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九(外科諸症)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外科諸症) (5)

1. 用藥治法

替針散

用木鱉子、川烏。二味磨水。以雞翎刷瘡上。留口大一處出膿。如藥水干。再刷上。不一時即穿。

一論治癰疽發背發項發腦等大毒。不拘已潰未潰。俱用此敷貼。如腫毒未潰。通敷自消。如已潰。將此敷周圍腫焮處。其破口處。以神異膏貼之。每日換兩三次。不許見風。神效。

二合消毒散

文蛤(捶碎炒黑色為末三兩六錢),輕粉(研三錢),黃柏(去皮密炙為末二兩),寒水石(煅為末一兩)

上末。合為一處。用新涼水一半。蜂蜜一半。調合。不稀不稠。如瘡毒尚未開。將腫處遍敷之。用棉紙覆於上。但干。即以水掃之。朝夕更換二次。如夏月。或午時再換一次。亦可。若已破。將此藥敷於周圍焮腫處。正有膿。破口處用神異膏滿貼之。不必留口。亦一日三換。

一論癰疽發背潰爛。又不生肌肉。用此立效。但此方用之。不可太早。

合口收功散

血竭(一錢),乳香,沒藥,輕粉,龍骨(各一錢五分),赤石脂(二錢),硃砂,海螵蛸(各五分)

上共為細末。散在瘡口上。即生肌肉。

一論癰疽發背諸瘡毒。不拘已成已潰未潰者。皆可用之。諸毒甚者。每日換二三次。中毒換一次。其藥力方能勝毒。諸瘡潰膿後。不長肌肉。不合口者。神效。

神異膏

歸尾(五錢),川芎(五錢),赤芍(二錢),生地黃(四錢),防風,羌活,白芷,玄參,黃耆(各五錢),官桂(三錢),桃仁(四十九個),杏仁(四十九個),木鱉子(十四個),何首烏(三錢),牛蒡子(五錢),穿山甲(四錢),蜂房(三錢),蛇蛻(二錢),大黃(二錢),黃柏(二錢),亂髮(男者一團如雞子大),槐柳皮(四十九節每長一寸)

上用麻油三斤四兩。將藥入鍋內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以桑柴文武火煎油黑色。以穿山甲浮起黑為度。絹濾去渣。再熬油。滴水成珠。陸續下黃丹十四兩。柳條攪不住手。成膏軟硬得所。再下乳香、沒藥各三錢。血竭三錢。真降香末三錢。次冷定。下麝香末二錢。水浸二三日。去火性。攤用。

一論癰疽瘡瘍痊後。及將痊。口乾渴甚。舌或生黃。及未患先渴。此腎水枯竭。不能上潤。以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既濟。故心煩躁作渴。小便頻數。或白濁陽痿。飲食不多。肌膚漸削。或腿腫腳先瘦。服此以生腎水。降心火。諸症頓止。及治口舌生瘡不絕。

加減八味丸

懷生地黃(半斤好酒拌砂鍋內蒸半日搗膏),山藥(一兩),石棗(淨肉四兩酒蒸搗膏),桂心(去皮),澤瀉(切片蒸焙乾),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各五錢),遼五味子(二兩五錢)

上為末。入棗膏。加煉蜜少許。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白話文:

用藥治法

替針散

用木鱉子、川烏,磨成水狀,用雞毛刷在瘡瘍上,只留一個約莫一指寬的開口讓膿液排出。藥水乾了就再刷,很快就會穿透膿瘍。

此方適用於治療癰疽、發背、項癰、腦癰等嚴重毒症,無論是否已潰破,皆可使用。腫毒未潰者,敷貼即可自行消散;已潰者,敷在腫脹部位周圍,破口處則貼上神異膏。每日換藥兩三次,忌風。療效顯著。

二合消毒散

將文蛤(捶碎炒至黑色研磨成粉,三兩六錢)、輕粉(研磨成粉,三錢)、黃柏(去皮蜜炙研磨成粉,二兩)、寒水石(煅燒研磨成粉,一兩)混合。用等量的新涼水和蜂蜜調成糊狀,不稀不稠。如果瘡毒尚未潰破,將藥膏敷在腫脹處,覆蓋棉紙,藥膏乾了就用水輕輕擦拭。早晚各換藥一次,夏天或中午可再換一次。如果已潰破,將藥膏敷在周圍腫脹處,膿液處則用神異膏完全覆蓋,不必留口。同樣每日換藥三次。

此方適用於治療癰疽、發背潰爛,且肌肉不生長的情況,療效顯著。但此方不可過早使用。

合口收功散

將血竭(一錢)、乳香、沒藥、輕粉、龍骨(各一錢五分)、赤石脂(二錢)、硃砂、海螵蛸(各五分)研磨成細粉。將藥粉撒在瘡口上,即可長出肌肉。

此方適用於治療癰疽、發背等各種瘡毒,無論已成形、已潰破或未潰破,皆可使用。毒症嚴重者,每日換藥兩三次;中毒者,每日換一次,才能發揮藥效。瘡瘍潰膿後,肌肉不生長,傷口無法癒合者,療效顯著。

神異膏

將歸尾(五錢)、川芎(五錢)、赤芍(二錢)、生地黃(四錢)、防風、羌活、白芷、玄參、黃耆(各五錢)、官桂(三錢)、桃仁(四十九個)、杏仁(四十九個)、木鱉子(十四個)、何首烏(三錢)、牛蒡子(五錢)、穿山甲(四錢)、蜂房(三錢)、蛇蛻(二錢)、大黃(二錢)、黃柏(二錢)、亂髮(男子髮髮量如雞蛋大小的一團)、槐柳皮(四十九節,每節長一寸)等藥材,用麻油三斤四兩浸泡。春季泡五天,夏季泡三天,秋季泡七天,冬季泡十天。用桑柴文武火煎熬,直到穿山甲浮起,油呈黑色為止。用絹布過濾去渣,再次熬油,直至滴水成珠。陸續加入黃丹十四兩,用柳條攪拌至膏體軟硬適中。再加入乳香、沒藥各三錢,血竭三錢,真降香末三錢,冷卻後加入麝香末二錢,水浸二三日去除火性後,攤開使用。

此方適用於癰疽瘡瘍痊癒後或將痊癒時,口乾舌燥,舌苔發黃,或未患病前就口乾,這是腎水枯竭,不能上潤,導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調和,從而引起心煩躁熱、口渴、小便頻數、白濁、陽痿、食慾不振、消瘦、腿腫腳瘦等症狀。服用此膏可以滋補腎水,降心火,迅速緩解諸症狀,也可治療久治不愈的口舌生瘡。

加減八味丸

將懷生地黃(半斤,用好酒拌勻,放入砂鍋內蒸半天,搗成膏狀)、山藥(一兩)、山茱萸(去核取肉四兩,用酒蒸後搗成膏狀)、桂心(去皮)、澤瀉(切片蒸焙乾)、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各五錢)、遼五味子(二兩五錢)研磨成粉。加入棗膏和少量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空腹服用,用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