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二 (40)
卷二 (40)
1. 內外傷辨
補氣湯
嫩黃耆(蜜水炒一錢半),人參,白朮(去蘆炒),陳皮,麥門冬(去心各二錢),五味子(十粒),甘草(炙七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勞倦甚者。加附子五分。
一論凡遇勞心思慮。損傷精神。頭目昏眩。心虛氣短。驚悸煩熱等症。
補血湯
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白茯苓(去皮木),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各一錢),人參(一錢二分),川芎(六分),懷熟地黃(二錢),陳皮,梔子(炒各五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炙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四肢沉重。食後昏沉。怠於動作。嗜臥無力。
補胃湯
黃耆(蜜炒二錢),人參(五分),甘草(炙二錢),當歸(五分),神麯(炒七分),柴胡(三分),升麻(二分),蒼朮(米泔浸一錢),青皮(去穰五分),黃柏(酒炒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一論病後元氣虛弱。脾胃虧損。此藥補氣和血。健脾理胃。進美飲食。壯健身體。充實四肢。清火化痰。解鬱順氣。
參苓白朮丸
人參(一兩),白朮(去蘆土炒一兩半),白茯苓(去皮一兩),懷山藥(炒一兩),白扁豆(薑汁炒一兩),桔梗(去蘆一兩),薏苡仁(炒一兩),蓮肉(去心皮二兩),陳皮(一兩),半夏(湯泡薑汁炒一兩),砂仁(五錢),黃連(薑汁炒一兩),神麯(炒一兩),香附(童便炒一兩),白芍(酒炒一兩),當歸(酒炒二兩),甘草(炙五錢)
上為末。薑、棗煎服。打神麯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後。米湯下。加遠志去心一兩亦妙。
一論此方養元氣。健脾胃。生肌肉。潤肌膚。益血秘精。安神定志。壯筋力。養精神。進飲食之上品也。又治虛勞瘦怯。泄瀉腹脹。腫滿喘嗽等症。
陽春白雪糕
白茯苓(去皮),懷山藥,芡實仁,蓮肉(去心皮各四兩共為細末),陳倉米(半升),糯米(半升),白砂糖(一斤半)
上先將藥米二味。用麻布袋盛放甑內。蒸極熟取出。放簸箕內。卻入白砂糖同攪極勻。揉作一塊。用小木印印作餅子。曬乾收貯。男婦小兒任意取食。妙不可言。
一秀才勞役失宜。飲食失節。肢體倦怠。發熱作渴。頭痛惡寒。誤用人參敗毒散。痰喘昏憒。揚手擲足。胸膈發斑。如蚊所咬。余用補中益氣湯。加薑、桂、麥門、五味補之而愈。
一男子發熱煩渴。時或頭痛。因服發散藥。反加喘急腹痛。其汁如水。晝夜譫語。余意此勞傷元氣。誤汗所致。其腹必喜手按。詢之果然。遂與十全大補湯。加附子一錢。服之熟睡。喚而不醒。舉家驚惶。及覺。諸病頓退。再劑而痊。凡人飲食勞役。起居失宜。見一切火症。
白話文:
內外傷辨
補氣湯
此方用嫩黃耆、人參、白朮、陳皮、麥門冬、五味子、甘草等藥材組成。適用於勞累思慮過度,導致精神損傷,出現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心悸煩熱等症狀者。
補血湯
此方用當歸、白芍、白茯苓、酸棗仁、麥門冬、人參、川芎、熟地黃、陳皮、梔子、五味子、甘草等藥材組成。適用於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出現四肢沉重、飯後昏沉、倦怠嗜睡、乏力等症狀者。
補胃湯
此方用黃耆、人參、甘草、當歸、神麴、柴胡、升麻、蒼朮、青皮、黃柏等藥材組成。適用於病後元氣虛弱,脾胃受損,需要補氣養血、健脾理胃、改善飲食、增強體質、消除痰火、舒肝理氣者。
參苓白朮丸
此方用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白扁豆、桔梗、薏苡仁、蓮子、陳皮、半夏、砂仁、黃連、神麴、香附、白芍、當歸、甘草等藥材組成,製成藥丸服用。適用於養護元氣、健脾胃、滋養肌膚、益血安神、增強筋骨、養精益氣,尤其適用於虛勞瘦弱、泄瀉腹脹、腫滿咳嗽等症狀者。
陽春白雪糕
此方用白茯苓、山藥、芡實、蓮子、陳倉米、糯米、白砂糖等材料製成糕點。男女老幼皆可食用。
**案例一:**一位秀才因勞累飲食不節,導致身體倦怠、發熱口渴、頭痛惡寒,誤服人參敗毒散後出現痰喘昏迷、四肢抽搐、胸部出現紅斑等症狀。作者使用補中益氣湯加薑、桂、麥門冬、五味子治療,使其痊癒。
**案例二:**一位男子因發熱煩渴、頭痛,服用發散藥物後反而出現喘促腹痛、尿液如水、晝夜譫語等症狀。作者認為這是勞傷元氣、出汗過多所致,診斷其腹部喜歡按壓後,給予十全大補湯加附子治療,患者服用後熟睡,醒來後諸症皆消退,服藥兩劑痊癒。
作者總結:飲食勞作、起居不當,出現各種熱症,均需謹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