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扁鵲華佗察聲色秘訣

病人五臟已奪。神明不守。聲嘶者死。病人循衣縫膽言者不治。

病人陰陽俱絕。掣衣撮空。妄言者死。病人妄語錯亂及不能語者。不治。熱病者可治。

病人陰陽俱絕。失音不能小言者。三日半死。病人兩目眥有黃色起者。其病方愈。

病人面黃目青者不死。青如草茲者死。病人面赤目黃者不死。赤如衃者死。

病人面黃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者死。病人面黃目黑者不死。黑如煤者死。

病人面目俱等者不死。病人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人面青目白者死。

病人面赤目青者。六日死。病人面黃目青者。九日必死。(是謂亂經。飲酒當風。邪入胃經。膽氣妄泄。目則為青。雖有天赦。不可復生。)

病人面赤目白。十日死。憂恚思慮。心氣內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槨。

病人面白目黑者死。此謂榮華已去。血脈空索。病人面黑目白。八日死。腎氣內傷。病因留積。

病人面青目黃者。五日死。

病人著床。心痛氣短。脾竭內傷。百日復愈。(能起彷徨。因坐於地。其立倚床。能治此者。可謂神良。)

病人面無精彩。若上氣不受飲者。四日死。病人目無精光。及齒牙黑色者。不治。

病人口張者。三日死。病人耳目及顴頰赤者。死在五日中。

病人黑色出於額上髮際下鼻脊兩顴上者。亦死在五日中。

病人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口鼻者。死在三日中。病人及健人。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病人面黑。目直視。惡風者死。病人面黑唇青者死。

病人面青唇黑者亦死。病人面黑。兩脅下滿。不能自轉反者死。

病人目不回。直視肩息者。一日死。病人陰結陽絕。目精脫。恍惚者死。

病人陰陽竭絕。目眶陷者死。病人眉系傾者七日死。

病人口如魚口。不能復閉。而氣出多不返者死。病人耳目口鼻。有黑色起入於口者。必死。

病人唇青。人中反者。三日死。病人唇反。人中滿者死。

病人唇口忽乾者不治。病人唇腫齒焦者死。

病人齒忽變黑者。十三日死。病人舌卷卵縮者必死。

病人汗出不流。舌卷黑者死。病人髮直者。十五日乃死。

病人發如干麻。善怒者死。病人發與眉衝起者死。

病人爪甲青者死。病人爪甲白者不治。

病人手足爪甲下肉黑者。八日死。病人榮衛竭絕。面浮腫者死。

病人卒腫。其面蒼黑者死。病人手掌腫無文者死。

病人臍腫反出者死。病人陰囊莖俱腫者死。

病人脈絕口張足腫者。五日死。病人足跗腫。嘔吐頭重者死。

病人足跗上腫。兩膝大如斗者。十日死。病人臥。遺尿不覺者死。

病人屍臭者。不可治。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

心病目黑。腎之日壬癸死。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

肺病煩赤目腫。心之日丙丁死。腎病面腫唇黃。脾之日戊己死。

青欲如蒼碧之澤。不欲如藍。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鵝羽。不欲加鹽。黑欲如重漆。不欲如炭。

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

2. 診五臟六腑氣絕症候

病人肝絕。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視而不見人。汗(一作泣)出如水不止。(一曰二日死)

病人膽絕。七日死。何以知之。眉為之傾。

病人筋絕。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一曰八日死)

病人心絕。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視立死。(一曰目亭亭二日死)

病人腸(一云小腸)絕。六日死。何以知之。髮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病人脾絕。十一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腫。腹熱臚脹。泄利不覺。出無時度。(一曰五日死)

病人胃絕。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覆。(一曰脬腸平九日死)

病人肉絕。六日死。何以知之。唇舌皆腫。溺血。大便赤泄。(一曰足腫九日死)

病人肺絕。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張但氣出而不收。(一曰鼻口虛張短氣)

病人大腸絕。不治。何以知之。泄利無度。利絕則死。

病人腎絕。四日死。何以知之。齒為暴枯。面為正黑。目中黃色。腰痛欲折。自汗出如流水。(一曰人中平七日死)

病人骨絕齒黃落。十日死。諸浮脈無根者皆死。以上五臟六腑為根也。

3. 臟腑論

心藏神。腎藏精。脾藏魂。膽藏魄。胃受物而化之。傳氣於肺。傳血於肝。而傳水穀於脬腸矣。腎北方天乙水。故以藏精。精始為魂魄。乃精之所自出。是精氣之佐使。而並其出入。水能生木。木為之子。故膽中藏魄。心南方太虛火。用以藏神。生陽曰魂魄。乃神之所自出。

是為神氣之所弼。而隨其出入。火能生土。土為之子。故脾中藏魂。人之一身。精神其主。而魂魄其使也。人之生也。精神魂魄。性之用也。血氣水穀。形之用也。惟內外交相養。則精神強而魂魄盛。性者受之天。必有藏焉。心者神所藏。腎者精所藏。脾者魂所藏。膽者魄所藏。

統其藏者心也。故能發見於聲臭言視之間。而不違其則者。所以靈也。形者資於地。必有腑焉。肺為傳氣之腑。胃為化水穀之府。又為之脬腸。以流其渣滓濁穢。故天地之性人為貴。豈若異端者之言魂魄哉。愚謂人之飲食入口。由胃管入於胃中。其滋味滲入五臟。其質入於小腸。

乃化之。則入於大腸。始分別清濁。渣滓濁者。結於廣腸。津液清者。入於膀胱。膀胱乃津液之府也。至膀胱又分清濁。濁者入於溺中。其清者入於膽。膽引入於脾。脾散於五臟。為涎。為唾。為涕。為淚。為汗。其滋味滲入五臟。乃成五汁。五汁同歸於脾。脾和乃化血。行於五臟五腑。

而統之於肝。脾不和乃化為痰。血生氣於五臟五腑。而統之於肺。氣血化精。統之於腎。精生神。統之於心。精藏二腎之間。謂之命門。神藏於心之中竅。為人之元氣。氣從肺管中出。鼻為呼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