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二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8)

1. 傷寒諸方

三黃石膏湯

黃連(八分),黃芩(二錢),黃柏(二錢),梔子(三錢),麻黃(一錢),石膏(三錢),豆豉(二錢)

上銼。生薑,細茶煎服。

一治傷寒發黃症。身口俱黃如金色。小便如濃煎柏汁。諸藥不效者。

茵陳退黃散

柴胡(八分),升麻(八分),茵陳(二錢),龍膽草(二錢),木通(二錢),甘草(八分),滑石(三錢),黃連(八分),黃芩(二錢),梔子(三錢),黃柏(一錢五分)

上銼散。燈草煎服。大便實。加大黃一錢。目睛黃。倍龍膽草。虛弱人。加人參三錢。外用生薑搗爛。時時於黃處擦之。其黃自退。

一論陽毒發斑。狂妄亂言。大喝叫喊。面赤脈數有力。發斑發黃。大渴。大便燥實。上氣喘急。舌卷囊縮者難治。

三黃巨勝湯

石膏(三錢),黃芩(二錢),黃連(八分),黃柏(二錢),甘草(八分),大黃(二錢),芒硝(一錢),枳實(二錢)

上銼。薑、棗煎。

一論兩感傷寒。頭疼身熱惡寒。舌乾口燥。以陽先受病者。先以此湯投之。如陰先受病者。當先以六一順氣湯攻裡下之。如里先下利。身體痛者。又當以回陽救急湯。

沖和靈寶飲

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生地黃(四錢),川芎(一錢五分),細辛(八分),甘草(八分)黃芩(二錢),柴胡(八分),白芷(二錢),葛根(二錢),石膏(三錢)

上銼。薑、棗煎服。加薄荷十片。煎一沸。熱服。中病即止。冬月。去黃芩、石膏。加麻黃。

一論熱邪傳裡。熱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滿痛。身目黃。譫語燥渴。為蓄血症。脈沉有力。宜此下盡黑物則愈。未服前而血自下者為欲愈。不必服。

桃仁承氣湯

桃仁(八分),桂枝(一錢),大黃(二錢),芒硝(一錢),柴胡(八分),甘草(八分),青皮(一錢五分),枳實(二錢),芍藥(二錢),當歸(三錢)

上銼。薑、棗煎。臨服。入蘇木二錢。煎二沸。熱服。

一論熱邪傳裡。裡實表虛。血熱不散。熱氣乘虛。出於皮膚而為斑也。輕如疹子。重如錦紋。重甚則斑斕皮膚。或本屬陽。誤投熱藥。或當汗不汗。當下不下。或下後未解者。皆能致此。不可發汗。重令開泄。更加斑斕也。其或大便自利。怫鬱短氣。燥糞不通。黑斑。主不治。凡汗下不解。耳聾足冷。煩悶咳嘔。便是發斑之候。

消斑青黛飲

柴胡(八分),玄參(三錢),黃連(八分),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三錢),甘草(八分),生地黃(三錢),山梔子(三錢),犀角(五分),青黛(八分),人參(三錢)

上銼。薑、棗煎。臨熟。入醋一匙服之。大便實。去人參。加大黃一錢。

白話文:

傷寒諸方

三黃石膏湯

配方:黃連(八分)、黃芩(二錢)、黃柏(二錢)、梔子(三錢)、麻黃(一錢)、石膏(三錢)、豆豉(二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用生薑、茶水煎服。 主治:傷寒引起發黃,全身及口唇都呈現黃金色,小便像濃稠的柏樹汁液,其他藥物無效者。

茵陳退黃散

配方:柴胡(八分)、升麻(八分)、茵陳(二錢)、龍膽草(二錢)、木通(二錢)、甘草(八分)、滑石(三錢)、黃連(八分)、黃芩(二錢)、梔子(三錢)、黃柏(一錢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成粉末,用燈芯草煎服。若大便不通,可加加大黃(一錢);若眼睛發黃,可加倍龍膽草;體虛者,可加人參(三錢)。外用生薑搗爛,經常塗抹在發黃的地方,有助於退黃。 主治:陽毒引起的發斑,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大聲喊叫,面紅脈數有力,發斑發黃,口渴,大便乾燥,呼吸急促,舌頭捲曲、縮短者難治。

三黃巨勝湯

配方:石膏(三錢)、黃芩(二錢)、黃連(八分)、黃柏(二錢)、甘草(八分)、大黃(二錢)、芒硝(一錢)、枳實(二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用生薑、大棗煎服。 主治:兩種邪氣導致的傷寒,頭痛、發熱、怕冷,舌乾口燥,以陽氣先受邪者,先用此湯;若陰氣先受邪者,應先用六一順氣湯攻裡下之;若裡證先出現腹瀉,身體疼痛者,則應使用回陽救急湯。

沖和靈寶飲

配方: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生地黃(四錢)、川芎(一錢五分)、細辛(八分)、甘草(八分)、黃芩(二錢)、柴胡(八分)、白芷(二錢)、葛根(二錢)、石膏(三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用生薑、大棗煎服,加入薄荷十片,煎沸一次,趁熱服用,見效即停。冬季服用時,去掉黃芩、石膏,加入麻黃。 主治:熱邪侵入內臟,熱積聚於膀胱,病人神志恍惚,小便自利,大便黑色,小腹脹痛,身體和眼睛發黃,胡言亂語,口渴,屬蓄血症,脈沉有力,服用此藥排出黑色物質即可痊癒。若未服藥前已自行排出血液,則表示將要痊癒,不必服用。

桃仁承氣湯

配方:桃仁(八分)、桂枝(一錢)、大黃(二錢)、芒硝(一錢)、柴胡(八分)、甘草(八分)、青皮(一錢五分)、枳實(二錢)、芍藥(二錢)、當歸(三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用生薑、大棗煎服,臨服用時加入蘇木(二錢),煎沸兩次,趁熱服用。 主治:熱邪侵入內臟,內實外虛,血熱不散,熱氣乘虛而外洩於皮膚形成斑疹,輕則如疹子,重則如錦紋,更重則斑遍全身。或因陽虛,誤服溫熱藥物;或該發汗未發汗,該瀉下未瀉下,或瀉下後未解者,均可導致此症。不可發汗,應加強瀉下,否則斑疹加重。若大便自行通利,胸悶氣短,大便乾燥不通,出現黑斑,則難以治療。凡汗下不暢,耳聾腳冷,煩悶咳嗽嘔吐,都是發斑的徵兆。

消斑青黛飲

配方:柴胡(八分)、玄參(三錢)、黃連(八分)、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三錢)、甘草(八分)、生地黃(三錢)、山梔子(三錢)、犀角(五分)、青黛(八分)、人參(三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用生薑、大棗煎服,將熟時加入醋一匙服用。若大便不通,去掉人參,加大黃(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