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九(外科諸症) (3)
卷九(外科諸症) (3)
1. 用藥治法
一論凡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初起。
蔥蜜膏
生蔥、豬膽汁一個。傾石缽內。共搗成餅。貼患處。日換三四次。即消。
金蟾膏,治症同前。
生白礬末五錢。加麝香一分。取活蝦蟆一個。去肚腸。同搗爛如泥。四圍留頂出氣。不過一夜。即愈。
一論發背及一切腫毒。不問已成未成。但焮痛者。
槐花酒
槐花四五兩。炒黃。乘熱入酒二杯。煎十餘沸。去渣。熱服。其毒即消。神效。
一論癰疽發背。及一切無名腫毒疼痛。醫所不識。初起壯盛人。宜用黑白牽牛各一兩。捶碎。好酒一碗。煎八分。露一宿。次日溫服。大便下膿血。即愈。
一論初起一切惡瘡腫痛。丹瘤瘰癧。疔腫魚口。五發癰疽。初覺一二日。便如傷寒。頭痛煩渴。拘急惡寒。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臥不安。皮膚壯熱。大便閉結。小便赤澀等症。並治。妊娠勿服。
千金消毒散
連翹(二錢),黃芩(一錢),當歸尾(一錢),金銀花(一錢五分),皂角刺(一錢),赤芍(一錢),天花粉(一錢),牡蠣(一錢),防風,大黃,芒硝,麻黃(各一錢)
上銼一劑。酒水各半煎服。
一論腸癰便毒疔癰疽。初起即消。已腫即潰。血從大便中出。瘡潰後勿服。
加減真人活命飲,又名千金內消散。
當歸尾(酒洗一錢五分),赤芍(一錢),白芷(一錢),木鱉子(去殼一錢),穿山甲(三大片蛤粉炒),金銀花(三兩),乳香,殭蠶,天花粉,皂角刺,大黃(各一錢),栝蔞仁(去殼二錢)沒藥(五分),甘草節(五分)
上銼一劑。水酒煎服。
一論癰疽發背。腫痛如錐刺。不可忍者。頓時即止。
芙蓉膏
芙蓉葉,黃荊子(各等分為末)
上二味。入石臼內搗極爛。用雞子清調敷患處。留頂。如煙起。此方用在未潰之先。或將潰之際。
一治癰疽發背已潰爛者。
三神膏
蓖麻子仁(一合),陳醋(一大碗),鹽(一撮)
上三味置鍋中。用槐條攪成膏。先將豬蹄湯洗淨。或米泔水洗淨。用雞翎續續掃上。其皮即皺。其肉即生。
一論諸瘡惡毒。發背癰疽。痛不可忍者。此藥能衛護內膜。驅解諸毒。自然內消。
加味蠟礬丸
黃蠟(一兩),枯白礬(一兩),乳香(一錢),沒藥(一錢),雄黃(二錢)
上為細末。用蠟熔化為丸。硃砂為衣。如梧子大。服五十丸。視瘡上下。蜜水送下。
一論癰疽瘡癤。皆由氣血凝滯。風毒壅結。此藥發散外邪。流行氣血。排膿止痛。生肌長肉之劑。當用於五六日間。已潰未潰而作痛者。宜服之。
加味千金內托散
黃耆(鹽水炒),人參,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白芷,防風,川樸(姜炒),桔梗,官桂,栝蔞仁(去殼),金銀花,甘草節
白話文:
用藥治法
一、凡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初起,可用蔥蜜膏:取新鮮蔥和一個豬膽汁,一起搗成餅狀,貼在患處,每日換三四次,即可消腫。金蟾膏治療方法相同,取生白礬末五錢、麝香一分,再加一個活蝦蟆(去除內臟),一起搗爛如泥,只在四周塗抹,留下頂部透氣,一夜即可痊癒。
二、發背及一切腫毒,不論已成或未成,只要紅腫疼痛,可用槐花酒:取槐花四五兩炒黃,趁熱放入二杯酒中,煎煮十餘沸,去渣後趁熱服用,毒氣即可消散,效果神奇。
三、癰疽、發背及一切無名腫毒疼痛,醫生也無法辨認,初起且患者體質強壯者,宜用黑白牽牛各一兩,搗碎,用一碗好酒煎煮八分,放置一夜,次日溫服,大便排出膿血即可痊癒。
四、初起一切惡瘡腫痛、丹瘤、瘰癧、疔腫、魚口、五發癰疽,發病一兩日後,出現類似傷寒的症狀,如頭痛、煩渴、肌肉拘緊、惡寒、四肢沉重、神志恍惚、坐臥不安、皮膚發熱、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等,均可用千金消毒散治療(孕婦禁用):連翹二錢、黃芩一錢、當歸尾一錢、金銀花一錢五分、皂角刺一錢、赤芍一錢、天花粉一錢、牡蠣一錢、防風一錢、大黃一錢、芒硝一錢、麻黃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粉,用等量酒水煎服。
五、腸癰、便毒、疔癰疽,初起即可消腫,已腫則使其潰爛,膿血從大便排出。瘡瘍潰爛後禁止服用加減真人活命飲(又名千金內消散):當歸尾(酒洗)一錢五分、赤芍一錢、白芷一錢、木鱉子(去殼)一錢、穿山甲(三片,用蛤粉炒過)、金銀花三兩、乳香一錢、殭蠶一錢、天花粉一錢、皂角刺一錢、大黃一錢、栝蔞仁(去殼)二錢、沒藥五分、甘草節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粉,用酒水煎服。
六、癰疽、發背腫痛如錐刺般難忍,需立即止痛,可用芙蓉膏:取芙蓉葉和黃荊子等量研磨成末,用雞蛋清調和敷在患處,只留頂部透氣,如同冒煙一般。此方適用於未潰或將要潰爛的階段。
七、癰疽、發背已潰爛者,可用三神膏:取蓖麻子仁一合、陳醋一大碗、鹽少許,放入鍋中,用槐樹枝攪拌成膏。先用豬蹄湯或米泔水清洗患處,再用雞毛輕輕掃上藥膏,皮膚就會收縮,傷口也會癒合。
八、諸瘡惡毒、發背、癰疽疼痛難忍者,此藥能保護內膜,驅除毒邪,使之自然消散:加味蠟礬丸:取黃蠟一兩、枯白礬一兩、乳香一錢、沒藥一錢、雄黃二錢,研磨成細末,用黃蠟熔化後製成丸藥,再用硃砂包裹,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視瘡瘍部位而定,用蜂蜜水送服。
九、癰疽、瘡癤皆由氣血凝滯、風毒壅結所致,此藥能發散外邪,使氣血運行,排膿止痛,生肌長肉。適用於發病五六天,無論已潰或未潰而疼痛者:加味千金內托散:黃耆(鹽水炒)、人參、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白芷、防風、川樸(姜炒)、桔梗、官桂、栝蔞仁(去殼)、金銀花、甘草節。
備註: 以上翻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中藥的使用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文中劑量單位為傳統中藥計量單位,現代醫療單位換算需參考專業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