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11)
卷三 (11)
1. 噯氣
噯氣嘈雜。審右寸關。緊滑可治。弦急則難。兩寸弦滑。留飲胸間。脈橫在寸。有積上攔。
夫噯氣者。胃虛火鬱之所成也。因胃中有火。治療之法。虛則補之。熱則清之。氣則順之。氣順則痰消也。
一論噯氣者。胃中有火痰也。宜用
星半湯
南星(薑製二錢),半夏(薑製二錢),石膏(二錢),香附(二錢),梔子(炒三錢)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或以姜搗汁亦可。蓋胃中有鬱火。膈上有稠痰故也。一論噯氣聲聞於外。因氣胸膈悶。有痰。舌黑。乃痰之症也。宜服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噯氣、聲音嘈雜,就要仔細觀察右手的寸關脈。脈象緊滑可以治療,弦急則難以治療。如果兩寸脈弦滑,表示有留飲在胸間;脈橫在寸關,則表示有積滯在上腹部。
噯氣是由於胃虛火鬱所致,因為胃中有火。治療方法要根據虛實寒熱來選擇,虛則補之,熱則清之,氣則順之,氣順則痰消。
噯氣主要是因為胃中有火痰,可以使用星半湯治療:南星(薑製二錢)、半夏(薑製二錢)、石膏(二錢)、香附(二錢)、梔子(炒三錢),將藥材研碎,用生薑煎服。也可以用生薑搗汁服用。這是因為胃中有鬱火,膈膜上有稠痰的緣故。
還有一種噯氣,聲音響亮,原因是氣胸膈悶,有痰,舌頭發黑,這是痰的症狀。應該服用...
導痰湯
陳皮(二錢),半夏(姜炒二錢),白茯苓(去皮三錢),白朮(一錢五分去蘆),香附(二錢)青皮(去穰二錢),黃芩(炒二錢),栝蔞仁(三錢),砂仁(八分),黃連(姜炒二錢),甘草(八分)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
一論婦人噯氣。胸緊。連噯十餘聲不盡。噯出氣。心頭略寬。不噯即緊。宜
白話文:
導痰湯
藥方:
陳皮二錢,半夏(姜炒二錢),白茯苓(去皮三錢),白朮(一錢五分去蘆),香附二錢,青皮(去穰二錢),黃芩(炒二錢),栝蔞仁三錢,砂仁八分,黃連(姜炒二錢),甘草八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生薑三片。水煎服。
功效:
適用於婦女出現噯氣、胸悶、連續噯氣十多次仍無法停息,噯氣排出後心口稍微舒緩,停止噯氣就感到胸悶。
註解:
- 以上藥方以錢為單位,一錢約等於3.75克。
- 「去皮」、「去蘆」、「去穰」等指去除藥材的特定部位。
- 「姜炒」指將藥材與生薑一起炒製。
- 「水煎服」指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 「婦人」指女性。
- 「噯氣」指胸口發出嘆氣聲。
- 「胸緊」指胸部感到緊繃。
- 「心頭略寬」指胸部感到稍微舒緩。
破郁丹
香附(四兩),梔子仁(炒四兩),黃連(薑汁炒二兩),枳實(麩炒一兩),檳榔(二兩),莪朮(制二兩),青皮(去穰一兩),蘇子(一兩),栝蔞仁(一兩)
上共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滾水送下。或以分心氣飲服之。立效。
一上舍飲食失宜。胸膈膨脹。噯氣吞酸。以自知醫。用二陳、枳、連、蒼、柏之類。前症益甚。更加足指腫痛。指縫出水。余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治之而愈。若腿足浮腫。或焮腫寒熱嘔吐。亦用前藥。
白話文:
破郁丹
藥方:
- 香附 (四兩)
- 梔子仁 (炒四兩)
- 黃連 (薑汁炒二兩)
- 枳實 (麩炒一兩)
- 檳榔 (二兩)
- 莪朮 (制二兩)
- 青皮 (去穰一兩)
- 蘇子 (一兩)
- 栝蔞仁 (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滾水送服。也可加入分心氣飲服用。
功效:
立竿見影。
案例:
曾經有一位上舍生因飲食不當,導致胸膈脹滿,噯氣吞酸。他自認為懂醫,自行服用二陳、枳實、黃連、蒼朮、柏子等藥物,但症狀反而更加嚴重,甚至出現足指腫痛、指縫流水的狀況。我為他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治療,最終痊癒。
若患者出現腿足浮腫,或發熱腫脹、寒熱交加、嘔吐等症狀,也可使用此方治療。
2. 吞酸
脈弦而滑。兩手或浮或弦。或浮而滑。或沉而遲。或緊而洪。或洪而數。或沉而遲。胸中有寒飲。洪數者。痰熱在胸膈。時吐酸水。欲成翻胃也。
夫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則肝木自甚。故為酸也。如飲食熱。則易於酸矣。或言吐酸為寒者。誤也。乃濕熱在胃口上。飲食入胃。被濕熱鬱遏。食不得化。故作吞酸。如穀肉覆蓋在器。濕則易於為酸也。必用吳茱萸。順其性折之。方為得法。
一論吞酸嘈雜。酸水刺心者。乃痰火鬱氣也。宜
清郁二陳湯
陳皮,半夏(姜炒),茯苓,香附,黃連(姜炒),梔子(炒各一錢),蒼朮(米泔浸),川芎枳實(炒各八分),神麯(炒三錢),白芍(炒七分),甘草(二分)
白話文:
脈搏跳動有力而滑利。兩手有時浮起,有時有力,有時浮起而滑利,有時沉下去而緩慢,有時緊緊的而跳動有力,有時跳動有力而快速,有時沉下去而緩慢。胸中積聚了寒氣水飲。跳動有力而快速的,是痰熱停滞在胸膈,時常嘔吐酸水,快要變成胃反上來了。
酸味是肝木的氣味,是因為火氣旺盛,抑制金氣,無法平息木氣,所以肝木就變得更加旺盛,因此就會產生酸味。比如飲食過熱,就容易產生酸味。有些人說嘔吐酸水是寒氣導致的,這是錯誤的,實際上是濕熱停滞在胃口,食物進入胃後被濕熱鬱結,無法消化,所以就會產生吞酸的感覺。就像穀物和肉類覆蓋在容器中,潮濕就容易發酸一樣。必須用吳茱萸,順著它的性質來抑制它,才是正確的方法。
有一種吞酸嘈雜,酸水刺心的情況,這是痰火鬱氣引起的,應該使用清郁二陳湯,包括陳皮、半夏(用薑炒)、茯苓、香附、黃連(用薑炒)、梔子(炒)、蒼朮(用米泔浸泡)、川芎、枳實(炒)、神麯(炒)、白芍(炒)、甘草。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一論鬱結吐酸者。用
茱連丸
蒼朮(米泔浸一兩),陳皮(一兩),半夏(姜炒一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黃連(一兩半姜炒夏月倍用),吳茱萸(炒一兩冬月倍用)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白滾水送下。
一論噫氣吞酸嘈雜。有痰有熱。有氣有食。胸膈不寬。飲食不化。以
香蔻和中丸
白話文:
先煎一劑生薑湯服用。如果患者是因鬱結導致吐酸,則可用蒼朮、陳皮、半夏、白茯苓、黃連、吳茱萸製成茱連丸服用,每次服三五十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如果患者是因噫氣、吞酸、嘈雜、痰熱、氣食阻滯、胸膈不寬、飲食不化,則可用香蔻和中丸。
白朮(去蘆炒),山楂肉,連翹(各四兩),萊菔子(炒五錢),白茯苓(去皮),枳實(去穰麩炒),陳皮(去白),半夏(薑汁炒),神麯(炒各二兩),乾生薑(一兩),白豆蔻(炒五錢),木香(五錢)
上為細末。神麯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後。白滾湯送下。
一論婦人心酸。乃痰飲積在脾胃間。時時酸心或吐水。用
白話文:
白朮(去除蘆頭後炒),山楂肉,連翹(各四兩),萊菔子(炒五錢),白茯苓(去皮),枳實(去除內瓤和麩皮後炒),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半夏(用薑汁炒),神麴(炒各二兩),乾薑(一兩),白豆蔻(炒五錢),木香(五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神麴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這一方是用於治療婦女心酸的。心酸是由於痰飲積聚在脾胃之間,導致時常感到酸心或吐水。
吳茱萸丸
大麥芽(炒五錢),肉桂(五錢),吳萸(一兩鹽水洗),蒼朮(米泔浸一兩),陳皮(去白五錢),神麯(炒五錢)
上為細末。稀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飲送下。
一論酸心。每酸氣上攻如釅醋不可當者。用吳茱萸一合。水一盅。煎七分。頓服。縱濃亦須強飲。曾有人心如螫破。服此方立效。
一治口吐清水。用蒼朮(二錢壁土炒),白朮(一錢半去蘆炒),陳皮(一錢五分),白茯苓(三錢),滑石(炒三錢)
白話文:
將大麥芽、肉桂、吳茱萸、蒼朮、陳皮、神麴研磨成細末,用稀粥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食五六十丸,米湯送服。此方可治酸心,即胃酸過多,胸口泛酸,如同濃醋難忍的症狀,可用吳茱萸煎水服用,即使濃稠也要強行飲下。亦可治口吐清水,可用蒼朮、白朮、陳皮、白茯苓、滑石煎水服用。
水煎服。
一儒者。四時喜極熱飲食。或吞酸噯腐。或大便不實。足指縫濕癢。此脾氣虛寒下陷。用六君子湯。加薑桂治之而愈。稍為失宜。諸疾仍作。用前藥更加附子錢許。數劑則不再發。
一婦人吞酸噯腐。嘔吐痰涎。面色純白。或用二陳、黃連、枳實之類。加發熱作渴。肚腹脹滿。予曰。此脾胃虧損。末傳寒中。不信。仍作火治。肢體腫脹如蠱。余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胃氣漸醒。飲食漸進。虛火歸原。又以補中益氣加炮薑、木香、茯苓、半夏兼服。全愈。
一治食後吐酸水。用乾薑、吳茱萸各二兩為末。每服方寸匙。酒調服。日二服。胃冷者。服之立效。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煮沸後服用。
一位讀書人,四季都喜歡吃非常熱的食物,有時會吞酸打嗝、消化不良,或大便不成形、腳趾縫濕癢。這是脾氣虛寒下陷的症狀,可用六君子湯加生薑、桂枝治療,病症就會痊癒。如果稍微飲食不當,這些毛病又會復發,就需要在原方藥物中再加附子一錢左右,服用幾劑後就不會再發作了。
一位婦女吞酸打嗝、嘔吐痰液,面色蒼白,有人用二陳湯、黃連、枳實之類的藥物治療,但她還伴隨發熱口渴、肚子脹滿。我說這是脾胃虛損,寒氣入裡,不相信,仍然用清熱的藥物治療,結果導致四肢腫脹如同中毒。我用六君子湯加附子、木香治療,胃氣逐漸恢復,飲食也逐漸增進,虛火歸於原位。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木香、茯苓、半夏一起服用,徹底治癒。
治療飯後吐酸水,可以用乾薑、吳茱萸各二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茶匙,用酒調服,一天服用兩次。胃寒的人,服用後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