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17)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7)

1. 吐瀉不治症

以白朮散補之。如不能食而渴者。倍用乾葛。加天花粉。如能食而渴者。白虎湯加人參。

一論小兒嘔吐不止。宜

金棗丸

木香,半夏,南星(湯泡透薑汁炒各三錢),丁香,陳皮(各二錢),砂仁,藿香(各五錢)人參(一錢半)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和成錠。辰砂為衣。淡薑湯送下。

一論小兒久瀉久痢不止。及滿口生瘡。白爛如泥。痛哭不已。諸醫罔效。用

巴豆(去殼一個),瓜子仁(七個)

共搗一處如泥。津調。貼在兩眉間。手巾包。待成泡。揭去即愈。

一論小兒泄瀉。用巴豆汁末為膏。貼在囟門上。燒線香一炷。火盡即去巴豆。立效。

一小兒泄瀉不止。用山藥炒為末。不拘多少。入粥。同粥食之。立止。

一小兒久瀉兼脫肛。小腹重墜。四肢浮腫。面色痿黃。時或兼青。諸藥到口即嘔吐。審乳母憂鬱傷脾。大便不實。先用補中益氣湯。後用五味異功散及四神丸調治其母。不兩月而子母俱痊。

一小兒傷食嘔吐。服克伐之藥。嘔中見血。用清熱涼血之藥。又大便下血。唇色白而或青。問其故於余。余曰。此脾土虧損。肝木所乘而然也。令空心用補中益氣湯。食遠用異功散。以調補中氣。使涎血各歸其源而愈。

一小兒吐瀉不止。或攻伐過多。四肢發厥。虛風不省人事。用此四肢溫暖。神識漸省。

益陽散

天南星為末。每服三錢。入京棗二枚同煎。溫服。

一治小兒吐不定。五倍子兩個。一生一熟。甘草一握。用濕紙包。炮過。同為末。每服半錢。用米泔水調下。

白話文:

吐瀉不治症

用白朮散來補益。如果孩子不能進食但口渴,就加倍用乾葛,再加入天花粉。如果孩子能進食但口渴,就用白虎湯加人參。

治療小兒嘔吐不止,可用金棗丸:木香、半夏、南星(用薑汁泡透後再炒,各三錢)、丁香、陳皮(各二錢)、砂仁、藿香(各五錢)、人參(一錢半),研磨成細末,用薑汁調成藥丸,用辰砂包裹,用淡薑湯送服。

治療小兒久瀉久痢不止,且滿口生瘡,潰爛如泥,痛哭不止,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情況,可用巴豆(去殼一個)、瓜子仁(七個),搗成泥狀,用唾液調和,貼在兩眉之間,用毛巾包裹,待起泡後揭去即可痊癒。

治療小兒腹瀉,可用巴豆汁調成膏狀,貼在囟門上,點燃一根線香,香燒完後取下巴豆,療效迅速。

治療小兒腹瀉不止,可用炒熟的山藥研磨成粉,份量不限,加入粥中食用,即可止瀉。

治療小兒久瀉伴有脫肛、小腹墜脹、四肢浮腫、面色萎黃,有時還發青,服用其他藥物就嘔吐的情況,判斷是乳母憂鬱傷脾,大便不實,先服用補中益氣湯,然後再用五味異功散及四神丸調理乳母,不到兩個月,母子都痊癒了。

治療小兒傷食嘔吐,服用攻伐的藥物後嘔吐出血,服用清熱涼血的藥物後又大便出血,嘴唇顏色蒼白或發青,原因是脾土虧損,肝木乘脾所致。空腹服用補中益氣湯,飯後服用異功散,調理中氣,使血液和唾液各歸其位而痊癒。

治療小兒吐瀉不止,或因服用攻伐藥物過多,四肢厥冷,虛風內動,神志不清醒的情況,服用此藥後,四肢會溫暖,神志也會逐漸清醒。益陽散:天南星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與兩個京棗一起煎煮,溫服。

治療小兒嘔吐不止,可用五倍子(一個生一個熟)、甘草(一把),用濕紙包好炮製,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泔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