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8)

1. 厥症

陽厥脈滑而沉實。陰厥脈細而沉伏。

氣虛則發厥。血虛則發熱。厥者。手足冷也。氣屬陽。陽虛則陰湊之。故發厥也。血屬陰。陰虛則陽湊之。故發熱也。氣虛發厥者。當用溫藥。血虛發熱者。不宜用涼藥。當用溫養氣血之藥以補之。宜養陰。黃耆建中湯之類是也。

又有一種病實熱者。極而手足厥冷。所謂熱深厥亦深。此當用涼藥。須以脈別之。此最難辨。

一論陽厥者。是熱深則厥深。蓋陽極則發厥也。急以六一順氣湯治之。

一論陰厥者。始得之。身冷脈沉。四肢厥逆。足蜷臥。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宜四逆理中湯之類。仍速灸關元百壯鼻尖有汗為度。

一論痰厥者。卒然不省人事喉中有水雞聲者是也。用牙皂、白礬等分研末。吹鼻。即以香油一盞。入薑汁少許灌之。立醒。或燒竹瀝、薑汁。灌之亦可。

一論蛔厥者。乃胃寒所致。經曰。蛔者。長蟲也。胃中冷。即吐蛔。宜理中湯加炒川椒五粒。檳榔五分。吞烏梅丸

一論氣厥者。與中風相似。但風中身溫。氣中身冷。以藿香正氣散。加南星、木香烏藥。如有痰。以四七導痰湯主之。

一論暴怒暴死者。名曰氣厥。蓋怒則氣上。氣上則上焦氣實而不行。下焦氣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氣上。宜降之。

五磨飲子

木香,沉香,檳榔,枳實,臺烏藥

上五味等分。白酒磨服。立效。

建中湯(見汗症),六一順氣湯(見傷寒),四逆湯(見中寒),理中湯(見中寒),藿香正氣湯(見霍亂),四七湯(見諸氣),導痰湯(見痰飲)

2. 心胃痛

脈沉細而遲者。易治。浮大弦長者。難治。

胃脘痛者。多是縱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飲熱酒煎爆。復食寒涼生冷。朝傷暮損。日積月深。自郁成積。自積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雜。妨礙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噯氣。嘈雜噁心。皆膈噎反胃之漸者也。俗醫以燥熱之藥治之。以火濟火。誤矣。古方有九種心痛。

曰飲。曰食。曰風。曰熱。曰冷。曰悸。曰蟲。曰疰。曰去來痛。夫所謂冷者。一耳豈可例以熱藥治之乎。須分新久。若明知身犯寒氣。口得寒物而病於初得之時。當用溫散溫利之藥。若病久則成郁矣。鬱則成熱。宜用炒山梔為君。熱藥為之嚮導。則邪易伏。病易退。病安之後。

若縱恣不改。病必再作。難治矣。此病雖日久不食。不死。必須待服藥數劑。痛定。過一日。漸而少食。方得痊安。其有真心痛者。大寒觸犯心君。又有汙血衝心。手足青過節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非藥所能療焉。

一論胃脘積有鬱熱。刺痛不可忍者。此方治心胃痛之主方也。

清熱解鬱湯

山梔仁(炒黑二錢),乾薑(炒黑五分),川芎(一錢),黃連(炒一錢),香附(炒一錢),枳殼(去穰麩炒一錢五分),蒼朮(米泔浸七分),陳皮(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熱服。服後。戒飲食大半日。再服一劑。神效。如痛甚。加薑汁二三匙。入藥同煎。

一論諸積氣為痛。心膈痛。腹痛。血積痛。腎氣痛。脅下痛。大便不通。氣噎。宿食不消等症。

神保丸

木香(二錢五分),胡椒(二錢五分),全蠍(全者七枚),巴豆(十枚去心研末)

上為末。入巴豆霜再研。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硃砂三錢為衣。每服三十粒。心膈痛。柿蒂燈心湯下。腹痛。柿蒂、煨薑湯送下。血積痛。炒薑、醋湯下。肺氣盛者。白礬、蛤粉。黃丹各一錢。同研為散。煎桑白皮糯米飲。調下三錢。

氣喘。桑白皮糯米飲下。腎氣痛脅下痛。炒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調檳榔末一錢同下。氣噎。木香湯下。宿食不消。茶下或酒漿飲任下。酒面熱毒過度。痰飲致胃痛。柿蒂湯下。諸氣惟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獨此藥能去之。有人病項筋痛。諸醫皆以為風治之。數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脅。攣痛甚苦。乃合服一料而瘥。再服除根。

一論治心胃刺痛。並兩脅肋痛。嘔吐胸痞大便堅。六脈數。或發熱口乾。

清上飲

柴胡黃芩赤芍厚朴枳實梔子鬱金,黃連,半夏青皮大黃芒硝,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一治心氣及胃脘諸痛。鬱火所致者。

肥梔子(去殼十五枚薑汁炒黑),撫芎(一錢),香附(童便炒一錢)

上銼。水煎三滾。入薑汁三四匙。再煎一滾。去渣。入百草霜二匙。調和服之。

一治心胃痛不可忍者。或心神恍惚。

梔子炒、黃連炒。二味等分。用茯苓茯神減半。水煎服。立止。

一治因多食煎炒燒餅米拌熟面之類。以致熱鬱胃脘。當心而痛。或嘔吐不已。漸成翻胃。

黃連(六錢),甘草(一錢)

上銼。水煎溫服立止。

一治胃脘心氣作痛。有熱者。

酒餅(炒),梔子(炒),石膏(煅各三錢)

上銼。水煎一服。立止。

一論男婦小兒。憒常心腹作痛。宜服此一料。以拔病根。永不再發。此藥能清痰涎。消食積。酒積肉積茶積。一切諸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嘔吐噯氣。吞酸脾疼。諸痛神效。

無價金丹

白朮(去蘆炒三兩),枳實(麩炒一兩),蒼朮(米泔浸炒),豬苓(一兩),麥芽(炒),神麯(炒),半夏(湯泡各二兩),澤瀉,赤豬苓(去皮),川芎,黃連(陳土炒),白螺螄(煅各七錢),砂仁,草豆蔻,黃芩(陳土炒),青皮(去穰),萊菔子(炒),生薑(各五錢),陳皮(去淨白),香附子(童便炒),栝蔞仁,檳榔(各三錢),川厚朴(去皮姜炒二錢),木香(二錢),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青荷葉泡湯。浸晚粳米。研粉作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百丸。

米湯送下。吞酸。加吳茱萸湯泡。寒月用五錢。熱月用二錢半。久病挾虛。加人參、扁豆、石蓮肉各五錢。時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兩。牡蠣煅五錢。

一論胃脘痛。屬寒者。

丁胡三建湯

丁香良薑,官桂(各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水一碗。煎七分。用胡椒五十粒。炒為末。調入藥內。頓服。一方。用良薑末三分。米湯調下。立止。

一治心胃刺痛。不可忍者。胃口冷氣所致者。

乾薑(炒),官桂,蒼朮(米泔浸炒),半夏(薑汁炒)

上銼。生薑煎服。

一論一切氣痛心痛。肚疼及冷氣痛。

良薑(一兩五錢),吳茱萸(四兩炒),胡椒(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分。輕者三分。用飛過硃砂三分。酒調服。

一論氣自腰腹間攻心。痛不可忍。腹中冰冷。自汗如洗。手足攣急厥冷。

山梔子(大小四十九個連皮搗碎炒黑),大附子(一枚炮去皮臍)

上為粗末。每服二三錢。酒煎八分。入鹽一捻。溫服。

一治諸般心腹氣痛。或瘀血作痛。

桃靈丹

桃仁(五錢),五靈脂(五錢火煨制)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下。或醋湯下。

一人心胃刺痛。手足稍冷。出汗。指甲青。百藥不效。余用當歸三錢煎湯。外用水磨木香、沉香烏藥、枳殼。磨濃服。立止。

一論寒邪冷氣入乘心絡。或臟腑暴感風寒。上乘於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則經年不瘥。

桂附丸,西園公屢驗。

烏頭(炮去皮臍三兩),附子(三兩),乾薑(炮二兩),官桂(二兩),川椒(去目微炒二兩),赤石脂(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覺至痛處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十丸。以知為度。若是朝服無所覺。至午後再進二十丸。若久心痛。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盡一劑。終身不發。治心痛徹背如神。

一論心腹疼痛。每作必胸滿。嘔吐厥冷。面赤唇麻。咽乾口燥。寒熱不時。而脈洪大。屢服寒涼損真之故。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且脈弦洪而有怪狀。乃脾氣損虧。肝木乘之而然。當暖補其胃。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半夏、茯苓、吳茱萸。

一婦人胃脘。當心而痛甚。右寸關俱無。左雖有微而似絕。手足厥冷。病熱已篤。察其色。眼胞上下青黯。此脾虛肝木所勝。用參、朮、茯苓、陳皮、甘草。補其中氣。用木香和胃。以行肝氣。用吳茱萸散脾胃之寒。止心腹之痛。急與一劑。俟滾先服。煎好再進。諸病悉愈。何可泥其痛無補法。而反用攻伐之藥。禍不旋踵。

一婦人懷抱鬱結。不時心腹作痛。年久不愈。諸藥不應。余用歸脾加炒山梔而愈。

一唐儀部胸內作痛。月餘腹亦痛。左關弦長。右關弦緊。此脾虛肝木所乘。以補中益氣加半夏、木香二劑而愈。又用六君子湯二劑而安。此面色黃中見青。

一論有蟲者。必面斑白唇紅。又痛後便能食。時作時止是也。用二陳湯苦楝根皮煎服。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或曰。痛而久臥不安。自按心腹。時大叫。面色或青或黃。唇緩目無睛光。此蟲痛也。

一治蛔蟲作痛神方。用苦楝根上皮洗淨。白水煎。露一宿。次日早。燒豬肉一塊。嗅其氣。然後服藥。其法。上半月服。其蟲盡下。

一治寸白蟲作痛。用酸石榴東南根二兩。檳榔五錢。大黃五錢。白水煎。露一宿。來日五更冷服。未服先燒些豬肉。嗅其氣。不可食。其藥上半月服之。立效。

一論胃冷。蛔蟲上攻。心痛。嘔吐。四肢冷。

烏梅丸

當歸(四錢),人參(六錢),炮姜(一兩),肉桂(六錢),大附子(炮六錢),川椒(去目炒四錢),細辛(六錢),黃連(一兩酒炒),黃柏(六錢酒炒)

上為末。烏梅三十個。去核搗爛。入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

鹽湯送下。烏梅用好醋浸一宿。去核。於五升米飯上蒸熟。杵如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杵三千下。入蜜和為丸。又治胃腑發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一論蟲攻心痛。並腹中塊。按之不見。往來痛無休止。

化蟲丸

鶴蝨(三錢),胡粉(炒),枯礬,苦楝根皮(去浮皮),檳榔(各五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入真芝麻油一二點。打勻服之。其蟲小者化為水。大者自下。一婦年四旬。心胃刺痛。時痛時止。不思飲食。食則即吐。手足厥冷。胸中痞悶。口乾作渴。余曰。此胃中有蟲也。以二陳湯加檳榔、枳實、烏梅、花椒、炒黑乾薑、苦楝根皮、生薑煎一服。打蟲下一大碗。遂止。

一論急心痛。

元靈散

五靈脂(去砂石),元胡索(炒),莪朮(火煨),良薑(炒),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醋湯送下。

一論諸心氣痛不可忍者。

絳靈散

白礬(枯一兩),硃砂(一錢),生薑(二片)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輕者一錢。空心。白湯送下。

一治心痛方

白礬(枯一兩),白硼砂(一錢五分)

上為末。薑汁打麵糊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一治心胃氣痛如神。用生礬、枯礬等分為末。麵糊丸如櫻桃大。每服三丸。燒酒下立止。

一治心胃刺痛。砂糖半鍾。熱酒調服即愈。

一治心氣痛。五靈脂一錢。枯礬二分。為末。溫酒調下。

一治心胃痛欲死。用良薑末三分。米湯調下立已。

一徐四可治胃脘痛。用炒鹽一錢。生薑七片。水煎一鍾。溫服立止。

一論心腹痛。不問寒熱新久。一服立止。

官桂(一錢五分),白芍(二錢酒炒),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如感冒寒邪。加香、蘇。如有熱。加芩、連。如大便閉。及下痢初起。任服涼藥不通。腹痛不止。加大黃、枳殼。立效。

一治胃脘痛甚。諸藥不效者。

黃連(六錢),大附子(去皮臍炮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稍熱服。

一治心疼痛。荊子炒焦為末。米飲調下。

又方。蜜一小鐘。酒一碗。同蜜煎滾。調枯礬末一錢。溫服出汗。

一治諸血諸氣。痛不可忍。及心脾氣血諸痛。又治血滯腰痛。

三香沉麝丸,內翰蘇沈方。

硃砂,血竭沒藥(各一分),沉香(三分),木香(五分),麝香(半分)

上銼為末。瓷器煮。生甘草膏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姜鹽湯嚼下。

婦人產後氣血痛並主之。亦治脾痛血滯腰痛。用續斷、牛膝、桃仁炒。煎溫湯送下。血暈。用乳香泡湯研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