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虛煩

夫虛煩者。心胸煩擾而不寧也。多是體虛。攝養有乖。榮衛不調。使陰陽二氣皆有所偏勝也。或陰虛而陽盛。或陰盛而陽虛。內經曰。陰虛則內熱。陽虛則外寒。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令人虛煩。多是陰虛生內熱所致。虛勞之人。腎水有虧。心火內蒸。其煩必躁。吐瀉之後。

津液枯竭。煩而有渴。惟傷寒及大病後。虛煩之症。卻無霍亂。臨病宜審之。巢氏病源曰心煩不得寐者。心熱也。但虛煩不得寐者。膽冷也。

一論病後虛煩不得眠。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心悸。或復自汗等症。

溫膽湯

半夏(湯泡七錢),竹茹,枳實(麩炒各三錢),陳皮(四錢半),白茯苓(去皮二錢五分),甘草(炙二錢五分)

上銼。分二劑。薑、棗煎服。一方。加酸棗仁炒、遠志去心、五味子、熟地黃、人參各等分。

一論大病後。表裡俱虛。內無津液。煩渴心躁。及諸虛煩熱。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身不痛。不可汗下。宜服竹葉石膏湯。(方見傷寒)

白話文:

【虛煩】

虛煩,就是心臟和胸部感到煩悶不安。這大多是由於身體虛弱,生活作息或飲食不當,導致體內營氣和衛氣失調,使得陰陽兩種氣息出現了過度強盛的情況。可能是陰氣虛弱而陽氣過旺,或是陽氣虛弱而陰氣過旺。根據《內經》所述,陰虛會導致體內發熱,陽虛則會造成體外寒冷;陽氣過旺會導致體外發熱,陰氣過旺則會讓體內感到寒冷。導致虛煩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陰虛引發的體內發熱。虛弱的人,腎臟功能不足,心臟內部產生過多的熱量,這種煩悶一定會伴隨焦躁。在嘔吐或腹瀉後,體內的津液會大量流失,因此會感到煩躁並口渴。然而,在傷寒或大病後的虛煩症狀,卻不會出現類似霍亂的情況。在臨牀診斷時,應仔細辨別。巢氏的《病源》提到,如果心煩無法入睡,可能是因為心臟過熱。但如果只是虛煩無法入睡,那可能是膽囊功能低下。

有一種情況是在疾病康復後,患者出現虛煩而無法入眠,以及心臟和膽囊虛弱膽小,容易受驚嚇,呼吸短促心悸,或者出現自汗等症狀。

這時可以使用「溫膽湯」來治療。

藥方:半夏(用水浸泡七錢),竹茹,枳實(用麥麩炒過各三錢),陳皮(四錢半),白茯苓(去掉皮二錢五分),甘草(炙過二錢五分)

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兩劑,加入薑和棗一起煎煮服用。另一個配方,可以加上炒過的酸棗仁、去掉心的遠志、五味子、熟地黃、人參,各取等量。

另有一種情況是在大病後,表裡都虛弱,體內津液不足,出現煩渴心煩,以及各種虛弱和煩熱的症狀,這些症狀與傷寒相似,但不會怕冷,身體也沒有疼痛感,不適合使用發汗或下瀉的治療方式,應該服用竹葉石膏湯。(此處藥方請參考傷寒部分)

2. 不寐

不寐有二種。有疾後虛弱。及年高人陽衰不寐者。有痰在膽經。神不守舍。亦令不寐。虛者用六君子湯。加炒酸棗仁、黃耆。痰者用溫膽湯。減竹茹一半。加南星、炒酸棗仁。傷寒不寐者。當求之本門。

一論心膽虛弱。晝夜不眠。百方無效。服此如神。

高枕無憂散

人參(五錢),軟石膏(三錢),陳皮,半夏(姜炒),白茯苓(去皮),枳實(麩炒),竹茹麥門冬(去心),酸棗仁(炒),甘草(各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龍眼五個。水煎服。

一論勞心。痰多少睡。心神不定。

養心湯

人參,麥門冬(去心),黃連(微炒),白茯苓(去皮),白茯神(去木),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遠志(去心),陳皮,柏子仁,酸棗仁,甘草(等分)

上銼。蓮肉五個去心。水煎。溫服。

安神復睡湯

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黃,益智仁,酸棗仁(炒),遠志(甘草水泡去心),山藥,龍眼肉(各等分)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心氣不足。恍惚多忘。或勞心膽冷。夜臥不睡。此藥能安神定志

加味定志丸

人參(三兩),白茯神(去皮木二兩),遠志(甘草水泡去心),石菖蒲(各二兩),酸棗仁(炒二兩),柏子仁(炒去殼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乳香為丸。每服五十丸。臨臥。棗湯送下。

附睡法

睡不厭蜷。覺不厭舒。蜷者曲膝蜷腹。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如此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多宏。舒體而臥。則氣宣而寡蓄。神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

西山蔡季通引千金方睡訣云。睡則必側。覺正而伸。早晚以時。先睡心。後睡眼。晦庵以為此古今未發之妙。

一論膽虛臥不安。心多驚悸。酸棗仁一兩。炒令香熟。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服。竹葉湯送下。

一治心下怔忡。睡倒即大聲打鼾睡。醒即不寐。余以羚羊角、烏犀角。各用水磨濃汁。入前所用養心湯。或復睡湯內。服之立效。蓋打鼾睡者。心肺之火也。

一治膽虛常多畏恐。不能獨臥。如人捕狀。頭目不清。

人參,枳殼,五味子,桂心(各三分),柏子仁(一錢),甘菊花,白茯苓,枸杞子(各三分),山茱萸(五分),熟地黃(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白話文:

[失眠]

失眠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疾病後身體虛弱,以及老年人因陽氣衰退而導致的失眠。另一種則是由於膽經有痰,導致精神無法集中,同樣會造成失眠。對於前者,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再加入炒酸棗仁和黃耆。如果是因為痰多導致的失眠,則應該使用溫膽湯,但要將竹茹的份量減半,再加入南星和炒酸棗仁。如果失眠是由感冒引起的,應尋找對應的治療方法。

一個討論是關於心膽虛弱,晝夜都無法入睡,各種方法都試過卻無效,服用「高枕無憂散」後效果如神。該方包括人參、軟石膏、陳皮、半夏、白茯苓、枳實、竹茹、麥門冬、酸棗仁和甘草。所有材料磨碎成一劑,再加入五個龍眼,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個討論是關於勞心所導致的失眠,心神不定。可以使用「養心湯」,配方有人參、麥門冬、黃連、白茯苓、白茯神、當歸、白芍、遠志、陳皮、柏子仁、酸棗仁和甘草。所有材料磨碎後,再加入五個去了心的蓮子,用水煎煮後溫服。

「安神復睡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益智仁、酸棗仁、遠志、山藥和龍眼肉組成,加入薑和棗一同煎煮後服用。

一個討論是關於心氣不足,常常恍惚且記憶力差,或者勞心膽冷,夜晚難以入眠。這種藥物能安定神經,穩定心志。「加味定志丸」的成分有人參、白茯神、遠志、石菖蒲、酸棗仁和柏子仁。所有材料磨成細末後,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再以硃砂和乳香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五十粒,在睡前以棗湯送服。

附帶的睡眠方法是:睡覺時最好保持蜷縮姿態,醒來時則應舒展身體。蜷縮姿態指的是彎曲雙膝,蜷縮腹部,以左右肋側躺,這被稱為獅子眠。這樣做能使氣海深滿,丹田常暖,有助於腎臟健康,對人體有益。而舒展身體睡覺則會使氣息外泄,神經分散,所以只有在醒來時才適合舒展身體。

西山的蔡季通引用《千金方》中的睡眠祕訣:睡覺時一定要側躺,醒來時要正身伸展。早晨和晚上都要按時睡覺,先讓心靈進入睡眠狀態,再閉上眼睛。朱熹認為這是從古至今尚未公開的妙訣。

一個討論是關於膽虛導致睡覺不安穩,經常心驚膽戰。酸棗仁一兩,炒至香熟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無需限制時間。用竹葉湯送服。

另一個治療方法是針對心臟悸動,一躺下就開始打呼,醒來後卻無法入睡的情況。我用羚羊角和烏犀角,分別用水磨成濃汁,加入前面提到的養心湯或復睡湯內,服用後立即見效。打呼通常是由心肺火氣旺盛造成的。

另一個治療方法是針對膽虛導致的常感恐懼,無法獨自睡覺,像被人追捕一樣,頭腦不清醒的情況。配方有人參、枳殼、五味子、桂心、柏子仁、甘菊花、白茯苓、枸杞子、山茱萸和熟地黃。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後,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