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二 (14)
卷二 (14)
1. 傷寒總論
庸俗狐疑,詎能措手哉!
嗚呼!能察其傷寒之症名,而得其傷寒之方脈,如此親切,乃為良醫。是知寒藥治少陰,乃傳經裡熱也;熱藥治少陰,乃直中真寒也。辨脈定經,識症用藥,真知其為表也而汗之,真知其為裡熱而下之,真知其為直中陰經而溫之,如此而汗,如此而下,又如此而溫。麻黃承氣,投之不瘥;姜附理中,用之必當,病奚逃乎!
然必須分輕重緩急、老少虛實、久病新發、婦人胎產、室女經水。大凡有臨產而傷寒者,與男子傷寒治法不同;若無胎產,治亦相同。婦人室女,經水適來適斷,寒熱似瘧者,即是熱入血室,但當和解表裡。
久病者,過經不解,壞症也;新發者,始病也。老者,血氣衰;少者,血氣壯。緩者,病之輕也;急者,病之重也。寒藥熱服,熱藥涼服,中和之劑,溫而服之。戰汗分四症,要知邪正盛衰,類傷寒四症,照常例而治之也。學者宜究心焉。
白話文:
傷寒總論
庸醫常常猶豫不決,難以有效治療。唉!能正確辨別傷寒的症狀名稱,並能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藥方和脈象,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好醫生。要知道,寒涼藥物治療少陰症,是為了疏通經絡裡的熱邪;溫熱藥物治療少陰症,是為了直接溫煦真正的寒邪。要根據脈象判斷經絡受阻的部位,辨別症狀後再用藥。真正了解病情是表證就讓病人發汗,真正了解病情是裡熱就讓病人通便,真正了解病情是直中陰經就用溫熱藥物治療。這樣發汗,這樣通便,這樣溫熱,麻黃湯、承氣湯等藥方,如果服用後病情沒有好轉,再用生薑、附子、理中湯等藥方,一定能見效,疾病還能逃到哪裡去呢?
但是,必須區分病情輕重緩急、病人年齡老少、體質虛實、病程久新、是否為婦女、是否懷孕生產、是否為處女以及月經情況等。總之,產婦患傷寒的治療方法與男子不同,如果沒有懷孕生產,治療方法就相同。婦女和處女,月經剛來或剛停,寒熱像瘧疾一樣發作,這是熱邪侵入血室,只要調和解表裡即可。
久病指病情延綿日久,經絡不通,屬於病情複雜的症狀;新發指疾病剛開始。老年人氣血衰弱,年輕人氣血旺盛;緩指病情輕,急指病情重。寒涼藥物應該溫熱服用,溫熱藥物應該涼服,中和的藥物應該溫和服用。戰慄、發汗分為四種症狀,必須了解邪氣和正氣的盛衰情況,類似傷寒的四種症狀,依據常規方法治療即可。學習者應該用心研究。
2. 傷寒金口訣
真傷寒,世罕稀。多少庸醫莫能知。仲景石函節庵泄,千金不易傷寒秘。方不同,法更異。四時傷寒各有例。惟有冬月正傷寒,不與春夏秋同治。發表實表兩妙方,用在三冬無別治。真傷寒,真中風,表實表虛各自中。表虛自汗脈浮緩,疏邪實表有奇功。表實無汗脈浮緊,升陽發表汗自松。
背惡寒,背發熱,頭痛脊痛一般說。俱屬太陽膀胱經。有汗無汗須分別。有汗表虛無汗實,脈浮緩緊須分別。春夏秋,別有方,通用羌活沖和湯。春溫夏熱秋治濕,隨時加減細斟量。病症與冬皆相似,淺深表里脈中詳。脈有浮,脈有沉,半浮半沉表裡停。有力無力表虛實,或溫或下細推尋。
更有汗、吐、下三法,當施當設莫留停。兩感症,日雙傳。一日太陽少陰連。腎與膀胱脈浮大,口乾頭痛是真原。二日陽明與太陰。沉長之脈脾胃兼。目又痛,鼻又乾,腹滿自利不能安。三日少陽厥陰病。肝膽脈息見浮弦。耳聾脅痛囊蜷縮。古人不治命堪憂。(今有方治兩感症見後補遺)
陶節庵,泄漏方。不問陰陽兩感傷,通用沖和靈寶飲,一服兩解雪澆湯。更明表裡多少病,治分先後細推詳。表病多,里病微,麻黃葛根湯最奇。表緩裡急宜攻裡,調胃承氣急通之。寒中陰經口不乾,身疼發熱自下利。脈沉細,又無力。回陽急救湯最的。都言兩感無治法,誰知先後有消息。
結胸症候分輕重,雙解六一二方覓。陽明症:不得眠,鼻乾目痛是根源。柴葛解肌湯一劑,猶如渴急遇甘泉。耳聾舌痛半表裡,柴胡雙解立蘇痊。腹又痛,咽又乾,桂枝大黃湯可蠲。太陽發黃頭有汗,茵陳當歸湯獨羨。無熱自利是臟寒,加味理中湯最端。時行疫病身大熱,六神通解須當啜。
小便不利導赤飲,下焦蓄血憑斯訣。一切下症並結胸,六一順氣分明說。身有熱,頭無痛,面赤飲水不下咽。庸醫誤認為熱病,豈知心火泛上炎。自是戴陽多不曉,復元湯服得安然。汗如珠,眼似火,發斑狂叫,誤認我。病在三焦無人識,三黃石膏湯最可。發斑之症先咳嘔,耳聾足冷定無他。
休發汗,愈斑斕。消斑青黛飲莫慢。勞力感寒症又異,調榮養衛金不換。內傷血氣外感寒,莫與傷寒一例看。身出汗,熱又渴,如神白虎湯最確。食積症,類傷寒。發熱不惡寒,嘔逆身不痛,頭痛休疑談。只消加味調中飲,氣口緊盛休變延。小便利,大便黑,桃仁承氣對君說。
熱邪傳裡蓄血症,血熱目利病妥貼。吐血衄血另有方,生地芩連湯最切。陰格陽,難遍詳。陰極發厥面戴陽,欲赴井中脈無力。急救回陽返本湯。水不下咽瘀血症,加減犀角地黃湯。真中寒,真厥症,回陽救急湯連進。陽毒發斑脈洪數,三黃巨勝湯之症。原無熱,精采不與人相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