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21)
卷三 (21)
1. 補遺
一治血淋
阿膠(炒二兩),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各一兩),車前子(五錢)
上銼。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補充療法],以下是一種用於治療血尿(血淋)的藥方:
所需材料有:炒過的阿膠二兩,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各一兩,以及車前子五錢。
將上述材料切碎後用水煎煮,然後在空腹時服用。
2. 關格
夫關格者。謂膈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飲食不下。此為氣之橫格。必用吐。其氣之橫格。必在吐出痰也。有痰。以二陳湯探吐之。吐中便有降。有氣虛不運者。補氣藥中。用升降法。
丹溪曰。此症多死。寒在上。熱在下也。寒在胸中。遏絕不散。無入之理。故曰格。熱在下焦。填塞不通。無出之由。故曰關。格則吐逆。關則不得小便。
內經曰。人迎與氣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一論關格。上焦痰壅。兩手脈盛是也。
枳縮二陳湯
枳實(麩炒一錢),砂仁(七分),白茯苓(去心),貝母(去心),陳皮,蘇子,栝蔞仁(各一錢),厚朴(七分),川芎(八分),木香(五分),沉香(五分),香附(童便炒七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入竹瀝磨沉木香服。
一陰陽關格。前後不通尋常通利大府。小水自行。中有轉胞一症。諸藥不效。失救則脹滿悶亂而死。予嘗以甘遂末。水調敷臍下。內以甘草節。煎湯飲之。及藥汁至臍。二藥相反。胞自轉矣。小水來如湧泉。此救急之良訣也。
白話文:
[關格]這疾病指的是,感覺胸膈之間有物阻礙,氣想上升卻升不上,想下降又降不下,導致無法吞嚥飲食,這是因為氣流橫向受阻。治療上必須透過催吐的方式,把橫向阻塞的氣排出,通常會發現吐出的是痰。若是有痰,可用二陳湯來引發催吐。在催吐的過程中,氣就能順暢下降。若是因氣虛無法運行,應在補氣藥中加入能上下調節的成分。
丹溪先生曾說,這種病症多數情況下是致命的,因為上部寒涼,下部燥熱。寒涼在胸中,久久無法散去,飲食自然無法進入,所以稱為「格」。熱氣在下部堵塞,無法流通,所以稱為「關」。「格」會導致反胃嘔吐,「關」則會導致無法排尿。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如果人迎和氣口的脈象都比正常強烈四倍以上,就是「關格」。如果「關格」的脈象弱,無法承受天地間的精氣,就會死亡。
討論「關格」時,我們通常認為是上焦有痰阻塞,兩手的脈象會異常強烈。
這裡有一個方子叫「枳縮二陳湯」,成分包括:炒過的枳實、砂仁、去心的白茯苓、去心的貝母、陳皮、蘇子、栝蔞仁、厚朴、川芎、木香、沉香、用童便炒過的香附、甘草。所有材料混合成一劑,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再加入竹瀝和沉木香服用。
另一種情況是陰陽「關格」,前後排泄功能都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大腸的通暢可以讓小便自行排出,但有時候會出現一種叫做「轉胞」的情況,各種藥物都無法改善,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腫脹、混亂,甚至死亡。我曾經使用甘遂粉末,用水調和敷在肚臍下,再用甘草節煎湯飲用。當藥汁到達肚臘位置,兩種藥物產生化學反應,胞就自動轉動了,小便就像泉水一樣湧出。這是一個急救的良方。
3. 遺溺
夫尿者。賴心腎二氣之所傳送。膀胱為傳送之府。心腎氣虛。陽氣衰冷。致令膀胱傳送失度。則必有遺尿失禁之患矣。經云。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尿也。大宜溫補。清心寡慾。又有產後不順。致傷膀胱。及小兒胞冷。俱能令人遺尿失禁。各須隨症治之。
一論小便不禁。出而不覺者。是有熱不禁也。宜五苓散。(方見中暑)依本方去桂。加黃柏、黃芩、黃連、梔子、山茱萸肉、五味子。水煎。空心服。
一治小便不禁虛弱者。用五苓散。(方見中暑)依本方合四物湯(方見補益)加山茱萸肉、五味子。共十一味。水煎。空心服。
一治腎氣不足。小便頻數。日夜百餘次。
縮泉散
烏藥,益智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山藥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一治遺尿不禁。
雞䏶胵(一具並曬乾去穢淨不用水洗男用雌雞女用雄雞)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滾湯送下。二三服愈。
一治遺尿失禁。
益智仁七個。桑螵蛸七個。為末。酒調服。用熟白果七個送下。
一治夜多小便。用益智仁二十四個研碎。入鹽同煎服。
一治小便多。萆薢夜煎服之。永不夜起。
一治夜多小便。用胡桃。灰煨熟。臨臥。溫酒嚼下。
一治小便內虛熱者。頻數不禁。用六味地黃丸服效。
一治氣不足。脈微而澀。小便頻數。用小茴香不拘多少。同鹽炒為末。取糯米糕片炙軟熱。蘸藥吃。立效。
一治小便頻數。用豬尿胞洗淨。以糯米煮爛。入椒少許同煮。去椒。只用胞切吃。
一治小便遺尿失禁。多氣虛。以益氣湯去柴胡。加茯苓、熟地黃、益智仁、肉桂。
一治小便頻數。或勞而益甚。屬脾氣虛弱。以益氣湯加山藥、五味子。
一論身體虛瘦。夜常遺尿失禁。
人參(八分),白朮(麩炒一錢),山藥(一錢),益智仁(七分),山茱萸(去核七分),當歸(一錢),白芍(酒炒一錢),黃耆(蜜炙一錢),酸棗仁(炒七分),甘草(炙四分)
上銼作一劑。水煎服。
一論遺尿失禁。身體虛瘦。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去柴胡。加山藥一錢。益智仁七分。山茱萸一錢。
一人因勞發熱。小便自遺。或時不利。余作肝火陰挺。不能約制。午前。用補中益氣加山藥、黃柏、知母。午後。服地黃丸。月餘。諸症悉退。此症若服燥劑而頻數或不利。用四物、麥冬、五味、甘草。若數而黃。用四物加山茱萸、黃柏、知母、五味、麥冬。若肺虛而短少。用補中益氣加山藥、麥冬。若陰挺痿痹而頻數。用地黃丸而愈。
一論腎與膀胱俱虛。冷氣乘之。不能約制。故遺尿不禁。或睡中自出。
加味地黃丸
懷生地黃(酒蒸四兩),懷山藥(二兩),牡丹皮(一兩五錢),白茯苓(一兩),山茱萸(酒蒸去核),破故紙(炒二兩),益智仁(一兩),人參(一兩),肉桂(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下。
一小便桶內。起泡盈桶。此腎水衰也。用紅雞冠花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下。
白話文:
標題:[夜間遺尿]
內容翻譯:
尿液的排泄依賴於心與腎兩髒的氣力傳送,膀胱作爲傳送的器官。如果心腎氣虛,陽氣衰弱冰冷,會導致膀胱傳送功能失調,進而產生夜間遺尿或無法控制排尿的問題。經文有言,膀胱功能不佳稱爲癃閉,失去控制則爲遺尿。應注重溫補,減少慾望。此外,產後不順可能傷害到膀胱,以及兒童腎寒,都會導致遺尿問題,必須針對症狀治療。
對於無法控制小便,排尿時無意識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爲體內熱度過高。應服用五苓散(見中暑章節),在此基礎上去掉桂枝,加入黃柏、黃芩、黃連、梔子、山茱萸肉、五味子,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對於虛弱者的小便失禁,使用五苓散(見中暑章節)和四物湯(見補益章節)並加入山茱萸肉、五味子,共十一種成分,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對於腎氣不足,小便頻數,日夜間可達一百多次的情況,可以使用縮泉散。
烏藥、益智仁(等量),磨成細粉,用山藥製成糊狀,做成梧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七十顆,空腹時以鹽水送下。
對於無法控制遺尿的情況,使用雞內金(一整隻,曬乾去除污穢,男性用雌雞,女性用雄雞),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用滾燙的水送下,二至三次即可痊癒。
對於遺尿失禁的情況,使用七個益智仁、七個桑螵蛸,磨成粉末,用酒調服,再用七個熟白果送下。
對於夜間頻繁小便的情況,使用二十四顆益智仁研碎,加入鹽一同煎煮後服用。
對於夜間頻繁小便的情況,使用胡桃,將其烤熟,臨睡前,用溫酒咀嚼吞下。
對於小便內部有虛熱,頻數不止的情況,使用六味地黃丸有效。
對於氣力不足,脈搏微弱且澀滯,小便頻數的情況,使用不限量的小茴香,與鹽一起炒成粉末,取糯米糕片炙烤至軟熱,蘸取藥物食用,立即見效。
對於小便頻數的情況,使用豬尿脬洗淨,將糯米煮爛,加入少量胡椒一同煮,去椒後,只吃切成片的豬尿脬。
對於遺尿失禁的情況,大多因爲氣虛,使用益氣湯去除柴胡,加入茯苓、熟地黃、益智仁、肉桂。
對於小便頻數,或勞累後更加嚴重,屬於脾氣虛弱的情況,使用益氣湯加入山藥、五味子。
對於身體虛弱消瘦,夜間經常遺尿失禁的情況,使用人參(八分)、麩炒白朮(一錢)、山藥(一錢)、益智仁(七分)、山茱萸(去核七分)、當歸(一錢)、酒炒白芍(一錢)、蜜炙黃芪(一錢)、炒酸棗仁(七分)、炙甘草(四分)。將這些材料銼成一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對於遺尿失禁,身體虛弱消瘦的情況,使用補中益氣湯(見內傷章節),在此基礎上去掉柴胡,加入山藥(一錢)、益智仁(七分)、山茱萸(一錢)。
有一個人因過度勞累而發熱,小便自遺,有時排尿不暢。我將其視爲肝火旺盛,陰部鬆弛,無法控制排尿。上午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藥、黃柏、知母,下午服用地黃丸。一個月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這種症狀如果服用燥熱的藥物,排尿頻數或排尿不暢,可以使用四物湯、麥冬、五味、甘草。如果排尿頻數且尿色黃,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山茱萸、黃柏、知母、五味、麥冬。如果肺虛且尿量短少,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藥、麥冬。如果陰部鬆弛且排尿頻數,可以使用地黃丸治癒。
對於腎和膀胱都虛弱,冷氣侵襲,無法控制排尿,導致遺尿不禁,或在睡夢中自行排出的情況,可以使用加味地黃丸。
懷生地黃(酒蒸四兩)、懷山藥(二兩)、牡丹皮(一兩五錢)、白茯苓(一兩)、山茱萸(酒蒸去核)、破故紙(炒二兩)、益智仁(一兩)、人參(一兩)、肉桂(五錢)。將這些材料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顆,空腹時以鹽水送下。
對於小便桶內泡沫滿桶的情況,這是腎水衰竭的表現。使用紅雞冠花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溫酒調和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