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3)

1. 收靨治法

一凡痘十日十一二日。痘漸收靨。自上而下為順。自下而上為逆。其遍身皆靨。雖數顆不靨。尚能殺人。猶蛇蛻皮。雖一節被傷。不能退者。是亦死也。

一十日至十一日。當靨不靨。其身不壯熱。悶亂不寧。臥則哽氣。煩渴咬牙。異功散加木香、當歸。以救陰陽表裡。若以蜜水西瓜、紅柿等冷物食之。速死。

一凡當靨不靨。泄瀉寒戰。咬牙抓破。此虛寒也。宜異功散。

一凡過服熱藥。以致熱毒猖狂。血氣彌盛。痘爛不靨者。內服小柴胡湯、豬尾膏解之。外用敗草散敷之。

一凡痘不收靨。氣急上痰。聲啞目閉無神者。死。靨後瘢紅。吉。白無血色。毒氣滯內也。恐生餘症。

一治痘瘡抓搔。成膿血淋漓。宜

敗草散

用蓋房多年爛草。或蓋牆爛草亦可。其草經霜露。感天地陰陽之氣。並解瘡毒。其功不能盡述。取草不拘多少。曬乾或焙乾為末。干貼瘡上。或渾身瘡破。膿水不絕。黏貼衣裳。難以坐臥。可用二三升攤於席上。令兒坐臥。其效如神。仍服木香散。加丁香、官桂二味。同煎服之。

硝膽膏

硝膽膏療口不收。瘡瘢臭爛血膿流。宜研諸膽芒硝細。患處塗之病自瘳。

豬尾膏

龍腦半字研細。旋滴豬心血為丸。辰砂為衣。紫草湯化下。

一治痘疹抓破稀爛。用繭孔內入上蜜。新瓦上焙乾。燒灰存性為末。如濕。乾摻、如干。香油調搽效。

一小兒三歲者。發熱七日。瘡出倒靨黑色。唇口冰冷。危症也。祈福求神。無所不至。偶逢一士曰。此疾有藥可起。以少許俾服之。移時即紅活如常。不吝貲求方。其法。用狗蠅七枚。擂細。和醋酒少許調服。蠅夏月極多易得。冬月藏於耳中。不可不知。此蠅夏月狗身上飛者是也。

一痘瘡屬虛寒者。直可延至十數日後方死。屬毒盛轉色者。不過七八日。蓋痘是胎毒自內出外。一二三日方出齊。毒氣尚在內。出至六日。則當盡出於外。七八九日藏膿而結痂矣。若毒氣盛。不能盡出。過六日毒反內入臟腑。故須六日以前。毒氣皆出之時。急服涼血解毒之藥。

以驅出之。六日以後。醫無及矣。故其死最急。若虛弱毒氣少者。只是氣血不足。不能貫膿成就。故綿延日久而後死。此虛實輕重之分也。

白話文:

[收靨治法]

一旦出痘到第十天至第十二天左右,痘子開始逐漸收斂,如果從上往下收是正常的,相反地,如果從下往上收則是異常的。全身痘子都在收斂,哪怕只有幾顆沒有收斂,也可能致命。這就像蛇蛻皮時,即使只有一節受傷,無法順利蛻皮就會死亡。

在第十天到第十一天期間,如果痘子應該收斂卻沒有,身體沒有高熱,精神卻混亂不安,躺着時呼吸困難,感到煩渴,咬緊牙關,這時應使用異功散加上木香、當歸來調節陰陽內外。若此時食用蜂蜜水、西瓜、紅柿等冷性食物,將會加速病情惡化。

一旦痘子應該收斂卻沒收斂,出現腹瀉、寒冷顫抖、咬牙、抓破皮膚等症狀,這是虛寒的表現,建議服用異功散。

一旦過量服用熱性藥物,導致體內熱毒橫行,氣血旺盛,痘子潰爛不收斂,內服小柴胡湯、豬尾膏來解熱毒,外用敗草散塗抹。

一旦痘子不收斂,呼吸急促,咳痰,聲音嘶啞,眼睛閉合無神,這預示着死亡。痘子收斂後留下的疤痕若是紅色,是好的徵兆;若疤痕呈現白色且無血色,表示體內仍有毒素滯留,可能會引發其他病症。

治療痘瘡被抓撓後膿血淋漓,推薦使用“敗草散”。取蓋房或蓋牆的爛草,這些草經過霜露,吸收了天地間的陰陽之氣,能夠解瘡毒。取適量的草曬乾或烘乾,磨成粉末,直接貼在瘡上,或者全身瘡口破裂,膿水不斷,粘貼衣物,難以坐臥,可以將草粉鋪在席子上,讓孩童坐在上面,效果神奇。同時服用木香散,加上丁香、官桂兩味藥材一同煎服。

“硝膽膏”用於治療口瘡不愈,瘡疤惡臭,膿血流不止。將各種膽汁和芒硝研細,塗於患處即可治癒。

“豬尾膏”由龍腦研細,滴入豬心血製成丸藥,以辰砂爲衣,用紫草湯化服。

治療痘疹被抓破後潰爛,將蠶繭孔內加入蜂蜜,在新瓦上烘乾,燒成灰,保存其活性,製成粉末。如果瘡口溼潤,直接撒粉;如果瘡口乾燥,則用香油調和後塗抹,效果顯著。

有個三歲小孩,發燒七天,痘瘡倒斂且呈黑色,嘴脣冰冷,情況危急。家人四處求神拜佛,無所不用其極。偶然遇到一位醫者說,這種疾病有藥可救。給小孩服用了少許藥物,不久後就恢復了正常膚色。家長不惜一切代價求取藥方,方法是取七隻狗蠅,研磨成細末,和少量醋酒調和服用。夏天這種蒼蠅很多容易找到,冬天則可將其藏於耳中,以防不時之需。這種蒼蠅就是夏天在狗身上飛的那種。

對於因虛寒引起的痘瘡,患者可能拖延至十多日後纔會死亡。而因毒素旺盛轉色的痘瘡,一般不超過七八天。痘瘡是由母體帶來的毒素從內向外發出來,第一、二、三天才會全部長出來,此時毒素仍在體內。到了第六天,毒素應該全部從體內排出。到了第七、八、九天,痘瘡應該化膿結痂。如果毒素太強,無法完全排出,過了第六天,毒素反而會侵入臟腑,所以必須在第六天前,當毒素都已排出的時候,趕緊服用涼血解毒的藥物,以驅除毒素。過了第六天,醫生也束手無策,因此這種情況下死亡速度很快。如果是虛弱者,毒素較少,只是氣血不足,無法使痘瘡化膿成熟,因此病情會持續較長時間,最終導致死亡。這就是病情輕重和虛實的區別。

2. 痘後餘毒

小兒痘疹餘毒。輕則肌表津淫瘙癢。重則肢節壅腫作痛。若發熱而大便閉結者。消毒飲。發熱而大便調和者。清熱消毒散。大便調和而渴者。麥門冬飲腫痛發熱而渴者。仙方活命飲。大凡根赤而作癢者。血虛也。四物湯加牡丹皮。色白而作癢者。氣虛也。四君加當歸、芍藥。

色赤而作痛者。血熱也。四物湯加連翹、金銀花。色白而不焮痛者。血氣虛也。托裡散。不成膿或不腐。血氣俱虛也。八珍湯。膿既潰而不斂。脾氣虛也。六君子湯。按之隨指復起者。內有膿也。即刺之。勿使內攻。膿齣兒安。不必服藥。如膿稀清。或反作痛。或倦怠熱渴。

或作痛等症。皆因氣血虛甚。急以參、耆、犀、術之類補之。若虛中見惡症者。不可救。實中無惡症者。多自愈。

活命飲,托裡散(方見癰症)

一論痘後餘毒。或先服附子。熱毒未解。聚而不散。以致頭頂胸背手足腹節。赤腫或癰毒者。宜消毒飲。或五福化毒丹。

消毒飲

鼠黏子(炒),荊芥穗,甘草,防風(各五分),犀角(鎊末一分),金銀花(三分)

上銼。水煎服。

一論痘後餘毒未解。頭面身體。多生瘡癤。上焦熱壅。唇口腫破生瘡。牙齦出血。口臭。咽喉腫痛。口渴等症。

五福化毒丹

犀角(鎊三錢),桔梗(一兩),生地黃,赤茯苓,牛蒡子(各五錢),連翹(六錢),玄參(三錢),青黛(二錢),朴硝,粉草(各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兼有驚。硃砂為衣。

一論痘後不問痘毒發於何經。初起紅腫時。卻用黑、綠、赤三豆。以酸醋浸研漿。時時以雞翎刷之。隨手退去。其效如神。

一論一切癰疽陽症。腫痛發熱作渴。

清熱消毒散

連翹,山梔,黃連,當歸(各五分),川芎,芍藥(炒),生地黃(各六分),金銀花(二錢)甘草(一分)

上銼一劑。煎服。

一論痘毒發熱。作渴咽痛。

麥門冬飲

麥門冬(去心四分),黃芩(三分),甘草(五分),人參,玄參(各三分),金銀花(五分)

上銼。水煎服。咽痛。加桔梗五分。

一論痘後失音不出。

天花粉,桔梗,白茯苓(去皮),訶子肉,石菖蒲,甘草

上為末。水調半匙在碗內。外以小竹七莖。黃荊七條。縛作一束。點火在碗內煎。臨臥時服。

一論痘瘡愈後。瘡痂雖落。其瘢猶黯。或凸凹。用白蜜塗於瘡上。其痂易落。且無痘痕。亦不臭穢。

一論痘瘡後。身體及肢節生疳蝕瘡。膿水不幹。用出蠶蛾綿繭。不拘多少。用白礬研碎。塞於繭內令滿。以炭火炙之。令礬汁干取出。研入麝香少許。每用。干貼瘡上。若不早治。則潰難消。

一痘入眼成翳。用蟬蛻為細末。羊肝煎。調化。食後服。

白話文:

痘後餘毒

小孩子出痘疹後,如果還有殘留的毒素,輕微的會導致皮膚表面潮濕、搔癢;嚴重的會使肢體關節腫脹疼痛。如果發燒且大便不通暢,要服用消毒飲;如果發燒但大便正常,要服用清熱消毒散;如果大便正常卻感到口渴,要服用麥門冬飲;如果腫痛發熱又口渴,要服用仙方活命飲。

一般來說,如果痘根周圍呈現紅色且搔癢,表示是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牡丹皮來治療;如果呈現白色且搔癢,表示是氣虛,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當歸、芍藥來治療。

如果呈現紅色且疼痛,表示是血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連翹、金銀花來治療;如果呈現白色但不紅腫疼痛,表示是氣血虛,可以用托裡散來治療。如果沒有化膿或潰爛,表示是氣血都虛,可以用八珍湯來治療;如果膿已經排出但無法收口,表示是脾氣虛,可以用六君子湯來治療。如果按壓腫脹的地方,手指離開後腫脹處馬上恢復原狀,表示裡面有膿,要立刻刺破引流,讓膿排出,這樣就會平安無事,不必再吃藥。如果膿稀薄清澈,或是反而更加疼痛,或是感到疲倦、發熱口渴,或是出現其他疼痛等症狀,都是因為氣血極度虛弱,要趕快用人參、黃耆、犀角、白朮等藥材來補養。如果虛弱的情況中又出現嚴重的惡性症狀,就難以救治;如果體質強壯且沒有惡性症狀,大多可以自己痊癒。

(活命飲、托裡散的藥方在癰症篇。)

有種說法是,痘疹後殘留的毒素,或是因為先前服用了附子等藥物,熱毒沒有解除,反而聚集不散,導致頭頂、胸背、手足、腹部關節等處出現紅腫或是癰毒,應該服用消毒飲或是五福化毒丹。

消毒飲

炒過的鼠黏子、荊芥穗、甘草、防風各五分,犀角末一分,金銀花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服。

另一種情況是,痘疹後毒素沒有完全清除,頭面身體長出許多瘡癤,屬於上焦熱壅盛,導致嘴唇腫脹破裂生瘡,牙齦出血,口臭,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

五福化毒丹

犀角末三錢,桔梗一兩,生地黃、赤茯苓、牛蒡子各五錢,連翹六錢,玄參三錢,青黛二錢,朴硝、甘草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如龍眼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化開服用。如果還伴隨驚嚇症狀,可以用硃砂作為藥丸的外衣。

還有種說法是,痘疹發作初期,不論毒素侵犯哪條經脈,只要剛開始出現紅腫,就可以用黑豆、綠豆、赤豆這三種豆子,用酸醋浸泡後磨成漿,隨時用雞毛刷塗抹,很快就能消退,效果非常神奇。

另外,所有癰疽等陽性腫瘡,出現腫痛、發熱、口渴的症狀。

清熱消毒散

連翹、山梔、黃連、當歸各五分,川芎、炒芍藥、生地黃各六分,金銀花二錢,甘草一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成一份,用水煎服。

還有一種情況是,痘毒導致發熱、口渴、咽喉疼痛。

麥門冬飲

麥門冬(去心)四分,黃芩三分,甘草五分,人參、玄參各三分,金銀花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服。如果咽喉疼痛,可以加桔梗五分。

還有一種情況是,痘疹後失音發不出聲音。

天花粉、桔梗、白茯苓(去皮)、訶子肉、石菖蒲、甘草。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水調成半匙,放在碗中,外面用七根小竹子和七條黃荊枝條綑成一束,點火在碗中煎煮,睡前服用。

還有種說法是,痘瘡癒合後,雖然痂皮脫落,但疤痕仍然暗沉,或是凹凸不平,可以用白蜂蜜塗在瘡疤上,痂皮容易脫落,而且不會留下痘疤,也沒有難聞的氣味。

還有一種情況是,痘瘡後,身體或肢節長出像蟲蛀蝕般的瘡,膿水不止,可以用蠶蛾的綿繭,不論多少,用白礬研磨成碎末,塞滿繭內,再用炭火烤乾礬汁,取出後研磨,加入少許麝香,每次取適量乾粉貼在瘡上。如果不及早治療,潰爛後難以消退。

還有一種情況是,痘毒侵入眼睛形成翳障,可以用蟬蛻磨成細末,用羊肝煎煮後調入,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