥物的毒性仍然存在,會嚴重傷害胃氣,很快就會招致禍患。所以,如果因為吃熱性食物而導致的損傷,可以用三黃枳朮丸,嚴重時可以用利氣丸來疏導;如果因為吃寒性食物而導致的損傷,可以用香砂養胃湯,嚴重時可以用萬億丸來疏通。如果寒熱不調,可以用備急丹。

人們知道飲食可以用來養生,卻不知道飲食失調也會危害健康。因此,能夠了解飲食的影響,使其適宜於身體,才是賢者的做法,防範於未然。凡是飲食,無論春夏秋冬,都要保持溫熱。夏季,陰氣潛藏在體內,更應該吃溫熱的食物。不要吃得過飽,吃得過飽會導致筋脈鬆弛,引起腸道疾病,甚至長痔瘡,如果吃飽後又大量飲水,就會導致氣機逆亂。養生之道,不宜在飯後馬上躺下,或者整天坐著不動,這些都會導致氣血凝滯,時間久了會損害壽命。

飯後,應該經常用手按摩腹部數百次,仰面呵氣數百次,緩慢散步數百步,這樣有助於消化。飯後立刻躺下,容易導致肺氣不暢、頭痛、胸悶等疾病,這是因為營衛不通、氣血凝滯所導致的。所以,吃完飯後應該散步,做些活動才是好的。俗話說,流水不會腐敗,門軸不會被蟲蛀,就是因為它們經常運動的緣故。吃飽飯後,不宜快步行走、騎馬、登高涉險,以免氣機壅塞,損傷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