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斑疹

脈多沉伏。或細而散。或絕無。滑伯仁曰。脈者血之波瀾。故發斑者。血散於肌膚。故脈伏。脈陽浮而數。陰實而大。火盛在表。故陽脈浮數。下焦實熱。故陰脈實大。

夫斑。有色點而無頭粒者是也。疹浮小有頭粒者。隨出隨收。收則又出者是也。非若斑之無頭粒者。當明辨之。若斑發赤紅。為胃熱。若紫而不赤者。為熱甚。如紫黑者。為胃爛。故赤者半生半死。黑色者九死一生。大抵鮮紅起發稀朗者吉。紫黑者難治。雜黑斑爛者死也。凡斑欲出未出之際。

宜先以升麻湯透其毒。脈虛。加人參。食少而大便不實。加白朮。斑已出不宜再發者。斑不可汗。斑爛者不宜下。如脈洪數。熱甚煩渴者。人參化斑湯。

白話文:

脈象常沉伏,或細散,或完全消失。滑伯仁說,脈象是血液的波動,因此長斑的人,血液散佈到肌膚,導致脈象沉伏。陽脈浮而數,陰脈實而大,是火盛於表面的表現。下焦實熱則陰脈實大。

斑點指的是有顏色但沒有頭粒的小點。疹子則浮小有頭粒,隨出隨收,收了又出。與沒有頭粒的斑點不同,應當明辨。斑點發紅,是胃熱。紫而不紅,是熱氣過盛。紫黑色,則是胃潰爛。因此,紅色半生半死,黑色九死一生。總的來說,鮮紅起發稀疏者吉兆,紫黑色難治,雜黑斑爛者死亡。斑點欲出未出之際,宜先以升麻湯透毒。脈虛者,加人參。食少而大便不實者,加白朮。斑點已出,不宜再發,不可出汗。斑爛者不宜瀉下。脈洪數,熱盛煩渴者,用人參化斑湯。

一論陽毒赤斑。口出狂言。吐膿血。乃熱毒蘊於胸中而發斑。宜以

升麻湯

升麻(二錢),犀牛角屑,射干,人參,生甘草(各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只因內熱發出。皮膚如蚊蟲之齧。不宜汗下。但清熱降火涼血氣為要。若斑黑為不治之症。宜用

人參化斑湯

人參(三錢),石膏(一兩),知母(二錢五分),當歸,紫草茸,白茯苓(去皮),甘草(各三錢)

白話文:

如果出現陽毒赤斑,病人會口出狂言,吐膿血,這是因為熱毒積聚在胸部而導致的。應該使用升麻湯治療,藥材包括升麻、犀牛角屑、射干、人參、生甘草,各取一錢,一起研磨成粉,用清水煎煮,溫熱服用。

如果只是因為內熱導致的赤斑,皮膚像被蚊蟲叮咬一樣,不適合用汗法治療。主要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降火、涼血。如果赤斑發黑,則屬於不治之症,應該使用人參化斑湯治療,藥材包括人參、石膏、知母、當歸、紫草茸、白茯苓(去皮)、甘草,各取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

一論氣分有熱發斑者。宜用

柴胡湯

柴胡(三錢),黃芩(二錢),半夏(姜炒二錢),人參(一錢),紫草(二錢),黃連(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二錢)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一論血分有熱發斑者。宜

當歸散

當歸(三錢),赤芍(二錢),生地黃(三錢),黃連(六分),紅花(八分),石膏(二錢),上銼一劑。水煎服。

白話文:

上銼一劑,以水煎後服用。

第一個方子是針對氣分有熱而導致發斑的情況,應使用:

柴胡湯

成分包括:柴胡(三錢),黃芩(二錢),半夏(姜炒二錢),人參(一錢),紫草(二錢),黃連(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二錢)。

上銼一劑,加入生薑煎煮後服用。

第二個方子是針對血分有熱而導致發斑的情況,應使用:

當歸散

成分包括:當歸(三錢),赤芍(二錢),生地黃(三錢),黃連(六分),紅花(八分),石膏(二錢)。

上銼一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一論癮疹。因風熱客於肌腠。氣血積阻而成也。宜

加味敗毒散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當歸,川芎,枳殼(去穰),桔梗,茯苓,人參(各五分),薄荷,甘草,白朮,防風,荊芥,蒼朮(米泔水浸),赤芍,生地黃(各五分)

白話文:

蕁麻疹是因為風熱侵入肌膚表層,導致氣血瘀滯而引起的。建議服用加味敗毒散,裡面包含羌活、獨活、前胡、柴胡、當歸、川芎、枳殼(去瓤)、桔梗、茯苓、人參(各五分)、薄荷、甘草、白朮、防風、荊芥、蒼朮(米泔水浸)、赤芍、生地黃(各五分)。

上銼一劑。薑、棗。水煎。溫服。此因感冒風濕。以致發斑者。服之良驗。

一論斑者。如胭脂點而不起粒者是也。紅斑可治。紫斑十活其一。黑斑十無一生。如有斑見。宜服

解毒化斑湯

牡丹皮,生地黃,木通,歸尾,遠志(甘草湯泡去心),犀角(以乳汁磨下一二錢),紫草茸,知母,牛蒡子,茜根,甘草(生帶梢者),穿山甲(炒成珠研末一錢)

上用水煎藥。調下山甲末並犀角汁同服。

白話文:

服用一劑藥方。藥方包含薑、棗,用水煎煮,溫熱服用。此藥方適合因感冒風濕導致發斑的人服用,療效顯著。

所謂斑,指的是像胭脂點綴般不隆起的斑點。紅斑可以治療,紫斑十個中可能只有一個能治癒,黑斑十個中則一個都救不了。若發現斑點,應服用解毒化斑湯。

解毒化斑湯包含牡丹皮、生地黃、木通、歸尾、遠志(用甘草湯浸泡去除心)、犀角(用乳汁研磨取一到二錢)、紫草茸、知母、牛蒡子、茜根、甘草(選用帶梢的生甘草)、穿山甲(炒成珠狀,研磨成粉末一錢)。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加入研磨好的穿山甲粉末和犀角汁一同服用。

2. 發熱

夫發熱者。非止一端。雜病中俱有發熱。醫者宜照各門治法治之。蓋病有虛實寒熱之不同。豈可一律而治耶。

一論傷寒發熱。是寒邪入衛。與陽氣交爭。而為外熱。陽氣主外。為寒所薄。而失其職。故為熱。其脈緊而有力。是外之寒邪傷衛也。治主外。宜服九味羌活湯。(方見傷寒)

一論傷暑發熱。是火邪傷心。元氣耗散。而熱邪入客於中。故發為熱。汗大泄。無氣以動。其脈虛遲而無力。是外之熱邪傷榮也。治主內。宜服清暑益氣湯。(方見中暑)

一論內傷發熱。是陽氣自傷。不能升達。降下陰分。而為內傷。乃陰虛也。故其脈大而無力。屬肺脾。宜服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白話文:

發燒的原因很多,各種疾病中都有發燒的症狀。醫生應該根據不同的病症,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疾病有虛實寒熱的不同表現,怎麼可能用一種方法來治療呢?

有一種情況是傷寒發燒,這是寒邪侵入衛氣,與陽氣交戰,而產生外熱。陽氣主管外在,受到寒邪的侵襲,而失去作用,所以才會發熱。脈象緊而有力,這是外界的寒邪傷害衛氣。治療應該針對外邪,可以服用九味羌活湯。(處方見傷寒論)

還有一種情況是傷暑發燒,這是火邪傷害心臟,元氣耗散,而熱邪侵入體內。所以才會發燒,大汗淋漓,無力活動。脈象虛弱遲緩,沒有力量,這是外界的熱邪傷害營氣。治療應該針對內部,可以服用清暑益氣湯。(處方見中暑論)

還有一種情況是內傷發燒,這是陽氣自我損傷,不能上升,下降到陰分,而造成內傷。這是陰虛。所以脈象洪大而無力,屬於肺脾的問題。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處方見內傷論)

一論陰虛發熱。是陰血自傷。不能制火。陽氣升騰內熱。乃陽旺也。故其脈數而無力。屬心腎。經曰。脈大無力為陽虛。脈數無力是陰虛。宜服清離滋坎湯。(方見勞瘵)

一論大病後。氣血兩虛。遂成勞怯。潮熱往來。盜汗自汗。或無汗燥熱。世俗更以柴胡、地骨皮。往往不效。其病愈甚。

一論男子血虛。有汗潮熱者。以人參養榮湯。(方見後)

一論男子氣虛。有汗潮熱者。以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白話文:

陰虛發熱是因為陰血受損,無法抑制陽氣,陽氣上升導致內熱,屬於陽盛。所以脈象雖然快,但卻沒有力量,這屬於心腎的問題。經書上說:「脈象大而無力是陽虛,脈象快而無力是陰虛。」應該服用清離滋坎湯治療。(方劑見勞瘵篇)

大病之後,氣血雙虛,導致身體虛弱,容易出現潮熱反覆、盜汗自汗,或者沒有汗水但燥熱的情況。民間經常使用柴胡和地骨皮治療,但往往沒有效果,病況反而更加嚴重。

男子血虛,有汗潮熱的情況,應該服用人參養榮湯。(方劑見後)

男子氣虛,有汗潮熱的情況,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方劑見內傷篇)

一論血虛。無汗潮熱者。以茯苓補心湯。(方見婦人虛勞)

一論氣虛。無汗潮熱者。以人參清肌散。(方見後)

一論女子血虛。有汗潮熱者。以茯苓補心湯。

一論氣血兩虛。無汗潮熱者。以逍遙散。(方見婦人虛勞)

一論發熱咳嗽咯血。以人參五味子散。骨蒸者五蒸湯。清骨散。以上皆治勞熱之聖藥也。(方俱見後)

白話文:

首先談血虛,沒有汗和潮熱的,用茯苓補心湯。(這個方子在婦人虛勞篇中可以找到)

接著談氣虛,沒有汗和潮熱的,用人參清肌散。(這個方子在後面可以找到)

再談女子血虛,有汗和潮熱的,用茯苓補心湯。

然後談氣血兩虛,沒有汗和潮熱的,用逍遙散。(這個方子在婦人虛勞篇中可以找到)

最後談發熱咳嗽咯血的,用人參五味子散。如果是骨蒸的,用五蒸湯、清骨散。以上這些都是治療勞熱的聖藥。(這些方子都在後面可以找到)

一論男婦四肢肌表。發熱如火烙。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遇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火即上越。宜用

升陽散火湯

升麻,葛根,白芍,羌活,獨活,人參(各五分),柴胡(八分),生甘草,防風,炙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忌寒涼生冷之物。

白話文:

男性和女性四肢肌表發熱,感覺像被火烙一樣,這種病症多半是因為血虛導致。也可能是胃虛弱,吃了寒涼的食物,抑制了陽氣在脾土中運行,導致火氣上炎。建議服用升陽散火湯,藥方包括:升麻、葛根、白芍、羌活、獨活、人參各五分,柴胡八分,生甘草、防風各三分。將藥材切碎,用生薑煎煮服用。忌食寒涼生冷的食物。

一論夜則靜。晝則發熱者。此熱在氣分也。宜小柴胡湯。(方見傷寒)依本方加梔子、黃連、地骨皮。

一論晝則靜。夜則發熱者。此熱在血分也。宜四物湯。(方見補益)依本方加梔子、黃柏、知母、黃連、牡丹皮、柴胡。

一論晝夜俱發熱者。此熱在氣血之分也。宜四物湯(方見補益)合小柴胡湯。(方見傷寒)依本方加五味。再加黃連、山梔仁。一劑而安。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晚上靜止,白天發熱,這是熱在氣分,應該服用小柴胡湯。根據小柴胡湯的方劑,再加上梔子、黃連、地骨皮。

如果一個人白天靜止,晚上發熱,這是熱在血分,應該服用四物湯。根據四物湯的方劑,再加上梔子、黃柏、知母、黃連、牡丹皮、柴胡。

如果一個人白天晚上都發熱,這是熱在氣血之分,應該服用四物湯和小柴胡湯的合方。根據這個方劑,再加上五味子。再加黃連、山梔仁,服用一劑就能安穩下來。

一論子午潮熱者。

加減逍遙散

當歸(二錢),白芍(二錢),白朮(一錢五分),茯苓(三錢),柴胡(八分),甘草(八分)胡黃連(六分),麥門冬(二錢),黃芩(二錢),地骨皮(三錢),秦艽(三錢),木通(二錢),車前子(三錢),燈草(十根)

白話文:

針對子午時分潮熱的症狀,可服用加減逍遙散,包括當歸、白芍、白朮、茯苓、柴胡、甘草、胡黃連、麥門冬、黃芩、地骨皮、秦艽、木通、車前子、燈草等藥材。

上銼。水煎服。

一論一應發熱憎寒。非雜病發熱者。此邪在半表半裡也。宜用

柴苓湯,小柴胡湯方見傷寒)五苓散方見中暑)二方相合是也。

一論積勞虛損。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顏色枯槁。汲汲短氣。飲食無味也。

人參養榮湯

人參(三錢),當歸(二錢),陳皮(一錢五分),蜜炙黃耆(二錢),桂心(五分),白朮(去蘆一錢五分),白芍(二錢酒炒),熟地(三錢),白茯苓(三錢去皮),五味子(四分),遠志(八分去心),甘草(炙八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發熱怕冷,不是一般疾病引起的發熱,說明邪氣侵犯了半表半里。應該使用柴苓湯,柴胡湯在傷寒論中出現,五苓散在中暑論中出現,這兩個方劑合用即可。

如果長期勞累,導致體虛,四肢乏力,肌肉消瘦,面色枯槁,呼吸急促,食慾不振,則可以使用人參養榮湯。

方劑:人參三錢,當歸二錢,陳皮一錢五分,蜜炙黃耆二錢,桂心五分,白朮去蘆一錢五分,白芍二錢酒炒,熟地三錢,白茯苓去皮三錢,五味子四分,遠志去心八分,甘草炙八分。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男婦氣虛。無汗潮熱者。宜用

人參清肌散

人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三錢去皮),當歸(二錢),赤芍(二錢),柴胡(八分),半夏(二錢),葛粉(二錢),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煎服。其藥服之自愈。

一論虛勞潮熱咳嗽。紅痰盜汗。宜

人參五味散

黃耆(二錢),人參(三錢),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三錢),當歸(二錢),熟地黃(三錢),桔梗(八分),地骨皮(三錢),陳皮(二錢),前胡(二錢),柴胡(八分),五味子(四分)枳殼(一錢),桑白皮(三錢),甘草(八分)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和紅棗煎煮服用。

如果男性或女性體虛,沒有出汗,但有潮熱,可以服用人參清肌散。

如果體虛勞累,有潮熱咳嗽,痰液呈紅色,盗汗,可以服用人參五味散。

上銼。生薑、烏梅半個。水煎。加知母二錢。

一論男婦五心煩熱。骨蒸勞熱。宜

清骨散

人參(一錢),赤茯苓(五錢),柴胡(二錢),蓁艽(五錢),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二錢),薄荷(七分),胡黃連(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發熱口乾。小便赤澀。夜則安靜。晝則發熱。此症在氣分也。清心蓮子飲。(方見赤白濁)

一論男婦肌肉燥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日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血虛。脈實血實。又名血虛發熱。症象白虎。若誤服白虎。必死。此病因飢餓勞役而起。宜服

白話文:

取生薑、烏梅各半個,用水煎煮,再加入知母二錢。

若男性或女性出現五心煩熱、骨蒸勞熱等症狀,可服用清骨散,此方包含人參一錢、赤茯苓五錢、柴胡二錢、蓁艽五錢、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二錢、薄荷七分、胡黃連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後溫服。

若患者出現發熱口乾、小便赤澀,夜間安靜,白天發熱的症狀,這屬於氣分熱症,可服用清心蓮子飲(方劑詳見赤白濁)。

若男性或女性出現肌膚乾燥發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日夜不休,脈象洪大而虛,重按無力的症狀,根據《內經》所述,脈虛則血虛,脈實則血實,此症又稱為血虛發熱,症狀類似白虎湯,若誤服白虎湯,必死無疑。此病因飢餓勞役而起,宜服用…

當歸補血湯

嫩黃耆(蜜水炒一兩),當歸(酒洗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人虛勞發熱自汗。諸藥不能退其熱者。服當歸補血湯。一劑如神。

一沈大尹不時發熱。日飲冰水數碗。寒藥兩劑。熱渴益甚。形體日瘦。尺脈洪大而數。時或無力。王太僕曰。熱之不熱。責其無火。寒之不寒。責其無水。又云。倏往倏來。是無火也。時作時止。是無水也。法宜補腎。用加減八味丸。不月而愈。

一男子七十九。頭痛發熱。眩暈喘急。痰涎壅塞。小便頻數。口乾引飲。遍舌生刺。縮斂如荔枝然。下唇黑裂。面目俱赤。煩躁不寐。或時喉間如煙火上衝。急飲涼水少解。已瀕於死。脈洪大而無倫。且有力。捫其身烙手。此腎經虛火遊行於外。投以十全大補。加山茱萸、澤瀉、丹皮、山藥、麥門冬、五味、附子一鍾。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

藥方:

  • 嫩黃耆(蜜水炒一兩)
  • 當歸(酒洗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一劑藥量。水煎服,溫服。

功效:

適用於虛勞發熱、自汗,其他藥物無法退熱者。服用當歸補血湯,效果如神。

案例一:

沈大尹經常發熱,每天喝很多冰水。服用寒涼藥物兩劑後,反而更加口渴,體形消瘦,尺脈洪大而數,時常無力。王太僕說:「發熱不熱,是火不足;寒冷不寒,是水不足。忽冷忽熱,是火不足;時發時止,是水不足。」因此,應該補腎,用加減八味丸治療。不到一個月便痊癒了。

案例二:

一位七十九歲男子,頭痛發熱,頭昏眼花,呼吸急促,痰多阻塞,小便頻數,口乾舌燥,舌頭生刺,縮起來像荔枝一樣,下唇黑色裂開,臉色通紅,煩躁不安,難以入睡,偶爾喉嚨像有煙火往上衝,喝涼水才能稍微緩解。已經瀕臨死亡,脈象洪大而無規律,但有力氣。摸他身體,手很熱。這是腎經虛火外遊,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再加入山茱萸、澤瀉、丹皮、山藥、麥門冬、五味子、附子一鍾。

註解:

  • 黃耆:補氣固表,生津止渴,托毒排膿。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水煎服:將藥材用清水煮沸,服用湯汁。
  • 溫服:服用溫熱的湯藥。
  • 虛勞:指體虛乏力,氣血不足,常伴有發熱盜汗等症狀。
  • 尺脈:手腕尺側脈搏。
  • 洪大而數:脈象有力,跳動頻繁。
  • 加減八味丸:補腎填精,益氣養陰。
  • 十全大補湯:補氣血,益精髓,溫陽補腎,扶正固本。
  • 山茱萸:補肝腎,益精血,斂虛汗。
  • 澤瀉:利水滲濕,瀉熱,清肺熱。
  •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山藥:補脾胃,益肺腎,滋陰養血。
  • 麥門冬: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 五味子:斂肺止咳,益腎固精,生津止渴。
  • 附子:回陽救逆,溫補腎陽。

熟睡良久。脈症各減三四。再與八味丸服之。諸症悉退。後畏冷物而痊。

一儒者發熱口乾。小便頻濁。大便秘結。盜汗遺精。遂致廢寢。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用六味地黃丸。二便調和。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服。月餘諸症悉愈。

一人年近四旬。忽發潮熱。口乾。喜飲冷水。求醫治。以涼藥投之。數服罔效。四五日。渾身沉重。不能舉止。四肢強直。耳聾譫語妄言。眼閉不省人事。六脈浮大無力。此氣血脾胃虛損至極。余將十全大補湯。去地黃、白芍。加熟附子一服。須臾病者睡。口鼻痰響。人咸以為服桂、附、參、耆之誤。

白話文:

患者熟睡了很久,脈象和症狀都減輕了三四成。再次給他服用八味丸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之後他只是畏懼吃冷的食物,就痊癒了。

一位讀書人發熱口乾、小便頻繁混濁、大便秘結、盜汗遺精,導致無法入睡。服用當歸六黃湯兩劑後,盜汗立刻止住。之後服用六味地黃丸,二便恢復正常。再服用十全大補湯,並搭配之前的丸藥,一個多月後,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有一個人快四十歲了,突然發燒、口乾、喜歡喝冷水,去看醫生,醫生用涼藥治療,吃了好幾次都沒效。四五天后,全身沉重,不能動彈,四肢僵硬,耳聾胡言亂語,眼睛閉著不省人事,脈象浮大無力。這是氣血脾胃虛損到了極點。我用十全大補湯,去掉地黃、白芍,加入熟附子,給他服用一劑。過了一會兒,病人就睡著了,口鼻有痰聲,大家都以為是服用桂枝、附子、人參、黃耆的錯誤。

余曰。此病藥交攻。不必憂疑也。又強進一服。過一二時許。即能轉身動止。次日連進數劑。則諸病次第而潛瘳矣。此病從脈不從症而治之也。

一人發熱煩渴。或頭痛。因服發散藥。反增喘急腹痛。自汗如雨。日夜囈語。余意此勞傷元氣。誤汗所致。其腹必喜手按。詢之果然。與十全大補湯。加熟附子一錢服之。熟睡久而不醒。舉家驚惶。及覺。諸症頓進。再劑而痊。凡人飲食勞役。起居失宜。見一切火症。悉系內真寒而外假熱。

故肚腹喜暖。口畏冷物。此乃形氣病。氣血既虛。屬不足。法當純補元氣。為善治者矣。

六味丸,十全大補湯俱見補益)八味丸亦見補益)

白話文:

我說:「這個病症是藥物相互攻克所致,不必過於憂慮。」又強行服用一劑藥後,過了約一兩個小時,病人就能轉身活動。第二天連續服用幾劑藥,各種病症便逐漸消失痊癒。這個病症是從脈象而非症狀來治療的。

有一個人發燒口渴,還伴隨頭痛,因為服用了發散藥,反而加重了喘急、腹痛,並且自汗如雨,日夜說胡話。我認為這是勞損元氣、誤汗所致,他的腹部一定喜歡按壓。詢問病人果然如此。於是給他服用十全大補湯,加熟附子一錢。他睡得很沉,久久不醒,全家人都很驚慌。等到他醒來,所有症狀都明顯好轉。再服用一劑藥就痊癒了。凡是人們飲食勞累、起居不當,出現各種火症,都是內虛寒而外假熱的表現。

因此,肚子喜歡溫暖,嘴巴畏懼寒冷的食物,這就叫做形氣病。氣血已經虛弱,屬於不足,應該純粹補益元氣,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