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1)
卷三 (1)
1. 痢疾
小兒八痢者,乃飢飽勞役、風寒暑濕,因觸冒天地八風之邪而得,故以痢命名也。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飲食過度,停積於脾胃,不能克化,又為風寒暑濕干之,故為此疾。傷熱則赤,傷冷則白,傷風則純下清血,傷濕則下如豆汁,冷熱交併,赤白兼下。若下迫後重,裡急窘迫,
急痛者,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或夏末秋初,忽有暴折於盛熱無所發,故客搏肌膚之中,發於外則為瘧,發於內則為痢,內外俱發則為瘧痢。凡痢病久則令腫滿,下焦偏冷,上焦偏結,則為上實下虛。若脾胃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噤口痢疾。又有一方一家之內,
上下傳染,長幼相似,是疫毒痢也。當先推其歲運,以平其外,察其鬱結,以調其內,審其所傷,別其虛實冷熱以治之,條然明白,不致妄投也。
白話文:
[關於痢疾],內容如下:
兒童患上的八種痢疾,通常是因為飲食不定時、過勞,或是遭受風寒、暑濕等環境因素影響,觸碰到自然界中的各種不良氣候因素所致,因此這種疾病被稱為痢疾。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脾胃功能失調,飲食過量,食物在脾胃中積滯,無法正常消化,再加上風寒、暑濕等外部因素的幹擾,導致了這種疾病。如果因為熱氣受損,排泄物會呈現紅色;如果是因為寒氣受損,排泄物會是白色;如果是風邪影響,可能會純粹排出鮮血;如果是濕氣影響,排泄物可能像豆漿一樣;若是冷熱交錯,則可能紅白相間。如果感到肛門緊迫,腹部劇烈疼痛,這是因為火性急躁且能燥化物質,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症狀。或者在夏末秋初,突然在酷熱中受到劇烈的寒冷刺激,導致身體無法適應,這種情況下,如果在體表表現出來,可能是瘧疾;如果在體內爆發,就是痢疾;如果同時在體表和體內爆發,那就是瘧痢。長期的痢疾可能導致全身浮腫,下焦部位特別冷,上焦部位特別結實,形成上實下虛的狀態。如果脾胃中有濕熱的毒素,向上燻蒸,影響到消化道,導致胃口堵塞,進食困難,這就是噤口痢疾。另外,有時候在同一個家庭或同一個地方,所有人都會感染,無論年齡大小,症狀都類似,這種情況就是疫毒痢疾。在治療這種疾病時,首先應該考慮當年的季節特徵,調理外部環境,然後再觀察患者體內是否有鬱結,調整內部環境,根據患者實際受損的情況,區分虛實冷熱,進行對症治療,這樣才能清晰明確,避免亂用藥物。