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四 (7)
卷四 (7)
1. 吐血
一切諸失血症。脈沉小身涼者生。脈大身熱者死。吐後。脈微者。可治。吐衄後。復大熱。脈反躁。急者死。
夫人身之血。名曰榮。榮者。謂榮潤於身之物也。血生精。故血充則力強體健。顏色青為血虛。色赤為血熱。白色氣血兩虛。血屬陰。陰乃陽之守也。陰有質者。則陽氣得以倚附焉。陰精一虛。則諸火炎炎。眾液沸騰妄行矣。夫人之五內。心生血。脾統血。肝藏血。猶水也。
中和則循經調暢。寒則凝滯。熱則湧射。惟小兒不知冷熱。衣被過厚。亦致客熱。則鼻中衄也。鬱熱結於陽明之經。故傷寒鼻流血。名曰紅汗。邪隨而解矣。治法不同。其男婦陰血。皆繫於心脾。君相二火協動。以致妄行而成血症。其先天真陰不足者。欲雖不淫。亦作斫喪精竭而論。
白話文:
所有出血的病症,脈象沉而微小,身體冰冷的,能活;脈象大而有力,身體發熱的,就會死。嘔吐後,脈象微弱的,可以治療。嘔吐鼻出血後,又出現高燒,脈象反倒躁動急促的,就會死。
人體的血液,叫做「榮」,「榮」就是指滋潤身體的物質。血液產生精氣,所以血液充足,力量就會強,身體就會健康,面色青白是血虛,面色紅潤是血熱,面色蒼白是氣血兩虛。血液屬於陰,陰是陽的守護者。陰有物質,陽氣才能依附。陰精一旦虛損,就會出現各種熱症,體內津液沸騰亂竄。人體五臟,心臟生血,脾臟統血,肝臟藏血,就像水一樣。
如果血液平和,就會順著經絡運行流通。如果寒冷,血液就會凝滯;如果熱,血液就會奔涌而出。只有小孩子不懂得冷熱,穿衣過厚,也會導致體內積熱,就會出現鼻出血。熱氣鬱結在陽明經,所以傷寒時鼻流血,叫做「紅汗」,邪氣隨著血液流出而消散。治療方法各有不同。無論男女,陰血都繫於心脾,君相二火相互協調,如果協調失衡就會導致血液妄行而形成出血症。如果先天真陰不足,即使沒有房事,也會像縱慾過度一樣,精氣損耗殆盡。
相火暴熾衝上。血湧諸絡管而來。鮮者宜涼補之劑止之。瘀者不可用京墨及十灰散、三七等劫藥阻塞。惟清涼引血歸元。補益滋陰降火。乃為良策也。
一論吐血。皆因虛火妄動。血得熱而妄行。此方主之。
涼血地黃湯
犀角(乳汁磨臨服入藥內或銼末煎四分),生地黃(酒洗一錢),牡丹皮(二錢),赤芍(七分),黃連(酒炒一錢),黃芩(酒炒一錢),黃柏(酒炒五分),知母(一錢),玄參(一錢),天門冬(去心一錢),扁柏葉(三錢許),茅根(二錢)
白話文:
當體內的相火過於旺盛而向上衝時,血液會大量湧入經絡,造成出血。如果是鮮紅色的血,可以用涼血補氣的藥物來止血。如果是瘀血,則不能使用京墨、十灰散、三七等活血化瘀的藥物,以免堵塞經絡。最佳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清涼的藥物引導血液回歸本位,同時滋陰降火,補益身體。
吐血大多是因虛火妄動,血液受熱而亂竄導致的,這個方子專門針對這個病症。
涼血地黃湯方劑:犀角(用乳汁研磨後服用,或切碎煎藥)、生地黃(用酒洗淨,一錢)、牡丹皮(二錢)、赤芍(七分)、黃連(用酒炒,一錢)、黃芩(用酒炒,一錢)、黃柏(用酒炒,五分)、知母(一錢)、玄參(一錢)、天門冬(去心,一錢)、扁柏葉(三錢左右)、茅根(二錢)。
上銼。水煎。入後十汁同服。
一吐血成塊者。加大黃一錢。桃仁十個。去皮尖。研如泥。衄血。加梔子、沙參、玄參。溺血。加木瓜、牛膝、條芩、荊穗、地榆。倍知、柏。便血。加黃連、槐花、地榆、荊穗、烏梅。善酒者。加葛根、天花粉。
白話文:
上銼:這是指在藥材使用前,將藥材磨碎或切片,以便於煎煮時藥性能充分釋放。
水煎:指將藥材加入水中,進行煮沸,讓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湯液中。
入後十汁同服:在煎藥過程中,通常會有多次取汁,此處「後十汁」指的是最後的十次取汁,這些汁液應一起服用。
一吐血成塊者:指的是有吐出成塊狀的血液的症狀。
加大黃一錢:大黃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這裏是為了增加治療效果而加入大黃。
桃仁十個:桃仁也是一種中藥,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這裡是為了幫助消除血塊。
衄血:指的是鼻出血的現象。
加梔子、沙參、玄參:這三種藥物都有清熱涼血、止血的效果,可以幫助治療衄血。
溺血:指的是尿液中含有血液的現象。
加木瓜、牛膝、條芩、荊穗、地榆:這些藥物都有清熱利尿、止血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溺血。
倍知、柏:「倍」字表示加倍的意思,「知、柏」是兩種中藥,有止血、補腎的作用,這裡是為了加強治療效果而加倍使用。
便血:指的是大便中含有血液的現象。
加黃連、槐花、地榆、荊穗、烏梅:這些藥物都有清熱解毒、止血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便血。
善酒者:指的是經常喝酒的人。
加葛根、天花粉:這兩種藥物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幫助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傷害。
十汁飲
藕節,甜梨,茅根,韭菜,蘿蔔,家園生地黃,沙蜜,竹瀝,童便,京墨(磨藕汁)
上十汁。合作一處。不見火。入前湯藥半鍾。頻頻服之。不可間斷。服至血止。再服後滋陰清火湯同服。
一治吐血不止神方
家園生地黃(半斤洗淨搗爛扭汁),生大黃末(一方寸七錢許)
上煎地黃汁三沸。下大黃末調勻。空心服。溫飲一小盞。一日三服。血即止。
白話文:
十汁飲
材料:
- 藕節
- 甜梨
- 茅根
- 韭菜
- 蘿蔔
- 家園生地黃
- 沙蜜
- 竹瀝
- 童便
- 京墨(磨藕汁)
做法:
將以上十種材料榨取汁液,混合在一起,不需加熱。加入先前服用的湯藥半杯,頻頻服用,不可間斷,直到血止。之後再服用滋陰清火湯。
功效:
治療吐血不止。
神方:
- 家園生地黃(半斤,洗淨搗爛取汁)
- 生大黃末(一方寸七錢許)
做法:
將生地黃汁煎煮三沸,加入大黃末調勻。空腹溫服一小盞,每日三次,即可止血。
一治吐血咳嗽。上喘心慌。脈洪火盛。死在須臾。家園生地黃(北人呼為婆娑奶遍地有之)取來洗淨。搗汁半鍾。白童便半鍾。二味合一處。重湯煮一沸。溫服立效。
一論吐血。覺胸中氣塞上。吐紫血者。此上焦積熱也。宜桃仁承氣湯。(方見傷寒)
一治諸失血。韭菜連根洗淨。石臼內搗爛。入童便。用布扭去渣。重湯煮蕩令熱。濁者居下不用。止用清者。或單服。或入藥服俱好。或調百草霜二錢服之。血止效。
一論吐血衄血。宜用
滋陰清火湯
白話文:
治療吐血咳嗽、呼吸急促、心慌,脈象洪大火盛,病情危急,隨時可能死亡者,可以用生地黃汁和童便混合加熱服用,效果迅速。吐血伴隨胸悶氣塞,吐出紫紅色血者,屬於上焦積熱,應服用桃仁承氣湯。治療各種失血症,可以將韭菜連根搗爛,加入童便,煮沸後取清液服用,單獨服用或加入其他藥物服用均可,也可以加入百草霜服用,止血效果顯著。治療吐血鼻出血,應該服用滋陰清火湯。
當歸(二錢),川芎(五分),赤芍(七分),生地黃(一錢五分),黃柏(乳汁炒一錢),生知母(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牡丹皮(一錢),玄參(一錢),犀角(一錢),山梔仁(炒黑一錢),阿膠(炒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入十汁飲同服。如不思飲食。加白朮去蘆一錢。
一治吐血不止。屬實熱者。胡云閣傳。
將軍丸
白話文:
藥方內容如下:
- 當歸(2錢):有補血、調經的效果。
- 川芎(5分):能活血、止痛。
- 赤芍(7分):具有涼血、消腫的效果。
- 生地黃(1錢5分):清熱、涼血、滋陰。
- 黃柏(乳汁炒1錢):清熱、燥濕、利尿。
- 生知母(1錢):滋陰、潤燥、清熱。
- 麥門冬(去心1錢):養陰、潤肺、益胃。
- 牡丹皮(1錢):清熱、涼血、活血。
- 玄參(1錢):清熱、涼血、滋陰。
- 犀角(1錢):清熱、解毒、止血。
- 山梔仁(炒黑1錢):清熱、涼血、止血。
- 阿膠(炒5分):滋陰、補血、止血。
- 甘草(3分):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此藥方需研磨成粉,用水煎煮後飲用。若無胃口,可加白朮(去蘆1錢)增進消化。
主要治療吐血不止,屬於實熱症狀。由胡雲閣傳授。
錦紋大黃酒拌。九蒸九曬。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滾湯送下。下血。條芩湯送下。
一論先吐血而後見痰者。是陰虛也。宜
清火滋陰湯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牡丹皮,赤芍,梔子,黃連,山藥,山茱萸(去核),澤瀉,赤茯苓(去皮),甘草
上銼一劑。水煎。入童便同服。
白話文:
將錦紋大黃酒拌勻,經過九蒸九曬,研磨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滾水送服。如果出現下血的情況,則用條芩湯送服。
對於先吐血後見痰的病人,屬於陰虛,應該服用清火滋陰湯。藥方如下: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牡丹皮、赤芍、梔子、黃連、山藥、山茱萸(去核)、澤瀉、赤茯苓(去皮)、甘草,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加入童便一起服用。
一論先吐痰而後見血者。是積熱也。宜
清肺湯
白茯苓(去皮),陳皮,當歸,生地黃,芍藥,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芩,山梔,紫菀,阿膠(炒),甘草(減半),烏梅(一個),桑白皮(各等分)
上銼一劑。棗一枚。水煎服。喘急。加蘇子。去天門冬。
一治吐血。一服立止。
歸尾,赤芍,生地黃,百合,貝母,梔子(炒),麥門冬(去心各一錢),蒲黃(炒黑),牡丹皮(各七分),川芎,阿膠(炒),熟地黃,桃仁(去皮尖各五分)
白話文:
如果先吐痰後吐血,這是積熱導致的。可以用清肺湯治療,藥材包括茯苓(去皮)、陳皮、當歸、生地黃、芍藥、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芩、山梔、紫菀、阿膠(炒)、甘草(減半)、烏梅(一個)、桑白皮(各等分),加棗一枚,水煎服。如果喘急,可以加蘇子,去掉天門冬。
另一個治療吐血的藥方,可以立刻止血,藥材包括歸尾、赤芍、生地黃、百合、貝母、梔子(炒)、麥門冬(去心各一錢)、蒲黃(炒黑)、牡丹皮(各七分)、川芎、阿膠(炒)、熟地黃、桃仁(去皮尖各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水煎服。
一論痰中見血。
當歸(一錢),白芍(一錢),白朮(一錢五分),青皮(五分),桃仁(去皮尖一錢),牡丹皮(一錢五分),黃芩(八分),桔梗(五分),貝母(一錢),梔子(炒黑八分),甘草(三分),潮熱。加柴胡、赤茯苓。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一論每言語過多。即吐血一二口。久有此病。遇勞即作。此勞傷肺氣。其血必散。視之果然。宜服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地黃、茯神、遠志立效。一論吐血。每遇勞則作。咳嗽有痰。吐血。脾胃腎三脈皆洪數。宜補中益氣湯。依本方加貝母、茯苓、石棗、山藥、麥門、五味。
白話文:
服用一劑藥方,加一片生薑,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痰中帶血,則服用當歸、白芍、白朮、青皮、桃仁、牡丹皮、黃芩、桔梗、貝母、梔子、甘草,如果伴隨潮熱,則再加入柴胡、赤茯苓。服用一劑藥方,加三片生薑,用清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如果經常說話過多就吐血,而且這種情況持續很久,勞累後就會加重,說明是勞傷肺氣導致的,血液必然會散失,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地黃、茯神、遠志,可以迅速見效。
如果每次勞累後就吐血,伴有咳嗽痰多,而且脾胃腎三脈皆洪數,則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貝母、茯苓、石棗、山藥、麥門、五味。
一男子鰥居數年。素勤苦。勞則吐血發熱煩躁。服犀角地黃湯。氣高而喘。前病益盛。更遺精白濁。形體倦怠。飲食少思。脈洪大。舉按有力。服十全大補湯。加麥門冬、五味、山藥、山茱而愈。
一儒者素勤勞苦。吐血發痙。不知人事。余以為脾胃虛損。用十全大補湯。及加減八味丸。而痙愈。用歸脾湯而血止。
一童子年十四。發熱吐血。余謂宜補中益氣湯。兼滋化源。伊信用寒涼降火。愈甚。始謂余曰。童子未室。何腎虛之有。參、耆補氣。奚為用之。余述丹溪云。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為君火。為物所感。則易於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隨。雖不交會。
白話文:
有個男人獨居多年,平時很勤勞辛苦。一勞動就吐血發熱煩躁,服用犀角地黃湯後,氣喘吁吁,以前的病症更加嚴重,還出現遺精白濁,身體疲倦,食慾不振,脈搏洪大有力。他服用十全大補湯,再加上麥門冬、五味子、山藥、山茱萸後痊癒。
一位讀書人平時勤勞辛苦,吐血發痙,昏迷不醒。我認為是脾胃虛損,用十全大補湯以及加減八味丸,痙攣症狀就治好了。接著用歸脾湯,血就止住了。
有個十四歲的男孩發熱吐血,我說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同時滋養化源。他卻信奉寒涼降火的方法,結果病情更加嚴重。他才對我說:「孩子還沒成家,怎麼會腎虛呢?人參、黃芪補氣,為什麼要使用呢?」我引用丹溪先生的說法:「腎主閉藏,肝主疏泄,兩個臟器都含有相火,並且向上連繫著心臟。心臟是君火,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活動。心臟一動,相火就隨之而起,即使沒有交合,也會受到影響。」
其精亦暗耗矣。又精血篇云。男子精末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遂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加麥門冬、五味。治之而愈。後因勞怒。忽吐紫血塊。先用花蕊石散。又用獨參湯漸愈。後勞則咳嗽吐血一二口。脾胃腎三脈皆洪數。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全愈。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說到:「其精亦暗耗矣」是指男性在沒有達到性成熟之前就進行房事,會導致身體中的精液慢慢消耗掉。「男子精末滿而御女以通其精」是說如果男性的精子還未完全成熟時與女性發生關係,就會造成內臟器官出現不足的情況,並且未來可能會患上一些奇怪的疾病。
之後醫生使用了「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來治療這個病人的病情,並加入了一些其他的草藥如「麥門冬」、「五味子」等,最後成功治癒了他的病症。
然而,在此之後,因為過度操勞以及生氣,病人突然開始嘔吐出紫色的血液和血塊。首先使用了「花蕊石散」來治療他的症狀,然後再使用「獨參湯」逐漸恢復健康。在此期間,只要他一感到疲倦或受涼,就會咳出血來,每次只有一兩口左右。
經過檢查發現,病人的胃經、脾經和腎經都呈現出了洪數狀態(即脈搏跳動較快),因此醫生再次使用了「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來治療他的病情,最終使他康復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