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二 (3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5)

1. 中濕

上用水熬成膏。白湯調服。如暴發紅腫痛甚者。以臘糟敷之。

一論筋骨疼痛。或濕熱流注。腰下作痛。

二妙湯

川黃柏(鹽酒炒五錢),蒼朮(米泔浸炒一兩)

上為末。每用一匙沸湯。入薑汁調。食前服。痛甚者。加蔥三根。水煎。空心。熱服。

一論中濕遍身骨節疼痛。

除濕膏

廣膠(三兩),生薑(半斤搗汁),乳香,沒藥(取末各一錢半)

上入銅杓內。火上熬化。移在滾湯內頓。以筋攪勻。入花椒末少許。再攪勻。攤厚紙或絹上。貼患處。用鞋底烘熱熨之。

一夏月患濕。不能行走足腫者。九月間收茄根、蔥。檐下煎湯洗之。

一凡空室久閉者。不宜輒入。欲入先以香物及蒼朮之類焚之。俟鬱氣發散。然後可入。不然感之成病。久閉井窖。尤宜慎之。

一凡濕氣流注之病。痛不可忍。用金銀花帶葉。和酒糟研爛。用淨瓦罐於火中烘熱。敷患處立已。

膏藥方

生薑帶皮取汁一碗。蔥汁一碗。蔥連青帶須用。加牛膝半斤。慢火熬成膏。入麝一錢在內。用布帛攤膏藥貼痛處。收出濕水。如汗出。即愈。

白話文:

中濕

用水熬成膏狀,用白開水調和服用。如果突然發紅腫痛得很厲害,就用臘糟敷在患處。

一種治療筋骨疼痛,或濕熱流注,腰部以下疼痛的方法:

二妙湯:

川黃柏(用鹽酒炒,五錢),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一兩)

將藥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匙藥粉,用沸水沖泡,加入薑汁調勻,飯前服用。疼痛劇烈者,可加蔥三根,水煎,空腹熱服。

一種治療全身骨節疼痛的中濕方法:

除濕膏:

廣膠(三兩),生薑(半斤,搗成汁),乳香、沒藥(各取末一錢半)

將以上藥物放入銅勺中,用火熬化,然後移到滾水中浸泡,用筷子攪拌均勻,加入少量花椒末,再次攪拌均勻。將膏藥攤在厚紙或絹布上,貼在患處,用鞋底烘熱熨敷。

夏天患濕邪,腳腫不能行走者,九月間採集茄子根、蔥,在屋簷下煎湯洗患處。

長期關閉的空屋,不宜立即進入。想要進去之前,先用香料和蒼朮等焚燒,待潮濕的濁氣散去後再進入,否則容易因此生病。久未開啟的井窖,更應小心謹慎。

凡是濕邪流注引起的疼痛難忍的病症,可以用金銀花連葉,和酒糟一起研磨成糊狀,用乾淨的瓦罐在火上烘熱後,敷在患處,立刻見效。

膏藥方:

生薑連皮取汁一碗,蔥汁一碗(蔥連根須一起用),加入牛膝半斤,慢火熬成膏狀,加入麝香一錢。用布帛攤上膏藥貼在疼痛處,可以排出濕邪。如果出汗,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