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痳疹

四物湯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血虛用熟血熱用生)

上銼。水煎服。發渴。加麥門冬、犀角汁。嗽。加栝蔞霜。有痰。加貝母、陳皮去白。

一論痳疹正出之時。雖不進飲食者。但得痳疹淡紅潤澤。真不為害也。蓋熱毒未解。內蘊實熱。自不必食。退後若不食者。當隨用四物湯加神麯、砂仁二帖。決能食矣。如胃氣虛者。須少下地黃。

一論痳疹既出之時。如色紅紫。乾燥晦暗。乃火盛毒熾。宜四物湯。用生地黃。加紅花、酒炒黃芩。

一論痳疹既出。已過三日。不能沒者。乃內有虛熱。宜用四物湯進之。如失血之症。加犀角汁解之。

一論痳疹退後。若有牙根腐爛。鼻血橫行。併為失血之症。急用四物湯。加茵陳、木通、生犀角之類。以利小便。使熱下行。如疳瘡色白者。為胃爛不治之症也。

一論痳疹之後。須避風寒。戒水濕。如或不謹。遂致終身之咳嗽。無有愈也。

一論痳疹前後。大忌豬肉魚酒雞子之類。恐惹終身之咳嗽。只宜用老雞精肉煮食。少助滋味可也。

一論孕婦出麻。當以四物湯。倍加白朮、條芩、艾葉。安胎清熱為主。則胎決無危。而痳疹易出矣。如胎氣上衝。急用苧根、艾葉煎湯。磨生檳榔服之。更以四物湯大進之。

一論疹子沒後。餘熱內攻。循衣摸床。譫言妄語。神昏傷志者死。如熱輕餘毒未除。必先見諸氣色。雖預防之。始終以升麻葛根湯為主。或消毒飲、解毒湯。隨症擇用。仍忌魚腥。蔥蒜之物。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水煎服。

白話文:

痳疹治療

【四物湯】

方劑組成: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血虛用熟地黃,血熱用生地黃)。水煎服。

加味:發渴,加麥門冬、犀角汁;咳嗽,加栝蔞霜;有痰,加貝母、去白陳皮。

不同情況的治療:

  1. 痳疹初發時,即使不吃東西,只要疹子顏色淡紅潤澤,就不用擔心,因為這表示體內熱毒尚未完全清除,自身有足夠的抵抗力,無需進食。退疹後若仍不進食,可用四物湯加神麴、砂仁服用,就能恢復食慾。但若胃氣虛弱,則應減少熟地黃用量。

  2. 痳疹出現後,如果疹子顏色紅紫、乾燥晦暗,表示火毒太盛,宜用四物湯,但熟地黃改用生地黃,並加入紅花、酒炒黃芩。

  3. 痳疹出現超過三日仍未消退,表示體內有虛熱,宜服用四物湯。若有失血症狀,加犀角汁解毒。

  4. 痳疹消退後,若出現牙根腐爛、流鼻血等失血症狀,應立即服用四物湯,並加入茵陳、木通、生犀角等藥物,促進小便排出體內熱毒。若出現白色疳瘡,則表示胃部潰爛,需積極治療。

  5. 痳疹痊癒後,必須避免風寒和潮濕,否則可能導致終身咳嗽。

  6. 痳疹前後,要忌食豬肉、魚類、酒、雞蛋等食物,以免誘發終身咳嗽。只能吃老雞精肉燉煮的食物,少許調味即可。

  7. 孕婦患痳疹,可用四物湯,並增加白朮、黃芩、艾葉的用量,以安胎清熱為主,這樣既能保胎,又能使痳疹順利消退。若胎氣上衝,則應急用苧根、艾葉煎湯,加磨碎的生檳榔服用,並大量服用四物湯。

  8. 疹子消退後,若餘熱內侵,出現循衣摸床、胡言亂語、神志昏迷等症狀,則可能危及生命。如果只是輕微餘熱未清,會先反映在氣色上。預防方面,主要使用升麻葛根湯,或消毒飲、解毒湯等,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仍需忌食魚腥、蔥蒜等食物。

【黃連解毒湯】

方劑組成: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