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痳疹

古謂麻即疹也。疹出如麻成朵。痘出如豆成粒。皆象其形而名也。夫胎毒一也。痘出於五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其症寒熱備有也。疹出於六腑。腑屬陽。陽主氣。故疹有形而無漿。其形多實熱而無寒也。為症既異。則治法亦殊。痘宜內實。可用補劑。疹忌內實。

只宜解散。惟初熱發表。略相似耳。既出之後。痘則補氣以生血。疹宜補陰以制陽。何也。蓋疹熱甚。則陰分受其熬煎。而血多虛耗。故以清火滋陰為主。而不可少動其氣。所以人參、白朮、半夏。及諸燥悍之劑。首尾當深忌也。世知痘症所繫之重。而不知疹子殺人尤甚。方書輕忽而不備。

良可太息矣。

一論疹發熱之初。多似傷風。惟疹子則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腫。其淚汪汪。面浮腫。兩腮赤。噁心乾嘔為異耳。但見此候。即是疹子。便宜謹避風寒。戒葷腥厚味。用藥以表散之。使皮膚通暢。腠理開達。而疹毒以出也。

一論疹子初出。呵欠。發熱惡寒。咳嗽噴嚏。流涕頭眩。宜

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白芍(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生薑水煎服。加紫蘇、蔥白以解肌。切忌大汗。斑不紅者亦宜。乃痳疹初起之神方也。

一論痳疹既出。一日而又沒者。乃為風寒所沖。麻毒內攻。若不治。胃爛而死。可用

消毒飲

鼠黏子(四錢),荊芥(二錢),生甘草(一錢),防風(去蘆五分)

上銼。水煎服。加烏犀角尤妙。

一論痳疹既出而覆沒。或出不盡。心慌。哭啼不止。十分危急。死在須臾。或下痢腹痛。可用

二仙湯,鄢陵劉孟門傳。

黃芩(去朽),白芍藥(生用)

各等分。水煎溫服如神。

一論痳疹已出。譫語煩躁作渴者。可用

白虎解毒湯

石膏,知母,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甘草

上銼。水煎服。

一論痳疹已出。大小便閉。可服防風通聖散。(方見中寒)

一論痳疹已出。譫語。小便閉塞者。宜

導赤散

生地黃,木通,甘草,淡竹葉(七片)

水煎服。

一論痳疹已出。泄瀉不止。可服

四苓散

豬苓,澤瀉,白朮(去蘆),白茯苓(各等分)

水煎服。如小便如泔者。或小便不通者。加車前、木通。

一論痳疹已出。寒熱似瘧。可服。

柴苓湯

柴胡,黃芩,半夏(減半),豬苓,澤瀉,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甘草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痳疹已出。大便下血。或小便下血。吐血衄血。或二便閉澀。瘡疹稠密。熱濁赤痛。

犀角解毒湯

真犀角(一錢如無升麻代之),生地黃(五分),牡丹皮(一錢),赤芍(一錢),黃連,枯黃芩,黃柏,梔子

上銼。水煎服。如吐血衄血。加炒山梔子。童便和服。

一論痳疹前後有潮熱不退等症。併為血虛血熱。可服

白話文:

古時候說的「麻」,指的就是現在說的「疹子」。疹子發出來的時候,像麻一樣成片成朵;痘瘡發出來的時候,像豆子一樣一顆顆的,都是因為它們的形狀而得名。胎毒其實只有一種,痘瘡發在五臟,五臟屬陰,陰主血,所以痘瘡有形狀,也有膿汁,症狀會出現寒冷和發熱交替的情況。疹子發在六腑,六腑屬陽,陽主氣,所以疹子有形狀,但沒有膿汁,症狀多半是實熱而不會有寒冷。因為痘疹兩種病症不同,治療方法也就不一樣。痘瘡適合用補氣血的藥物來加強身體的實力,疹子則不適合,疹子適合用疏散的方法。只有在剛開始發熱時,痘疹的表現才有些相似。在疹子發出來之後,痘瘡需要用補氣的方法來生血,而疹子則應該用滋陰的方法來抑制陽氣的過盛。為什麼呢?因為疹子的熱度很高,會把陰液煎熬耗盡,導致血虛,所以要以清熱滋陰為主,絕對不能再動氣。因此,人參、白朮、半夏以及其他燥熱的藥物,從頭到尾都要特別忌諱使用。世人只知道痘瘡病情嚴重,卻不知道疹子致命更快速,而且相關的醫書也輕忽了這點,沒有詳細記載,真是令人嘆息。

疹子剛發熱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都跟傷風感冒很像,但疹子的特徵是會咳嗽、打噴嚏、流清鼻涕、眼皮腫脹、眼睛淚汪汪、臉部浮腫、兩頰發紅、噁心乾嘔。只要看到這些症狀,就知道是疹子,要趕緊避開風寒,戒掉葷腥油膩的食物。用藥要以發散為主,讓皮膚的毛孔暢通,讓疹毒發出來。

疹子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會打呵欠、發熱怕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頭暈,這時適合用「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白芍各一錢,甘草五分)

把這些藥材切碎,用生薑水煎煮後服用,再加入紫蘇、蔥白來幫助解肌。切記不要大汗淋漓。如果疹子顏色不紅,也適合使用。這是疹子初期治療的神奇藥方。

如果疹子發出來之後,一天又消退了,那是因為受到風寒的侵襲,導致疹毒內攻。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胃爛而死,這時可以使用「消毒飲」。

(鼠黏子四錢,荊芥二錢,生甘草一錢,防風去蘆五分)

把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加入犀牛角效果更好。

如果疹子發出來之後又消退,或者沒有完全發出來,導致心慌、哭鬧不止,情況非常危急,可能很快就會死亡。也可能會出現腹瀉或腹痛,這時可以使用「二仙湯」,這是鄢陵劉孟門傳下來的方子。

(黃芩去朽、白芍藥,用量相同)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溫服,效果很好。

如果疹子發出來之後,出現胡言亂語、煩躁口渴,可以使用「白虎解毒湯」。

(石膏、知母、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甘草)

把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疹子發出來之後,大小便不通暢,可以服用防風通聖散。(藥方在「中寒」部分)

如果疹子發出來之後,出現胡言亂語、小便不通,適合使用「導赤散」。

(生地黃、木通、甘草、淡竹葉七片)

把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疹子發出來之後,腹瀉不止,可以服用「四苓散」。

(豬苓、澤瀉、白朮去蘆、白茯苓,用量相同)

把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小便像米湯一樣,或是小便不通暢,可以加入車前子和木通。

如果疹子發出來之後,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症狀,可以服用「柴苓湯」。

(柴胡、黃芩、半夏減半、豬苓、澤瀉、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甘草)

把這些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紅棗煎煮後服用。

如果疹子發出來之後,出現大便帶血,或者小便帶血、吐血、流鼻血,或是大小便不通暢,而且疹子密集,皮膚發熱紅腫疼痛,這時適合使用「犀角解毒湯」。

(真犀角一錢,如果沒有可以用升麻代替、生地黃五分、牡丹皮一錢、赤芍一錢、黃連、枯黃芩、黃柏、梔子)

把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出現吐血、流鼻血,可以加入炒山梔子,並用童子小便調和服用。

如果疹子發作前後出現潮熱不退等症狀,都屬於血虛血熱,可以服用上述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