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6)

1. 出汗良法

一嚴冬傷寒。不得汗出。宜薑蔥各半斤。煎湯一斛。傾大盆中。用小板一塊。橫加盆上。令患人坐臥其上蒸之。外以席被圍定。露其口鼻。外可進發汗藥。

一病人用大指捏住中指中節。緊捏莫放。十指俱屈。合掌夾在兩大腿中。緊緊坐住。待良久汗自出。

一用發表藥不出汗。將蘇葉煎湯。以器盛之。置於被內兩膝下熏之。

又法。用姜渣綿裹。周身擦之。汗即出。

一傷寒連日不出汗。昏睡不省。身熱語亂。此汗不得出也。用滾水一大茶壺。布包。放病人腳下。踏之。一時汗自下而上。其病即愈。

一傷寒不得汗出。用樟樹白皮搗爛炒熱。絹巾包烙渾身上。一時汗出即已。

一傷寒發熱。頭疼身痛。用生薑、連須蔥、淡豆豉等分。共搗爛為餅。搭臍上。帛緊勒。汗自出而已。(王景明傳)

一傷寒無汗。或日久汗不出者。用甜梨一個。生薑一塊。同搗為汁。再入童便一碗。量湯煮熱服之。即汗。

一傷寒單潮發熱無汗。五七日不大便。死在旦夕。以桃仁承氣湯。打下硬糞如石二次。即出大汗而已。後以溫膽湯二劑。調理而安。

一治傷寒發熱頭痛。亦治感冒。

生薑(一塊),核桃(七個打碎連殼),蔥白(連須七根),茶葉(一撮)

上水三碗。煎熱服。蓋被出汗。

一論傷寒昏迷不省人事。以皂角刺燃煙入鼻。有嚏可治。無則不治。肺氣上絕也。可治者。隨用皂莢、半夏、生白礬一錢五分。共為末。入薑汁調服。探吐痰去。甦醒為效。

一論汗出不止。將病人發按在水盆中。足冷於外。用炒麥麩皮、糯米粉、龍骨、牡蠣煅。為末和勻。周身撲之。其汗自止。

白話文:

[良方出汗]

  1. 在嚴寒的冬天,若得了感冒無法出汗,可以使用薑和蔥各半斤,煮成一大鍋湯。將湯倒入大盆中,然後用一塊小板橫放在盆上,讓患者坐在或躺在上面,藉由蒸汽促進出汗。然後在外面圍上毯子或蓆子,只露出口鼻,同時可服用發汗藥物。

  2. 若患者用大拇指緊緊捏住中指中段,十指彎曲,雙手合掌夾在大腿之間,保持這個姿勢坐著,過一會兒就會開始出汗。

  3. 如果吃了發汗藥物仍不出汗,可以將蘇葉煮成湯,放入容器中,放在被子下面兩膝下方,藉由熱氣促進出汗。

  4. 另一方法是,將薑渣用棉布包裹,擦拭全身,就能出汗。

  5. 若連續多天感冒不出汗,出現昏睡、高燒、囈語的症狀,可能因為汗水無法排出。可以使用一大壺沸水,用布包裹,放在患者腳下,踩踏後,汗水會從下往上排出來,病情即可得到緩解。

  6. 若感冒不出汗,可以將樟樹白皮搗碎炒熱,用絹巾包裹,放在身體上,能迅速出汗。

  7. 若感冒發燒,頭痛身痛,可以將薑、蔥、淡豆豉混合,搗碎成餅狀,放在肚臍上,並緊緊纏繞,汗水自然會流出。

  8. 若感冒不出汗,或者長時間不出汗,可以將一個甜梨和一塊薑搗碎成汁,加入一碗童子尿,煮熱後飲用,即可出汗。

  9. 若感冒只有潮紅發燒,但不出汗,且五到七天未排便,病情危急。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幫助排泄硬結的大便兩次,然後就會大量出汗。之後再用溫膽湯調理,病情即可穩定。

  10. 若感冒發燒頭痛,或是普通感冒,可以使用薑、核桃、蔥白和茶葉,用水煮開,喝熱湯,蓋被子出汗。

  11. 若感冒昏迷,失去意識,可以將皁角刺燒成煙霧,讓煙霧進入鼻子,如果打噴嚏表示有救,否則可能病情嚴重。若有救,可以用皁莢、半夏、生白礬和薑汁調和,服用後引吐痰,能醒神。

  12. 若出汗過多,可以將患者的頭髮浸泡在水盆中,雙腳露出在外,然後用炒熟的麥麩皮、糯米粉、煅龍骨、煅牡蠣粉混合,塗抹在全身,汗水就會停止。

2. 傷寒諸方

一論冬月正傷寒。頭疼發熱惡寒。項脊強重。脈浮緊無汗。是足太陽膀胱經表症。若頭如斧劈。身似火炙者。宜此方。

升陽發表湯

麻黃(一錢),杏仁(三錢),桂枝(一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二錢),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升麻(八分)

上銼。薑、蔥、豆豉。水煎。熱服出汗。汗出藥止。勿多服。

一論冬月正傷風。頭疼發熱惡寒。鼻塞項脊強重。脈浮緩自汗。為表症也。此足太陽膀胱經受邪。當實表散邪。無汗者不可服。

疏邪實表湯

桂枝(一錢),白朮(一錢五分去蘆),芍藥(二錢),甘草(一錢),防風(一錢五分),羌活(二錢),川芎

上銼。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汗不止。加黃耆蜜水炒。喘加柴胡八分。杏仁三錢。胸中飽悶。加枳殼一錢。麩炒去穰。桔梗八分。

一論春夏秋。非時感冒暴寒。頭疼。發熱惡寒。無汗。脊強。脈浮緊。此足太陽膀胱受邪。是表症。宜發表。不與冬時正傷寒同治法。此方非獨治三時暴寒。春可治溫。夏可治熱。秋可治濕。治雜病亦有神也。可代麻黃湯、桂枝湯、大青龍湯、各半湯。乃太陽經神藥也。

羌活沖和湯(又名神解散。)

蒼朮(泔制一錢),羌活(一錢),防風(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一錢),細辛(二分),黃芩(一錢),生地(一錢),甘草(二分)

上銼。生薑、蔥白。水煎。熱服出汗。胸中飽悶。加枳殼去穰。桔梗去蘆。夏月。加石膏、知母。有汗。去蒼朮。加白朮。再不止。去細辛。加黃耆蜜炙。如再不止。以小柴胡湯加桂枝、芍藥一錢。名神術湯。不作汗。加蘇葉。

一論足陽明胃經。身熱。鼻乾不眠。微惡寒。頭痛。眼眶痛。脈微洪。宜解肌。此屬陽明經病。其正陽明腑病。別有治法。

柴葛解肌湯

柴胡(八分),黃芩(二錢),芍藥(二錢),葛根(二錢),羌活(二錢),石膏(三錢),桔梗(八分),甘草(八分),白芷(一錢)

上銼。薑、棗煎服。本經無汗惡寒。去黃芩。加麻黃一錢。

一論足少陽膽經。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脈來弦數。屬半表半裡。宜和解。此膽經無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利小便也。

柴胡雙解散(即小柴胡湯)

柴胡(一錢),黃芩(二錢),半夏(二錢湯泡),人參(二錢),甘草(八分),白茯苓(三錢),白芍藥(二錢)

上銼散。薑、棗煎。嘔。加陳皮一錢五分。竹茹四錢。薑汁。痰多。加栝蔞三錢。貝母三錢。口乾。加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三錢。心中飽悶。加桔梗三分。枳殼一錢。心下痞滿。加枳實二錢。黃連八分。內熱甚。錯語心煩。不得眠。合黃連解毒湯。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合四苓散。夾熱而利。加炒黃連八分。白芍二錢。

白話文:

[傷寒諸方]

一、關於冬天正值傷寒的病症:

症狀為頭痛、發燒、怕冷,脖子和背部僵硬沉重,脈搏浮而緊,沒有汗。這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表症。如果頭痛如被斧劈,身體感覺像被火烤,適合使用以下藥方:

升陽發表湯

麻黃(一錢)、杏仁(三錢)、桂枝(一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二錢)、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升麻(八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薑、蔥、豆豉,用水煎煮。趁熱服用,使身體出汗,汗出後就停止服藥,不要過量服用。

二、關於冬天正值傷風的病症:

症狀為頭痛、發燒、怕冷,鼻塞、脖子和背部僵硬沉重,脈搏浮而緩,會自己出汗。這也是表症。這是足太陽膀胱經受到邪氣侵襲。應當使用藥物來增強體表防禦能力,驅散邪氣。沒有汗的人不適合服用此方。

疏邪實表湯

桂枝(一錢)、白朮(一錢五分,去除蘆頭)、芍藥(二錢)、甘草(一錢)、防風(一錢五分)、羌活(二錢)、川芎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煎煮,溫服。如果汗出不止,可以加入用蜜水炒過的黃耆。喘息可以加入柴胡八分、杏仁三錢。胸悶脹滿可以加入炒過麩皮去除瓤的枳殼一錢、桔梗八分。

三、關於春夏秋三季,非時節發生的感冒受寒:

症狀為頭痛、發燒、怕冷、無汗、背部僵硬,脈搏浮而緊。這是足太陽膀胱經受到邪氣侵襲,屬於表症。應該用發表的藥物治療。這和冬天正值傷寒的治療方法不同。這個藥方不僅能治療三季的突然受寒,春天可以治療溫熱病,夏天可以治療暑熱病,秋天可以治療濕病。治療雜病也有奇效,可以代替麻黃湯、桂枝湯、大青龍湯、各半湯。是太陽經的良藥。

羌活沖和湯 (又名神解散)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製成,一錢)、羌活(一錢)、防風(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一錢)、細辛(二分)、黃芩(一錢)、生地(一錢)、甘草(二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蔥白,用水煎煮。趁熱服用,使身體出汗。胸悶脹滿可以加入去除瓤的枳殼、去除蘆頭的桔梗。夏天可以加入石膏、知母。有汗的情況,可以去除蒼朮,加入白朮。如果還不止汗,可以去除細辛,加入蜜炙黃耆。如果還是不止汗,就用小柴胡湯,加入桂枝、芍藥各一錢,叫做神術湯。如果還不出汗,就加入蘇葉。

四、關於足陽明胃經的病症:

症狀為身體發熱、鼻子乾燥、失眠、微微怕冷、頭痛、眼眶痛,脈搏微微洪大。應該用解肌的藥物治療。這是屬於陽明經的病症。至於正陽明腑病,有另外的治療方法。

柴葛解肌湯

柴胡(八分)、黃芩(二錢)、芍藥(二錢)、葛根(二錢)、羌活(二錢)、石膏(三錢)、桔梗(八分)、甘草(八分)、白芷(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薑、棗煎煮服用。如果此經有不出汗又怕冷的症狀,可以去除黃芩,加入麻黃一錢。

五、關於足少陽膽經的病症:

症狀為耳聾、脅肋疼痛、時冷時熱、嘔吐、口苦,脈搏弦而數。這是屬於半表半裡的病症,應該用和解的方法治療。這是膽經氣機出入不暢,有三個禁忌:不可發汗、不可攻下、不可利小便。

柴胡雙解散 (即小柴胡湯)

柴胡(一錢)、黃芩(二錢)、半夏(二錢,用湯浸泡)、人參(二錢)、甘草(八分)、白茯苓(三錢)、白芍藥(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成散劑,加入薑、棗煎煮。如果嘔吐,可以加入陳皮一錢五分、竹茹四錢、薑汁。痰多可以加入栝蔞三錢、貝母三錢。口乾可以加入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三錢。心中飽悶可以加入桔梗三分、枳殼一錢。心下痞滿可以加入枳實二錢、黃連八分。內熱嚴重、胡言亂語、心煩意亂、無法入眠,可以合併黃連解毒湯。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可以合併四苓散。如果夾雜熱邪而腹瀉,可以加入炒黃連八分、白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