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12)
卷三 (12)
1. 嘈雜
夫胃為水穀之海。無物不受。若夫濕面魚腥。水果生冷。以及烹飪不調。黏滑難化等物。恣食無節。朝傷暮損。而成清痰稠飲。滯於中宮。故為嘈雜。噯氣吞酸痞滿。甚則為翻胃膈噎。即此之由也。夫嘈雜之為症也。似飢不飢。似痛不痛。而有懊憹不自寧之況者是也。其症或兼噯氣。
或兼噁心。或兼痞滿。漸至胃脘作痛。實痰火之為患也。治法以南星、半夏、橘紅之類。以消其痰。芩、連、梔子、石膏、知母之類。以降其火。蒼朮、白朮、芍藥之類。以健脾利濕。壯其本元。又當忌口節欲。無有不安者也。
白話文:
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什麼食物都接受。但如果吃太多濕潤的食物、魚腥、生冷的水果,以及烹調不當、難以消化的食物,而且沒有節制地吃,就會損害胃,形成清痰、稠痰,堵塞在胃部,導致胃部不適,出現嘈雜、噯氣、吞酸、痞滿,嚴重時甚至會反胃、膈噎。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吃太多不適合的食物造成的。嘈雜是一種不舒服的症狀,感覺像是餓而不餓,痛而不痛,心裡焦躁不安。這種症狀可能伴隨噯氣、噁心、痞滿,甚至發展成胃脘疼痛,這都是痰火過盛的表現。治療方法是用南星、半夏、橘紅等藥物消痰,芩、連、梔子、石膏、知母等藥物降火,蒼朮、白朮、芍藥等藥物健脾利濕,補強胃部的元氣。同時也要忌口節欲,這樣才能避免胃部不適。
一論嘈雜。乃痰因火動也。宜
化痰清火湯
南星(姜炒二錢),半夏(姜炒二錢),陳皮(二錢),黃連(六分),黃芩(二錢),梔子(三錢),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二錢),蒼朮(一錢半米泔浸),白朮(一錢五分),白芍(炒二錢),甘草(八分)
上銼。生薑煎服。
一論嘈雜。因血虛而作者。宜
養血四物湯
白話文:
如果嗓子裡一直有聲音,像是沙沙作響,這是因為痰火上炎造成的。可以服用化痰清火湯,藥方如下:南星(姜炒二錢)、半夏(姜炒二錢)、陳皮(二錢)、黃連(六分)、黃芩(二錢)、梔子(三錢)、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二錢)、蒼朮(一錢半米泔浸)、白朮(一錢五分)、白芍(炒二錢)、甘草(八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煎水服用。
如果嗓子裡一直有聲音,是因為血虛導致的,可以服用養血四物湯。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芍(炒二錢),熟地黃(姜炒四錢),人參(二錢),白朮(去蘆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二錢),半夏(姜炒二錢),黃連(姜炒六分),梔子(三錢),甘草(八分)
一方。去人參。加香附二錢。貝母二錢。
上銼。生薑煎服。
一論婦人心胸嘈雜。多是痰症。或云是血嘈。而用豬余血炒食之則愈。此以血導血歸原耳。此方治中脘心腹冷痰。心下嘈雜。口出清水。脅肋急。腹滿痛。不欲食。此胃氣虛冷。脈沉遲弦細。宜此
白話文: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芍炒二錢,熟地黃姜炒四錢,人參二錢,白朮去蘆一錢五分,茯苓去皮二錢,半夏姜炒二錢,黃連姜炒六分,梔子三錢,甘草八分,共為一方。去除人參,加入香附二錢,貝母二錢。將藥方研碎,用生薑煎服。
這方藥適合治療婦人心胸嘈雜的症狀,多數是痰症,也可能是血嘈。用豬血炒食可以治癒,這是以血導血,歸還本源。此方主治中脘、心腹冷痰,心下嘈雜,口出清水,脅肋急痛,腹滿脹痛,不欲飲食等症狀。此症由胃氣虛冷引起,脈象沉遲弦細,宜用此方治療。
旋覆花湯
陳皮,半夏(姜炒),赤茯苓,旋覆花(去皮),人參,白芍(炒),細辛,桔梗,官桂,甘草
上銼。生薑七片。水煎服。
一論婦人心胸嘈雜。用
茯苓補心湯,即四物湯。合參蘇飲是也。
一治心中嘈雜。坐臥不寧。蔡完體傳。
陳皮(一錢),半夏(八分),白茯苓(錢半),赤茯神(八分),酸棗仁(炒八分),益智仁(三分),麥門冬(去心一錢),甘草(二分)
白話文:
旋覆花湯
方劑組成:
陳皮、半夏(用薑炒)、赤茯苓、旋覆花(去皮)、人參、白芍(炒)、細辛、桔梗、官桂、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另加生薑七片。用水煎煮服用。
藥方論述:
一論婦人心胸嘈雜
使用茯苓補心湯,即四物湯,合參蘇飲。
一治心中嘈雜,坐臥不寧。蔡完體傳。
陳皮(一錢)、半夏(八分)、白茯苓(錢半)、赤茯神(八分)、酸棗仁(炒八分)、益智仁(三分)、麥門冬(去心一錢)、甘草(二分)
注:
- 以上藥方劑量單位為錢、分。
- 方劑中括號內的文字為藥材的別名或處理方法。
- 蔡完體傳為古代醫學典籍《證治準繩》中的一段文字。
上銼一劑。生薑水煎。半空心溫服。
一人多思慮。以致血虛。五更時嘈雜是也。宜以四物湯加香附、山梔、黃連、貝母。
一肥人嘈雜。宜用二陳湯。少加川芎、蒼朮、炒梔子。水煎服。
一論嘈雜者。痰水內動。如阻食在膈。令人不自安也。用
痰火越鞠丸
海石(研水飛三兩),膽星(二兩),栝蔞仁(三兩),山梔(炒黑三兩),青黛(水飛過八分)香附(童便浸二兩),蒼朮(米泔浸透搓去黑皮切片炒二兩),撫芎(二兩)
白話文:
服用藥方一劑,用生薑水煎煮,在半空腹時溫熱服用。有些人因思慮過度導致血虛,會在凌晨五點左右感到胃部不適,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香附、山梔、黃連、貝母治療。肥胖者如果胃部不適,可以用二陳湯,並加入少許川芎、蒼朮、炒梔子,煎煮後服用。胃部不適通常是因痰水內動,像是食物阻塞在食道,讓人感到不安,可以用痰火越鞠丸治療。配方包括:海石(研磨成粉末三兩)、膽星(二兩)、栝蔞仁(三兩)、山梔(炒至黑色三兩)、青黛(研磨成粉末八分)、香附(浸泡在童子尿中二兩)、蒼朮(浸泡在米泔水中搓去黑皮,切片炒製二兩)、川芎(二兩)。
上各等分。為細末。湯泡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臨臥。白湯送下。
一論嘈雜屬鬱火者。宜
加味三黃丸
黃芩(二兩去朽酒炒),黃連(六錢去毛薑炒),黃柏(一兩五錢去皮童便炒),香附(二兩米醋浸透炒),蒼朮(一兩五錢米泔浸透搓去黑皮切片炒)
上各等分。為細末。打稀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八十丸。臥時。清茶送下。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等量分成份,研磨成細粉。用熱湯浸泡蒸餅製成丸藥,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一百丸,睡前用白湯送服。
如果嘈雜屬於鬱火症狀,則應該服用加味三黃丸。
加味三黃丸的藥材包括:黃芩(二兩,去除腐朽部分,用酒炒),黃連(六錢,去除毛根,用薑炒),黃柏(一兩五錢,去除外皮,用童子尿炒),香附(二兩,用米醋浸泡透徹後炒),蒼朮(一兩五錢,用米泔浸泡透徹,搓去黑皮切片後炒)。
將所有藥材等量分成份,研磨成細粉,加入稀糊混合成丸藥,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睡前用清茶送服。
2. 諸氣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愈。其或沉滑。氣兼痰飲病也。
人稟天地陰陽之氣以生。藉血肉以成其形。一氣周流於中。以成其象。形神俱備。乃為之全人。故氣陽而血陰。能溉周身。而無一毫之間斷也。血則隨氣而行。氣載乎血者也。有是氣必有是血。有是血必乘乎是氣。二者行則俱行。一息有間。則病矣。今之人不知忿怒驚恐悲哀而損其身。
憂愁思慮以傷其氣。故人之病。多從氣而生。致有中滿腹脹。積聚喘急。五膈五噎。皆由於氣也。
一論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忿怒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抑鬱之氣。留滯不散。停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噯氣吞酸。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舌乾枯。飲食減少。日漸消瘦。或大腸虛閉。或內病之後。胸中虛痞。不思飲食。並皆治之。
白話文:
摸到手上的脈搏沉沉的,就知道是氣虛。氣虛到極點就會潛伏起來,脈象變得澀弱,病就難治癒。如果摸到脈象沉而滑,就表示氣虛又伴隨痰飲的病症。
人是由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孕育而生的,藉由血肉來形成身體。氣在體內循環流動,構成人的外在形貌。形神俱備,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氣是陽性的,血是陰性的,氣能滋潤全身,沒有任何間斷。血隨著氣的運行而流動,氣是載著血的。有氣就一定有血,有血就一定依附在氣上。兩者一起運行,一旦其中一方出現問題,就會生病。
現在的人不懂得控制忿怒、驚恐、悲哀等情緒,損傷了自己的身體。憂愁和思慮過度也會傷氣。因此,人的疾病大多從氣虛而起,導致胸腹飽脹、積聚、喘不過氣、五膈五噎等病症,都是由於氣虛造成的。
無論男女,所有氣不順暢的病症,大多是因為憂愁、思慮、忿怒傷神造成的。例如,在吃飯時憂心忡忡,或者事情不如意,導致抑鬱的氣滯留在胸膈之間,不能流通,就會造成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吞咽不順、打嗝、反胃、頭昏眼花、四肢無力、面色萎黃、口舌乾燥、食慾不振、日漸消瘦等症狀。也可能出現大腸不通、久病之後胸中虛痞、食慾不振等症狀。這些病症都需要治療。
分心氣飲
青皮(去穰二錢),陳皮(二錢),半夏(二錢姜炒),白茯苓(去皮二錢),木通(二錢),官桂(五分),赤芍(二錢),桑白皮(三錢),大腹皮(三錢),紫蘇(一錢),羌活(二錢),甘草(八分),
白話文:
青皮、陳皮、半夏、白茯苓、木通、官桂、赤芍、桑白皮、大腹皮、紫蘇、羌活、甘草,這些藥材組合在一起,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症狀。
上銼作劑。生薑三片。棗一枚。燈心十莖。水煎。溫服。性急。加柴胡。多怒。加黃芩。食少。加砂仁、神麯。咳嗽。加桔梗、半夏。胸膈痞悶。加枳實、香附。三焦不和。加烏藥。氣閉加蘿蔔子、枳殼。氣滯腰疼。加木瓜、枳殼。上焦熱。加黃芩。下焦熱。加梔子。翻胃。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製成藥劑。
-
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燈心草十莖,水煎服,溫熱服用。
-
性格急躁者,加柴胡。
-
易怒者,加黃芩。
-
食慾不佳者,加砂仁、神麴。
-
咳嗽者,加桔梗、半夏。
-
胸膈痞悶者,加枳實、香附。
-
三焦不和者,加烏藥。
-
氣閉者,加蘿蔔子、枳殼。
-
氣滯腰疼者,加木瓜、枳殼。
-
上焦熱者,加黃芩。
-
下焦熱者,加梔子。
-
噁心反胃者,不加藥。
加沉香磨服。水氣面目浮腫。加豬苓、澤瀉、車前、木瓜、葶藶、麥門冬。氣塊。加三稜、莪朮。一方。去赤芍、羌活。加枳殼、桔梗、木香、檳榔、香附、莪朮、藿香。治憂思鬱怒諸氣。
一論七情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悶。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噁心嘔吐等症。
白話文:
如果症狀是面部浮腫,可以用沉香研磨服用。如果伴隨水氣,可以加豬苓、澤瀉、車前、木瓜、葶藶、麥門冬。如果出現氣塊,可以加三稜、莪朮。另外,可以去掉赤芍、羌活,加枳殼、桔梗、木香、檳榔、香附、莪朮、藿香。這個方子可以治療憂思鬱怒等情緒導致的氣鬱症。
一說七情之氣凝聚成痰,像破絮或梅核卡在喉嚨,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或者中脘部感覺堵塞、氣悶,或者痰多氣喘,或者因痰飲引起噁心嘔吐等等。
加味四七湯
半夏(湯泡五兩),白茯苓(去皮四兩),川厚朴(姜炒三兩),紫蘇(二兩),桔梗(二兩),枳實(麩炒二兩),甘草(一兩)
上銼作十劑。生薑七片。棗一枚。水煎。熱服。一方。治梅核氣。加檳榔。
一論一切氣滯。心腹飽悶疼痛。脅肋脹滿難消。嘔吐酸水。痰涎不利。頭目昏眩。並食積酒毒。及米穀不化。或下痢膿血。大小便結滯不快。風壅積熱。口苦煩躁。涕唾稠黏。此藥最能流濕潤燥。推陳致新。滋陰抑陽。破結散郁。活血通經。治氣分之聖藥也。宜此
白話文:
半夏用熱水浸泡五兩,白茯苓去皮四兩,川厚朴用薑炒三兩,紫蘇、桔梗各二兩,枳實用麩炒二兩,甘草一兩。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十劑。每劑加生薑七片,大棗一枚,水煎服,熱服。另外,治療梅核氣還可以加檳榔。
此方可治一切氣滯,症狀包括心腹飽悶疼痛、脅肋脹滿難消、嘔吐酸水、痰涎不利、頭目昏眩,以及食積酒毒、米穀不化、下痢膿血、大小便結滯不快、風壅積熱、口苦煩躁、涕唾稠黏等。此藥能流濕潤燥、推陳致新、滋陰抑陽、破結散郁、活血通經,是治療氣分病症的聖藥。
利氣丸
大黃(生用六兩),黑醜(頭末六兩),木香(一兩),檳榔(一兩),枳殼(麩炒一兩),香附(末炒四兩),青皮(去穰一兩),陳皮(去白一兩),莪朮(煨一兩),黃連(一兩),黃柏(三兩)
上為細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或百丸。臨臥。淡薑湯送下。以利為度。如不利。加丸數。通利則愈。
瑞竹堂加黃芩、當歸各一兩。
一論脾胃不和。過食生冷油膩。麵粉濕面。停滯不化。胸膈滿悶。嘔逆噁心。腹脅膨脹。心脾疼痛。憎寒壯熱。或面目四肢浮腫。甚至臟腑悶澀。上氣喘息。臥睡不安。俱是因氣所傷。寒氣、嚥氣、膈氣、滯氣、氣痞、氣癖、氣塊、一切氣並治。用此
白話文:
利氣丸由大黃、黑醜、木香、檳榔、枳殼、香附、青皮、陳皮、莪朮、黃連、黃柏等藥材製成,以水丸製法,每次服用六七十顆或百顆,睡前用淡薑湯送服,直到通利為止。如效果不佳,可加丸數服用。瑞竹堂方在此基礎上還加入了黃芩、當歸。此方主治脾胃不和,飲食過於生冷油膩、麵粉濕面導致的食物積滯,症狀包括胸膈滿悶、嘔逆噁心、腹脅膨脹、心脾疼痛、憎寒壯熱、面目四肢浮腫,甚至臟腑悶澀、上氣喘息、臥睡不安等,均是因氣所傷導致的,包括寒氣、嚥氣、膈氣、滯氣、氣痞、氣癖、氣塊等各種氣病,皆可用此方治療。
沉香化氣丹
香附子(一斤炒內四兩生用),黑牽牛(頭末八兩),蒼朮(米泔浸炒四兩),青皮(去穰炒五兩),陳皮(五兩),山藥(二兩),枳殼(麩炒二兩),枳實(麩炒二兩),川厚朴(薑汁炒一兩),三稜(煨二兩),莪朮(煨二兩),紫蘇(煨二兩),木香(一兩),沉香(七錢半)丁香(三兩),丁皮(二錢二分),官桂(五錢),乾薑(一兩),砂仁(一兩),良薑(一兩),白豆蔻(去殼一兩),南星(泡一兩),半夏(泡一兩),人參(五錢),草果(去殼一兩五錢),檳榔(一兩),白茯苓(去皮一兩),石菖蒲(二兩),蘿蔔子(炒一兩),神麯(炒二兩),山楂(去子二兩)
白話文:
這是一道古方名為「沈香化氣丹」。它包含下列材料:
- 香附子:使用一斤炒過後留下四兩未熟的部分。
- 黑牽牛:取其頭部粉末八兩。
- 蒼朮:先浸泡在米水中再炒至四兩。
- 青皮:去除種子並炒至五兩。
- 陳皮:使用五兩。
- 山藥:使用二兩。
- 枳殼和枳實:分別用麩炒至二兩。
- 川厚朴:加入薑汁炒至一兩。
- 三稜、莪朮和紫蘇:都經過烘烤處理,各重二兩。
- 木香:使用一兩。
- 沈香:使用七錢半。
- 丁香和丁皮:分別使用三兩和二錢二分。
- 官桂:使用五錢。
- 幹薑:使用一兩。
- 砂仁和良薑:各自使用一兩。
- 白豆蔻:去掉外殼後使用一兩。
- 南星和半夏:均需浸泡後使用一兩。
- 人參:使用五錢。
- 草果:去掉外殼後使用一兩五錢。
- 檳榔:使用一兩。
- 白茯苓:去掉表層後使用一兩。
- 石菖蒲:使用二兩。
- 蘿蔔籽:炒至一兩。
- 神曲:炒至二兩。
- 山楂:去掉核後使用二兩。
以上就是「沈香化氣丹」的所有成分及其用量。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淡薑湯送下。膀胱疝氣。空心。鹽湯下。如要大便通利。漸加至百丸。仍看老幼盛衰。增減丸數。此藥蠲積聚。化滯氣。逐利病原。立見神效。藥性溫平。不損元氣。常服三五丸。疏風順氣。和胃健脾。消酒化食。寬中快膈。消磨痞塊。孕婦不宜服。
一論男婦中風中氣。牙關緊閉。口眼喎斜。不省人事。並傳屍骨蒸勞瘵。卒暴心疼。毒厲瘴瘧。小兒急慢驚搐。婦人產後中風。赤白痢疾。一切急暴之症。最能順氣化痰。神效。
蘇合香丸
沉香,木香,丁香,白檀香,安息香(酒熬膏各一兩),麝香(三錢),香附末,白朮(去蘆),訶子肉,蓽茇(各一兩),犀角(銼屑二錢),硃砂(一兩),片腦,蘇合油(入安息香膏內各五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五十丸,睡前用淡薑湯送服。治療膀胱疝氣時,空腹用鹽湯送服。如果需要通便,可以逐漸增加到一百丸,但要根據病人年齡、體質增減藥量。此藥能消除積聚,化解停滯之氣,驅逐致病之源,見效極快。藥性溫和,不損元氣。平時可以服用三五丸,疏風順氣,和胃健脾,消酒化食,寬中快膈,消磨痞塊。孕婦不宜服用。
針對男女中風、中氣不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神志不清,以及傳染性疾病引起的骨蒸勞瘵、突然發作的心痛、毒厲瘴瘧,還有小兒急慢驚搐、婦女產後中風、赤白痢疾等各種急症,此藥最能順氣化痰,療效顯著。
蘇合香丸的藥方:沉香、木香、丁香、白檀香、安息香(用酒熬成膏,各一兩),麝香(三錢),香附末、白朮(去蘆頭)、訶子肉、蓽茇(各一兩),犀角(銼成屑,二錢),硃砂(一兩),片腦,蘇合油(加入安息香膏中,各五錢)。
上將各味切片。研為細末。入腦麝、安息香、蘇合油。同藥拌勻。煉蜜為丸。每丸秤過一錢。用蠟包裹。每用大人一丸。小兒半丸。去蠟皮。以生薑自然汁化開。擦牙關。另用薑湯少許調藥。灌下。
一人飲酒大醉後。氣往外。仰頭出不盡。有出氣無收氣。此乃氣不歸元。死在須臾。諸藥不效。余以韭菜根捶爛。入陳釅醋炒熱。絹包熨臍下。此一包冷了。又另換一包。熨至臍下溫暖。氣漸降而歸元矣。妙不可言。
白話文:
將藥材切片研磨成細粉,加入腦麝、安息香和蘇合油,混合均勻,再用煉好的蜂蜜製成丸藥,每丸重一錢,用蠟包裹。成人每次服用一丸,小孩服用半丸,去蠟後用生薑汁化開,塗抹牙關。另用薑湯少許調和藥丸,灌服。
有個人喝醉酒後,氣往上衝,仰頭吐氣卻吐不完,只有呼氣,沒有吸氣,這是氣不歸元,馬上就會死,其他藥物都無效。我用韭菜根搗爛,加入陳醋炒熱,用絹布包好敷在肚臍下方,等這一包冷了,再換另一包,一直敷到肚臍下方溫暖,氣才慢慢降下來,恢復正常,真是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