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中風惡症

皂角膏

大皂角五兩。去皮子為末。以三年米醋和成膏。左喎塗右。右喎塗左。干更塗之。

一方。用新礦石灰一合。以酸醋炒調如泥。口面喎向右。即於左邊塗之。向左即於右邊塗之。候正如舊。即須以水洗下。其效如神。

一治卒暴中風。口眼喎斜。

天仙膏

天南星,草烏,白芨(俱用大者各一兩),殭蠶(七個)

上為細末。薑汁調如前塗。正便洗去。

一治口眼喎斜。

正顏丹

白芷(二兩),獨活(二兩),薄荷(一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清下。

一論癱瘓之症。因虛而痰火流注為病。當時以速治為妙。若失之於初。痰火停久。便成郁。郁久便生火。火能傷氣耗血。而痰則難治矣。如疼痛則為實。用疏通關節之藥。而與腦麝少許為引經。如不痛則為虛。服此疏通關節之藥。亦要兼服補氣血藥。如此攻補兼施。而癱瘓可愈矣。

一論癱者坦也。筋脈弛縱。坦然而不舉也。瘓者渙也。血氣散漫。渙然而不用也。或血虛。或氣虛。不足之症也。

一論中風手足軟弱。不能舉動。外症自汗者。虛中風也。若手足強急。口眼喎斜。伸縱痛者。實中風也。

一論中風左癱。左半身不遂。屬血虛。乃痰火流注於左。而為左癱也。宜後方。

一論中風右瘓。右半身不遂。屬氣虛。乃痰火流注於右。而為右瘓也。宜後方。

一論一切中風。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呵欠噴嚏。頭目眩暈。筋骨時痛。頭或痛。心中忪悸。痰火熾盛。

此乃血氣大虛。脾胃虧損。有痰有火。有風有濕。此總治諸風之神方也。

上池飲(即愈風潤燥湯加人參、烏藥。)

人參(去蘆二錢),臺白朮(去蘆炒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五錢),當歸(酒洗一錢二分)川芎(一錢二分),杭白芍(酒炒一錢),懷生地黃(薑汁炒一錢),熟地黃(薑汁炒一錢),南星(薑汁炒一錢),半夏(薑製一錢),陳皮(鹽水洗八分),羌活(六分),防風(六分)天麻(一錢去油),牛膝(去蘆酒洗八分),川紅花(酒洗四分),柳枝(六分寒月一分),黃芩(酒炒八分),黃柏(酒炒三分夏月加一分),酸棗仁(炒八分),烏藥(四分),甘草(炙四分)

上銼一劑。水煎。入竹瀝、薑汁。清旦時溫服。言語謇澀。加石菖蒲。

一患風痰人。多有痰熱。每湯藥宜加竹瀝、荊瀝、薑汁同服。甚妙。三味和一處。溫服亦可。

一論中風等症。因內傷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多因勞役過度。耗散真氣。憂喜忿怒。傷其氣者。而卒倒昏不知人。則為左癱右瘓。口眼喎斜。四肢麻木。舌本強硬。語言不清等症。宜此方。

補中益氣湯

黃耆(蜜水炒一錢五分),人參(去蘆一錢),白朮(去清蘆炒一錢),陳皮(一錢),當歸(酒洗一錢),柴胡(去蘆五分),升麻(五分),甘草(炙一錢)

白話文:

中風惡症

皂角膏:

取五兩皂角,去除外皮磨成粉末,用三年陳醋調和成膏狀。左側歪斜塗抹右側,右側歪斜塗抹左側,待膏藥乾燥後再重新塗抹。

另一方:取一合新礦石灰,用醋炒制成泥狀。口面歪斜向右,則塗抹左側;歪斜向左,則塗抹右側。待歪斜恢復正常後,須用水清洗乾淨。療效神奇。此方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

天仙膏:

天南星、草烏、白芨(均取大的,各一兩)、殭蠶(七個),研磨成細粉,用薑汁調和成膏狀,塗抹患處,痊癒後洗淨。此方治療口眼歪斜。

正顏丹:

白芷(二兩)、獨活(二兩)、薄荷(一兩),研磨成細粉,製成蜜丸,如彈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細嚼慢咽,用茶水送服。

癱瘓論述:

癱瘓之症,因虛弱而痰火聚集導致。應及時治療,若延誤治療,痰火久留則鬱積,鬱積日久則化為火,火傷氣耗血,痰則更難治療。疼痛者屬實證,應服用疏通關節的藥物,並加入少量麝香引導藥力。不痛者屬虛證,服用疏通關節的藥物同時,還需服用補益氣血的藥物,攻補兼施,則癱瘓可愈。

癱者,指筋脈鬆弛,癱軟無力;瘓者,指氣血散漫,渙散無用。皆因血虛或氣虛,不足之症。

中風論述:

中風手足軟弱,不能活動,並伴有自汗者,屬虛證中風;若手足強硬,口眼歪斜,伸展疼痛者,屬實證中風。

中風左側癱瘓,半身不遂,屬血虛,乃痰火流注於左,導致左癱,宜用後方治療。

中風右側癱瘓,半身不遂,屬氣虛,乃痰火流注於右,導致右癱,宜用後方治療。

一切中風,無論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清,打呵欠噴嚏,頭暈目眩,筋骨疼痛,頭痛,心悸,痰火熾盛,皆因血氣大虛,脾胃虧損,痰火風濕並存。此乃治療一切風證之神方。

上池飲:(即愈風潤燥湯加人參、烏藥)

人參(去蘆頭二錢)、白朮(去蘆頭炒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五錢)、當歸(酒洗一錢二分)、川芎(一錢二分)、白芍藥(酒炒一錢)、生地黃(薑汁炒一錢)、熟地黃(薑汁炒一錢)、天南星(薑汁炒一錢)、半夏(薑製一錢)、陳皮(鹽水洗八分)、羌活(六分)、防風(六分)、天麻(一錢,去油)、牛膝(去蘆頭酒洗八分)、紅花(酒洗四分)、柳枝(六分,寒月加一分)、黃芩(酒炒八分)、黃柏(酒炒三分,夏季加一分)、酸棗仁(炒八分)、烏藥(四分)、甘草(炙四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一劑煎服,加入竹瀝、薑汁,清晨溫服。語言不清者,加石菖蒲。

患風痰者,多有痰熱,湯藥宜加竹瀝、荊瀝、薑汁同服,效果甚佳。三味藥一起溫服亦可。

中風病因論述:

中風等症,若因內傷所致,而非外感風邪,乃自身氣血病變。多因勞役過度,耗傷真氣;或憂思悲怒,損傷氣血,導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現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舌硬、語言不清等症狀,宜用此方治療。

補中益氣湯:

黃耆(蜜水炒一錢五分)、人參(去蘆頭一錢)、白朮(去蘆頭炒一錢)、陳皮(一錢)、當歸(酒洗一錢)、柴胡(去蘆頭五分)、升麻(五分)、甘草(炙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