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十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 (9)

1. 灸諸瘡法

一論一切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蓋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

隔蒜灸法

用大蒜頭去皮。切三文錢厚。安瘡上。用艾炷於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如不痛或不作膿。及不起發。或陰瘡。尤宜多灸。而仍不痛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之極也。

一論腦項後疽。一名夭疽。俗名對口。男左女右。腳中指下俯面第三紋正中。用好蘄艾灸七壯。

一論發背癰疽。初起未破。用雞卵半截。蓋瘡上。四圍用麵餅敷上。用艾灸卵殼尖上。以病人覺癢或泡為度。臭汗出即愈。

一灸疔瘡。用大蒜搗爛成膏。塗四圍。留瘡頂。以艾炷灸之。以爆為度。如不爆。難愈。宜多灸百餘壯。無不愈者。又灸痘疔蛇蠍蜈蚣犬咬瘰癧。皆效。

一論灸痔神法。

用剋薄蟲。其蟲圓而扁。去足。將此蟲令放痔上。用艾炷灸七壯。立效。

一論痔漏腫痛。膿水黏。痛不可忍。用艾炷如梧子大。灸尾閭骨尖上七壯。全愈。

一論瘰癧已破。以男左女右手搦拳後紋盡處。豌豆大艾炷。灸三壯。三四日已。

一論瘰癧。用養榮湯。其癧皆消。惟一二個不消者。用癩蝦蟆一個。剝取皮蓋瘰癧上。又用艾灸皮上七壯。立消。

一治兩腳俱是疙瘩。腫毒骨痛。用獨蒜切片。鋪放癢痛處。每蒜一片。用艾灸二壯。去蒜。再換再灸。至愈為效。

一論赤白汗斑神法。

或以針刺之出血亦已。宜灸夾白穴。先於兩乳頭上塗墨。令兩手直伸夾之。染黑處即是穴也。

一論破傷風。及風犬咬傷。此方最易而效良。

用胡桃殼半個。填稠人糞滿。仍用槐白皮襯扣傷處。用艾灸之。若遍身汗出。其人大困則愈。遠年者。將傷處如前灸之亦效。

一論癲狗咬傷。並治瘰癧。用

穿山甲(銼黃土炒),熟艾,斑蝥

上為末。和勻作炷。如黃豆大。每一齒傷處。用烏柏葉貼瘡口。灸十四壯。如無烏柏葉。以幹人糞薄薄貼之。

一人被人打死。或踢死。急救百會穴。在頭頂中。艾灸三壯立蘇。

一論婦人難產及胞衣不下。急於產婦右腳小指尖上。灸三壯。炷如小麥大。立產。

一論婦人無子。及經生子。久不懷孕。及懷孕不成者。以女人右手中指節紋一寸。反指向上量之。用草一條。量九寸。舒足仰臥。所量草自臍心直垂下。至草盡處。以筆點定。此不是穴。卻以原草平折。以折處橫安前點處。其草兩頭是穴。按之有動脈。各灸三壯。如箸杪大。神驗。

一論小兒初生三四日。至七日。口噤不吮乳。多啼者。是客風中於臍。循流至心脾二經。遂使舌強唇撮。灸承漿一穴。取法在唇稜下宛宛中是穴。次灸頰車二穴。各七壯。在耳下曲頰骨後是穴。

白話文:

灸諸瘡法

總論 所有瘡毒,無論是劇痛、無痛或麻木,如果是疼痛的,就灸到不痛;不痛的就灸到痛,這樣毒就會隨著火的熱力消散。因為火有暢通經絡,拔除鬱積毒素的作用,這是利用反向治療的方法,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隔蒜灸法 用大蒜頭去皮,切成約三毫米厚的薄片,放在瘡上面,再把艾絨做成的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灸三次後更換蒜片繼續灸。未成形的瘡會消散,已成形的瘡也可以減輕它的嚴重程度,不會造成大的危害。如果瘡很大,可以將大蒜搗爛敷在患處,再把艾絨鋪在上面燒灼。蒜泥爛了就更換,如果瘡不痛、不出膿、不腫脹,或是陰瘡,更需要多灸幾次。如果還是不痛、不出膿、不腫脹,就無法治癒了,這是因為氣血虛弱到了極點。

頸後疽 頸後長疽,又稱夭疽,俗稱對口瘡。男性長在左側,女性長在右側。在腳中指下方,腳底第三條橫紋的正中間,用好的蘄艾灸七次。

發背癰疽 背部癰疽剛開始發作還未破潰時,用半個雞蛋殼蓋在瘡上,周圍用麵餅敷好,再在蛋殼尖端上灸,以病人感覺到癢或起泡為度。等到臭汗流出,就會痊癒。

疔瘡 治療疔瘡,將大蒜搗成膏狀,塗在瘡的周圍,留下瘡口,再用艾炷灸,直到爆開為度,如果沒有爆開,就很難治好,應多灸一百多壯,沒有不好的。此外,灸治痘疔、蛇蠍蜈蚣咬傷、瘰癧等病症,都有效果。

灸痔神法 使用一種叫做「剋薄蟲」的蟲子,這種蟲子圓而扁平。去掉蟲足後,將蟲子放在痔瘡上,再用艾炷灸七次,立刻見效。

痔漏腫痛 痔漏腫痛,膿水黏稠,疼痛難忍時,用艾炷像梧桐子大小,灸尾椎骨尖端七次,就能痊癒。

瘰癧已破 瘰癧已經破潰時,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握拳,在手背最後一道紋路盡頭處,用像豌豆大小的艾炷,灸三次,三四天就會好。

瘰癧 治療瘰癧,使用養榮湯,大部分瘰癧都會消失,只有一兩個不消失時,用一隻癩蛤蟆,剝下皮敷在瘰癧上,再用艾灸蛤蟆皮上七次,立刻就能消散。

兩腳疙瘩腫痛 治療兩腳長滿疙瘩,腫脹疼痛,骨頭也痛時,用獨頭蒜切片,敷在癢痛的地方,每片蒜灸兩次,然後去掉蒜片,再換新的蒜片繼續灸,直到痊癒。

赤白汗斑 治療赤白汗斑,可以用針刺出血,也可以灸夾白穴。先在兩乳頭上塗上墨水,讓兩手向前伸直夾住,墨水染到的地方就是穴位。

破傷風及瘋狗咬傷 治療破傷風和瘋狗咬傷,這個方法最簡單而且有效:用半個核桃殼,填滿稠密的人糞,然後用槐樹白皮墊在傷口處,再用艾灸,如果全身出汗,人會感到疲憊但會痊癒。即使是陳年舊傷,也可用相同方法灸治。

瘋狗咬傷兼治瘰癧 治療瘋狗咬傷和瘰癧,將穿山甲(切碎用黃土炒)、熟艾、斑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做成艾炷,像黃豆大小。每個被咬傷的牙齒痕跡,用烏柏葉貼在傷口上,灸十四次。如果沒有烏柏葉,可以用薄薄一層乾人糞貼上。

急救昏迷 如果有人被打死或踢死,立即在頭頂正中的百會穴灸三次,可以立即甦醒。

婦女難產及胎衣不下 如果婦女難產或胎盤不下,在產婦右腳小腳趾尖上灸三次,艾炷像小麥粒大小,可以立即生產。

婦女不孕 如果婦女不孕、曾生育但久未懷孕、或懷孕不順利,以女性右手中指指節紋上方一寸的地方,反向向上量取九寸,讓產婦仰臥,將量好的草繩從肚臍垂下,至草繩盡頭用筆點記,這並非穴位。將草繩平折,使折疊處橫放在之前的點上,草繩兩端是穴位,按壓時有動脈跳動。在每個穴位各灸三次,艾炷像筷子頭大小,效果神奇。

小兒口噤不吮乳 如果嬰兒出生三四天到七天,出現口噤不能吸吮乳汁,經常哭鬧,這是因為受了風邪侵襲臍部,風邪沿著經絡到達心脾二經,導致舌頭僵硬、嘴唇緊縮,灸承漿穴(在嘴唇下方凹陷處)一次,然後灸頰車穴(在耳下彎曲的顴骨後方)兩次,每次各灸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