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虛煩

夫虛煩者。心胸煩擾而不寧也。多是體虛。攝養有乖。榮衛不調。使陰陽二氣皆有所偏勝也。或陰虛而陽盛。或陰盛而陽虛。內經曰。陰虛則內熱。陽虛則外寒。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令人虛煩。多是陰虛生內熱所致。虛勞之人。腎水有虧。心火內蒸。其煩必躁。吐瀉之後。

津液枯竭。煩而有渴。惟傷寒及大病後。虛煩之症。卻無霍亂。臨病宜審之。巢氏病源曰心煩不得寐者。心熱也。但虛煩不得寐者。膽冷也。

一論病後虛煩不得眠。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心悸。或復自汗等症。

溫膽湯

半夏(湯泡七錢),竹茹,枳實(麩炒各三錢),陳皮(四錢半),白茯苓(去皮二錢五分),甘草(炙二錢五分)

白話文:

所謂虛煩,指的是心胸煩躁不安,大多是身體虛弱、飲食失調、氣血不順導致陰陽失衡。可能是陰虛陽盛,也可能是陰盛陽虛。《內經》說,陰虛則內熱,陽虛則外寒,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虛煩大多是陰虛生內熱引起的。體虛的人腎水不足,心火內熾,煩躁不安。吐瀉後津液耗損,煩躁且口渴。但傷寒和大病後的虛煩,卻不會伴隨霍亂症狀,診斷時要仔細區分。巢氏病源說,心煩失眠是因為心火亢盛,但虛煩失眠卻是膽寒所致。

有些人病後虛煩失眠,或者心膽虛怯,容易驚慌,氣短心悸,還有自汗等症狀。

上銼。分二劑。薑、棗煎服。一方。加酸棗仁炒、遠志去心、五味子、熟地黃、人參各等分。

一論大病後。表裡俱虛。內無津液。煩渴心躁。及諸虛煩熱。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身不痛。不可汗下。宜服竹葉石膏湯。(方見傷寒)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兩劑,用薑、棗煎煮後服用。另一種方法是在上述藥方中加入酸棗仁(炒)、遠志(去心)、五味子、熟地黃、人參各等份。

針對大病之後,身體表裡都虛弱,體內缺乏津液,感到口渴心煩,以及各種虛弱導致的煩躁發熱,這些症狀和傷寒類似,但患者不畏寒、身體也不疼痛,不宜使用發汗藥物,適合服用竹葉石膏湯。(方劑詳見傷寒論)

2. 不寐

不寐有二種。有疾後虛弱。及年高人陽衰不寐者。有痰在膽經。神不守舍。亦令不寐。虛者用六君子湯。加炒酸棗仁、黃耆。痰者用溫膽湯。減竹茹一半。加南星、炒酸棗仁。傷寒不寐者。當求之本門。

一論心膽虛弱。晝夜不眠。百方無效。服此如神。

高枕無憂散

人參(五錢),軟石膏(三錢),陳皮,半夏(姜炒),白茯苓(去皮),枳實(麩炒),竹茹麥門冬(去心),酸棗仁(炒),甘草(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失眠有兩種,一是因疾病後虛弱導致,二是年紀大陽氣衰弱引起的。還有一種是痰阻膽經,心神不寧,也會造成失眠。虛弱者可服用六君子湯,加入炒酸棗仁、黃耆。痰阻者可用溫膽湯,減少竹茹用量一半,加入南星、炒酸棗仁。傷寒引起的失眠,則需要參考傷寒門的治療方法。

有一種治療心膽虛弱、晝夜不眠的方劑,叫做高枕無憂散,效果神奇。方劑包含人參五錢、軟石膏三錢、陳皮、半夏(薑炒)、白茯苓(去皮)、枳實(麩炒)、竹茹、麥門冬(去心)、酸棗仁(炒)、甘草各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龍眼五個。水煎服。

一論勞心。痰多少睡。心神不定。

養心湯

人參,麥門冬(去心),黃連(微炒),白茯苓(去皮),白茯神(去木),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遠志(去心),陳皮,柏子仁,酸棗仁,甘草(等分)

上銼。蓮肉五個去心。水煎。溫服。

安神復睡湯

白話文:

先將藥材切碎,取一劑份量,加入五顆龍眼,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因勞心導致痰多、睡眠不足、心神不寧,則可用人參、麥門冬(去心)、黃連(微炒)、白茯苓(去皮)、白茯神(去木)、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遠志(去心)、陳皮、柏子仁、酸棗仁、甘草(等分)這些藥材,切碎後,加入五顆去心的蓮肉,用水煎煮,溫溫地服用。

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益智仁,酸棗仁(炒),遠志(甘草水泡去心),山藥,龍眼肉(各等分)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心氣不足。恍惚多忘。或勞心膽冷。夜臥不睡。此藥能安神定志

加味定志丸

人參(三兩),白茯神(去皮木二兩),遠志(甘草水泡去心),石菖蒲(各二兩),酸棗仁(炒二兩),柏子仁(炒去殼二兩)

白話文:

取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益智仁、酸棗仁(炒)、遠志(甘草水泡去心)、山藥、龍眼肉(各等分),研磨成粉末。以薑、棗煎服。此藥方可治療心氣不足、神志恍惚、健忘、勞心膽寒、夜不能寐等症狀,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

此外,加味定志丸則使用人參(三兩)、白茯神(去皮木二兩)、遠志(甘草水泡去心)、石菖蒲(各二兩)、酸棗仁(炒二兩)、柏子仁(炒去殼二兩)製成。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乳香為丸。每服五十丸。臨臥。棗湯送下。

附睡法

睡不厭蜷。覺不厭舒。蜷者曲膝蜷腹。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如此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多宏。舒體而臥。則氣宣而寡蓄。神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

西山蔡季通引千金方睡訣云。睡則必側。覺正而伸。早晚以時。先睡心。後睡眼。晦庵以為此古今未發之妙。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加入硃砂、乳香一起服用,每次五十丸,睡前用棗湯送服。

睡覺時要蜷縮身體,醒來時則要伸展身體。蜷縮時要曲膝蜷腹,以左右肋側臥,就像修養家所說的獅子眠一樣,這樣可以讓氣海充盈,丹田溫暖,腎水容易生成,對身體有很多益處。舒展身體睡覺,則氣容易散失,神氣不會潛藏,所以睡覺時只有醒來的時候可以舒展身體。

西山蔡季通引用《千金方》的睡訣說,睡覺時一定要側身,醒來時要正身伸展,早晚要按時睡覺,先讓心神安靜,再讓眼睛休息。晦庵認為這是古今以來未曾發表的妙法。

一論膽虛臥不安。心多驚悸。酸棗仁一兩。炒令香熟。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服。竹葉湯送下。

一治心下怔忡。睡倒即大聲打鼾睡。醒即不寐。余以羚羊角、烏犀角。各用水磨濃汁。入前所用養心湯。或復睡湯內。服之立效。蓋打鼾睡者。心肺之火也。

一治膽虛常多畏恐。不能獨臥。如人捕狀。頭目不清。

人參,枳殼,五味子,桂心(各三分),柏子仁(一錢),甘菊花,白茯苓,枸杞子(各三分),山茱萸(五分),熟地黃(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白話文:

如果膽虛導致睡不安穩,而且心慌害怕,可以用酸棗仁一兩,炒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服用,可以用竹葉湯送服。

如果心臟不舒服,睡著後打呼嚕很大聲,醒來又睡不著,可以用羚羊角、犀角磨成濃汁,加入之前提到的養心湯或安眠湯服用,效果很快。因為打呼嚕是因為心肺火旺。

如果膽虛導致經常害怕,不能獨自睡覺,像被人追趕一樣,頭昏眼花,可以用人參、枳殼、五味子、桂心、柏子仁、甘菊花、白茯苓、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黃,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溫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