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二 (2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7)

1. 四時感冒

一論傷寒無汗。頭疼發熱。身痛口乾等症。宜服

發表丸

甘草,麻黃,升麻,葛根(各四兩),蒼朮(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肥皂子大。每服一丸。生綠豆湯送下。如過三日外。加黃酒一鍾。再加一丸。一論傷寒前三日在表。法當汗。可用雙解散。連進數服。必愈。

雙解散(合後二方)

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益元散(方見中暑)此二方合而服之。當得汗而解。若不解者。病已傳變。

一治傷寒行軍散秘方

用綠豆、麻黃各一升。雄黃三錢。共為末。每服一錢。重者二錢。無根水下。走出汗愈。

一治四時感冒。傷寒發汗後。經中餘熱未解。

柴胡(八分),前胡(二錢),枳殼(一錢),桔梗(八分),連翹(三錢),黃芩(二錢),赤芍(二錢),乾葛(一錢),茯苓(三錢),半夏(一錢),川芎(一錢五分),薄荷(八分),甘草(一錢)

上銼。生薑煎服。

煩躁。加麥門冬三錢。淡竹葉二錢。

一論傷寒大熱不止。煩躁乾嘔。口渴喘滿。陽厥極深。蓄熱內甚。及汗吐下後。諸藥不能退其熱者。用

黃連解毒湯

黃連(八分),黃芩(二錢),黃柏(一錢五分),梔子(二錢)

上銼。水煎服。

一治傷寒熱極發狂。不認親疏。躁熱之極。(長垣成都憲傳)用熊膽一分。研末。涼水調服立效。

一論惡風寒。鼻流清涕。寒噤噴嚏。此脾肺虛。不能實腠理。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麥門冬三錢。五味子三分。一治傷寒感冒頭疼發熱。

古石灰,綠豆粉,鬧羊花(各等分)

上為末。每少許吹兩鼻。一二次效。

一論傷風寒後。餘毒未散。上攻頭頸。鼻塞聲重。怒氣上攻。時常有血。從腦上落至口中。或出紅痰。此陽道不利作梗。非血症也。

防風(五分),川芎(七分),辛夷(五分),生甘草(四分),薄荷(五分),羌活(三分),獨活(七分),升麻(六分),葛根(七分),白芷(四分),藁本(四分),黃芩(酒炒八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水煎服。清陽道以通關竅。然後可以養正也。次服。

人參養榮湯

熟地黃(六分),白芍(七分),麥門冬(一錢),五味子(六個),黃柏(酒炒三分),遠志(四分)陳皮(三分),人參(四分),白朮(六分),白茯苓(四分),歸身(酒洗四分),川芎(四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白話文:

四時感冒

一、治療傷寒無汗、頭痛發熱、身痛口乾等症,宜服用發表丸。

發表丸組成:甘草、麻黃、升麻、葛根(各四兩),蒼朮(二兩)。 將藥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藥,如肥皂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生綠豆湯送服。若三日後症狀未見好轉,可加黃酒一盅,再服用一丸。

治療傷寒前三日,若病邪仍在體表,應當發汗,可用雙解散。連續服用數次,必能痊癒。

雙解散:此方由防風通聖散(詳見中風篇)和益元散(詳見中暑篇)合二為一而成。服用後應當出汗而痊癒。若不出汗,則病情已轉變。

二、治療行軍途中患傷寒的秘方:

綠豆、麻黃各一升,雄黃三錢,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病情嚴重者服用二錢,用無根水送服,待出汗即可痊癒。

三、治療四時感冒:傷寒發汗後,體內仍有餘熱未解者:

柴胡(八分),前胡(二錢),枳殼(一錢),桔梗(八分),連翹(三錢),黃芩(二錢),赤芍(二錢),乾葛(一錢),茯苓(三錢),半夏(一錢),川芎(一錢五分),薄荷(八分),甘草(一錢)。 將藥材切碎,用生薑煎服。若煩躁不安,可加麥門冬三錢,淡竹葉二錢。

四、治療傷寒高熱不止,煩躁乾嘔,口渴氣喘,陽氣衰竭,體內積熱嚴重,以及汗吐下利後,各種藥物都無法退熱者,服用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組成:黃連(八分),黃芩(二錢),黃柏(一錢五分),梔子(二錢)。將藥材切碎,水煎服。

五、治療傷寒熱極發狂,不認識親人,躁熱至極者(據長垣成都憲傳):用熊膽一分,研磨成粉末,用涼水調服,立即見效。

六、治療惡寒風,鼻流清涕,寒顫打噴嚏,此屬脾肺虛弱,不能固護肌表者,服用補中益氣湯(詳見內傷篇),並加麥門冬三錢,五味子三分。

七、治療傷寒感冒頭痛發熱:

古石灰、綠豆粉、鬧羊花(各等份),磨成粉末,每次少許吹入鼻中,一至二次即可見效。

八、治療傷風寒後,餘毒未散,上犯頭頸,鼻塞聲音沉重,怒氣上衝,時常吐血,血從腦部流至口中,或吐出紅痰,此屬陽道不利,非出血症狀:

防風(五分),川芎(七分),辛夷(五分),生甘草(四分),薄荷(五分),羌活(三分),獨活(七分),升麻(六分),葛根(七分),白芷(四分),藁本(四分),黃芩(酒炒八分)。將藥材切碎,加一片生薑,水煎服,以疏通陽道,然後才能調養正氣。之後服用人參養榮湯。

人參養榮湯組成:熟地黃(六分),白芍(七分),麥門冬(一錢),五味子(六個),黃柏(酒炒三分),遠志(四分),陳皮(三分),人參(四分),白朮(六分),白茯苓(四分),當歸尾(酒洗四分),川芎(四分)。將藥材切碎,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