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癇症

脈虛弦為驚。為風癇。

癇症者。發則仆地。悶亂無知。嚼舌吐沫。背反張。目上視。手足搐搦。或作六畜聲者是也。蓋癇疾之原。得之驚。或在母腹之時。或在有生之後。必因驚恐而致疾。蓋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恐氣歸腎。驚氣歸心。並於心腎。則肝脾獨虛。肝虛則生風。脾虛則生痰。蓄極而通。

其發也暴。故令風痰上湧而癇作矣。內經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氣並於上。上實下虛。清濁倒置。故令人仆地。悶亂無知者。濁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閉也。舌者心之苗。而脾之經絡。連於舌本。陽明之經絡。入上下齒縫中。故風邪實於心胸。則舌自挺。風邪實於陽明。

白話文:

脈虛弦為驚。為風癇。

脈象虛弱而弦緊,這是由於驚嚇所致,屬於風癇症。

癇症者。發則仆地。悶亂無知。嚼舌吐沫。背反張。目上視。手足搐搦。或作六畜聲者是也。

患有癇症的人,發作時會突然倒地,神智不清,昏迷不醒。口中會不停地嚼舌,吐口水,背部反弓,眼睛向上看,四肢抽搐,甚至會發出像牲畜一樣的聲音。

蓋癇疾之原。得之驚。或在母腹之時。或在有生之後。必因驚恐而致疾。蓋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恐氣歸腎。驚氣歸心。並於心腎。則肝脾獨虛。肝虛則生風。脾虛則生痰。蓄極而通。

癇症的根本原因是驚嚇,這可能是發生在母體中,也可能是在出生後。驚嚇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因為恐懼會使氣機下沉,驚嚇會使氣機紊亂。恐懼之氣歸於腎,驚嚇之氣歸於心。心腎俱虛,則肝脾獨虛。肝虛則生風,脾虛則生痰。痰氣積聚到極點就會發作。

其發也暴。故令風痰上湧而癇作矣。內經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氣並於上。上實下虛。清濁倒置。故令人仆地。悶亂無知者。濁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閉也。舌者心之苗。而脾之經絡。連於舌本。陽明之經絡。入上下齒縫中。故風邪實於心胸。則舌自挺。風邪實於陽明。

癇症發作非常突然,這是因為風痰上涌而導致的。正如《內經》所說,人之所以會倒地,是因為厥氣上逆,上實下虛,清濁顛倒,導致人失去知覺。昏迷不醒是因為濁邪上犯心臟,神志被阻蔽。舌頭是心臟的苗,脾的經絡連接到舌根。陽明經絡則進入上下牙齒縫隙中。因此,風邪入侵心胸,就會導致舌頭伸出,風邪入侵陽明經絡,則會導致牙齒咬緊。

則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吐沫者。風熱盛於內也。此風來潮湧之象。背反張。目上視者。風在太陽經也。足太陽之經。起於睛明。挾脊而下。風邪干之。則實而勁急。故目上視而背反張也。手足搐搦者。屬肝木。肝木主筋。風熱盛於肝。則一身之筋牽攣。故令手足搐搦也。

搐者四肢屈曲之名。搦者十指開握之義也。或作六畜聲者。風痰鼓其氣竅。而聲自變也。譬之弄笛焉。六孔閉塞不同。而宮商別異是也。

夫癇之為病。角弓反張。手足搐搦。口吐涎沫。俗云豬圈風也。亦因金衰木旺。生風外出。驚邪入內以致之。蓋癇病一月數發者。易治。周年一發者。難治。虛實之判也。實則即攻之。虛者先補可也。治法。當先以瓜蒂散吐之。用甜瓜蒂為末。每服一錢。井水調一盞投之。即大吐。後熟睡。勿令驚起即效。後以湯藥調理。

白話文:

如果嘴巴閉合不開,一陣一陣地張合,並且出現嚼舌頭、吐口水的症狀,這是因為體內風熱盛行,就像潮水湧動一樣。如果出現背部反弓、眼睛向上看的情況,這是因為風邪侵犯了太陽經,足太陽經起於睛明穴,沿著脊柱向下走,風邪侵入導致經絡緊縮,所以眼睛向上看,背部反弓。如果出現手腳抽搐的情況,這是由於肝木主筋,風熱盛行於肝,導致全身筋脈攣縮,所以出現手腳抽搐。抽搐是指四肢屈曲,搦是指手指開合困難。如果患者發出像動物的聲音,這是因為風痰阻礙了氣竅,導致聲音改變,就像吹笛子一樣,不同的孔洞堵塞,就會發出不同的音調。

癲癇是一種疾病,表現為角弓反張,手腳抽搐,口吐唾沫,俗稱豬圈風。這是因為金氣衰弱,木氣旺盛,導致風邪外發,驚邪內侵而引起。如果癲癇每月發作幾次,比較容易治療;如果每年發作一次,則比較難治,這就是虛實之分。實證就應該直接治療,虛證則需要先補後治。治療方法應該先用瓜蒂散來催吐,用甜瓜蒂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井水調和一盞,服用後即可大吐,然後熟睡,不要驚醒,效果就會顯著。之後再用湯藥調養。

一論癇者。宜下宜吐。茶子喜湧而能吐頑痰。宜取一升。搗爛。煎湯服。得大吐便止。

一論諸癇神智不寧。時發狂躁。多言好怒。面容不澤。

定神至寶丹

生地黃(薑汁炒五錢),橘紅,貝母,白茯苓(去皮),黃連,遠志(去心),石菖蒲,酸棗仁(炒),枳實(麩炒),栝蔞仁,天花粉,甘草(少許)

白話文:

治療癲癇,宜瀉下宜催吐。茶子能湧吐頑痰,取一升搗爛煎湯服用,能使人大量嘔吐,癲癇即可止住。

對於癲癇患者神志不寧,時常發狂躁,多言好怒,面容不澤的症狀,可用生地黃(薑汁炒五錢)、橘紅、貝母、白茯苓(去皮)、黃連、遠志(去心)、石菖蒲、酸棗仁(炒)、枳實(麩炒)、栝蔞仁、天花粉、甘草(少許)等藥物製成定神至寶丹治療。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

一論癇者。痰涎壅並然也。

加減導痰湯,主方神效。

南星(薑製),半夏,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栝蔞仁,枳實(麩炒),桔梗,山梔子,黃芩(各一錢),黃連(姜炒一錢),甘草,木香(五分另研),辰砂(五分為末)

上銼一劑。生薑煎。入竹瀝、薑汁。磨木香末。調辰砂同服。

白話文:

上銼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飲用。

論述關於癇症,通常是因為痰涎積聚所導致的病症。

使用「加減導痰湯」,此方藥效顯著。

藥物成分如下:南星(經薑製)、半夏、陳皮(去白色)、白茯苓(去皮)、栝蔞仁、枳實(麩炒)、桔梗、山梔子、黃芩(每種一錢)、黃連(經薑炒一錢)、甘草、木香(五分需單獨研磨)、辰砂(五分需研磨成粉)。

以上配方煮成一劑,使用生薑煎煮。加入竹瀝和薑汁,研磨木香粉,與辰砂混合後一同服用。

一論癇屬氣血虛。而兼痰火者。此攻補兼施。平肝解鬱。清火化痰。除眩暈諸癇之症。

清心抑氣湯

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白朮(去蘆炒),白茯苓(去皮),陳皮(去白),半夏(薑汁炒),枳實(麩炒),竹茹,石菖蒲,黃連(姜炒),香附(炒各一錢),麥門冬(去心),川芎,人參,遠志(去心),甘草(各四分)

白話文:

這段話主要論述癲癇屬氣血虛,同時伴有痰火,需要採用攻補兼施的治療方法,通過平肝解鬱、清火化痰來治療眩暈和癲癇等症狀。

「清心抑氣湯」的組成藥物包括:當歸、白芍、白朮、白茯苓、陳皮、半夏、枳實、竹茹、石菖蒲、黃連、香附、麥門冬、川芎、人參、遠志、甘草。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一論大人小兒。忽然昏暈倒地。五癇之症。

硃砂(水飛用豬心一個割開入砂末五錢濕紙包漫火炙熟取砂淨入後藥豬心病人空心食),南星(沸湯浸三次銼薑製二兩),巴豆仁(五錢石灰一碗炒紅入仁在內灰冷取仁將灰又炒又以仁在內再炒揀出用草紙捶去油灰不用),全蠍(去頭足尾炙二錢),龍膽草(二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薑湯送下。

白話文:

上銼一劑,指的是準備一劑藥方。生薑煎服,是說要用生薑煎水來服用藥方。以下是一則針對大人和小孩的方子,專門用於治療忽然昏厥倒地、五種癲癇類的症狀。

主要藥物如下:

  1. 紅色的硃砂,需要用水洗淨,再將它加入到豬心裡,豬心要先切開,放入五錢的硃砂末,用濕紙包好,然後放在火上慢慢烤熟,取出後去掉豬心中的雜質,只保留乾淨的硃砂,再與其他藥物混合使用。這個豬心要在空腹時食用。

  2. 南星,需要先用沸騰的水浸泡三次,再用生薑來製作,總重量為二兩。

  3. 巴豆仁,需要五錢,再用一盤石灰將它們一起炒至紅色,然後將巴豆仁留在裡面,待灰冷卻後取出巴豆仁,再將灰再次炒一遍,並將巴豆仁放回去一起炒,最後挑選出不含油的巴豆仁使用,這裡的灰不使用。

  4. 全蠍,要去掉頭部、腳和尾巴,再炙烤,總重量為二錢。

  5. 龍膽草,總重量為二兩。

以上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再用麵粉和水調製成糊狀,做成大小如同梧桐籽一樣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顆,用生薑湯來送服。

一論風癇搐搦。心志發狂。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數日不愈。逾垣上屋。

妄言罵詈。不避親疏。妄見鬼神。一切潮熱。及風中厥逆。牙關緊閉。並可治之。

三聖散

防風(去蘆三兩),瓜蒂(炒二兩),藜蘆(去苗加減用或一兩或半兩或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用齏汁二盞煎三沸。濾於大碗中。再用齏一盞。煎渣三沸。卻入先煎藥。同熬三沸。澄清。候溫。徐徐投下。不必盡劑。吐。如吐不止。煎蔥白湯咽三五口。立解。如不吐。再加服之。如服藥多。不吐出涎。再飲齏汁鹽湯各一二盞投之。如不出。以光釵喉中探引。

白話文:

風癇搐搦的症狀包括心情發狂,會拋棄衣物而逃跑,或者爬到高處大聲歌唱。有時可能會持續數天不見好轉,甚至會翻越圍牆和屋頂。

患者還會胡說亂語,辱罵他人,對親朋好友無所顧忌,妄想見到鬼神。身體會感到潮熱,並且有風中的暈厥現象,牙關緊閉。這些情況皆可藉由下列方法治療:

三聖散

材料:防風(去掉蘆莖三兩),瓜蒂(炒熟二兩),藜蘆(去掉苗,根據需要用量可為一兩、半兩或兩兩)。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盞水煎煮三次,將湯汁過濾到大碗中,再用一盞水煮渣三次,將煮出來的湯與先煎的藥混合一起再熬煮三次,直到湯清澈後,靜置冷卻。劑量不必一次全部服下,若需要嘔吐,可以嘗試用蔥白湯喝三五口,能立即緩解。如果沒有嘔吐,則可以再次服用藥物。如果服藥後沒有嘔吐出來的唾液,可以再飲用各一至二盞的鹽水。如還是沒有反應,可以用光針探引喉部。

即出矣。須用白盆一個。黑盆不見涎形狀。吐出青黃涎沫二三升為效。吐罷之後。吃微溫白粥一二頓。

此三聖散。汗吐下三法俱行。防風發汗。瓜蒂下泄。藜蘆湧吐。凡用法則禁忌症候。小者勿服。病久雖合吐。勿服。吐血人勿服。主病不正勿服。眾口不能正勿服。先正病人心神。居淨室中。善侍病者一二人。溫克和柔。善誘病人則妙矣。提防吐後眩暈。跌撲呼叫。病人既吐必損津液作渴。與冰水及新水。降心火。勿食熱物。

一論諸風瘛瘲。不能言語。怔忡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倦。心氣不足。神志不寧。驚恐憂慘。虛煩少睡。或發癲狂。小兒驚癇風搐。大人暗風羊癲風癲。發叫如雷。其效如神。

白話文:

要吐出來了,需要準備一個白色的盆子,黑色的盆子看不清楚痰液的形狀。吐出青黃色的痰液,兩三升就見效了。吐完之後,吃一兩頓微溫的白粥。

這三聖散,汗、吐、下三種方法都可行。防風發汗,瓜蒂瀉下,藜蘆催吐。使用時要注意禁忌症狀,身體虛弱的人不要服用,久病的人即使適合吐,也不要服用,吐血的人也不要服用,病症不對的人也不要服用,眾人意見不一致的也不要服用。首先要安撫病人心神,住進乾淨的房間,由一兩個人精心照料,溫和柔順,善於誘導病人,效果就會很好。要注意吐後頭暈、跌倒、呼喊的情况。病人吐完之後,津液損耗會感到口渴,要喝冰水或涼水,降心火,不要吃熱的東西。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風病引起的昏迷、不能言語、心慌健忘、神志恍惚、頭昏眼花、胸悶煩躁、痰多阻塞、精神萎靡、心氣不足、神志不寧、驚恐憂愁、虛煩失眠,或者出現癲狂,小孩的驚癇抽搐,大人暗風、羊癲風、發作時呼喊如雷,效果非常好。

千金保命丹,侍御何中寰經驗。

硃砂(二錢),珍珠(一錢),膽星(三錢),甘草,麻黃(去根節),白附子(炮),雄黃,薄荷(各一錢),防風,琥珀,金箔,牛黃(各一錢),殭蠶(炒),犀角,麥門冬(去心),枳殼(去穰),桔梗(去蘆),地骨皮,神麯(炒),白茯苓(去皮),白朮(去蘆),人參(各三錢)遠志(去心三錢),柴胡(三錢),天麻(一錢),膽礬(一錢七分),冰片(少許),黃芩(七錢)麝香(少許),紫河車(七錢),天竺黃(一錢),荊芥(七錢),蟬蛻(一錢七分),川芎,牙皂(各一錢)

白話文:

「千金保命丹」是侍御何中寰的經驗方,其組成包括硃砂、珍珠、膽星、甘草、麻黃(去根節)、白附子(炮)、雄黃、薄荷、防風、琥珀、金箔、牛黃、殭蠶(炒)、犀角、麥門冬(去心)、枳殼(去穰)、桔梗(去蘆)、地骨皮、神麯(炒)、白茯苓(去皮)、白朮(去蘆)、人參、遠志(去心)、柴胡、天麻、膽礬、冰片、黃芩、麝香、紫河車、天竺黃、荊芥、蟬蛻、川芎、牙皂。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用蠟包裹。用時取開。每服一丸。薄荷煎湯磨化下。不拘時服。忌豬羊肉蝦米胡桃動風之物。

一參伯王搢庵公子。患癇七年。諸醫罔效。召余治。以追風祛痰丸、安神丸。二丸兼進。半年而愈。逾四年未發。復因不善保守。病發如前。差役復求余治。余以此方製藥一料。投之輒效。迄今數年不發。氣體已復原矣。余因此方治癇屢驗。故名曰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彈珠般。以金箔包裹,再用蠟封好。服用時取出一丸,用薄荷煎湯化開服下,不限時間服用。忌食豬肉、羊肉、蝦米、胡桃等易動風的食物。

一位姓伯王,名參的公子,患了癲癇已有七年之久,求醫無效。他請我診治,我用追風祛痰丸和安神丸,兩種丸藥同時服用,半年後病癒。四年多來未曾復發。後來因他沒有好好保養,病症又像以前一樣發作了。差役再次請我診治,我依此方重新製藥,服用後立即見效。至今已數年未再發作,身體也恢復正常了。我用此方治療癲癇多次驗證有效,故取名為……

醫癇無雙丸

南星(一兩),半夏(一兩二味用白礬皂角生薑煎湯浸一日夜透切片隨湯煮乾去礬皂姜不用),川芎(三錢),歸身(酒洗),軟石膏(各一兩),天麻(七錢),殭蠶(五分),生地黃(酒炒一兩),荊芥穗(五錢),辰砂(五錢),川獨活(五錢),烏犀角(五錢),白茯苓(去皮),揀參(各一兩),遠志(甘草水泡去心),麥冬(去心),白朮(去蘆油),陳皮(去白各五錢),酸棗仁(炒五錢),黃芩(三錢),川黃連(去毛五錢),白附子(煨),珍珠,甘草(各三錢),金箔(三十片)

白話文:

[醫癇無雙丸] 方劑組成及製法:

藥材:

  • 南星 (一兩)
  • 半夏 (一兩),用白礬、皂角、生薑煎湯浸泡一日一夜,使其充分滲透,然後切片,隨湯一起煮乾,去除白礬、皂角、生薑,不用。
  • 川芎 (三錢)
  • 歸身 (酒洗)
  • 軟石膏 (一兩)
  • 天麻 (七錢)
  • 殭蠶 (五分)
  • 生地黃 (酒炒一兩)
  • 荊芥穗 (五錢)
  • 辰砂 (五錢)
  • 川獨活 (五錢)
  • 烏犀角 (五錢)
  • 白茯苓 (去皮)
  • 揀參 (一兩)
  • 遠志 (甘草水泡去心)
  • 麥冬 (去心)
  • 白朮 (去蘆油)
  • 陳皮 (去白,各五錢)
  • 酸棗仁 (炒,五錢)
  • 黃芩 (三錢)
  • 川黃連 (去毛,五錢)
  • 白附子 (煨)
  • 珍珠 (三錢)
  • 甘草 (三錢)
  • 金箔 (三十片)

備註:

  • 以上藥材劑量皆為傳統中藥計量單位,一兩約等於 3.73 克。
  • 藥材需根據其特性進行炮製,如酒洗、去皮、去心、去毛等,以增強藥效或去除雜質。

使用方法:

  • 以上藥材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細末,製成丸劑服用。

注意事項:

  • 藥物需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 服藥期間需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心情舒暢。

上為細末。好酒打稀糊為丸。如梧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最能祛風化痰。降火補益。養血理脾。寧心定志。輕者半料奏效。重者全料。

一兒十五歲。御女後。復勞役。考試失意。患癇症三年矣。遇勞則發。用十全大補湯。加味歸脾湯之類。更以紫河車生研如膏。入蒸糯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三四服而痊。後患遺精。盜汗發熱。仍用前藥。及六味丸而愈。此方治癇。不拘老幼皆效。

清心滾痰丸,治諸風癲癇有殊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好酒調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再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白湯送服。此藥最能驅風化痰,降火補益,養血理脾,寧心定志。病情輕者服用半劑即可見效,病情嚴重者則服用全劑。

曾經有個十五歲的男孩,房事過後,又過度勞累,再加上考試失利,患上了癲癇,已經三年了。每當勞累時就會發作。醫生用十全大補湯、加味歸脾湯等藥方治療,並將紫河車研磨成膏狀,加入蒸好的糯米飯中製成丸藥,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每天服用三到四次,結果病就好了。後來,這個男孩又出現遺精、盜汗發熱的症狀,醫生繼續用之前的藥方,又加了六味丸,終於痊癒了。這個方子治療癲癇,不分老少,皆有效。

清心滾痰丸,治療各種風症癲癇,效果特別好。

一治驚癇方。

白礬(一兩半生半枯),荊芥穗(二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白話文:

這個配方是用來治療驚厥的。你需要準備以下材料:

  • 白礬:一半是未燒過的一兩,另一半已經燒焦了一兩
  • 荊芥穗:二兩

把這些材料磨成粉末,然後加入麪糊製成小藥丸,大小約等於黍米粒。再在藥丸外面裹上硃砂作為外皮。

每次服用20個藥丸,可以用薑汁水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