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二 (41)
卷二 (41)
1. 內外傷辨
悉屬內真寒而外假熱。故肚腹喜暖,口畏冷物。此乃形氣病氣,俱屬不足。法當純補元氣為善。
一人因勞役失於調養,忽然昏憒。此元氣虛火妄動夾痰而作。急令灌童便,神思漸爽。更用參、耆各五錢,芎、歸各三錢,玄參、柴胡、山梔、炙草各一錢。服之稍定,察其形倦甚。又以十全大補湯,加五味、麥門治之而安。凡人元氣素弱,或因起居失宜,或因飲食勞倦,或因用心太過,致遺精白濁,自汗盜汗;或面熱、晡熱、潮熱、發熱;或口乾作渴、喉痛舌裂;或胸乳膨脹、脅肋作痛;或頭頸時痛、眩暈目花;或心神不寧、寤而不寐;或小便赤澀、莖中作痛;或便溺余滴、臍腹陰冷;或形容不充、肢體畏寒;或鼻氣急促;或更有一切熱症。皆是無根虛火,但服前湯。
固其根本,諸症自息。若攻其風熱,則誤矣。一人面如血紅髮熱,終日不食,沉困。相火衝上。予以補中益氣湯煎半碗,童便半碗,合而服之,日進五服而愈。
一論:大凡大病後,谷消水去,精散衛亡,多致便利枯竭,實當補中益氣為主。蓋為中州澆灌四旁,與胃行其津液者也。況大腸主津,小腸主液,亦皆稟受於胃。胃氣一充,津液自行矣。燥甚者,則當以辛潤之,以苦泄之。
白話文:
內外傷辨
所有這些病症,都是內在真寒,外在假熱。所以肚子喜歡溫暖,口怕冷的東西。這是形氣和病氣的問題,都屬於不足。治療方法應該以純粹補充元氣為最佳。
有一個人因為勞役過度,沒有好好調養身體,突然昏迷不醒。這是因為元氣虛弱,虛火妄動,夾雜痰液而引起的。緊急用童尿灌服,神志漸漸清醒。之後再用人參、黃耆各五錢,川芎、當歸各三錢,玄參、柴胡、山梔子、炙甘草各一錢,煎服,病情稍微穩定。觀察到他形體非常疲倦,又用十全大補湯,加入五味子、麥冬治療,最後痊癒。
凡是元氣本來就虛弱的人,或者因為起居不規律,或者因為飲食勞累,或者因為用腦過度,都可能導致遺精、白濁、自汗、盜汗,或者面部發熱、午後發熱、潮熱、發熱,或者口乾舌燥,喉嚨痛、舌頭裂開,或者胸部乳房脹痛,脅肋疼痛,或者頭頸時常疼痛,頭暈眼花,或者心神不安,睡不著覺,或者小便赤澀,陰莖疼痛,或者大小便排不乾淨,腹部陰冷,或者面色不好,四肢畏寒,或者呼吸急促,或者其他一切熱症,這些都是無根的虛火。只要服用之前的藥方,就能鞏固根本,各種症狀自然會消失。如果去攻治風熱,那就錯了。
有一個人面色紅潤發熱,整天不吃東西,昏昏沉沉,這是相火上衝。我給他用補中益氣湯煎半碗,童尿半碗,混合在一起服用,一天服用五次,病就好了。
總而言之,大病之後,飲食減少,體液流失,精氣耗散,衛氣受損,往往導致大小便枯竭。應該以補中益氣為主,因為中焦像澆灌四周一樣,使胃運轉津液。況且大腸主津液,小腸主液體,也都受胃的支配。胃氣充足了,津液自然就會運行。如果非常乾燥,就要用辛溫潤燥的藥物,再用苦寒泄火的藥物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